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保林 《中医药学刊》2002,20(3):331-332
从5个方面论述中医辨治支气管哮喘的优势,即哮喘喘喝皆为哮,古今殊名;外邪情志动夙根,因是发病,痰瘀气滞阻肺窍,病机之要,因证立法施方药,多辟蹊径,防微杜渐祛夙优势,指出,中医对哮喘认识及治疗早已形成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 5个方面论述中医辨治支气管哮喘的优势 ,即喘鸣喘喝皆为哮 ,古今殊名 ;外邪情志动夙根 ,因是发病 ;痰瘀气滞阻肺窍 ,病机之要 ;因证立法施方药 ,多辟蹊径 ;防微杜渐祛夙根 ,中医优势。指出 ,中医对哮喘认识及治疗早已形成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多存在痰瘀阻肺、肺肾两虚的病因病机,采用清热化痰、活血祛瘀、补肺益肾的麻红止哮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取得较好的疗效。我们的研究是通过对治疗前后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和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麻红止哮汤治疗支  相似文献   

4.
<正>支气管哮喘常归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一般认为其发生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每遇各种诱因而发,如《证治汇补·哮病》曰:"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临床治疗时多从痰论治,临证中虽以"痰"最为常见,然而"瘀"在哮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了重要作用~([1]),灵活采用活血化瘀疗法能够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从"瘀"  相似文献   

5.
张峰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06-207
俞长春是嘉兴市名老中医,从事临床工作数十载,学验俱丰,尤擅长治疗呼吸系统、脾胃疾病.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病情长且病情缠绵,患者年龄各不同,笔者有幸跟随俞老学习,现将俞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经验简述如下.1善用经方中医认为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痰气搏击而发出痰鸣气喘声.《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喘鸣"、"够贻"之类的记载,与本病的发作特点相似.《金匮要略》将本病称为"上气",不仅具体描述了本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提出了治疗方药,而且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堪称后世顽痰伏肺为哮病夙根的渊薮.  相似文献   

6.
再论哮病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杂志》1988年第3期发表了我的拙作“哮病治疗之我见”,文中提出了“痰瘀伏肺为哮病夙根”和“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的学术观点。并首次公开了我治哮病的经验方“蠲哮汤”。这些观点和经验已收载入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哮病的“研究进展”中。近10年来。我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哮病(支气管哮喘)进行了较深入的临床研究,在认识和治疗经验上又有一些新的发展和提高。现就这方面的心得交流于后。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具有慢性气道炎症特点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半脱氨酸白三烯( CysLTs)通道是支气管哮喘炎症两个重要通道之一。我们研究认为“痰瘀伏肺”为哮喘发病的宿根,哮病疾瘀气阻的病理特征与现代医学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存在必然的相关性,蠲哮汤是治疗哮喘的有效方剂。本文就疏利气机、涤痰行瘀方(蠲哮汤)对哮喘炎症白三烯通道干预作用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间歇发作的痰鸣气喘疾病。喉中带有哮鸣声 ,以呼气困难为主的呼吸急促为特征。属于祖国医学“哮证”的范畴。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研究深入 ,现多认为痰、瘀是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病理产物 ,也是造成临床诸多症状的关键因素。因此 ,在治疗哮喘中 ,温 (阳 )化 (痰、瘀 )法是非常重要的方法。1 痰、瘀伏肺是哮证的夙根早在《内经》就有关于哮喘病症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中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主之” ,形象描绘了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并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相似文献   

9.
针对"宿痰伏肺"为哮病"夙根"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哮病"夙根"的实质是脏腑阴阳失调,肺脾肾对津液的运化失常.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西医诊断病机尚不明确,中医历代医家认为痰是哮喘发病的原因,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痰瘀阻肺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而且较重视补脾肾阳,增强体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治疗上,还应用各种专方加减和外治疗法,临床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哮喘发生为宿痰伏于肺,因各种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拥塞气道,引发气喘。"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急性发作主要病机,不仅外风侵袭可致哮病,内生肝风,夹痰犯肺,风摇金鸣,哮病亦作。支气管哮喘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时有效治疗尤为重要。中药治疗使人的身体进行系统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能够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张娟  陈宪海 《河南中医》2013,33(6):913-914
支气管哮喘多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湿内聚为痰,痰伏于肺,成为哮喘发病的潜在“夙根”,遇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引动触发,以致痰壅气道发为哮病,临证时当辨阴哮病的发作期和缓解期论治,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3.
从痰瘀论治儿童支气管哮喘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痰、瘀的角度阐述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法。认为宿痰为哮喘发病之夙根,瘀血是哮喘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结导致哮喘反复发作;小儿哮喘应从痰瘀论治,以化痰通瘀为治则。  相似文献   

