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3—2018年湖州市农药中毒病例特征,为农药中毒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导出2013—2018年湖州市农药中毒病例资料,对中毒病例的性别、年龄、中毒时间、中毒地区、中毒类型和引起中毒的农药种类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报告农药中毒2 901例,死亡93例,病死率为3.21%。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388例,占13.37%;非生产性农药中毒2 513例,占86.63%。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为3.62%,高于生产性农药中毒的0.52%(P0.05)。农药中毒病例年龄集中于45~95岁,1 722例占59.36%;农药中毒病死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农药中毒病例最多的地区为长兴县、安吉县和南浔区;农药中毒病例集中在第三季度,1 025例占35.33%;病死率以第一季度最高,为4.78%。农药种类以杀虫剂和除草剂为主,服用国家禁用农药中毒633例,占总农药中毒例数的21.82%。结论湖州市农药中毒类型以非生产性自服中毒为主,农药中毒病死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病例主要分布于长兴县、安吉县和南浔区,农药中毒病例集中于第三季度,农药种类以杀虫剂和除草剂为主。  相似文献   

2.
2015—2016年海南省共报告急性农药中毒391例,死亡18例,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294例,75.19%),生产性中毒和非生产性中毒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农药中毒无明显季节性,病例主要分布在临高县、澄迈县和昌江县。生产性农药中毒男性较多,非生产性中毒女性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0,P<0.05)。25~35岁农药中毒病例最多(20.97%),≥60岁病死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农药中毒品种以除草剂(132例,33.76%)和杀虫剂(125例,31.97%)为主。海南省急性农药中毒呈增长趋势,非生产性中毒是我省农药中毒防治的关键,应加强农药的监管力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降低农药中毒发生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农药中毒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农药中毒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农药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平台,对内蒙古自治区2006—2015年农药中毒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06—2015年各年度报告农药中毒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共报告农药中毒1 201例,死亡91例,病死率为7.91%。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 088例,占90.59%)为主要的农药中毒类型。113例生产性中毒病例死亡4例,1 088例生产性中毒病例死亡91例。生产性中毒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女性=1.17:1),非生产性中毒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男性:女性=0.92:1)。中毒的平均年龄为42.65岁,25~54岁年龄段中毒最多(784例,占65.35%)。农药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第二、三季度发生率较高(774例,占64.45%);生产性农药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集中性,有59.29%集中于第三季度;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第二、三季度最多,占61.76%。杀虫剂(956例,占79.60%)为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物,其中又以有机磷农药中毒(87.87%)为主。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农药中毒主要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引起中毒的农药种类以杀虫剂为主。相关部门应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并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浙江省农药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农药中毒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系统收集浙江省2007—2016年农药中毒报告病例,对中毒患者所在地区、引起中毒的农药类型、中毒时间、性别和年龄分布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浙江省共报告农药中毒46 671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占14.91%,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85.09%;死亡2 735例,病死率为5.86%;2007—2016年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为6.73%,高于生产性农药中毒的0.88%(P0.05)。农药中毒高发于7—9月,共报告16 80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6.01%。报告病例数居前三的地区为杭州、台州和湖州。有机磷类农药中毒病例数最多,占总中毒病例数的56.89%。中毒高发年龄为35~64岁,占51.44%;75岁~年龄组病死率最高(11.44%)。自服农药中毒病例占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77.07%,病死率为8.11%,病死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5);男性自服农药中毒病死率为9.82%,高于女性的6.59%(P0.05)。结论浙江省农药中毒以自服农药中毒为主,老年人群中毒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2006—2014年海南省共报告农药中毒354例,死亡15例,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分别占18.93%、81.07%,两种农药中毒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05);农药中毒以0~25岁年龄段为主(占29.94%),病死率以55岁以上年龄组最高(占8.33%);生产性农药中毒男性高于女性,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0,P0.05)。中毒病例主要分布在澄迈县、保亭县和临高县3个省直辖县,中毒品种以杀虫剂和除草剂为主;生产性农药中毒原因主要为个体无防护和徒手配药,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主要原因是误服(用)和自服。