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室内PM2.5的污染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3月,对马鞍山市市区餐馆、网吧、咖啡厅、电影院四类共计20家室内公共场所分别进行空气PM2.5的浓度检测。同时记录监测场所的体积、室内吸烟、通风情况以及室外PM2.5的浓度等资料。结果公共场所室内PM2.5浓度中位数为133.73(IQR:74.96~259.28)μg/m3。经多元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室外PM2.5浓度75μg/m3(OR=6.34,95%CI=1.25~32.21)、吸烟(OR=85.16,95%CI=11.32~640.67)、间断通风(OR=52.56,95%CI=3.70~747.04)、无通风(OR=19.92,95%CI=2.99~132.59)、使用灶头(OR=7.15,95%CI=1.22~42.06)是PM2.5浓度达标的危险因素,而夏季(OR=0.05,95%CI=0.01~0.43)、新风(OR=0.07,95%CI=0.01~0.44)则为保护因素。结论 4类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较为严重,室外PM2.5浓度、通风、吸烟、使用灶头是影响污染水平的主要的因素。因此,在公共场所内实施全面禁烟和尽量保持室内通风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部分公共场所室内PM_(2.5)的污染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以马鞍山市25家公共场所(宾馆、洗浴中心、网吧、咖啡馆、电影院各5家)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室内外PM_(2.5)浓度,同时现场记录监测点的室内人员数量、吸烟人员数量、禁烟政策、空调使用情况等。结果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的中位数(M)为104μg/m~3,四分位数间距(IQR)为63~194μg/m~3。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的室内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69,P0.001)。网吧室内PM_(2.5)浓度最高,M(IQR)为289(222~609)μg/m~3,咖啡馆次之,为203(110~335)μg/m~3,宾馆、洗浴中心和电影院最低,分别为98(50~142)、88(59~157)、75(53~102)μg/m~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室内PM_(2.5)浓度随着室外PM_(2.5)浓度、室内吸烟人时密度及室内人时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不使用地毯、使用中央空调、实施禁烟政策和使用机械通风均可降低室内PM_(2.5)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期间马鞍山市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较严重。室外PM_(2.5)、室内吸烟、室内人员、地毯等是室内PM_(2.5)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情况,探讨室内外PM_(2.5)关系及影响室内PM_(2.5)浓度的因素。方法于2015年7—8月和11—12月以南京市4类32家公共场所[商场(超市)、影院、餐厅、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量法同时测定室内外PM_(2.5)浓度,使用温湿度计实时记录室内外温湿度,通过调查问卷收集采样期间室内人员吸烟、门窗开关、新风系统使用等信息,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室内PM_(2.5)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夏季室内外PM_(2.5)浓度中位数分别为44μg/m~3(范围:13~158μg/m~3)和36μg/m~3(范围:20~71μg/m~3),均显著低于冬季值[117μg/m~3(范围:39~341μg/m~3)和100μg/m~3(范围:53~229μg/m~3)]。在夏季,餐厅的室内PM_(2.5)浓度显著高于影院和商场(超市)(P0.05),全部调查对象室内外PM_(2.5)浓度比值(I/O值)中位数为1.1(范围:0.39~5.12),其中餐厅、商场(超市)、医院和影院I/O值大于1的比例分别为90%(9/10)、40%(4/10)、80%(4/5)和0%(0/5)。但冬季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调查对象I/O值中位数为0.92(范围:0.59~1.89),显著低于夏季(P=0.029),其中餐厅、商场(超市)、医院和影院I/O值大于1的比例分别为60%(6/10)、40%(4/10)、40%(2/5)和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夏季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主要因素为室内人员吸烟(β=0.548,P0.001)和新风系统使用(β=-0.513,P0.00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420,而影响冬季室内PM_(2.5)浓度的主要因素为室外PM_(2.5)浓度(β=0.984,P0.001)和室内外相对湿度差的绝对值(β=-0.027,P0.00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814。结论南京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状况和室内外PM_(2.5)浓度关系均存在季节性差别,室外PM_(2.5)浓度、室内人员吸烟、新风系统使用和通风换气等是影响室内PM_(2.5)浓度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廊坊市冬季雾霾天公共场所室内空气PM_(2.5)和PM_(10)污染水平,为廊坊市PM_(2.5)和PM_(10)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廊坊市广阳区12处公共场所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在不同高度共设置2~3个检测点,使用LD-5C(B)微电脑激光粉尘仪检测PM_(2.5)和PM_(10)浓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个监测点PM_(2.5)、PM_(10)检测点各25个,PM_(2.5)超标检测点18个,超标率为72.0%;PM_(10)超标检测点24个,超标率为96.0%。1层检测点的PM_(2.5)和PM_(10)浓度均显著高于1层以上采样点,Mann-Whitney秩和检验U值分别为23.00、22.00(均P0.05)。结论廊坊市冬季雾霾天PM_(2.5)和PM_(10)污染严重,越接近地表面,污染程度越重,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PM_(2.5)和PM_(10)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火车站室内环境质量,于2017年2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6个火车站(4个新建火车站、2个旧式火车站)内不同位置PM_(10)及PM_(2.5)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新建火车站室内PM_(10)的浓度范围为98.5~220.4μg/m~3,PM_(2.5)的浓度范围为46.0~84.6μg/m~3;楼梯和电梯附近采样点设有排气扇,大气颗粒物浓度最低;所测6个车站的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比值(I/O)均小于1。