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叶氏益肾降糖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保肾、降糖、降压、改善微循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叶氏益肾降糖方治疗,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尿中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有效率对照组为78.4%(29/37),低于观察组的94.6%(3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UACR分别为(16.25±4.56)mg/mmol、(10.57±4.21)mg/mmol,mAlb分别为(75.20±13.36)mg/L、(53.31±12.20)mg/L,e GFR分别为(48.02±4.65)mL/min、(52.29±4.72)mL/min,血清IL-6分别为(17.49±4.91)ng/L、(12.68±4.56)ng/L,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叶氏益肾降糖方有利于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避免肾损伤,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9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厄贝沙坦片治疗,实验组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和血红蛋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为(7.11±0.72 mmol/L)、血红蛋白为(7.32±0.69)%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没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P0.05)。结论:糖尿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和养心氏组(西药治疗+养心氏片),每组各50例,疗程为6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血糖、Hb A1c、hs-CRP、NT-pro BNP、Hcy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养心氏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养心氏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 A1c分别为(5.3±1.1)mmol/L、(9.2±1.8)mmol/L和(5.6±0.5)%,低于对照组的(6.1±1.5)mmol/L、(10.4±2.1)mmol/L和(6.1±0.8)%,P0.05;3)养心氏组hs-CRP为(1.21±0.22)mg/L,低于对照组的(1.53±0.43)mg/L,P0.05;4)养心氏组NT-pro BNP为(667±145)ng/L,低于对照组的(927±136)ng/L,P0.05;5)养心氏组Hcy为(8.64±0.47)μmol/L,高于对照组的(9.88±0.39)μmol/L,P0.05;6)养心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比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芍药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用芍药汤合痛泻要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IL-8、TNF-α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汤合痛泻要方治疗UC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除湿活血方在早期脂肪性肝病患者中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8例早期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口服复方蛋氨酸胆碱片治疗,实验组采用除湿活血方治疗。结果:实验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LT、AST、TG以及TC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ALT指标为(29.30±14.74)mmol/L、AST指标为(30.95±10.84)mmol/L、TG指标为(1.06±0.18)、TC指标为(3.02±0.63)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脂肪性肝病患者采用除湿活血方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试验组患者的血糖值(6.09±0.03)mmol/L、总胆固醇值(5.12±0.73)mmol/L、甘油三酯值(1.91±0.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值(2.92±0.43)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9±0.01)mmol/L、(6.98±0.88)mmol/L、(2.59±0.16)mmol/L、(4.97±1.0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值为(1.41±0.02)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0.03)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珍芪降糖胶囊联合西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格列汀片治疗,1次/d,1片/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珍芪降糖胶囊(3次/d,4粒/次;治疗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含量;检测2组患者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空腹胰岛素(F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等血糖指标含量;检测2组患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应激指标含量。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FBG、2 h PG及Hb Alc含量分别为(5.72±1.14)mmol/L、(2.17±0.46)mmol/L、(2.62±0.81)mmol/L、(6.12±0.84)mmol/L、(6.72±0.49)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T-Aoc、GSH-PX、HDL-C及GLP-1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珍芪降糖胶囊联合西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及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芪地消渴方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68例消渴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芪地消渴方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指标控制效果、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均显著降低(P 0.05),但是观察组空腹血糖[(5.36±1.63)] mmol/L、餐后2 h血糖[(9.36±4.61)] 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7.04±2.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68±1.34)mmol/L、(13.01±3.69)mmol/L、(9.15±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口渴喜饮、多食易饥、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液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但是观察组中医消渴症症状积分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8±4.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现。结论:消渴病采用芪地消渴方治疗,可有效提升降糖效果,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临床应用可行性较强,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应用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基础上的健康指导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依次编号01~80,以双号为对照组,单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基础上的健康指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值(6.8±0.55)mmol/L以及餐后2h血糖值(8.65±1.21)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8.11±0.27)mmol/L以及餐后2h血糖值(11.54±2.1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应用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基础上的健康指导配合治疗,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延缓疾病的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水平,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来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5.34±0.54)mmol/L、2h PBG(8.94±0.68)mmol/L、TC(4.28±1.36)mmol/L、TG(1.76±0.43)mmol/L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6.87±0.49)mmol/L、(10.32±0.71)mmol/L、(5.09±0.84)mmol/L、(2.14±0.57)mmol/L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结论: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血糖和血脂的代谢紊乱情况,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