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是本省农药中毒防治的关键,应加强农药的监管和培训教育,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农药中毒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济南市章丘区农药中毒的情况及特点,为制定农药中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9年6月网络直报系统中章丘区农药中毒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描述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等中毒情况。结果 2007年4月至2019年6月济南市章丘区报告农药中毒1 105例,男女性别比1∶1.70,死亡117例,病死率10.59%。其中生产性中毒49例(4.43%),死亡1例,病死率2.04%;非生产性中1 056例(95.57%),死亡116例,病死率10.98%,生产性中毒与非生产性中毒病死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产性中毒第三季度最多(占55.10%),非生产性中毒以第二、三季度较多(共占66.00%),生产性中毒和非生产性中毒季节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产性中毒年龄为21~69岁,以40~和50~岁2个年龄组较多,分别占病例数的26.53%和24.49%。非生产性中毒年龄3~83岁,以60~和70岁2个年龄组较多,分别占病例数的17.32%和17.53%。生产性中毒和非生产性中毒各年龄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中毒的主要农药种类为有机磷类杀虫剂,其次为除草剂,除草剂病死最高,其中百草枯中毒病死率44.82%。结论济南市章丘区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资阳市农药中毒发生的特点及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资阳市2011—2014年农药中毒网络报告数据,采用excel数据库和传统的统计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4年资阳市共报告农药中毒2 424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142例,占5.85%;死亡9例,病死率6.34%。非生产性农药中毒2 282例,占94.15%;死亡63例,病死率2.76%。生产性农药中毒的高发年龄为35~54岁,占35.92%;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高发年龄以15、35~44和≥65岁3个年龄段人数较多,占53.33%;生产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均以女性为主,占57.8%和53.9%。生产性农药中毒全年以6—9月份病例最多,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全年以3—6月份病例最多;地区分布构成比以简阳市最高1 016例(37.1%),其次为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农药中毒的类别分别以杀虫剂有机磷为主,占58.4%,农药占53.5%。结论资阳市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女性多于男性,中毒农药主要为杀虫剂有机磷农药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昌市2006年6月—2011年6月农药中毒状况。方法收集该市2006年6月—2011年6月的农药中毒网络报告的病例资料,利用SPSS 13.0软件分析农药中毒的分布状况。结果该市农药中毒总例数为1 911例,死亡44例,病死率为2.30%,非生产性中毒1 280例(67.0%)。生产性中毒男性多于女性,非生产性中毒女性多于男性。第3季度为生产性中毒的高发季节。中毒类型以有机磷农药为主。结论该市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衢州市农药中毒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衢州市2008至2010年农药中毒的登记数据,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至2010年衢州市共发生农药中毒1222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25例,占18.4%,死亡1例,病死率为0.44%;非生产性农药中毒997例,占81.6%,死亡77例,病死率为7.72%.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为主(172例),占76.4%,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女性为主(519例),占52.1%.农药中毒主要发生在第3季度.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均以65岁以上年龄组的病例最多,分别为81例(占36.0%)和262例 (占26.3%);农药种类均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结论 农药中毒在衢州市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应引起重视,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要的中毒农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台州市三门县农药中毒病例特征,为防治农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农药中毒网络直报系统导出2014—2018年三门县农药中毒病例资料,收集医院上报的农药中毒报告卡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农药中毒的基本情况、人群分布、季节分布和农药类型分布。结果 2014—2018年三门县报告农药中毒378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2.12%。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336例占88.89%。男性中毒210例,占55.56%,死亡3例,病死率为1.43%;女性中毒168例,占44.44%,死亡5例,病死率为2.98%。农药中毒病例以31~80岁为主,285例占75.40%。农药中毒病例报告5月最多,12月最少。中毒农药类型以杀虫剂为主,234例占61.90%,其中有机磷类130例,占杀虫剂的55.56%。8例死亡病例均为非生产性中毒。结论三门县农药中毒病死率为2.12%,中毒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农药中毒多发于5月,非生产性中毒是发生农药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青浦区农药中毒流行病学现状,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8年青浦区农药中毒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收集2006-2018年青浦区农药中毒病例884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85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799例,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比例为1:9.4。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占多,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女性占多;生产性农药中毒主要为中年人(41~65岁),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主要为青年人(18~40岁)。两组农药中毒病例性别、年龄分布不同(P < 0.01)。两组农药中毒季节分布不同(P < 0.01),生产性农药中毒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占74.1%),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分布较为平均。杀虫剂是引起急性农药中毒的主要农药,占77.8%,杀虫剂中毒病死率也最高(P>0.05)。
