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参考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溶栓措施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7d、6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变化及治疗期间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7 d 2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与参考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与择期介入对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到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时间分为急诊组(n=29)、延迟1组(n=27)及延迟2组(n=30),测定住院期间及治疗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急诊及延迟1组LVEF及LVEDD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延迟2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左室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及2周前延迟介入对心脏功能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裴凤群 《当代医学》2012,(27):117-118
目的探讨和分析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超声检查和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后7d,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P相似文献   

4.
孙英来 《大家健康》2017,(10):147-148
目的:探讨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同时采用超声心电图监测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研究中,超声心电图指标比较中,治疗组治疗7d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79 2,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采用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有着确切疗效,因此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杜相鹏 《中外医疗》2014,33(1):72-72,7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50例。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不仅进行对照组的常规基础治疗,并加以给予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然后对两组采取不同治法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总结分析两种方法在急性心肌梗塞死疾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经治疗后1个星期,各心脏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对照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比治疗前变大,P〈O.05;左室射血百分比明显比治疗前低,P〈O.05。而观察组左室射血百分比明显比治疗前高,P〈O.05。比较两组左室射血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的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应予以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颖 《中外医疗》2013,(33):69-69,71
目的 研究分析对于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该疗法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介入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比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的药物溶栓措施治疗,而介入组患者则是在对比组治疗基础之上开展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通过检查以及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对两组患者进行7 d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经过 6个月治疗后,对比组左心室的舒张末梢内径以及左室收缩末梢的内径同治疗之前相比较升高较为明显(P〈0.05),且左心室射血的分数明显下降(P〈0.05);而对比组中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梢内径下降,且左心室射血的分数升高较为明显(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左心室额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措施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可靠,也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药物保守治疗对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近晚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入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70岁以上初发AMI未行静脉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失败的患者7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行冠脉介入治疗分为:采用延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治疗组38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的对照组35例,记录并比较住院及随访3个月内超声心动图、B-型钠尿肽的情况。结果两组入院后即刻、7 d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异常积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访3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延迟急诊PCI手术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室壁运动异常积分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延迟急诊PCI对近期心功能改善不明显,但可改善患者远期心功能、降低远期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比较择期经皮冠脉成形术,挽救PTCA,直接PTCA和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比较三组治疗的死亡,再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结论:溶栓失败后可用PTCA补救,但远期效果不如择期PTCA,而且再通不成功死亡率较高,择期PTCA比较完全,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于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与对照组(1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射血分数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射血分数较对照组与治疗前均更高;观察组IRA再通率、ST段下移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出血率、住院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治疗的1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经股动脉冠脉介入)和观察组(55例,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比较两组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后1周和6个月的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治疗前、治疗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收缩率(FS)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6个月的IVST、LVP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LVDD、LV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的LVEF、FS分别为(49.23±6.51)%、(31.24±4.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3±6.25)%、(25.13±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  相似文献   

11.
刘宝鹏 《当代医学》2021,27(10):100-102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结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胶原重塑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4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急诊PCI结合rh-BNP治疗的4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与心室胶原重塑相关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F提高,LVEDD、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Ⅲ、PⅠCP水平降低,TIMP-1水平升高,且观察组PCⅢ、PⅠCP水平低于对照组,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结合rh-BNP可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胶原重塑相关指标,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延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延迟组配合使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延迟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患病1年内死亡率和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适合延误早期介入治疗后有严重狭窄和完全梗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3.
李金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39-454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2组治疗情况。结果介入后,观察组12个节段的平均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rs-Avg-12)、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和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择期介入治疗可以促进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恢复,改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择期PCI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是否为发病12小时以内行PCI治疗分为急诊PCI组(30例),择期PCI组(45例),比较两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术后1月平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急诊PCI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术后1月平均射血分数提高,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对急诊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于我院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116例STEMI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所有患者均予替罗非班及尼可地尔,观察组同时增加肾上腺素冠脉注射,比较两组各指标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的冠状动脉血流3级比例、心肌灌注3级比例、ST段完全回落比例高于对照组,冠脉无复流发生率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肾上腺素冠脉给药可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降低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87例。术前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血管左主干病变或严重弥漫冠脉血管病变的 患者共221例,其中6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0例行溶栓治疗,余116例患者因存在急 诊PCI困难或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建议限期行冠脉搭桥手术且获家属同意。随机平均分为替格瑞洛组( 58例)、氯吡格雷组(58例),两组患者术前均予以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冠脉供血等对症治疗。氯吡格 雷组术前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术后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替格瑞洛组术前加用替格瑞洛口服,术 后予以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心 功能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12、24小时替格瑞洛组ST段回落程度大于氯吡格雷 组(P<0.05);患者用药 5 d、10 d以及30 d血小板聚集率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 术后第1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第4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替格瑞洛组优于氯吡格雷组 (P≤0.05 ;心血管不良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CF) ]发生率 ,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显著提高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 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药物溶栓治疗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梗死再发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梗死再发率以及心力衰竭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非致死心梗、心源性死亡、出血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郭忠玉  黄进 《当代医学》2010,16(30):17-19
目的评价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急性左心室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心功能的近期及远期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左心室AMI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非随机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29例,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组32例,普通药物治疗组17例。分别监测AMI后30天、90天、180天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diameter 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急诊PCI组及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组在30天、90天和180天LVDED、LVDSD与普通药物治疗组(P〈0.0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VEF明显高于普通药物治疗组(P〈0.05);急诊PCI与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组在各个时点比较LVDED、LVDSD、LVEF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急诊PCI、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均可以抑制中晚期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预后且明显优于普通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出血和死亡,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非致死性心梗、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