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科从1963年5月起,以祖国医学“脾主肌肉”的理论指导,试用中医药治疗几种神经肌肉疾患,获得一定效果,特报导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脾主肌肉”理论的近代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主肌肉”是中医脾胃学说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中医整体观念,脏腑学说密切相关的特有内容,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内经》指出: “……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不道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四肢懈惰,此脾经之不行也。即脾不为胃行其津液,气不足而血不充为引起肌肉病变的主要病机。对后世颇有影响。笔者就搜集近年来有关脾主肌肉论述及临床应用的文献资料,分别从脾胃本脏论治;调它脏论治脾胃和脾胃与  相似文献   

3.
刘毅  冯晓桃 《中医杂志》2011,52(15):1264-1266
回顾了关于"脾主运化"理论的论述,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明确提出"脾主运"和"脾主化"两个不同概念,从发病的社会背景、证候属性以及治则治法对脾虚失运证和脾虚失化证加以区分,以胰岛素抵抗为切入点,探讨"脾运失司"与"脾化失司"在物质代谢方面的病理生理异同,深入理解传统中医"脾主运化"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戴娜  何兰  胡晶  何迎春 《中医杂志》2018,59(2):95-99
总结脾与肌肉的生理病理关系,并通过对\"脾主肌肉\"古代及现代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治痿独取阳明\",子宫脱垂、从脾从肉,眼睑属脾、睑废治脾,肥人多痰湿、治宜健脾运湿,肌痹多从脾着手以及少肉病脾之疳证六个方面,探讨\"脾主肌肉\"理论在临床方面的体现,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是重症患者在治疗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从临床表现来看,该病多责之于脾。本文主要探讨脾主肌肉理论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的实际运用,即在治疗过程中,重视调理脾胃功能,以补脾为主,不忘清胃、泻火、祛湿,兼顾肝肺肾。  相似文献   

6.
正推拿疗法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五十二病方》记载"匕周婴儿瘛所"[1]是用钱匕刮法治疗儿科疾病的最早记录。从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的小儿捏脊法开始,到唐·孙思邈用专门的篇章详细叙述了小儿按摩可用于儿科各种疾病,直到在明·万全《万氏儿科》等学术著作的推动下,进入小儿推拿的鼎盛时期。1小儿推拿的特点小儿推拿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对发烧、咳嗽、泄泻、小儿发育不良等属于肺系、脾胃、肝肾等脏腑的疾病,疗  相似文献   

7.
颈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分型中的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僵硬、酸胀疼痛、颈部或颈肩部或肩胛骨附近有压痛点,颈部活动受限等。中医将颈型颈椎病辨为"项痹",经络辨证在太阳、脏腑辨证在肝肾,证型大多是风寒湿痹证,治疗以祛风散寒为主。现代研究认为颈型颈椎病的发生跟颈椎周围肌群有很大关系,且《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五脏生成》中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运用"脾主肌肉"理论来指导治疗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有一定成效。研究从理论分析以及临床应用两方面对此进行阐述,以便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脾主运化与脾主肌肉的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主运化是脾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其运化功能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各脏腑组织中去,以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另一方面将代谢后的水液通过其运输作用不断排除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9.
陈楠 《陕西中医》2007,28(10):F0003-F0003
1从古代的解剖学概念看“筋”肌肉”的区别中医学从其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就始终贯穿着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其理论体系中所述之脏腑组织概念均具有直观的解剖学实体。故《灵枢·经水篇》指出:“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从《内经》、《难经》等书的不少篇章对脏腑数量、大小、位置、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通过探讨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及“脾主运化-主肌肉“的渊源,认为脾虚是胰岛素抵抗的基本病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胰岛素抵抗机制、脾-线粒体和脾-胰的研究,探讨了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提出健脾益气养阴法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基本治法,同时辨证应兼顾痰湿、湿热、血瘀等。  相似文献   