结论 两类农药中毒病例的性别和年龄分布不同,应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提高夏季农药喷洒技术与个体防护意识、加强农药管理;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是引起该区急性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也应加强对农村人群社会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泸州市急性农药中毒的情况,为采取有效的中毒防控措施,减少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2008—2018年泸州市农药中毒病例报告卡相关数据,纳入生产性中毒(生产性自用、生产性受雇)和非生产性中毒(非生产性自服、非生产性误服引起的中毒)病例,对病例的中毒原因、中毒病例的特点、中毒时间和地区、农药的品种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8年泸州市共报告农药中毒1 017例,其中生产性中毒占6.78%,非生产性中毒占93.22%,自服659例,是误服289例的2.28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P < 0.05)。农药中毒死亡50例,病死率为4.92%,其中非生产性中毒病死率(5.17%)是生产性中毒病死率(1.45%)的3.5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占51.4%,女性占48.6%,但男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数远多于女性。各年龄组中,60岁以上的老年病例最多,占32.35%,且病死率最高(7.29%)。948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中,自服死亡46例,病死率6.98%,误服死亡3例,病死率1.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产性中毒多发生在7—9月,非生产性中毒多在1—3月。报告中毒病例数居前三的为泸县、古蔺县、合江县。杀虫剂中毒病例最多,占65.68%。
  结论  泸州市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应重点关爱留守老人,对有自杀倾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农药使用、储存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衢州市农药中毒状况,为农药中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2006—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农药中毒数据导入Excel进行汇总分析,并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衢州市2006—2013年共上报农药中毒2 932例。其中生产性中毒672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0.74%,男性(75.45%)多于女性(24.55%),45~55岁年龄组报告最多,占26.49%;非生产性中毒2 260例,病死率为6.28%,女性(87.34%)多于男性(68.88%)(P0.01),35~45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占21.99%。杀虫剂(78.55%)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品种;第三季度农药中毒报告人数最多。结论衢州市2006—2013年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生率较高,需加强对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农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农药中毒病例进行分析,了解农药中毒情况,为农药中毒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该院网络直报的农药中毒个案资料,分析农药中毒的性别、年龄分布,农药中毒类型、季节分布及不同农药种类病死率情况。结果收治的农药中毒患者共1 556例,死亡35例,病死率为2.25%,其中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农药中毒比例的96.21%(1 497/1 556)。农药中毒女性较男性略多见,男女性比1.00∶1.18。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自服或误服为主,且非生产性自服病死率高于非生产性误服,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产性农药中毒以二、三季度中毒较多,占62.71%(37/59);引起中毒者死亡的农药种类多为杀虫剂和除草剂,杀虫剂导致死亡17例,除草剂导致死亡16例,两者死亡病例占94.29%(33/35)。结论预防农药中毒应当加强农药的管理,做好个人防护及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收集并分析2007—2017年蚌埠市农药中毒数据,全市共报告农药中毒13135例,死亡210例,病死率1. 60%;生产性中毒以男性为主,高发年龄35~55岁,7~9月份病例最多;非生产性中毒以女性为主,高发年龄25~45岁,4~6月份病例最多;地区分布以五河县最高;农药中毒的类别以杀虫剂为主;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分析玉溪市红塔区农药中毒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0-2014年玉溪市红塔区农药中毒网络直报的118例病例,按农药中毒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特征以及农药品种类别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农药中毒年度发病趋势呈波动变化,农药中毒发病全年均有报告,10-12月报告发病数相对较少,非生产性中毒无明显季节高峰,生产性中毒4-9月夏秋季节报告数占全年的69.23%。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88.98 %。农药中毒病例中女性占53.39%。中毒病例年龄中位数为36(2~78)岁,其中生产性中毒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7(18~74)岁,非生产性中毒病例年龄中位数为35(2~78)岁。中毒的高发地区为北城街道。杀虫剂引起的农药中毒占85.59%,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农药类别。结论 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应加强农药(特别是杀虫剂)的管理,向广大群众普及农药中毒预防知识,加强心理疏导,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女性这些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7.