提示新建火车站空气质量优于旧式火车站,通风设备有利于减弱PM_(10)及PM_(2.5)浓度,且室内空气质量优于室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居室内PM_(2.5)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4—5月,选取北京城区和郊区24户住宅,对室内和室外空气中PM_(2.5)进行检测和数据采集,并对居室特征及人员时间活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室内外PM_(2.5)浓度日均值分别为(75.5±59.4)、(68.7±59.0)μg/m~3,二者呈正相关(P0.05)。室内PM_(2.5)浓度与室内外温差、室外风速呈负相关(P0.05),与室外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5)。不同厨房类型、窗户类型、楼层、朝向的居室PM2.5浓度的室内/室外比值(I/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厨房、推拉窗、低楼层、东西朝向的居室PM_(2.5)的I/O值更高。静坐、走动、运动、炒(炸)、炖(熬)、手动打扫时段的I/O值均高于睡觉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人、吸烟、蒸(焖)、机械打扫时段的I/O值与睡觉时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时间内室内外PM_(2.5)污染严重,室外环境及气象条件、居室特征、室内人员活动均可能影响室内PM2.5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的改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1家设置和6家未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照组)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作为监测点,利用问卷调查收集基础资料,每周对其室内外PM_(2.5)浓度进行监测,通过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集中空调对室内PM_(2.5)浓度水平的影响。结果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室内相对室外PM_(2.5)浓度平均减少值优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检验,P=0.021);不同距上次清洗时长组间PM_(2.5)浓度平均减少值存在差异(Z=18.770,P=0.016);中效新风口滤网对降低室内PM_(2.5)浓度比初效滤网能起到更优的效果(Z=-3.354,P=0.001);不同组间新风口滤网清洗频率在降低室内PM_(2.5)浓度的作用上存在差异(Z=14.167,P=0.007),每2个月清洗1次的频率最佳。结论合理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使用更高过滤等级的滤网并保持最佳清洗频率能有效降低室内PM_(2.5)浓度,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星级宾馆室内颗粒物污染水平,分析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西城区四、五星级宾馆共6家,于2014年春、夏、秋、冬季分别进行1次采样,监测室内外空气PM_(10)、PM_(2.5)浓度。结果调查的星级宾馆客房室内空气PM_(10)、PM_(2.5)平均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室外大气颗粒物浓度高于室内,PM_(2.5)在PM_(10)中所占比例低于室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楼层客房的空气颗粒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客房的室内PM_(10)、PM_(2.5)浓度不同,秋季污染物浓度较高;开窗后客房室内颗粒物浓度高于开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宾馆室内颗粒物浓度与楼层无关,秋季污染物浓度高于其他季节。在室内无污染源的情况下,室内颗粒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外。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宝山区空气中PM_(10)和PM_(2.5)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空气中颗粒物PM10和PM2.5的污染水平,为PM2.5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07年选择钢研所和罗泾监测点分别作为污染区和对照区,采用称重法进行PM10、PM2.5浓度测定。[结果]宝山区空气中PM10、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0.102mg/m3和0.054 mg/m3;冬春季节浓度高于夏秋季;钢研所监测点浓度高于罗泾监测点浓度;PM2.5占PM10的比值为0.55。[结论]上海宝山区空气中颗粒物污染较严重,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PM2.5在PM10的比例已超半,应重视细颗粒物的空气污染和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0.
对PM_(2.5)与抑郁症相关性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对PubMed、Embase、PsycINFO、Cochrane、万方、SinoMed、CNKI共7个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文献质量评价等工作,选出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对其进行系统综述。最终纳入文献12篇,文献质量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大部分文献认为PM_(2.5)与抑郁之间存在正相关,暴露时间越长,发生抑郁的可能性越高。PM_(2.5)与抑郁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昌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细颗粒物浓度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昌市学校、卫生机构、办公场所、公共交通场所和餐厅共5类63家公共场所进行PM2.5浓度监测,同时现场调查禁烟政策、室内人数及吸烟人数等相关情况。结果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93.28±65.42)μg/m3,学校、卫生机构、办公场所、公共交通场所及餐厅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3.46±26.64)、(72.55±39.05)、(103.13±42.01)、(104.36±69.81)、(164.64±138.68)μg/m3。室内PM2.5浓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吸烟者密度、室外PM2.5浓度、禁烟政策及禁烟标志。结论南昌市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与吸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室内PM2.5的主要来源与分布特征,从浓度监测、时间—活动模式参数、暴露量估算和潜在剂量估算4个方面对国内外室内PM2.5暴露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比较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我国室内PM2.5暴露评价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大气中PM_(2.5)颗粒物成分及来源。