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昆明铁路局火车司机高血压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减少、控制高血压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昆明铁路局2012年在岗火车司机进行问卷调查,职业健康检查,并结合定性访谈。结果共检查1 967人,血压平均值为(123.2±15.5)/(80.5±12.3)mm Hg;检出高血压485人,检出率为24.7%;影响火车司机血压的职业因素主要为工作压力(OR=4.32)、工龄(OR=2.43)、工种(OR=1.49);其次为体质量和行为习惯如年龄(OR=2.96)、中心性肥胖(OR=4.33)、吸烟(OR=1.50)。结论火车司机职业人群血压状况不容乐观,控制职业有害因素,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保持健康,才能有效地降低火车司机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倒班作业对石油化工企业男性工人心血管疾病常见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取某石油化工企业981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倒班工作情况,分为倒班组619人,非倒班组362人,比较2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倒班组工人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尿酸、空腹血糖(FB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均高于非倒班组(P0.01);倒班工龄≥5.0年亚组工人舒张压,血清FBG、TC、三酰甘油的水平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倒班工龄5.0年亚组(P0.05)。研究对象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9.3%、1.4%、19.9%和33.4%。倒班组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非倒班人群(37.0%vs 27.3%,P0.01)。随着工人倒班工龄增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增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排除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倒班工龄是罹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1),随着倒班工龄的增加,罹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增加。但倒班工龄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均不相关(P0.05)。结论倒班作业可增加男性工人罹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但未发现倒班作业可增加罹患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某团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方法 2014年6—9月调查新疆某团场2个社区(南、北区)949名65岁以上的老人,分析疾病的构成情况及民族、性别对疾病的影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949人中697名老年人检出异常,占73.45%。超重检出率为40.36%(383/949),高血压检出率为25.71%(244/949),高脂血症检出率为19.49%(185/949),脂肪肝检出率为13.59%(129/949),糖尿病检出率为12.64%(120/949),胆道疾病检出率为12.01%(114/949),冠心病检出率为10.96%(104/949),肥胖检出率为10.54%(100/949),肝功能异常检出率为9.69%(92/949)。不同民族人群异常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88,P0.05)。两两比较发现,与汉族相比,维吾尔族及回族的异常检出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019、7.508,均P0.05)。不同民族高血压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5,P0.05)。不同性别高血压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4,P0.05)。结论新疆某团场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较高,应当对维吾尔民族及女性人群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倒班作业对石油化工企业男性工人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石油化工企业981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倒班的情况,分为倒班组619人和非倒班组362人(两组人群在年龄、BMI等混淆因素均衡),分析倒班作业对2组人群血压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倒班工龄对倒班作业人群的血压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结果倒班组与非倒班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比较,倒班组均高于非倒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倒班工龄四分位数间距划分的4组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比较,倒班工龄4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其他三组。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发现倒班作业人群随着倒班工龄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也升高(P0.05)。利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发现倒班组患高血压的风险为非倒班组人群的1.5倍(P0.05)。并且倒班工龄4组罹患高血压的风险为倒班工龄1组人群的2.7倍(P0.05)。结论倒班作业可使男性工人血压升高,并且增加男性工人患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天津市农村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检出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于2012年7-9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蓟县某镇60岁及以上的1 24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信息和病史)和体格检查(身高、体重和血压),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量表)测试。结果调查对象MMSE量表平均得分为(20.74±5.25)分,男性为(22.42±4.48)分,女性为(19.29±5.43)分;认知功能下降检出率为32.5%,女性检出率(38.2%)明显高于男性(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95,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检出率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12,P0.0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检出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59,P0.01)。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肥胖对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教育年限分层,文盲组的认知功能下降检出率为53.6%,不同性别人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年限1~6年组的认知功能下降检出率为23.2%,女性检出率(27.2%)明显高于男性(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1,P0.05);受教育年限≥7年组的认知功能下降检出率为28.1%,男性检出率(33.3%)高于女性(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1,P0.05)。