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仪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医药线、空白苎麻线点灸,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β。结果:药线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IL-1β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线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β较空白线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可降低RA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这是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予以壮医药线点灸干预,观察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大鼠关节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予以甲氨蝶呤(MTX组)、壮医药线点灸(ZHM组)和两者联合(CT组)干预。观察并评估大鼠关节炎指数和肿胀度;HE染色观察关节滑膜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滑膜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结果 MTX组(P0.05)、ZHM组和CT组(P0.05)大鼠关节炎系数相比于关节炎模型组(R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CT组降低最为显著,ZHM组与MTX组相比差异亦具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MTX组、ZHM组和CT组大鼠滑膜衬里层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与RA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MTX组(P0.05)、ZHM组(P0.05)和CT组(P0.05)与RA组相比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组和ZHM组与MTX组比较,细胞凋亡现象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X组(P0.05)、ZHM组(P0.05)和CT组(P0.05)与RA组相比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Bax显著上调,CT组和ZHM组与MTX组相比Bcl-2下调、Bax上调均更为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佐剂关节炎大鼠症状,联合甲氨蝶呤使用效果更为显著;而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Bcl-2信号通路调控关节滑膜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隔物温和灸联合甲氨蝶呤对RA模型大鼠关节肿胀及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成功制作RA大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治疗组(MTX组)、隔物温和灸治疗组(温灸组)、隔物温和灸 甲氨蝶呤治疗组(温灸 MTX组)4组,并设正常同龄大鼠对照;各组经过相应处理后,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观测并对比MTX组、温灸组、温灸 MTX组对RA模型大鼠IL-1β、TNF-α含量及跖围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β、TNF-α含量及跖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灸组、温灸 MTX组的IL-1β、TNF-α含量及跖围变化均显示出组间差异性(P<0.05或P<0.01);温灸组、温灸 MTX组两组间IL-1β、TNF-α含量及跖围变化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隔物温和灸能抑制RA大鼠血清IL-1β、TNF-α分泌水平,减轻RA大鼠足跖关节肿胀程度;与MTX联合应用能够使作用加强,为临床RA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窦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DGP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点灸组、观察组,每组12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DGP模型。西药组予0.15 mg/mL枸橼酸莫沙必利混悬液灌胃给药,电针组和点灸组均选取"中脘""内关""三阴交",电针组给予电针20 min,点灸组每穴点灸3壮,观察组给予电针联合点灸治疗,取穴及操作同电针组和点灸组。各组治疗均每日1次,治疗3周。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窦组织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亚基(pIκ-Bα)、NF-κB p65、SIRT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血清IL-6、IL-8、TNF-α含量,胃窦组织pIκ-Bα、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1),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血清IL-10含量、胃窦组织SIRT1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点灸组、观察组大鼠血糖降低(P0.01);所有治疗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血清IL-10含量均升高(P0.01,P0.05),血清IL-6、IL-8、TNF-α含量,胃窦组织pIκ-Bα蛋白及mRNA、NF-κB p65 mRNA表达均下降(P0.01);西药组及观察组胃窦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 SIRT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与电针组比较,观察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血清IL-10含量、胃窦组织SIRT1 mRNA及基因表达均上升(P0.05,P0.01),血清IL-8、 TNF-α含量,胃窦组织pIκ-Bα蛋白及pIκ-Bα、NF-κB p65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与点灸组比较,观察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血清IL-10含量、胃窦组织SIRT1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血清IL-6、IL-8、TNF-α含量,胃窦组织pIκ-Bα蛋白及pIκ-Bα、NF-κB p65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能有效降低DGP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效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这可能是其改善DGP胃肠道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模型大鼠的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究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组、艾灸组、药线点灸组、针灸组,每组10只。采用泡冷水+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缩宫素造模后进行相应干预,采用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及子宫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组织NF-κB及TNF-α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药线点灸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及针灸组均能明显降低痛经大鼠VEGF含量及NF-κB、TNF-α的免疫表达,增加IL-2的含量(P0.05或P0.01);各治疗组组间比较,在改善VEGF、IL-2含量及TNF-α免疫表达方面,药线点灸组与针灸组、桂枝茯苓胶囊组作用相当(P0.05),而优于艾灸组(P0.05);在改善NF-κB免疫表达方面,药线点灸组与艾灸组、桂枝茯苓胶囊组作用相当(P0.05),而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寒湿凝滞型痛经的发生可能与组织中NF-κB及下游炎症因子异常表达有关,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减少下游炎症因子释放,缓解子宫平滑肌病理性痉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F-κB