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Salk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Sabin株IPV、三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t OPV)、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 OPV)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率,初步评价疫苗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和吉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吉林省2016年4种脊灰疫苗AEFI个案和接种剂次数,计算AEFI报告发生率。结果吉林省IPV(Salk)、IPV(Sabin)、t OPV和b OPV AEFI发生率分别为162.80/10万、168.91/10万、44.06/10万和39.85/10万。IPV(Salk)和IPV(Sabin)、t OPV和b OPV的AEFI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IPV(Salk)和t OPV(χ~2=22.99,P0.05)、IPV(Salk)和b OPV(χ~2=31.55,P0.05)、IPV(Sabin)和t OPV(χ~2=93.11,P0.05)、IPV(Sabin)和b OPV(χ~2=228.30,P0.05)AEFI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4种脊灰疫苗总体安全性好;IPV(Salk)和IPV(Sabin)AEFI发生率高于b OPV和t OPV,进口IPV(Salk)和国产IPV(Sabin)安全性一致。  相似文献   

2.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播广泛,对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Attenuated Poliovirus Vaccine,OPV)是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首选疫苗,已使II型脊灰野病毒于1999年在全球消灭;但在极少情况下会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s)病例。为了避免这些风险,许多国家常规免疫规划已不再单独使用OPV,而是改用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这些国家在OPV转换成IPV期间,大部分采用了先接种1~2剂IPV,再接种≥2剂OPV的序贯免疫程序。IPV-OPV序贯免疫方案可减少或预防VAPP,同时又能保持较高的体液免疫和肠道黏膜免疫力,能更好地阻断脊灰野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根据WHO建议,常规免疫规划中只使用OPV的国家应当调整脊灰免疫策略,引进至少1剂次IPV,采取IPV-OPV序贯免疫策略或联合使用OPV和IPV的策略。相信这些转变将会加快全球消灭脊灰野毒株的进程,对实现全球最终根除脊灰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例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VAPP)进行分析,探讨控制策略和异常反应补偿机制。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由省级专家组作出诊断。结果患儿有明确服苗史,出现早期发热、面瘫和渐进性单侧肢体瘫痪,粪便分离出疫苗相关株病毒,经国家实验室确认为"脊灰疫苗株Ⅲ型"。主动搜索未发现其他类似症状病例,不能排除VAPP。最后诊断为"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结论积极推动灭活脊灰疫苗(IPV)+减毒脊灰活疫苗(OPV)序贯免疫程序,可避免VAPP的发生。国家应尽量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以最大保证补偿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Sabin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IPV)接种后的安全性,为中国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动监测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2月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所有适龄儿童接种国产Sabin株IPV和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 OPV)后的不良反应,采取被动监测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6年宁夏全区国产Sabin株IPV、t OPV及其他免疫规划(EPI)疫苗的不良反应数据,比较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主动监测显示接种国产IPV、t OPV后的一般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 464.33/10万剂、64.92/10万剂。被动监测显示,接种国产IPV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68/10万剂、1.67/10万剂;接种t OPV后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3/10万剂、0.22/10万剂。与其他EPI疫苗相比,国产IPV一般反应发生率最高,但其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于麻疹减毒活疫苗、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卡介苗,且无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结论接种国产Sabin株IPV安全性良好;主动监测的灵敏性高于被动监测。  相似文献   

5.
摘要:在全球消除脊髓灰质炎(脊灰)的进程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随着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的继续使用,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VAPP在国内外的发病情况不容忽视。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50~500例VAPP发生,国内的估算数字是76~161例,其中首剂次疫苗VAPP发生率较高。在疫苗选择上,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避免VAPP的发生,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并不支持引入IPV。尽管如此,为了消除VAPP的危害,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使用IPV疫苗,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IPV/OPV序贯程序。因此,基于当前我国维持无脊灰的现状,VAPP所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决定选择IPV疫苗的重要因素,在可承担的价格空间上,IPV疫苗可作为首选疫苗推荐,也可先行引入IPV/OPV序贯程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河南省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发生规律,为其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4-2015年VAP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5年河南省共报告VAPP病例26例,发生率为0.16/100万剂次;其中首剂OPV接种后VAPP 20例(73.08%),发生率为1.11/100万剂次。发生数男女性比为5.5∶1。23例(88.46%)为2-6月龄儿童。接种至麻痹平均时间间隔为23天。病例麻痹部位主要为双下肢、单下肢。麻痹60天后随访均有残留麻痹。14例(53.85%)病例合并其他疾病,其中9例合并肛周脓肿。在13例脊灰疫苗病毒分离阳性的VAPP病例中,Ⅱ型占61.54%。结论 VAPP病例以低月龄、首剂OPV接种儿童为主。应密切关注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VAPP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1992-2011年昭通市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中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维持无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脊灰实验室监测结果,对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81例病例合格标本脊灰疫苗株病毒检出61例,检出率为10.50%;检出疫苗株病毒病例集中在2岁以内儿童,男多于女;未进行疫苗全程免疫的病例多于全程免疫病例,"0"剂次儿童所占比例较大,最多服苗剂次儿童服苗12剂次;麻痹病例中检出Ⅱ、Ⅲ型病毒较多;15岁以下儿童VAPP的发生率为0.62/100万,服苗者VAPP的发生率为0.49/100万。