结论农村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下降检出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逐渐下降,且与教育水平和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石油化工企业倒班作业男性工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以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石油化工企业967名倒班作业的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个人健康状况与饮食习惯调查表》对工人的基本资料、职业史、职业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工作类型、运动情况、饮食习惯和倒班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倒班工龄的四分位数间距将研究人群按倒班工龄≤3年、 3年倒班工龄≤6年、6年倒班工龄≤10.5年、倒班工龄10.5年分为1~4组,并比较四组男性工人代谢综合征5个危险因子的差异,应用二分类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倒班工龄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关系。结果四组人群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4组最高;四组人群的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血糖异常、高甘油三酯和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4组的血糖异常和代谢综合征检出率最高,分别是0.5%和3.3%。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倒班工龄6年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倒班工龄10.5年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最高,为倒班工龄≤3年的7.348倍。结论倒班作业可增加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倒班工龄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州省接尘工人疑似尘肺病患者肺结核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2016年在我院职业健康体检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接尘人员资料,采用χ~2检验,分别分析性别、年龄、接尘工龄、行业等因素对肺结核患病情况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17 071名接尘工人的资料,检出肺结核333例,检出率为2.0%。检出疑似尘肺病1 279名,合并肺结核28例,合并肺结核率为2.2%;接尘工人中男性肺结核检出率(2.2%)约为女性(0.5%)的4.29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08,P=0.000);接尘工人肺结核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χ~2趋势=112.438,P=0.000),疑似尘肺病患者中年龄≥45岁的肺结核检出率(2.7%)约为45岁(1.3%)的2.05倍,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5,P=0.109);接尘工人、疑似尘肺病人肺结核检出率有随接尘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χ~2趋势=9.233,P=0.002;χ~2趋势=5.969,P=0.015);煤矿行业接尘工人肺结核检出率(3.7%)高于非煤矿行业(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13,P=0.000)。煤矿行业疑似尘肺病人肺结核检出率(2.4%)高于非煤矿行业(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2,P=0.506)。结论接尘工人、疑似尘肺病患者更易于遭受肺结核侵害,年龄、性别、接尘工龄、行业均可影响肺结核患病情况,应根据这部分人群患病特点,加强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和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制鞋从业人员的苯及苯系物接触情况并探讨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对51家制鞋企业2 329名接触和不接触苯及苯系物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白细胞进行计数,通过调查从业人员年龄、性别、接触工龄等因素,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触苯及苯系物人员高血压、贫血、心电图异常、B超异常、尿常规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高血压、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17.72%、11.39%,并且接触组白细胞减少的检出率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5,P0.01)。接触组中工龄≥5a的员工白细胞减少的检出率均高于工龄5a的员工,女性白细胞减少的检出率(12.60%)明显高于男性(9.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触组患病概率和白细胞减少检出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应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和改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城乡居民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流行现状及特征,为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温州市城乡各2个县区18~80岁共13 056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的测量)及实验室检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采用SPSS 22.0的复杂抽样模块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结果温州市城乡居民按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划分,低危、中危和高危检出率分别为23.3%、4.4%和27.0%。农村居民低危检出率为26.6%,高于城市(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5,P0.05),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中危检出率在城乡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30和2.974,P0.05),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城市居民高危检出率为30.1%,高于农村(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3,P0.05),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低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为胆固醇边缘升高(68.1%)和高胆固醇血症(31.9%);中危人群为高血压(98.6%)、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87.4%)和胆固醇边缘升高(79.2%);高危人群为代谢综合征(80.2%)、年龄(77.1%)、高血压(62.2%)和糖尿病(46.2%)。结论温州市城乡居民按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心血管病总体危险度处于较高水平,防治重点人群以中年男性和更年期以后女性为主。  相似文献   

10.