方法采集2014—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PM_(2.5)颗粒物,进行浓度及成分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FA)对PM_(2.5)中的离子、金属进行分析,探析其污染来源。结果2014—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PM_(2.5)质量浓度平均为(0.052±0.029)mg/m3,12种金属成分中占比较高的为铝(57.8%)、铅(21.4%)、锰(11.0%),4种离子成分中占比最高的为硫酸盐(67.1%)。深圳市龙岗区大气PM_(2.5)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二次污染和扬尘等,贡献约占75.0%;其中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等城市污染因子贡献占45.1%,土壤扬尘等因子贡献占11.5%,海洋空气因子贡献占10.3%。结论龙岗区降低大气PM_(2.5)浓度的重点是加强机动车尾气及工业排放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开展医院室内PM2.5污染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医疗场所室内PM2.5的特点、来源和浓度变化情况,指出室内、室外、人员活动三种影响医院室内PM2.5污染因素,对医院室内空气污染防控提出探讨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超声洁牙诊室内PM_(2.5)污染水平,于2016年11—12月采用便携式气溶胶监测仪测定深圳市某超声洁牙诊室内PM_(2.5)浓度,用PM_(2.5)的室内和室外浓度比值(I/O)分析室内PM_(2.5)的主要来源。结果显示,诊室内PM_(2.5)日均浓度和小时浓度均有超标(75μg/m~3),PM_(2.5)的I/O比值均大于1。提示超声洁牙诊室内PM_(2.5)的浓度较高,且主要来源为室内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公共场所室内PM_(10)浓度的改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选取11家设置和6家未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照组)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作为监测点,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基础资料,每周对其室内外PM_(10)浓度进行监测,通过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集中空调对室内PM_(10)浓度水平的影响。结果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室内相对室外PM_(10)浓度平均减少值优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检验,P=0.023);不同距上次清洗时长组间PM_(10)浓度平均减少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155,P=0.004);中效新风口滤网对降低室内PM_(10)浓度比初效滤网有更优的效果(Z=-3.346,P=0.001);不同组间新风口滤网清洗频率在降低室内PM_(10)浓度的作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891,P=0.018),每月1次的频率最佳。结论合理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使用更高过滤等级的滤网并保持最佳清洗频率能有效降低室内PM_(10)浓度,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各类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污染情况,为制定监控对策提供依据,本文根据我站1987~1991年5年间对辖区内的114户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下。不同类型公共场所一氧化碳浓度如附表所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盐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状况,研究室外PM_(2.5)质量浓度对室内的影响,为监管部门控制公共场所PM_(2.5)暴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市区选4家典型公共场所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光散射式粉尘仪对室内PM_(2.5)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同时记录环保部门公布的同时段PM_(2.5)质量浓度。结果 4家公共场所室内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95.0μg/m3,是室外的1.68倍。室内PM_(2.5)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外质量浓度冬季显著高于秋季(P0.01),室内质量浓度冬秋季无明显差别(P0.05)。室内外质量浓度呈高度正相关(R=0.779,P0.001)。结论盐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较重,确保集中式空调正常运行和严格控制吸烟和油烟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室内PM_(2.5)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模拟北京市住宅室内PM_(2.5)的暴露浓度,甄选最合适和能最准确模拟住宅室内PM_(2.5)浓度值的质量平衡模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住宅室内PM_(2.5)暴露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于2014年10月—11月间调查6名北京市在职员工的时间-位置信息和活动模式数据,结合室外监测站点浓度值,在考虑开关窗、室内沉降及其他不同影响因素(开空气净化器、烹饪源强、开油烟机)的条件下建立质量平衡模型对住宅室内PM_(2.5)浓度进行模拟,并结合室内实测浓度值进行验证,比较不同模型模拟结果的决定系数(r2)和拟合曲线的斜率(b)以评估模型模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室外监测站点PM2.5浓度值与住宅室内PM_(2.5)实测浓度值拟合曲线的r~2为0.739 9,斜率为0.703;而考虑不同影响因素模型拟合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753 9~0.855,拟合曲线的斜率为1.046~1.280,模拟所得的室内浓度值优于室外监测站点直接代替室内PM_(2.5)浓度的结果,并以考虑开关窗、室内沉降和空气净化器影响时的拟合结果最优,此时拟合曲线的r~2为0.855,斜率为1.234。结论模型模拟结果与室外浓度值相比,更适于代替住宅室内PM_(2.5)的实测浓度值用于今后的室内暴露研究,且模型的优化对于模拟结果的影响较大,其中,考虑开关窗、室内沉降和空气净化器的影响时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对上海市A城区大气PM1 0 、PM2 5的日平均污染浓度与居民日死亡数进行相关回归分析 ,并控制了时间长期趋势、气象、季节、一周日效应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 当大气PM1 0 、PM2 5浓度上升 10 μg m3时 ,总死亡数分别上升 0 5 3%(0 2 2 %~ 0 85 % )、0 85 % (0 32 %~ 1 39% )。结论 大气粗细颗粒物污染具有潜在的急性人群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