2010年检出1株疫苗变异株病例,变异株为新出现的VDPV病毒。环境脊灰监测从污水与河流中检出疫苗株病毒,检出率为25%。结论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必须保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严防VDPV病例产生和VDPV循环引起脊灰暴发或流行。服苗儿童VAPP发生率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的西安、福建和杭州,低于甘肃、深圳。加强污水的消毒处理严防接触者VAP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疑似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山东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山东省1993~2000年期间通过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报告的81例疑似VAP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以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投放量计算,疑似VAPP发生率为0.27/100万~1.33/100万,平均为0.79/100万;首次服苗、再次服苗及全程免疫后,疑似VAPP发生率分别为7.34/100万、2.58/100万和0.61/100万.疑似VAPP的发生多为散发,男性高于女性;病毒分离发现,接触病例中以Ⅱ型脊灰病毒为主,服苗病例中Ⅱ型和Ⅲ型病毒的分离率基本相同;服苗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45天;60天后随访时均残留麻痹.结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VAPP的研究,应考虑以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OPV进行常规免疫,以避免VAP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因广泛开展儿童免疫及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的进展,美国已很少出现麻痹型脊灰病例。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脊灰疫苗,美国消除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循环,控制了脊灰野病毒病例的输入,并通过免疫策略的改变〔从使用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到使用脊灰灭活疫苗(IPV)〕,消除了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最近报告的VAPP发生于1999年。美国公民发生麻痹型脊灰的最大危险因素是到脊灰流行或爆发的国家旅行。而本文第1次描述了1位未曾免疫过的美国成人到国外旅行,她似乎接触过1位最近接种过OPV的婴儿,发生了输入性VAPP。这一病例强调…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后有可能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虽然发生率极低,但随着OPV大量使用,在无脊灰国家和地区,VAPP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因此对VAPP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日益重要[1].本研究通过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福建省2008-2011年OPV常规免疫以及历年强化免疫/查漏补种OPV数据估算VAPP发生率,并对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VAPP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VHPV)/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事件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ev)的使用和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期,制定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OPV的策略提供补充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个案调查和标本检测、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儿童OPV接种率快速评估、病例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OPV应急强化免疫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置。结果2011—08/2012—02从送检的阿坝县4名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经鉴定为Ⅱ型(PV—Ⅱ),其VP.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Ⅱ型Sabin脊灰疫苗株比较,分别有5、6、8、11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分别为0.55%、0.66%、0.89%、1.22%,共享5个突变位点,且高度同源,根据WHO新修订的Ⅱ型VDPV鉴定标准,其中3例标本为VDPV,1例标本为VHPV,表明阿坝县发生了Ⅱ型VHPV/VDPV循环事件。事件发生后,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OPV强化免疫等多项应急处置措施,成功阻断了VHPV/VDPV循环传播,没有出现新发VHPV/VDPV病例。结论OPV低免疫覆盖率,是本次VHPV/VDPV循环事件发生的最主原因。为避免VHPV/VDPV循环的出现和传播,在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和提高接种覆盖率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实施IPV替代OPV方案。  相似文献   

12.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人是脊灰病毒的唯一宿主。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灰,目前仅有阿富汗、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4个国家有脊灰野毒株本土病例报告。随着无脊灰目标的逐渐实现,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的缺点逐渐凸现,如OPV在热带地区效力低,可引起疫苗相关麻痹脊灰(VAPP)及免疫抑制者长期排毒等,因此,继续使用OPV不能最终消灭脊灰。1996年,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推荐通过先使用脊灰灭活疫苗(IPV)再使用OPV的连续接种程序来增加IPV的使用,IPV的大量使用消除了活疫苗病毒的散播,也消除了VAPP。2008年,我国提出脊灰疫苗的免疫策略可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逐步采用IPV替代OPV。目前已有学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证实在中国以IPV替代OPV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自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发起"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倡议以来,全球脊髓灰质炎发病率已减少了99%以上。如今,全球已进入了后脊灰时代。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消灭脊髓灰质炎最后阶段战略计划(2013-2018)》,以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由于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的人群中有可能会出现罕见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病例和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相关病例。因此,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途径是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能避免OPV使用过程中出现的VAPP和VDPV循环(cVDPVs)事件的发生,适用人群较广泛。