火车司机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火车司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保障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广西柳州机务段火车司机403名。结果 (1)火车司机心理异常检出率37.71%,高于国内常模(P<0.01);(2)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35.23%倾向外向性格,35.98%倾向情绪不稳定,社会掩饰呈低偏态分布;(3)EPQ各量表与SCL-90相关分析表明,火车司机的E(内外向)和L(掩饰性)量表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火车司机的N(神经质)和P(精神质)量表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以神经质为首要影响因素。结论 (1)柳州机务段火车司机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国内常模;(2)艾森克人格倾向外向和情绪不稳定;(3)人格与心理健康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了解云南省昆明市铁路机务段所有火车司机的基本健康状况及对职业健康知识需求的情况,为职业卫生服务更好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职业健康知识需求问卷和工作压力量表,对昆明市分管的几个铁路机务段的在岗火车司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该调查人群对职业健康知识需求及工作压力的状况,同时按照国家职业健康检查标准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结果①在对健康和安全知识的需求方面,80.5%的受调查者想要获得缓解工作压力的知识,71.1%的人想要获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知识;②工作压力调查显示,有81.5%的受试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③健康检查显示,血压异常率为4.1%,心电图检查异常率为3.8%,血尿常规异常率为9.0%。结论被调查人群均有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同时他们也希望获得有关的职业健康及安全知识,有关部门可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来减轻职业压力,对火车司机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提高火车司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分析南宁市社区≥65岁老年人健康状况,为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01-01-2016-12-31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体检的1 650名≥65岁老年人体检资料,并对其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血糖、血液生化和超声等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19.0对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1 650名老年体检者中,高血压前期、高血压、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37.27%、46.85%、7.09%和9.76%。≥75岁组高血压检出率为51.72%,高于65~岁组的43.77%和70~岁组的44.28%,χ~2=16.09,P0.01;女性肥胖检出率为8.80%,高于男性的5.04%,χ~2=10.37,P=0.02;女性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6.76%,高于男性的37.39%,χ~2=59.89,P0.01;女性脂肪肝检出率为40.57%,高于男性的31.16%,χ~2=7.14,P0.01;男性血常规异常检出率为37.83%,高于女性的20.70%,χ~2=58.47,P0.01;男性肾功能异常检出率为19.29%,高于女性的9.22%,χ~2=34.96,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2.11,95%CI为1.49~3.00,P0.01)、肥胖(OR=2.38,95%CI为1.22~4.64,P=0.01)和血脂异常(OR=1.50,95%CI为1.12~2.02,P=0.01)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肥胖和血脂异常是≥65岁老年人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提示应针对该人群不同健康特征,采取个性化健康管理措施,延缓慢性疾病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天津市11 643名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资料及所在288家企业工作场所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33.81%,高血压检出率19.8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2.11%,男性高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女性。高噪声暴露组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女性工人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低暴露组(P0.05);随噪声接触工龄延长,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增加、工龄延长和高噪声暴露均为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P0.05);高噪声暴露情况下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率增加42.00%(男性)和29.00%(女性),工龄每增加5年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增加23.00%(男性)和147.00%(女)。此外,高噪声暴露可增加男性高血压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发病风险(OR1.00,P0.05)。结论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较为严重,高噪声暴露是高频听力损失、男性高血压发病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安庆市医用放射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接触医用放射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导放射防护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安庆市789名医用放射人员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789名医用放射人员高血压患病率为7.86%,心电图异常率为20.3%,腹部B超疾病阳性率为45.6%。男性放射人员血糖异常率高于女性放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P0.01)。20年以上工龄人群眼晶状体异常率(12.21%)高于1~9年、10~19年工龄组(1.08%、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7,P0.01);男性眼晶状体异常率6.37%,女性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9,P0.01)。10年以上工龄的放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增加,不同工龄医用放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5,P0.05);普通放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24.77%,放疗、介入与核医学工种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10.29%、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2,P0.01)。结论长期接触低剂量的辐射会给人体眼、细胞遗传物质、心脏、血液等多系统带来不同程度地损伤,且损伤随工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存在受照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四川地区部分火车司机高血压前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03/11到成都市某三级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某铁路局在川机务系统火车司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高血压前期的检出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0.05。