11.
钟文  谢春光  高鸿  晁俊  方传明  富晓旭 《新中医》2017,49(1):196-199
中医学自古有从脾论治消渴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又有脾主肌肉理论及健脾生肌治法。现代科学越来越多研究肌肉与糖尿病的关系。本文旨在从中西医角度探讨中医从脾论治消渴的潜在机制,建立\"脾-肌肉-糖调节\"轴心,探索从脾论治消渴及糖尿病性肌萎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脾主困"与"脾主湿"含义及应用的归纳、总结、比较,进一步探究"脾主困"与"脾主湿"在现代临床上的联系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祖国医学认为脾的主要功能就是“脾主运化”,它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两方而,前者指脾有消化、吸收及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后者指脾有促进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睥气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运输等功能旺盛,脾失运化则机体的消化、吸收、运输等功能衰退。说明脾与消化系统的关系十分  相似文献   

14.
对“脾主运化”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祖国医学认为,在人体脏腑中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称为“后天之本”,在生理病理和临床诊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用调理脾胃法防治疾病是祖国医学治疗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阐明脾的本质是研究脏腑学说重要组成部分。要阐明脾的本质,必须从“脾主运化”入手,因为它是脾的主要功能,是脾胃理论的基础。几年来,我们运用现代科学的一些测定方法,对脾胃虚弱患者进行了血清胃泌素测定、木糖排泄试验、尿淀粉酶含量测定及肠运动排空时间测定,从消化系  相似文献   

15.
<正>肥胖被定义为一种可能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的堆积[1]。在我国城市肥胖的发病率达10%~15%,而且有逐年增高和年轻化的倾向[2]。肥胖的发生还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的风险[3],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秦菊  黎敏  江滨 《陕西中医》2022,(8):1143-1146
四君子汤作为传统经典中医方剂之一,为益气健脾之基础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医学强调“脾主肌肉”,脾运健旺,则肌肉得以生长,创面则趋于修复。四君子汤有健脾胃、益正气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抗菌消炎、促进细胞增殖及抗衰老等效能,凸显出四君子汤在创伤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和学习四君子汤相关中英文文献,对四君子汤有效化学成分及促进创伤修复的效应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了四君子汤在调节机体免疫、促进细胞及血管生成等方面的相关作用机制,旨在为其促进创伤愈合的研究及今后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07-1409
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伴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一种肌肉不自主性丢失的慢性疾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退行性变化。中医认为肌肉衰减综合征属于"痿证"范畴,病位在筋脉肌肉,其发生与肝脾肺肾相关,而脾在体合肉、主肌肉四肢,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的发挥与脾运化功能的健运密切相关,故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与脾关系最为密切。刘晓亭教授认为,肌肉衰减综合征当从"补益脾气"入手,在针刺加四君子汤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穴位贴敷的方法对肌肉衰减综合征进行治疗,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了有效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8.
班光国  杜惠兰 《中医杂志》2015,56(11):926-928
目前对\"脾主肌肉\"理论的认识多局限于肢体的骨骼肌与内脏的心肌,缺乏脾对内脏平滑肌影响的研究。平滑肌主要分布于内脏的中空器官及血管壁,如女性之胞宫。妇科疾病包括经、带、胎、产、杂五大类,均与胞宫直接相关,且中医临床从脾论治妇科疾病常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从脾主肌肉的理论内涵入手,探讨了脾对内脏平滑肌的影响,认为脾主肌肉是健脾中药治疗妇科疾病取效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是全球慢性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营养不良是COPD最常见的并发症。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西医的营养支持治疗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而中医通过补脾健脾的方法却能较好地改善COPD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从"脾主肌肉"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COPD合并营养不良,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医"脾主肌肉"是以脾主运化的功能作为生理基础,脾健则肌肉丰满、四肢有力;脾虚则肌肉消瘦、四肢倦怠无力,甚至痿废不用[1]。作为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线粒体,与中医"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文章围绕线粒体生物合成中能量代谢特点及现代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中医"脾主肌肉"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