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液体配方奶、早产儿普通粉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三种不同奶粉喂养对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早产儿液体配方奶喂养100例;B组:早产儿普通粉奶喂养100例;C组: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80例,观察三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喂养不耐受、NEC的情况。结果:B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于A、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基本一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儿与B、C两组相比,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3例NEC的发生,B组有2例NEC的发生,C组无NEC的发生。结论:采用早产儿液体配方奶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普通粉奶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最短,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未见NEC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xtensively hydrolyzed protein formula,e HPF)联合酪酸梭菌对早产儿早期喂养后胃肠功能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在出生后24 h内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30例。试验组给予e HPF联合酪酸梭菌,对照组1给予早产儿配方奶(Prematureinfantformula,PTF),对照组2仅给予e HPF,三组喂养持续时间均为14 d,比较喂养后初次排便和胎粪排净时间、每天排便次数、肠内营养达到80 kcal/(kg·d)时间、体重生长速度、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总胆红素和峰值的总胆红素水平,以及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早产儿初次排便和胎粪排净时间、每天排便次数以及肠内营养达到80 kcal/(kg·d)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体重生长速度、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体重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体重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后观察组总胆红素水平和峰值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 HPF联合酪酸杆菌会增加早产儿对于营养的吸收,提高胃肠功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4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的为治疗组,予普通早产儿奶粉喂养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开奶期间胃潴留程度,体重增长情况,达全肠道营养的时间,是否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及肠道无菌性血便。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胃潴留程度明显减轻,体重增长好,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缩短,发生NEC及无菌性血便概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朱丽丽 《现代医学》2023,(10):1470-1473
目的:探讨母乳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及相关健康问题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VLBW早产儿142例,依据是否具备母乳喂养条件将患儿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早产儿配方奶微量喂养的方式进行鼻饲,将10~20 ml·kg-1·d-1的奶量均匀分成6~8次,如能耐受则逐渐加量,大约在5~7 d内增加至20 ml·kg-1·d-1。观察组则采用纯母乳微量喂养方式。为避免出现母乳不足的情况,在喂养前指导患儿母亲收集母乳。除此之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组方案保持一致。结果: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母亲年龄以及分娩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对照组NEC、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早产儿配方奶,母乳预防早产儿NEC具有更好的效果,VLBW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完全肠内营养时间、NEC发病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39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VLBWI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行母乳喂养分为母乳喂养组(n=76)及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n=63),比较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奶量至100 mL·kg-1·d-1所需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增长速率和喂养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静脉营养时间、体重增长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奶量达100 mL·kg-1·d-1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P<0.05);喂养不耐受、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低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促进VLBWI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率,值得倡议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45-147+15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的93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实施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07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基础上实施母乳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与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的集束化护理,可以促使母乳喂养科学化、体系化、标准化,确保安全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与分析谷氨酰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产患儿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早产儿配方奶,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谷氨酰胺。比较两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NEC、喂养不耐受以及不良反应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5±3.7)d较对照组(12.3±2.9)d显著较短,且P0.05。观察组NEC、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2.0%、4.0%较对照组10.0%、14.0%显著较低,且P0.05。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而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组间对比P0.05。结论谷氨酰胺预防早产儿NEC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减少患儿NEC发生率,并促使其快速恢复出生体重,还能提升患儿喂养耐受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7,(7):629-630
目的分析Ghrelin与配方奶粉喂养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将在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院产科出生的85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照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儿体重恢复时间和全量肠内营养恢复时间。结果 FT组患儿喂养前的Ghrelin检测值显著高于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组患儿体重恢复时间和全量肠内营养恢复时间优于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浆中Ghrelin水平可以反映其经配方奶粉喂养后耐受情况的发生、发展,加强对该指标的监测有利于早产儿的喂养和体重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3月~2012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84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的为治疗组,予普通早产儿奶粉喂养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开奶期间胃潴留程度,体重增长情况,达全肠道营养的时间,是否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及肠道无菌性血便.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胃潴留程度明显减轻,体重增长好,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缩短,发生NEC及无菌性血便概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极低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9例VLBW和LBW-PI,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9,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2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记录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重增长速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15.0%vs 52.6%)及不耐受持续时间[(4.32±1.28) d vs (6.33±1.25) d]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8.92±1.82) d vs (10.18±1.81) d]、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5.64±2.58) d vs (18.35±2.59) d]及平均住院时间[(23.32±2.28) d vs (30.83±2.25) d]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NEC发生,对照组发生NEC 1例,两组均未观察到皮疹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可减轻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状况,缩短其恢复出生体重以及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其防治VLBW和LBW-PI不耐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对2种不同喂养方法的耐受情况。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微量喂养方法[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直接哺乳+经口管饲(管饲前试喂)],间隔时间从6 h 开始维持在2 h。观察组亦采取微量喂养方法[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直接哺乳+经口管饲(管饲前试喂)],间隔时间从6 h 开始维持在3 h。