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8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研究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相比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改良Stoppa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切口更小,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2.
孙宇 《中国民康医学》2022,(17):140-143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FF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28例FF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实施改良Smith-Petersen(S-P)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和随访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MBI评分均高于术后1周,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P入路与改良K-L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FFH患者提高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MBI评分的效果相当,但改良S-P入路复位内固定术可降低围术期指标水平,效果优于改良K-L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手术采取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对照组以常规髂腹股沟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对两组患者的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atta评分、术后6个月患髋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未出现1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可为手术提供充足的空间,显露更为充分,不伤及重要神经血管,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共7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3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研究组共36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共37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折复位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9.7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优势显著,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9,(4):476-478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髋臼骨折手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研究组再行THA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年研究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明显少于对照组20.5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手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再行THA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Harris评分和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山区县医院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4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手术固定,对照组为传统正中入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腰部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时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1个月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拆除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拆除固定3个月后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bb角纠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较传统正中入路具有更低的医源性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低且恢复速度较快,并且可完全在基层山区县医院开展,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 方法 采用(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方法治疗62例髋臼骨折患者,观察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 前后入路组较(K-L)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X线疗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对髋臼骨折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将移位的骨折块准确地解剖复位,并进行可靠的内固定,术后及时进行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3):209-213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途径神经内镜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途经分为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5),研究组为外侧裂入路,对照组为冠状缝前入路。观察两组疗效、血肿清除、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脑水肿、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脑水肿、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颅内压均小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障碍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入路途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不同疗效,外侧裂入路与冠状缝前入路比较,神经功能损害较小,且术后并发症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髌上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胫骨干骨折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给予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92.0%(23/25),略高于对照组的76.0%(1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髌上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研究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融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腰痛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的ODI评分、Harris评分以及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 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相当,均可以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分析本院骨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65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改良Stoppa入路组40例和髂腹股沟入路组25例。结果:Stoppa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均低于髂腹股沟入路组,Stoppa入路组复位质量均高于髂腹股沟入路组,Stoppa入路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髂腹股沟入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102例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观察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12%,高于对照组80.3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3.73%,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具有明显作用,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侧前方入路与后方椎间孔入路在治疗下胸椎结核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脊柱骨科收治的下胸椎结核患者60例,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侧前方入路方式,研究组采用后方椎间孔入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脊椎损伤等级、Cobb角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前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Frankel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后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obb角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胸椎结核采用后方椎间孔入路的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脊柱损伤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铮  周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77-107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情况,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随访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减少了手术中的风险,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行以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择取7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行以保守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行以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对照分析,从临床总有效率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Tegner评分高于对照组,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行以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可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程度,还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以及活动情况,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实物模型后实施手术。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64.5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踝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6%)低于对照组(3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减少手术用时及出血量等,对术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用于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收治的60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一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行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入路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膝关节功能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与对照组73.33%相比,观察组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入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使患者膝关节功能更快恢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直接前入路,60例采用外侧入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行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手术时间较外侧入路组长,出血量较外侧入路组少,住院时间较外侧入路组短,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直接前入路组Harris评分较外侧入路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前入路对软组织损伤少,患者围术期恢复较快,其治疗效果优于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8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予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及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2/40)比对照组的22.50%(9/40)少,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无明显疼痛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29-133
目的:探讨在山区县医院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4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手术固定,对照组为传统正中入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腰部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时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1个月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拆除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拆除固定3个月后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bb角纠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较传统正中入路具有更低的医源性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低且恢复速度较快,并且可完全在基层山区县医院开展,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