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赖某,男,27岁,农民,1984年4月11日初诊。患者于今晨醒后突感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与步履,即由家人背来就诊。诊见双下肢欠温,不能随意运动。自感腰部重着,并有胸脘痞闷,纳呆,大便素溏。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迟。辨证为脾阳虚衰,复感寒湿之痿证。治拟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投肾着汤加味:甘草9克,干姜12克,茯苓12克,白  相似文献   

2.
肾着汤加味治疗寒湿腰痛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王耀光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21-1621
笔者近年侍诊于王耀光教授,见其临床以肾着汤治疗腰腹畏寒者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肾着汤合附子饼灸治疗寒湿腰痛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湿腰痛是以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遇阴雨天加重的一类病证。自2000-2010年,笔者采用肾着汤配合附子饼灸治疗本病5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正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寒湿型腰痛是由于寒湿邪气侵袭、阳气痹阻腰部所致,临床常可见于西医学的腰肌劳损、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病变、腰椎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等腰部疾病。该病症常常缺乏手术指征或术后效果不尽如人意,结果得不偿失。而传统针灸和中药在治疗腰痛方面具有"简、便、廉、验"且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为腰痛症提供了更多更  相似文献   

6.
寒湿腹泻     
邓××,男,38岁,工人。1982年1月15日初诊。主诉:腹泻三年余,每日3~5次稀便。不腹痛,元脓血,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腹泻加重。且有滑脱感,腰部发凉。下消化道造影,大便化验和细菌培养,均无异常发现。腹泻时,  相似文献   

7.
寒湿腰痛     
陈××,男,40岁。1977年6月15日诊。患者常于田间劳动,久居湿地,腰痛半年,时痛时止,未加注意。近日来逐渐加重,屈伸不利,转侧不便,咳嗽亦觉痛,阴雨则加重,腰部酸沉,重如负石。脉象濡缓,苔薄腻。诊断:寒湿腰痛。治则:散寒除湿、温经通络。处方:1.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2.肾脊、腰眼、殷门、承山。以上两组处方,每组前二穴针后加灸,后二穴只针不灸,重泻得气久留针,每日针灸一次,每次一组,交换治疗,7至10次为一疗程。本案病例连治四次,即告痊愈。  相似文献   

8.
妇女经期寒湿型腰痛是女性经期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瘀血症、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腰部病变以及某些内脏疾病[1]。导师廖教授根据妇女经期易受寒受湿的病因,脾虚寒湿病机,中医辨证属虚实夹杂,以脾虚湿盛,肝肾不足为多见,治疗原则为温经散寒,祛湿止痛。  相似文献   

9.
寒湿痹颗粒治疗风湿病寒湿痹阻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寒湿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属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37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予寒湿痹颗粒与正清风痛宁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缓解关节疼痛、降低类风湿因子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寒湿痹颗粒治疗风湿病证属寒湿痹阻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阴黄非寒湿阻遏说310009浙江中医学院徐珊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有关黄疸的辨证分型论治,一般根据元代罗天益从黄疸的性质,区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黄色鲜明如橘子者为阳黄,多因湿热蕴蒸、熏染肌肤而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相似文献   

12.
谭××,男,52岁,农民,住院号1993年。阵发性下腹部剧烈胀痛一天,痛而拒按,便秘,无矢气,呕恶,饮食不下,食入则吐,舌质淡红,苔黄嫩,脉实有力。曾用解痉药、抗菌素和开塞露等药治疗罔效。检查:体温37.3℃,脉率:80次/分,急性痛苦面容,满腹压痛,无反跳痛。腹部透视:肠腔大量充气。辨为实热结滞,腑气不通。处方:枳实15克,大黄、厚朴、杏仁、郁金各9克。二剂。药后腹  相似文献   

13.
肾着汤又名甘姜苓术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原文云:"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相似文献   

14.
寒湿阳痿治验叶益丰浙江省松阳县古市医院(323406)叶××,男,32岁,1991年10月3日诊。患者阳痿三年,初起自服鹿茸、海狗肾等壮阳之品三月无效,服其他中药半年亦无功,赴省医院检查:诊为性神经衰弱,迭进中西药物罔效。后经人介绍延余诊治。刻诊:阳...  相似文献   