p65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克罗恩病的效应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合乙醇溶液灌肠制备克罗恩病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隔药灸组取天枢穴(双)、气海穴进行隔药灸治疗,西药组采用美沙拉秦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各组大鼠结肠NF-κB p65与TNF-α、IL-1β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呈现裂隙状溃疡及炎症表现,部分大鼠结肠在黏膜下层可见肉芽肿形成,结肠NF-κB p65、TNF-α、IL-1β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西药组大鼠结肠形态结构改善,肠道炎症减轻,结肠NF-κB p65与TNF-α、IL-1β的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α、IL-1β的表达与NF-κB p65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隔药灸能下调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F-κB p65、TNF-α、IL-1β的表达;艾灸(隔药灸)可能通过抑制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F-κB p65的表达,进而减少其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从而减轻肠道炎症,改善结肠组织形态结构,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酚胶丸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细胞NF-κB信号表达及炎症因子TNF-α、IL-1和IL-1β影响的研究。方法将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姜酚胶丸治疗组和雷公藤多苷对照组,每组10只。制备CIA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关节滑膜细胞NF-κB/P65、IκBα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IL-1β表达情况。结果 1姜酚胶丸治疗组及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可下调CIA大鼠滑膜细胞NF-κB/P65、IκBα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姜酚胶丸治疗组及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可下调CIA大鼠血清TNF-α、IL-1、IL-1β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姜酚胶丸可通过降低CIA大鼠关节滑膜细胞NF-κB/P65、IκBα信号蛋白表达,显著下调CIA大鼠血清致炎因子TNF-α、IL-1、IL-1β表达,达到缓解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腰(L)4-L5脊髓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表达的影响,比较不同频率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炎性反应、神经修复的影响和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频组、高频组,每组12只。采用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大鼠模型。低频组、高频组针刺"环跳"穴,并分别给予2 Hz、100 Hz不同频率的电针干预,留针15 min,1次/d,连续14 d。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HE染色法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坐骨神经中IL-1β、IL-6、TNF-α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FI显著下降(P<0. 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雪旺细胞增多、肿胀,轴突、髓鞘崩解;坐骨神经中IL-1β、IL-6、TNF-α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 05);脊髓NF-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组、高频组SFI显著升高(P<0. 01),低频组较高频组升高更显著(P<0. 01);HE染色显示神经纤维数量增多、排列紊乱程度减轻,雪旺细胞减少,并且上述病理改善程度低频组优于高频组;坐骨神经中IL-1β、IL-6、TNF-α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 05);脊髓中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 05)。低频组坐骨神经中IL-1β、IL-6、TNF-α阳性表达及脊髓中NF-κB蛋白表达较高频组显著减少(P<0. 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电针刺激"环跳"穴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和NF-κB蛋白表达,减少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修复受损坐骨神经,并且低频电针优于高频电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隔药灸改善UC大鼠结肠炎症的效应,通过NF-κB通路和STAT3磷酸化参与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UC组和隔药灸组,每组8只。采用4% DSS诱导UC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隔药灸大鼠双侧天枢穴,每穴灸2壮艾炷,每天1次,共7次。通过比较组织病理学、血清学促炎症因子的蛋白浓度观察隔药灸干预UC大鼠的效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NF-κB通路及STAT3活性探讨隔药灸改善UC大鼠结肠炎症反应的潜在机制。结果:UC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提示黏膜上皮表面溃疡形成,炎症反应明显,隔药灸能修复结肠上皮损伤,减轻UC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反应。与正常组比较,UC组大鼠血清IL-1β和IL-6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 < 0.05,P < 0.01),p-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UC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血清IL-1β和IL-6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 < 0.05),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和pIκB-α磷酸化水平均降低,IκB-α蛋白表达增加。结论:隔药灸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和STAT3磷酸化,减少了促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释放,从而减轻了UC大鼠的结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阳补肾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海马IL-1β、TNF-α及NF-κB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温阳补肾灸抑制VD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法制造VD大鼠模型。造模后,艾灸组大鼠悬灸"大椎""命门""关元",每次15 min,每日一次,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大鼠用尼莫地平灌胃(2 mg·kg~(-1)·d~(-1))连续治疗4周。运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用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RT-q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IL-1β、TNF-α及NF-κB相关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造模后手术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神经元细胞排列松散,细胞膜模糊,细胞质不均匀,核固缩,坏死量增多,炎细胞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与西药组炎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神经元坏死减少。