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脾胃论治血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认为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摄,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浊。脾胃同居中州,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运化水谷,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病机在血证中具有重要地位。湿热之邪内侵入肠道,肠络受损,则引起便血。嗜食辛辣醇酒厚味,或滋生...  相似文献   

2.
胸痹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痹是指心胸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法 ,多涉及心、肺、肝、脾、胃等脏。并以治心最为常用。笔者认为从脾胃论治胸痹 ,疗效更佳。胸痹心痛 ,病在心脏 ,心脏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脾胃与心脏 ,经脉相通 ,连为一体。《灵枢·经脉篇》言 :“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 ,复从胃 ,别上隔 ,注心中。”《素问·平人气象论》说 :“胃之大络 ,名曰虚里 ,贯膈络肺 ,出于左乳下 ,其动应衣 ,脉宗气也。”还应该指出 ,脾胃与心的连系是全方位的 ,它们通过经别、经筋以及其他经相连结。《灵枢·经别篇》认为 :“足阳…  相似文献   

3.
阳痿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失眠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称失眠为“不寐”,亦称“少寐”、“不睡”、“不眠”等,指入睡困难、浅而易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入睡,感到疲倦乏力、头晕思睡,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失眠不仅是一医学难题,也是社会问题。今年来,医学界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对失眠治疗方面中医药有独特的优越性,从古到今,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当今学术界提出了“五脏皆有不寐”,“不寐从肝论治”等观点。把失眠发病的多元性,从临床实际出发归属与五脏,主张将不寐落实在脏腑辩证上,治疗以健脾、平肝、和胃为主。  相似文献   

5.
从脾胃生理与抑郁症、脾胃气机升降与肝肺气机运行、脾胃与精神情志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脾胃与抑郁症发生的关系,阐明脾胃对抑郁症的发病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结合《金匮要略》,列举了健脾清胆法,健脾行气法,通阳宣痹、疏肝解郁法,健脾利湿、养血调肝法,清热祛湿健脾法,健脾养血、温阳和肝法等调理脾胃功能出发治疗抑郁症的方药,为临床中从脾胃论治抑郁症提供了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7.
从脾胃论治慢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将肝炎急性期过后,病程超过6个月而肝脏炎症仍持续存在者,称为慢性肝炎。在我国,慢性肝炎主要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多是从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而来,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损害肝脏药物及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以及某种酶的缺乏、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在治疗方面,西医学主要是抗病毒和护肝治疗。从中医角度来看慢性肝炎按其临床表现属于“黄疸”、“郁证”、“胁痛”、“痞块”等病证范畴。目前运用中医学研究本病的途径颇多,对该病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方法亦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脾胃方面论述慢性肝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阳痿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痿指男子青壮年时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宗筋失养而弛纵,引起阴茎痿软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病症。余观古今医家,对阳痿的治疗常责于肾,以温补肾阳,填补肾精而立法,虽不无道理,而脾胃一层,每多忽略。余以为在某种意义说,性事亦当以胃气为本,宗筋聚于阳明,阳明主润宗筋,即《素问·痿论篇》:“阳明虚,则宗筋弛纵”。而“治痿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危害严重。中医既往多从肝肾论治颈椎病,而此病实与脾胃功能有密切联系。脾胃具有运化水湿、升清降浊、生化气血、主肌肉与思虑的功能,是维持颈椎正常活动的基础,如脾胃功能异常可引起颈周组织病变而产生相应的颈椎病症状,颈胃综合征的存在亦提示颈椎病与脾胃之间的联系。故颈椎病以颈椎病变为标,以脾胃虚弱为本。运用脾胃相关理论可以有效阐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同时为颈椎病的预防保健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脾胃论治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小华  赵仓焕 《新中医》2004,36(12):3-4
从脾胃与肾、气血、肌肉骨骼、吸收消化的关系以及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脾胃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并提出健脾益胃法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胸痹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属于"冠心病""心绞痛"范畴,病变在血脉,气血运行失和,痰湿浊邪瘀阻心脉进而发病。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胃密切相关,在治疗上注意调理脾胃。本文从脾胃与心之间的关系、脾胃与致病邪气之间的关系两方面来论述脾胃的功能失调乃是胸痹的主要病因病机,并且从宗气不足、脾阳不足、肝脾不和、气阴两虚、心脾两虚、脾肾阳虚六个方面加以论治,以求"治病求本",从而为临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虚失健是糖尿病发病的基础,血瘀、湿浊、阴虚等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标象,且血瘀贯穿糖尿病发病的始终,是其变生他病特别是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提出健脾益气治其本、活血化瘀防其变的治疗原则,并重视痰湿与津亏对糖尿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晓霞  尤可 《河南中医》2012,32(11):1427-1428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其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入侵机体导致过度或失控的炎症因子释放所致,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虚、毒、瘀为脓毒症病机关键,故本病的治疗应健脾益气,通腑降下,辅以疏肝理气,活血止血.  相似文献   

14.
郭月平 《山西中医》2011,27(8):56-57
分析失眠的病因病机,认为脾胃功能失调亦是重要因素,例举气滞中焦、心脾血虚、痰热内扰、肝胃郁热、胃阴不足5个证型的证治要点,并举2则验案予为例证,同时指出失眠从脾胃论治的局限性,倡导辨证论治和行为干预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5.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等。其病程缠绵,症状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黯,唇甲青紫,心悸,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症状。是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通过学习四大经典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肺胀临床表现每多虚实互见,寒热夹杂,主脏在肺,并与脾、肾、心密切相关,脾虚贯穿肺胀整个病程。临床常见外寒内饮、外寒内热、肺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肺心气阴两虚、阳虚水泛、痰蒙神窍7个证型。治疗主张祛邪顾脾胃、固本健脾胃、健脾以安肺、脾、肾、心。即从脾胃论治肺胀。  相似文献   

16.
头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位于人体最高,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脏腑发生病变,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头部而发生头痛.经临床观察发现,头痛与脾胃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包括:脾胃失调,化源不足,脑失濡养;脾胃失运,痰瘀内生,脑窍不利;脾胃失常,寒热错杂,气机不畅.对应治疗大法主要为:健脾益气,养血止痛;化痰祛瘀,通络止痛;寒热平调,调气止痛.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中有"年长则求之于腑"的观点,意思是年长者应重视脾胃。据此提出从脾胃论治老年性痴呆,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脾虚精血不充、气血生化乏源、痰浊瘀血内生,应以治病求本、上病下治为治则,补脾健胃、化痰开窍为治法,并拟固本健脑方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后世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认为主要由肺、脾、肾三脏机能失调所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三消辨证分型方法,但肾虚为本、阴虚燥热的观点仍主导着临床。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冠心病,多着眼于心肾二脏,往往忽视脾胃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大影响,本文即着重探讨了脾胃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联系,在治疗中重视脾胃的意义,指出调治脾胃也是治疗方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脾为土脏,胃为水海,水赖土存,土赖水润,方能滋阴不息,万物茂生,故本病从脾胃论治是治本大法,前人虽从肺、脾、肾三消分治,但从脾治也列治消之例,如张隐庵云“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故以凉润治渴之皆知,而以健脾燥药治渴者不多,还有人口渴不止,服凉润药不效但用四君子汤加健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