15.
都说中风有先兆,可是,赵大伯发病之前什么感觉也没有。那是199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天气特别闷热。看完电视以后,赵大伯痛痛快快洗了个澡,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随后作了一个恶梦,很可怕,想喊,就是喊不出声来。等他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下午6点多,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左手左脚不能动弹,连话也说不出来。老伴见他醒了,告诉他是早晨6点1刻送到医院来的,医生诊断为中风。半个月以后,赵大伯顺利地度过了危险期,病情也稳定下来,只是遗留下了偏瘫,左手左脚不能动弹。医生说,出院后要加强功能锻炼,请中医针灸、按摩、吃中药,以促进偏瘫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痹证论治 寒湿湿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带小结多为久言伤气 ,气损痰盛 ,无形之痰气 ,凝成有形之赘物 ,加之声带受到长期不合理发声法的摩擦 ,伤于气血 ,局部肿满 ,渐生小结。案例 :张某 ,女 ,35岁 ,2 0 0 0年 9月 6日诊。因与别人发生口角 ,高声叫喊后 ,次日出现声音嘶哑 ,现已月余 ,服西药及雾化吸入无明显效果。症见声音嘶哑 ,音声不扬 ,觉喉间有痰卡喉 ,说话稍多则声嘶加重 ,伴胸闷、饮食不振 ,舌白苔腻、脉弦滑。查喉见声带灰白 ,双侧声带前中三分之一处有对称小结 ,喉间有痰丝困绕 ,声带闭合不全 ,稍有棱形缝隙。治宜健脾化湿 ,软坚化结 ,扬声开音 ,予方药 :二陈汤加味。…  相似文献   

17.
痹证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风胜为行痹 ,痛无定处 ;寒胜为痛痹 ,痛有定处 ,或四肢挛、关节肿 ;湿胜为着痹 ,麻木不仁。痹者 ,不通也 ,不通则痛。那里不通 ,气血不通 ,故观古人治痹证用方 ,没有不用血药者 ,当归、白芍、川芎、地黄。但血药只用当归 ,不用白芍等阴柔之品。风痹多用疏散风邪之品防风、羌活、桂枝、威灵仙、葛根、秦艽。寒痹多用散寒 ,麻黄、桂枝、白芷。湿痹重用苍术、麻黄、防风。多用乃处方中多用几味之意 ,比例较大。“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气血虚 ,气虚者加补气之黄芪、党参、炙甘草。久痛入络血淤者加桃仁、…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就病因而言,主要是外感风寒,但并不排除暑、湿、燥、火,尤其是湿邪为患,仲景多有阐发,现探讨如下。风湿风湿为病,在外感病中较为常见。风为百病之长,湿邪多依附于风而侵入人体,成为风湿病。《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由于风湿侵犯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的表现。《伤寒论》原文179条曰:“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180条曰:“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仲,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  相似文献   

19.
盛夏酷暑,人们都非常重视防暑降温,然而却往往忽视了寒湿之邪对人的伤害。殊不知炎炎盛夏,特别是夏秋之交的七、八月间(古称长夏),由于多雨,湿邪当令,所以寒湿之邪伤人更甚。临床实践证明,在夏秋之交发生的疾病中,寒湿之邪引发的疾病往往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20.
<正> 因受寒湿而致腰腿冷痛,常以寒湿痹论治。但临证时须防伏火,用药以苦寒清热为主,收效颇佳。例1 韩某,男,26岁,工人。1984年11月6日就诊。右小腿外侧发凉,疼痛4月余,因值夜班时卧地休息所致。曾服祛寒湿中药并针灸治疗2个月无效。面唇红,面部粉刺疙瘩甚多,脉弦滑,舌红紫暗,苔薄腻黄白相兼。治则清热化湿,佐以通阳调气。方用:黄柏知母苍术牛膝生地各9克车前子30克木防已独活桑寄生各12克制附子砂仁(后下)各3克5剂。服第二剂药后凉疼即减,5剂服完,冷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