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西药组大鼠海马组织TNF-α、p-IκB、NF-κBp65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西药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TNF-α、NF-κBp65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温阳补肾灸可能通过降低脑内IL-1β、TNF-α及NF-κB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性反应,以达到治疗VD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腔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及对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左侧足趾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作成RA动物模型,经过姜黄素治疗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膝关节腔液TNF-α和IL-1β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RA模型组大鼠关节腔液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膝关节滑膜组织NF—κB的表达增加;经过姜黄素治疗后以上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姜黄素能下调滑膜细胞NF—κB的表达与活性,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治疗RA。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酸枣仁汤改善睡眠剥夺诱导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褪黑素组(2. 5×10~(-4)g·kg~(-1)·d~(-1))和酸枣仁汤组(12. 96 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构建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各组连续给药28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海马中TLR4,NF-κB p65及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大鼠海马中TLR4,IκBα,p-IκBα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和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明显增加(P 0. 01),而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显著减少(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和酸枣仁汤组大鼠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和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减少(P 0. 05,P 0. 01),而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增加(P 0. 05,P 0. 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和酸枣仁汤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下降(P 0. 05,P 0. 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中TLR4,NF-κB p65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 01),而IκBα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和酸枣仁汤组大鼠海马中TLR4,NF-κB p65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0. 05,P 0. 01),而IκBα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 05,P 0. 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中p-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和酸枣仁汤组大鼠海马中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 05,P 0. 01)。结论:酸枣仁汤具有改善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海马中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桂枝附子汤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桂枝附子汤组(6.1 g/kg)、RAGE抑制剂组(0.5 mg/kg)、桂枝附子汤+RAGE抑制剂组(6.1 g/kg+0.5 mg/kg),每组10只。用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IFA)混合乳化诱导建立RA大鼠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30 d。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RAGE、p-NF-κB p65蛋白表达,免疫组化(IHC)法观察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AGE和软骨及滑膜组织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桂枝附子汤组、抑制剂组和桂枝附子汤+抑制剂组均能有效降低RA大鼠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7,(3)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心室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冠脉结扎复制心梗后心室重构大鼠模型,造模2 w后,药物连续干预4 w,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大鼠心肌组织NF-κBp65、IKK-β、IκB-α及p-IκBα的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心肌细胞损伤及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组织NF-κBp65、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KK-β、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各剂量干预4 w后,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抑制NF-κBp65、p-IκBα蛋白表达、上调IKK-β、IκB-α蛋白表达,降低血清TNF-α、IL-1β及IL-6含量(P0.05或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改善心肌组织损伤、抵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与抑制心肌组织NF-κ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109-112
目的:观察刺三甲乙醇浸膏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尼美舒利组,刺三甲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每只大鼠右后足趾皮内注射0.lml弗氏完全佐剂,致炎后各组大鼠连续给药22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IL-1β、IL-6、IL-10、TNF-α、NO、PGE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中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刺三甲(7g/kg)可抑制AA大鼠的原发与继发性足肿胀,明显降低AA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NO、PGE_2的含量和升高IL-10的含量,降低关节滑膜组织NF-κB的蛋白含量。结论:刺三甲可显著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滑膜病变,通过下调滑膜组织NF-κB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32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喋呤组和补肾解毒通络方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注射制备CIA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21 d。