然而,不同国家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种类和使用程序不尽相同,本文对脊髓灰质炎流行现状及疫苗免疫策略进展情况进行简述,以期为终结脊髓灰质炎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后,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循环,但需维持口服脊灰疫苗(OPV)的高免疫覆盖率.OPV会在少数的服苗者或其接触者中发生与疫苗相关的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现对OPV引发的VAPP发生率、病毒型别分布、人群分布、OPV免疫剂次与VAPP发生的关系等进行综述.世界各地VAPP的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美国1/250万(疫苗分发量),英国为1/140万,我国北京、上海市VAPP的发生率分别为1.7/100万和0.52/100万.病毒型别主要为Ⅲ型,其次为Ⅱ型.主要发生在<1岁儿童,且多为首次服苗后.VAPP的发生主要与疫苗毒株抗原漂移、毒力回升和基因重组有关.机体免疫缺陷者更易发生.联合应用OPV与增效型灭活脊灰疫苗(eIPV)或单用eIPV进行免疫是否能有效地减少VAPP的发生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各接种单位逐级上报2017-2018年口服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PV)的接种剂次数,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bOPV和IPV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统计分析AEFI报告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7-2018年江西脊灰疫苗AEFI报告434例,发生率为9.69/10万剂次,bOPV、IPV分别为5.85/10万剂次、21.52/10万剂次。AEFI报告例数为男童多于女童,以0岁组儿童为主,一般反应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后48小时以内。异常反应病例的临床诊断主要为过敏性皮疹。bOPV接种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报告发生率为0.09/10万剂次。结论 江西省脊灰疫苗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需进一步防范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发生,并建议国家尽快制定2剂IPV加2剂bOPV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疑似脊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山东省1993-2000年期间通过急性驰缓性麻痹监测系统报告81例疑似VA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以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投放量计算,疑似VAPP发生率为0.27/100万-1.33/100万,平均为0.79/100万;首次服苗、再次服苗及全程免疫后,疑似VAPP发生率分别为7.34/100万、2.58/100万、0.61/100万。疑似例中以Ⅱ型脊灰病毒为主,服苗病例中Ⅱ型和Ⅲ型病毒的分离率基本相同服苗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45天;60天后随访时均殖留麻痹。结率:我国进一步加强对VAPP的研究,应考虑以脊灰来活疫苗(IPV)替代OPV进行常规免疫,以避免VAP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脊髓灰质炎(脊灰)曾在中国广泛流行,接种脊灰疫苗是消灭脊灰最有效的手段。脊灰有两种疫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IPV)。两种疫苗的接种均可实现消灭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的目标。目前全球WPV病例数已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Ⅱ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Type 2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2)病例数远超过WPV病例数。为了最终实现消灭所有脊灰病例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全球最终将停止接种OPV,使用IPV的建议。本文根据全球消灭脊灰形势的变化,结合中国维持无脊灰工作进展和需要,提出中国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即在保证国产IPV供应基础上,由目前的1剂IPV加3剂二价OPV(Bivalent oral polio vaccine,bOPV)的常规免疫程序,过渡到2剂IPV加2剂bOPV的免疫程序,直至全球消灭脊灰证实后,在常规免疫接种中停用bOPV,全程接种IPV。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VAPP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探讨降低VAPP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OPV引发的VAPP发生率,病毒型别分布,人群分布,OPV免疫剂次与VAPP发生的关系等进行综述。[结果]世界各地VAPP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美国1/250万(疫苗使用量),罗马尼亚1/18.3万;我国江苏省、甘肃省VAPP的发生率分别为0.15/100万和0.27/100万。病毒型别主要为Ⅲ型,其次为Ⅱ型,主要发生在<1岁儿童,且多为首次服苗后。VAPP的发生主要与疫苗株病毒的基因突变、重组有关。机体免疫缺陷者更易发生。[结论]联合应用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PV)或单用IPV进行免疫能有效地减少VAPP的发生。在我国当前尚未改变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情况下,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必须加强接种前儿童病史询问和体检,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同时要加强对VAPP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1999年6月17日,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ACIP)建议,自2000年1月1日起,美国所有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均使用灭活脊灰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IPV)。该政策旨在消除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的风险。VAPP病例是一种罕见的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1989~2002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1989~ 2 0 0 2年共诊断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脊灰 )(VAPP) 2 0例 ,其中首次服苗VAPP 18例 ,接触服苗VAPP 2例。所有病例均 <2岁 ,<6月龄病例占 85 %。男女发病之比为 9∶1。每年VAPP发生率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和地区差异。VAPP总发生率为 1 2 0 / 10 0万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投放量或 1 5 9/ 10 0万剂OPV接种量 ,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 13 18/ 10 0万剂首次服苗量 ,接触服苗VAPP发生率为 0 16 / 10 0万剂OPV接种量。监测结果表明 ,北京市VAPP发生的危险性高于中国其它省份和其它许多国家与地区 ;免疫缺陷和 /或肛门周围脓肿可能是VAPP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当前尚未改变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情况下 ,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 ,必须加强接种前儿童病史询问和体检 ,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 ;同时要加强对VAPP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