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不同年龄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2年6月-2003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随机抽取2个行政区4000名2—12岁儿童,对其睡眠状况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1)我市各年龄儿童平均睡眠时间均低于国际标准,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的年龄、睡眠比和入睡时间以及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2)我市儿童睡眠障碍的总发生率为39.70%,不同年龄儿童睡眠障碍的类型有所不同。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父母一方或双方睡眠障碍的存在、孩子患扁桃体炎的次数、夜问哺患发作的次数和入睡时间。结论乌鲁木齐市2-12岁儿童的睡眠时间普遍较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与孩子的年龄、睡眠习惯、健康状况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故应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减少睡眠问题带来的健康隐患。 相似文献
3.
4.
哮喘居儿童呼吸系统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的首位,患有哮喘的儿童如果长期控制不佳、迁延不愈或者反复发作,则容易发生睡眠紊乱.全球有20%~30%的儿童有睡眠障碍问题,哮喘夜间发病率很高,大多数儿童经常出现夜间症状.睡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很重要,未经治疗的睡眠障碍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临床医生应评估哮喘儿童是否存在睡眠障... 相似文献
5.
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35例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本组患儿睡惊症4例,睡行症3例,梦魇3例,磨牙症17例,睡眠昼夜节律紊乱8例,引起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做好家长的正确认识宣教,帮助患儿和家长建立密切的亲情关系,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睡姿,是改善患儿睡眠,促进患儿健康成长的关键。经精心护理随访3-6个月后,睡惊症、睡行症患儿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梦魇患儿症状消失,磨牙症患儿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昼夜节律紊乱患儿痊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调查武汉市新洲区学龄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对有关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以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武汉市新洲区四所小学和四所中学的在校生、他们的家长以及6家本地医院的医护人员就有关睡眠健康、学习行为、睡眠呼吸障碍的知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1.97%,其中小学组(6~13岁)为27.52%,中学组(14~16岁)为12.4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0.21,P〈0.005)。提示小学年龄组发生率高于中学年龄组;儿科医护人员与非儿科医护人员对睡眠障碍的知识了解情况存在差异。结论医护人员对儿童睡眠障碍的认识不足,睡眠障碍的危害性应引起家庭和医护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8.
王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2)
目的:研究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来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睡眠障碍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影响睡眠障碍患儿的具体因素,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影响睡眠障碍患儿的主要因素有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疾病因素,可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应护理干预。结论:多种因素均可影响患儿的睡眠质量,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针对具体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可以使睡眠障碍显著缓解,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广州市2~12岁儿童1734名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广州市东山区2~12岁儿童常见睡眠障碍的发生,分析可能影响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3-06/09在广州市东山区随机抽取两所小学及两所幼儿园共1734儿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儿童各种睡眠障碍总的发生率为35.4%,除睡眠憋醒发生率男孩明显高于女孩外(r=40.172,P=0.000),其余各种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男孩与女孩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睡眠环境、鼻炎史、父亲吸烟史、父亲学历、父亲打鼾史和母亲打鼾史等八个影响因素。结论:目前广州市东山区2~1、2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以社会家庭环境因素为主,家庭应重视儿童的睡眠问题,以提高儿童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屏幕暴露情况与睡眠问题,并对两者在该群体中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使用自制的《屏幕使用情况问卷》和《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对101例学龄前ASD患儿屏幕暴露及睡眠状况展开评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两者关系.结果 学龄前ASD患儿屏幕暴露超时(>1 h/d)检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障碍及异常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ASD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睡眠行为干预及个体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磁刺激靶区为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刺激频率为1 Hz... 相似文献
13.
Carotenuto M Guidetti V Ruju F Galli F Tagliente FR Pascotto A 《The journal of headache and pain》2005,6(4):268-270
Sever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e presence of
comorbidity between various types
of sleep disorders and different
headache subtypes. Migraine without
aura is a sensitive risk factor for
disorders of initiating and maintaining
sleep (odds ratio (OR) 8.2500),
and 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
for sleep breathing disorders (OR
15.231), but headache disorder is a
cumulative risk factor for disorders
of excessive somnolence (OR
15.061). This result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the clinical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4.