结果:观察组在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停用静脉营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胎便排尽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 NEC、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胆汁淤积及继发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改变喂养方法有助于极低体重早产儿尽快建立肠道营养,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不同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早产儿依据喂养方式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5例采用早期微量喂养结合益生菌思连康喂养设为观察组,其余63例仅采用早期微量喂养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NEC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以3.08%的NEC发生率远不及对照组14.09%高(P〈0.05);两组出生后第1天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7 d与14 d后此两项水平差异显著(P〈0.05);组间感染、贫血、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并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思连康喂养可有效预防其NEC的发病,该法值得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策略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为早产儿喂养选取最优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母乳喂养意愿及母亲疾病情况将早产儿分成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并根据家属喂养愿意进一步分为母乳缓慢喂养组(n=49)、母乳快速喂养组(n=29)、配方奶缓慢喂养组(n=42)、配方奶快速喂养组(n=24)。比较四组喂养指标、早产儿并发症和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与缓慢喂养组比较,快速喂养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肠外营养时间更短,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发生率、晚发败血症发生率更低(P<0.05);配方奶喂养组比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更高(P<0.05)。四组新生儿恢复出生体重日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期)发生率、住院期间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母乳快速喂养可以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及肠外营养使用的时间,降低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喂养不耐受及晚发败血症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有利于改善极低出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早产儿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护理的临床应用,探讨该护理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NICU治疗的早产儿80例,在出生第1天即经鼻胃管输注母乳0.5~1.0 m L/(kg·次),每3小时1次,奶量总控制在6~12 m L/(kg·d),不足部分辅助肠外营养护理的设为观察组;将采用肠外营养(PN)支持护理的设为对照组(n=40)。记录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第1天(T1)、出院时(T2)的血清前蛋白、肾功能、血糖;测量体重、身长、上臂围、头围;记录过度到全肠道营养、生理体重下降恢复、开始全量胃肠内喂养的时间,住院总时间,喂养耐受等。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出生日龄、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理体重下降的恢复时间、住院总时间、开始全量胃肠营养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耐受率(72.50%)与对照组(3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观察组在平均体重、身长、头围、上臂围以及血清前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标准化微量胃肠道营养支持护理的方式能满足新生儿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和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为早产儿选择更合适的喂养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02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乳收集量、监护人意愿及本院研究需求,将患儿分为A组(n=52)和B组(n=50),A组用强化母乳喂养,B组用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两组均喂养4周。观察其体格生长发育、喂养耐受、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喂养前,两组患儿的头围、身长、体重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后,两组患儿的头围、身长、体重指标水平均较喂养前上升(P0.05),A组喂养后头围、身长及体重均稍高于B组(P0.05)。喂养前后,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与B组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强化母乳喂养与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的效果差异较小,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可以满足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各方需求,可以替代强化母乳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虽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喂养所需费用明显更低,更加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预防作用及对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1~2013—12间康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生后24h内口服或鼻饲谷氨酰胺0.1/kg.次,Q8H,连续28天。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记录每日体重增长值,记录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日龄及达到全肠内营养所需时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开奶前,开奶后7d、14d两组患儿血胃动素水平,行组间对照分析。结果: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5.0%vs.55.0%),达全胃肠喂养及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短[(18.7±2.8)d VS.(21.7±2.7)d,(12.1±1.3)dvs.(15.3±1.2)d],干预组生后7d,14d血浆胃动素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可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血浆胃动素分泌,从而有效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产儿胃肠喂养的临床特点,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有利于早产儿喂养成熟的策略。方法选择东莞市横沥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6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非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再按早开始(<3 d)和晚开始(≥3 d)胃肠喂养分成2组,比较有关临床因素。结果喂养耐受和不耐受2组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奶日龄、达80 kcal/(kg.d)日龄、体质量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及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喂养组和晚喂养组两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达80 kcal/(kg.d)日龄、经胃肠达80 kcal/(kg.d)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体重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和住院天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如果早产儿生命体征平稳,在出生3d内应尽可能早地开始胃肠道喂养,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谨慎禁食、有利于促进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杨勇 《安徽医学》2013,34(2):162-163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喂养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救治的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将患儿分为24 h内喂奶组(观察组)与延迟喂奶组(对照组),每组均为29例。两组患儿均进行配方奶喂养,均选用"全合一"的胃肠外营养,每天2~4次,每次0.5~1.0 ml,逐渐增加喂养次数以及奶量,直到每天每千克体重150~160 ml后,转为全肠内营养,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分娩前所用药物以及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的光疗时间、结合胆红素量、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脓毒症、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在24 h内开奶比延迟开奶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王小娟 《西部医学》2016,28(12):1673-1675
目的 探讨个性化半需求喂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个性化半需求喂养)和对照组(常规喂养)各47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胎便排尽时间、达营养性喂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d体重增长及14d头围增长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的胃泌素、胃动素、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呕吐、腹胀、胃潴留、胃功能紊乱及喂养不耐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半需求喂养能够明显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促进胃泌素、胃动素分泌,加速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集束化喂养干预模式应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旨在探讨其应用效果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产科出生、外院接诊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联合集束化喂养干预模式。比较2组母乳、配方奶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并发症发生率及生长发育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为52.73%,高于对照组的32.00%,纯配方奶喂养率为21.82%,低于对照组的40.00%;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低血糖、贫血发生率分别为9.09%、3.64%、3.64%、1.82%、3.64%,均低于对照组的24.00%、16.00%、16.00%、12.00%、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体重、身高、头围分别为(2 581.12±273.03)g、(47.22±2.78)cm、(32.37±2.05)cm,均大于对照组的(2 217.34±240.71)g、(42.01±2.50)cm、(31.40±2.1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集束化喂养干预模式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不耐受、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