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俞健  王茂泓  叶丹 《江西中医药》2024,(3):28-29+3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临床常见病,临床常规治疗患者易产生耐药性。王茂泓从六经辨证入手,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多为少阳与厥阴合病,病机关键为邪伏于厥阴而病发于少阳,并从“伏邪理论”论治,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病,谢晶日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失调、湿热疫毒深伏、气滞血瘀损正,提出祛邪扶正的治疗原则及“疏、清、透、活、补”五种基本治法。其中“疏”为疏肝理气、疏利肝胆,“清”为清热除湿、清肠导滞,“透”为透邪解毒、祛邪外出,“活”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补”为健脾养肝、益肾扶正。临证明辨正邪,圆机活法,标本兼顾,收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吴美琴  高嘉玮  阮诗玮 《河南中医》2023,(10):1502-1506
阮诗玮教授通过梳理伏邪的定义,认为伏邪的致病特点包括:伏邪致病,隐匿难除;伏邪所藏,病位多端;伏邪所发,正虚邪盛。伏邪在慢性肾脏病中,可伏藏于如下病位:邪伏少阴、邪伏膜原、邪伏营血、邪伏肾络、邪伏三焦。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在于脾肾亏虚,三焦气化无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湿毒瘀互结所致。其病机总以正虚邪盛为主,常兼有多焦、多脏腑之病变,正虚为伏邪致病之本,邪盛为其标,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大法,以透发为贵。阮教授擅从伏邪角度治疗慢性肾脏病,提出的正邪辨证法,在该病的治疗上起到提纲挈领之作用,临床上需掌握扶正与祛邪之法度,切不可过于攻伐,以伤正气。正虚之处,亦是容邪之处,故阮老师临床上以顾护先后天为要,在病情稳定之时,以固本培元为主,兼以祛邪;发作之时,可扶正祛邪兼顾,或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阮老师治疗慢性肾脏病还常伍以风药,重视顾护津液、截断病邪传变、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性甲状腺疾病,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只能短期控制症状且复发率较高。岳仁宋教授认为SAT发病与伏邪相关,基本病机为伏邪内藏少阳,待正气不足,外邪引动而发病,故治疗应根据伏邪的致病特点分期辨治。初期邪伏少阳,郁而化热,治宜清解伏毒、透发邪气;中期邪毒渐微,余热未尽,治宜和解少阳、宣透伏邪;后期气液内耗,邪退正虚,治宜透达气机、扶正固本。验之临床,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病邪,属于中医“伏邪”范畴,对伏邪的治疗,温病学家提出“透邪外达”的治疗方法,这一治疗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就慢性乙型肝炎伏邪性质及其邪伏病位作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祖贻研究员对温病源流有其独到见解,提出“温病起源于秦汉之前,并不晚于伤寒学说”的观点;认为正虚邪伏是“伏气温病”的病机特点,扶正透邪是伏气温病的治疗原则,从而丰富了伏气温病的内涵;在温病治法方面独树一帜,提出“祛邪毒,透泄为要”、“重防变,早治当先”的温病治疗总则;并运用其温病新论指导临床治疗乙型肝炎、银屑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相似文献   

7.
阮诗玮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伏邪关系密切,总体病机为“正气虚损,邪气深伏”,正气虚损为伏邪蛰藏之夙根,具体可分三类:正虚精亏,伏邪羁藏;外伤淫邪,伺机而发;内生伏邪,蜇机而动。故治疗上以透邪为法,扶正透邪为基本原则,扶正贯穿始终。重视三焦分治:上焦用药以轻宣为法,祛邪务尽;中焦用药以芳香透达、苦燥健运、淡渗利泄为法;下焦用药以固涩收敛、厚味填精、虫蚁捜剔为主。此外,强调病后调护对透达邪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肾虚伏气"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童光东  彭胜权 《中医杂志》2004,45(10):726-728
以晚清温病学家柳宝诒"肾虚伏气"理论为指导,总结出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伏气认识,必须把握肾虚这一病机本质.具体到CHB,认为乙型肝炎病毒伏于肝血更易理解,也更合乎CHB病理特点.伏邪的性质,不囿于伏寒化温,当遵温毒或疫毒之邪.由此提出,CHB的病机为"肾虚湿热毒邪内伏肝血"假说,从而总结出清、透、活、补为一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亚急性甲状腺炎(后文简称"亚甲炎")是炎症性自限性疾病,在疾病后期病情易反复、迁延不愈,甚者会损伤甲状腺功能。岳仁宋教授认为甲状腺为人之少阳,易感风热邪毒发为少阳病。亚甲炎为温热邪毒侵犯甲状腺之少阳病,早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主要为邪热未尽、正气亏损之虚实夹杂证。故亚甲炎后期当从邪伏少阳、余热未尽和正气亏虚进行辨证论治,以扶正补虚、和解少阳、宣透伏邪为治法,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风邪未出伤及阳位者合川芎茶调散,热毒未尽、郁而化热者合普济消毒饮,阳气亏虚、升举无力者合补中益气汤,壮火食气、气阴两虚者合竹叶石膏汤治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典型病例诊治过程的分析,总结出扈晓宇教授不联合抗病毒西药、单用"温肾法"治疗超高ALT(20ULNALT30ULN)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超高ALT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特点以肾虚正弱,伏邪鼓动,诱发无力透邪外出的正气相对亢进,进而导致邪正持续性地激烈交争为特点;治疗当以"温肾"之法为主,根据本病特点创制"温肾方",以补为主,补透兼施,标本兼顾,为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俊富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俊富教授善于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认为肝炎的病因为湿热疫毒深伏血分,病机为正虚邪留,病位在肝,累及脾胃、气血、阴阳。治疗原则当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以调补肝脾肾、气血阴阳为主,祛邪以处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先。并举临证医案四则佐证。  相似文献   