结果发放问卷2 340份,有效问卷2 308份,有效回收率为98.63%;纳入研究者共2 30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4.47±8.62)岁,高血压检出率为33.8%(780/2 308),高血压前期检出率50.22%(1 159/2 308);高血压病家族史、超重/肥胖、饮酒、饮食嗜咸是高血压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四川地区部分火车司机高血压前期检出率较高,高血压病防控形势严峻,需针对超重/肥胖、饮酒、饮食嗜咸等高血压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5—2020年某铁路局职工慢性病检出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该铁路局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5—2020年某铁路局职工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慢性病检出率差异;采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CP)并分析慢性病检出率趋势。结果 2015—2020年糖尿病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APC为4.01%, P <0.05),2015—2020年该铁路职工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男职工均高于女职工且随着年龄的升高呈现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女性职工中高血脂由18.46%下降至15.84%(APC=-3.70%, P <0.05);男性职工中糖尿病检出率呈上升趋势(APC=3.88%, P <0.05);2015—2019年高血压检出率分别在≤29岁(APC=6.34%, P <0.05)和≥50岁年龄组(APC=3.82%, P <0.05)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检出率在≥50岁呈现上升趋势(APC为4.58%, P <0.05);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在≤29岁(APC=5.62%, P <0.05)和30~39岁(APC=3.27%, P <0.05)呈上升趋势;40~49岁年龄段职工中慢性病检出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015—2020年该铁路局在岗体检职工中“二、三类人员”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该铁路局常见慢性病检出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之间慢性病检出率存在差异且变化趋势也不相同,健康教育方法的完善、健康管理措施特别是针对性的人群干预措施的改进仍是本单位慢病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在校小学生高血压患病状况调查,分析引起小学生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0—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东营市城区4所小学1~6年级6~13岁的学生3 783名做为调查对象,记录年龄和性别,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生2 649名,检出高血压患者57例(2.15%);女生1 134名,检出高血压患者56例(4.94%)。不同性别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77,P<0.05),女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生。城区小学生1 780名,检出高血压患者64例,检出率为3.60%;农村小学生2 003人,检出高血压患者49例,检出率为2.45%。不同居住区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城区检出率高于农村。超重组高血压检出率:男生为24.49%(12/49),女生为72.73%(8/11);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男生为6.33%(19/300),女生为14.52%(9/62)。不论男生还是女生,不同体重儿童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超重组儿童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东营市小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与性别、体重、居住区密切相关。应将小学生血压测定列为常规体检内容,及早发现血压偏高学生,通过连续监测、实施干预降低成人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噪声对客车检车员听力、高血压、心电图的影响,为预防噪声危害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以2015年9—11月昆明铁路局车辆段在岗的268名客车检车员为观察组,260名非噪声接触职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按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用Excel录入相应体检资料,导入SPSS软件包中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听力损失、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45%、24.63%、36.1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3%、11.15%、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检出率和高血压随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增长(P0.05),而心电图异常率不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增高(P0.05)。结论长期接触噪声会对客车检车员的听力、血压、心电图产生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噪声对身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火车司机的职业紧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铁路局机务段1 117名火车司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职业紧张及其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χ2分割(或趋势)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火车司机的高水平职业紧张发生率为72.84%;动车(或高铁)司机和货车司机的职业紧张水平相同,均高于客车司机(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报、应付策略、正性情绪和工作满意感是火车司机职业紧张的保护因素(P0.05);付出、角色冲突和每日紧张感是其危险因素(P0.05)。付出和负性情绪是动车(或高铁)司机的危险因素(P0.05);付出和角色冲突是客车司机的危险因素(P0.05),回报是其保护因素(P0.05);付出、角色冲突和每日紧张感是货车司机的危险因素(P0.05),回报、应付策略和工作满意感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火车司机高水平职业紧张的发生率较高,应结合不同工种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高水平职业紧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黎林  吴恒俊 《职业与健康》2010,26(24):F0002-F0002,F0003
目的了解南宁铁路机务段机车乘务员的听力状况。方法对2010年南宁铁路机务段机车乘务员的职业病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体检的南宁车辆段发电车司机的听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机务段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发生率为57.4%,其中噪声聋为9.8%。机车乘务员正常听力比例为42.6%,高于发电车司机正常听力比例(3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车乘务员各工龄组听力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车乘务员正常听力比例高于发电车司机。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发生率与接噪工龄呈正相关,即随着接噪工龄的增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发生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