在农药中毒网络直报卡的基础上,采用《农村农药中毒报告卡》对全市2004—2008年农药中毒病例进行登记,并对统计年度发生的急性农药中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统计年度共发生急性农药中毒565例,死亡11例,病死率1.95%。其中生产性中毒149例,占26.4%,无死亡病例;非生产性中毒416例,占73.6%,死亡11例,病死率2.64%。男∶女为1∶1.7,中毒年龄以20~39岁居多,其中生产性中毒以男性偏多,非生产性中毒则以女性更为突出。生产性中毒均发生在夏秋季,非生产性中毒全年都有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中毒的地区分布规律:总的病例数是乡镇级>县区级>地方级,而生产性中毒以县区级为多。引起中毒的农药以有机磷为主,占83.9%。提示有机磷类为农药中毒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8.
对2009—2017年宁夏农药中毒的年度、季节趋势、地区、性别、年龄分布、中毒农药种类及死亡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7年宁夏累计报告农药中毒3 821例,死亡217例(5.7%)。报告病例以生活性自服中毒为主,占73.8%(2 819/3 821)。期间,中毒病例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13年达高峰(610例)。中毒高发年龄20~50岁,22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生产性中毒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地区为青铜峡市(30.7%),生活性农药中毒报告病例以中卫市中宁县最多(18.4%)。农药中毒种类以杀虫剂为主(58.8%)。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以百草枯的病死率最高(46.9%),提示,应禁止及限制使用高毒类农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武汉市农药中毒流行特征并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为进一步防治农药中毒提供思路及策略依据。方法 收集武汉市2006-2016年农药中毒相关数据,采用Prism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全市累计报告病例5 156例,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分别占39.43%和60.57%。中毒种类以杀虫剂为主,占65.83%,杀虫剂种类以有机磷类为主,占71.57%。农药中毒女性占50.60%,男性占49.40%,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P<0.001);年龄以40~岁年龄段为主,占24.26%;农药中毒以夏季7、8月份为主,占33.86%。中毒病例集中在远城区,占86.87%。生产性农药中毒年发生率整体呈降低态势,尤其是最近三年趋于平缓;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病率呈波浪形波动变化,但波动范围较小。结论 武汉市农药中毒多发生在远城区,有机磷杀虫剂是主要中毒农药种类,中年女性服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是防控重点,应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描述绍兴市2006至2011年急性农药中毒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农药中毒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绍兴市2006至2011年农药中毒报告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6至2011年绍兴市共报告急性农药中毒2024例,漏报44例,漏报率为2.1%(44/2086).死亡119例,病死率5.9%(119/2024),其中生产性中毒病死率为1.0%(3/289),非生产性中毒病死率为6.7%(116/1735).女性急性农药中毒1038例(51.3%),男性986例(48.7%),各年度不同性别急性农药中毒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16,P=0.10).2024例急性农药中毒病例平均年龄为(47.0±18.7)岁,其中男性(50.7±19.0)岁,女性(43.4±17.8)岁,男性急性农药中毒病例的平均年龄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1,P<0.001).生产性中毒289例,占全部病例的14.3%,其中男性生产性中毒22.2%(219/986);非生产性中毒1735例,占全部病例的85.7%.其中女性非生产性中毒93.3%(968/1038).2024例中毒病例的中毒农药为杀虫剂中毒86.7%(1754/2024),除草剂5.1% (104/2024),杀鼠剂3.6%(72/2024),杀菌剂、混合制剂、生物化学农药以及其他4类共占4.6%(94/2024).杀虫剂中有机磷中毒占83.0%(1455/1754).结论 绍兴市非生产性急性农药中毒发生率较高,且以女性为主,30~ 60岁组人群中毒的构成比较高;中毒农药主要为杀虫剂.应进一步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农药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