12.
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于中医瘿痛范畴,目前中医治疗多从外感温热毒邪论治,病机强调从外而内发病,但是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治疗效果不理想。从伏气温病理论更切合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特点,病机强调从内而外发病。伏邪之生:冬季肾藏精功能受损,外邪侵入,正气不足于拒邪,邪气不至立刻发病,潜伏于少阴,并郁遏于少阳三焦化热成邪;伏邪之发病:思虑、操劳过度或房事不节,更易暗损少阴阴精,春夏之季新感外邪又引动伏邪,颈前甲状腺肿痛为少阴鼓邪外出少阳的表现,表现出阴精亏损,热毒壅滞颈部的证候。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应以清解、透达伏气温邪为主,方以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汤为主化裁出亚甲汤治疗,辅以辨证治疗新感时邪,内外同治缩短病程,后期当兼顾内伤之邪,防止疾病反复。  相似文献   

13.
以伏邪学说为基础,结合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规律,从发生原因、藏匿部位、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4个方面探讨慢性荨麻疹的病机和治疗。慢性荨麻疹由伏风兼夹热、暑、湿、寒诸邪所致,本病伏邪主要藏匿于肌肤,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伏邪可藏于络脉;其发病可由正气虚衰、正不胜邪以致邪气肆虐,可由伏邪加强所致"因加而发",亦可由新感六淫外邪引动内伏之邪,内外相合而发病,治疗的总则为扶正、透邪辅以泄热、缓攻通络之法,将伏邪学说运用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四川中医》2021,39(3):44-47
本文基于免疫学组织常驻记忆性T细胞在银屑病复发中发挥的作用与中医"伏邪"致病理论相似及银屑病可用伏邪学说解释的理论基础,探讨了银屑病的复发——肾精不足为先决条件,余邪未清是关键因素,伏邪胶着从阴发于阳为主要病机,清透伏邪、温阳扶正、频护阴液,多管齐下尽透伏邪和防邪再伏是治疗重点,并基于柳宝诒伏气温病学术思想从伏邪透发角度浅析邪伏少阴其发于阳、郁于阴不达于阳、初发于少阴的不同防治法则,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5.
邪正斗争和阴阳失调是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两大主要矛盾。就《伤寒论》六经辨证来说,病在三阳(太阳、阳明、少阳),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为邪正斗争。三阳病属外感热病的初期或中期,正气未至于虚或虽虚不甚,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如汗、清、下等法,邪去则正安。用于太阳病的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阳明病的白虎汤、承气汤;少阳病的大、小柴胡汤等,都是主要作用为祛邪的方剂。若病传三阴(太阴、少阴、厥阴),正气已虚,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为阴阳失调,治疗就应以扶正为主,如扶阳、育阴等法,正胜则邪却。太阴的理中丸;少阴的四逆汤、附子汤;厥阴的乌梅丸、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都是主要作用为扶正的方剂。这不是说三阳病没有阴  相似文献   

16.
雷氏透达膜原饮一方始见于清代医家雷丰所著《时病论》,该方以芳香化浊、理气散邪之品,共奏开达膜原、辟邪化浊之功,治疗邪伏膜原之疾患。验案以寒热往来、腹胀泛酸为主症,兼具少阳、太阴两经之病症,符合邪伏膜原之病理特点,故用是方获效。  相似文献   

17.
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上,喻闽凤认为疱疹性咽峡炎的基本病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为少阳枢机不利,外来风温热邪乘机侵袭机体;内因则是中焦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异常,脾胃伏火内郁,二者相互作用,引动火热之邪上攻于口,灼伤血肉而发。喻闽凤提出本病治疗思路应以和调枢机为主,治宜调理少阳枢机,调节中焦气机运动,清泻脾胃伏火,疏泄透达气机,方能使邪出病愈。将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以及临床验案分析喻闽凤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8.
伏邪理论为中医病因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临床治疗外感内伤等多种疾病颇有意义.从中医伏邪理论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机为正气不足、邪伏胞宫,鼓舞正气、祛邪而出为治疗的根本原则.其中正虚以脾虚不健、肝阴不足为主,伏邪以湿火内伏、气郁内滞为主;扶正以健脾升阳、养肝滋阴为要,祛邪以化湿消瘀、行气清火、通络透邪为法.  相似文献   

19.
满天  姬永宽 《河南中医》2019,39(4):496-499
春温是一种因"冬伤于寒"导致"热气内伏","伏热"入春发于少阳,而具有明显季节特征,以温热为主要性质的疾病;少阳病是一种"气郁"引起"邪热"稽留少阳的疾病。二者病邪均属"郁火、伏热",病位均在"少阳",治疗上的主方分别为"黄芩汤"和"小柴胡汤",二方在方义上亦有诸多同源。然而,较之于临床辨证,两病的不同之处也显而易见,春温病因单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冬伤于寒,春发于少阳",而成为一种特有的疾病形式,因属"伏热"而无外感,故可直清里热;少阳病的疾病来源相对较多,如《伤寒论》中所讲的"表证传变"或"误下、误治"等所导致的邪入少阳。少阳病来源虽多,但疾病性质却统一为"邪伏少阳",治法统称"和解",并依据邪热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兼有表证,而有变方、合方、加减及缓急之法。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徐经世认为伏邪是内伤发热的主要病因。主要病机为有热毒内伏,邪及少阳;情志内伤,邪伏少阳;邪伏阴分,阴虚发热。治疗以转枢少阳,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处方用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