14.
从哮有"夙根"谈哮病从肝论治的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哮病“夙根”与肝失疏泄的关系对哮病从肝论治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哮病是中西医疑难病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虽然近年来对其发生机理研究较多,但哮病反复发作的“夙根”仍未完全阐明,综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认为,“夙根”和痰、先天禀赋、肝风内动有关,而这些又与肝失疏泄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哮喘是一种常见疾病,发作时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病情严重的哮喘患者甚至需要随身携带缓解哮喘的药物,以避免危险情况发生。哮喘多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临床发病率高,多与遗传、过敏等诸多因素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哮喘的病理基础为痰瘀伏肺,病机为风盛痰阻、气逆血瘀、正气亏虚。外风引动内邪是哮病发作的始动环节,痰瘀内伏为哮喘发病的主要夙根,气逆是哮喘发作的病机关键,正气亏虚是哮喘发病的内在条件。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王洋教授认为,该病患者多属于过敏性体质,外感风邪容易诱发哮喘。治疗选方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将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根据该病不同时期的特点选取治疗基础方,再根据患者所表现的证候特点辨证选药,临床治疗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文章结合案例介绍王洋教授治疗哮喘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目前,多数认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支气管哮喘主要病机,风盛是其主要因素,痰壅气道、肺管不利是其病理结果。亦有人认为,风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痰饮并不是主要因素,其病因病机当属外感失治,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此外,有人认为,本病因于先天禀赋不足,阴精亏虚,脾虚痰蕴,痰瘀伏肺,肺失治节,痰浊搏结于肺,遇新邪引动而触发。 2 辨证论治 2.1 分型论治 潘氏等将顽哮分为3型:痰热郁阻气道,以清肺化痰为本,佐以温散之法;肺虚夹杂伏痰化热,以温补肺脾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琨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390-1391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属祖国医学“哮病”、“喘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到目前为止,药物治疗仍是哮喘防治的最有效方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尤以补肾法占主导地位。传统理论认为本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严氏等”’认为哮病或久病及肾,或病起于先天不足,肾虚肺脾失于温煦,津失布散才生痰,肺卫不固易因外邪而诱发,故将哮病的“夙根”指为痰是不够深入的,应该说肾虚才是本病之根本,故不论发作与否,均可以益肾兼补肺健脾为法治之。现就哮喘的中医药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哮病乃虚实夹杂之证,发时注重标实,平时多谈本虚,然本虚中多论述肺脾肾之气虚,鲜论肺阳虚,且常将肺阳虚与肺气虚一概而论,但临床发现从肺阳虚论治哮病,疗效显著。肺阳虚之哮病是由于肺阳亏虚,水液凝聚为痰,成为哮病之夙根,藏于肺部。每因外感寒邪或他脏阳虚伤及肺阳,引动夙根,诱发哮病。从肺阳虚理论出发,依据肺阳的生理功能,确立了“总宜温补”的治则,从补肺阳、化痰瘀、健脾肾及防燥伤阴等角度治疗哮病。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宿痰伏肺”为哮病“夙根”的不同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礼明 《四川中医》2001,19(2):13-14
针对“宿痰伏肺”为哮病“夙根”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气道挛急是哮病发作时的基本病理,此痰非“宿痰”,乃各种原因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紊乱,津液停聚所生之新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昆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2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总结分析哮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四诊的采集,参照哮病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所占比例。结果:风痰哮占51.0%,冷哮占31.7%,热哮占11.0%,虚哮占3.1%,喘脱危证占1.4%,肺脾气虚占1.0%,肺肾两虚占0.7%。结论:290例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以风痰哮为最多,其次为冷哮,治疗中应注重祛风涤痰,降气平喘,并重视温肾助阳,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以祛邪兼扶正治疗为主,缓解期以固护正气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