目前,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伴随着糖尿病的发生,睡眠也发生相应的改变。研究表明,脂肪因子在糖尿病睡眠障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脂肪因子在糖尿病睡眠障碍的作用机制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Music therapy improves sleep quality in acute and chronic sleep disorders: A meta-analysis of 10 randomized stud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music therapy for acute and chronic sleep disorders in adults.Desig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Data sources
A systematic search of publications in PubMed, Embase,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without language restriction was performed.Review methods
Studies wi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design and adult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if music was applied in a passive way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Subgroup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sources of heterogeneity.Results
Ten studies involving 557 participants were identified. The sleep quality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music (standard mean difference: −0.63; 95% CI: −0.92 to −0.34; p < 0.001), with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across studies. Subgroup analysis found heterogeneity between subgroups with objective or subjective assessing methods of sleep quality, and between subgroups with difference follow-up durations. No evidence of publication bias was observed.Conclusion
Music can assist in improving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chronic sleep disorders. For chronic sleep disorders, music showed a cumulative dose effect and a follow-up duration more than three weeks is necessary for assessing its efficacy. 相似文献16.
噻奈普汀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化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8):1096-1097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常出现的情况。以往常以镇静药物治疗,笔者发现此类患者常伴有兴奋、烦躁或抑郁的表现,故临床上在应用常规镇静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并观察不同用药治疗对患者脑电图异常率与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6月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焦虑和抑郁情况,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7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52例睡眠障碍患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比较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本组7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睡眠质量差(PSQI〉5分),中至重度焦虑(SAS〉60分),中至重度抑郁(SDS〉60分)者共52例,总发生率67.5%。干预前PSQI总分为(8.60±2.69)分,干预后为(5.08±1.95)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3,P〈0.01),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在护理干预后均有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732,8.977;P〈0.01);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7个因子中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睡眠效率、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6个因子在护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27,3.371i5.674,6.399,2.255,2.039;P〈0.05或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方法结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部分剥夺睡眠在幼儿腰椎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50例,行腰椎穿刺至少2次以上者,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入院后第1次按常规进行腰椎穿刺,第2次腰椎穿刺前行部分剥夺睡眠。对2次腰椎穿刺前后使用镇静剂、患儿配合腰椎穿刺及腰椎穿刺后持续睡眠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第1次腰椎穿刺前42%患儿需用镇静剂,58%配合检查;第2次仅8%患儿使用镇静剂、92%配合检查,两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次腰椎穿刺后持续睡眠时间明显增加,使用镇静剂的例数明显减少。结论部分剥夺睡眠方法在幼儿腰椎穿刺术中应用效果满意,可减少镇静剂的使用,能增加腰椎穿刺后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9.
当前,伴随着痴呆患者群体的日益庞大,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睡眠障碍问题也愈发突出,严重影响到了照护质量,并可能导致照顾者本人出现焦虑、抑郁、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近期和远期健康问题。本综述将重点探讨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结果发现照顾者的睡眠障碍问题受生理、心理、社会及痴呆患者的疾病进展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针对生理因素的光照疗法、针对心理因素的正压减压疗法、针对社会因素的社会支持疗法以及运动锻炼的综合治疗干预方案等。未来,研究者应考虑将多种睡眠障碍测量工具进行整合应用并相互验证,建立一套完善的诊疗评估体系,创造性的开发针对照顾者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治疗方案,并与社区医疗服务协调配合,探索开发整合跨医疗团队、社会医疗服务机构的综合医疗保健系统,为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医疗护理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有氧运动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两年间所接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有氧运动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及护理前、护理三个月、护理六个月ES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PSQI及ESS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PSQI及ES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有氧运动干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PSQI及ES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