每隔7 d测量大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和左后足趾厚度,HE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RT-PCR检测滑膜组织TLR4、NF-κBp65、IκBα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四肢关节明显肿胀,关节炎指数明显升高(P0.01),滑膜组织增生显著,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IL-10含量明显减少(P0.01);膝关节滑膜组织TLR4、NF-κBp65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升高,IκBα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解毒通络方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关节肿胀减轻,关节炎指数降低,滑膜增生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IL-10含量明显增加(P0.01);膝关节滑膜组织TLR4、NF-κBp65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降低,IκBα蛋白及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可显著减轻CIA大鼠炎症反应,改善滑膜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鼠尾草酸对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按照体质量区组化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鼠尾草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鼠尾草酸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于造模成功第2天起每日清晨灌胃10 mg/kg、5 mg/kg、2 mg/kg鼠尾草酸1次,空白组和模型组同法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阳性药组每5 d灌胃1 mg/kg甲氨蝶呤1次,均连续30 d。各组均自灌胃之日起每3 d进行1次关节炎指数(AI)评分,灌胃结束后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踝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 p65、IκB-α、IKK-α、TLR4、MyD8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阳性药组和鼠尾草酸各剂量组大鼠AI评分均于第6天达到峰值,第6天后各组AI评分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阳性药组和鼠尾草酸各剂量组大鼠每个时间点的AI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鼠尾草酸各剂量组AI评分呈剂量依赖性降低。模型组、阳性药组和鼠尾草酸各剂量组大鼠的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和踝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 p65、IκB-α、IKK-α、TLR4、MyD8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均0.05),阳性药组和鼠尾草酸各剂量组大鼠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鼠尾草酸各剂量组上述指标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鼠尾草酸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mRNA表达、血清核因子-κB (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苓桂术甘汤防治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心衰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4.375 mg/kg)阳性对照组,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生药2.1、4.2、8.4 g/kg)组,另设假手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Westem blotting、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蛋白及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NF-κB、IL-1β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血清NF-κB、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苓桂术甘汤及卡托普利均能显著抑制模型大鼠心肌组织TNF-α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NF-κB、IL-1β水平(P<0.05、0.01).结论 苓桂术甘汤干预慢性心衰的机制与其调节细胞因子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19.
铁宁  张桂芝 《中国中医急症》2016,(4):655-657,674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苷片联用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模型,然后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治疗,用药后每隔3 d评估其关节炎指数和肿胀度,治疗7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在用药第24日、36日和48日各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大鼠在用药第24日、36日和48日的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肿胀度显著低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所有造模组大鼠关节液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关节液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大鼠关节液中IL-6的水平降低程度显著高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所有造模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TGF-β1 m RNA表达均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VEGF、TGF-β1 m 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TGF-β1m RNA表达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RA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促进RA大鼠症状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液中TNF-α和IL-6水平和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TGF-β1 m 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英-35(0.203 5 g/kg)组、加味芍药甘草汤(50 g/kg)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灌胃来曲唑(0.001 g/kg)连续21 d制备PCOS模型,造模成功后达英-35组和加味芍药甘草汤组予以药物灌胃14 d,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测量大鼠体质量并观察动情周期变化;腹主动脉取血和采集双侧卵巢并称重,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孕酮)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8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卵巢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 p65、κB抑制因子-α(IκB-α)、TNF-α、IL-1β、IL-6、IL-18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卵巢组织phospho(P)-NF-κB p6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卵巢重量明显增加,动情周期紊乱,血清睾酮和促黄体生成素含量明显增加,而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显著下降,血清TNF-α、IL-1β、IL-6、IL-18含量显著增加,卵巢组织NF-κB、NF-κB p65、TNF-α、IL-1β、IL-6、IL-18 mRNA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IκB-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芍药甘草汤组体质量和卵巢重量明显减轻,动情周期和血清性激素水平重新恢复正常,血清TNF-α、IL-1β、IL-6、IL-18含量显著减少,卵巢组织NF-κB、NF-κB p65、TNF-α、IL-1β、IL-6、IL-18 mRNA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IκB-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卵巢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能够明显改善PCOS大鼠多囊卵巢形态和功能并调节卵巢激素微环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