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受试者筛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 DBP)等血压指标及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 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等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Scr、24 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肾功能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及BPV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24 h m SBP、24 h m DBP、dm SBP、dm DBP、nm SBP、nm DBP等血压指标及24 h SSD、24 h DSD、d SSD、d DSD、n SSD、n DSD等BPV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Scr、BUN、24 h尿蛋白及Ccr等肾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P<0.05),而Ccr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还可减少血压变异性,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6年5月在陕西省渭南市第二医院治疗的17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联合治疗组(86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指标及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指标及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和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均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4 h SBP、d SBP和n SBP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白天舒张压变异性(d DBPV)和白天收缩压变异性(d SBPV)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4 h SBPV、24 h DBPV、d SBPV和d D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内皮素(ET-1)和血清一氧化氮(NO)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联合治疗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可改善患者的血压、血压变异性以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6,(10):1434-1436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2例)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倍博特)治疗,观察组(n=45例)则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代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相关指标、血压昼夜节律逆转、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动态血压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昼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dSSD、dDSD)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nSSD、nDSD)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逆转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面部潮红、轻微头痛、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血压自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效果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社区医院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高血压药物治疗,家庭干预组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的培训,嘱咐患者进行家庭自测并记录结果,每周由专职护士电话随访血压控制情况,监督血压自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家庭自测的要求,每月门诊随访测血压。6个月后全部患者进行第2次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血压变异性的改变。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 DBPV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干预组干预后24 h SBP、24 h S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干预组患者总体血压达标率为82.8%,明显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的培训,使之养成家庭监测血压的习惯,能有效增强高血压控制,改善血压变异性,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水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监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4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49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BP)。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及夜晚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和夜晚平均值相近且两组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对照组患者昼夜节律正常。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征为单纯收缩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每日早晨8时口服替米沙坦,研究组每日晚间8时口服替米沙坦,分析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晨间平均SBP(d SBP)、d 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夜间平均SBP(n SBP)和n 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由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的转变率为53.33%,高于对照组21.67%(P〈0.05);治疗后研究组清晨时段(5:00-9:00)SBP和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间服用替米沙坦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持续正压通气(CPAP)辅助治疗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2例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持续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 SBP、24h DBP、d SBP,s DBP、n SBP、n DBP、血压昼夜节律及OSAHS病情。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h SBP、24h DBP、d SBP,s DBP、n SBP、n DBP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效果较对照组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善比例显著占优(χ2=5.3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HI、LSa O2、MSa O2及E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PAP治疗能较单纯降压药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压,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北京市某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天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SCV,dSCV及nS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SCV,dSCV及nSC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24 h DBP,dDBP,nDBP,24 h DCV,dDCV及nD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DBP,dDBP,nDBP,24 h DCV,dDCV及nDC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24 h DCV,dDCV,nDC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ET,NO,eNOS,IMT及FM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ET、IM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O,eNOS及FM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但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疗效更为理想。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升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24 h尿蛋白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小剂量硫酸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24 h尿蛋白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及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两组中,治疗前后的SBP、DBP及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母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4.48%,显著低于对照组(59.17%)(P0.05)。观察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4.28%,显著低于对照组(48.97%)(P0.05)。结论小剂量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水平,同时能改善母婴围生期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阳春市人民医院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两组干预前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DBP与S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可有效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血压变异性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根据合并糖尿病情况,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74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58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单纯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单纯糖尿病组.比较4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如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分析各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差值百分比(△SBP%、△DBP%)及靶器官损害的情况.结果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48±1.03) mmol/L比(4.96±1.14) mmol/L;(3.92±0.63) mmol/L比(3.17 ±0.55) mmol/L;(1.41±0.19) mm比(0.93±0.2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24 h SBP、nSBP明显增高,24 h DBP、dDBP明显降低[(145.3±13.1)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37.1±12.8)mm Hg;(139.4±9.9) mm Hg比(131.1±11.6)mm Hg;(74.2±9.6)mm Hg比(80.9±9.2) mm Hg; (77.2±9.1) mm Hg比(82.4±9.3)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发生靶器官损害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各组[55.17% (32/58)比27.87%(17/61)、21.62%(16/74)、10.26% (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5,95%CI:1.088~ 1.201,P<0.05)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而△SBP%(OR=0.918,95% CI:0.872 ~ 0.984,P<0.05)是靶器官损害的保护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明显增加了血压变异性,加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宝山区庙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年龄50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减低组(IGT组)38例,糖尿病组(DM组)39例,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各时段血压并计算血压变异性(BPV),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颈动脉血管彩超,测量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水平。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DM组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昼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 SCV)、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和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 SCV)均明显高于IGT组和对照组,IGT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和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 D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在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UACR水平[(55.54±32.87)μg/mg]明显高于IGT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8.43±23.78)、(18.28±12.34)μg/mg],IGT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DM组和对照组LVMI分别为(97.45±23.61)、(95.73±23.38)和(94.31±21.05)g/m2,IMT分别为(1.03±0.20)、(1.00±0.19)和(0.98±0.17)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高血糖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BPV升高,并可导致患者肾脏损害,并且糖尿病阶段对BPV和肾脏损害较糖耐量减低阶段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7月我社区接收的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高血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血压指标、生活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SBP、DBP均下降,且观察组SBP、DBP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按时服药、适度锻炼、合理饮食以及戒烟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应用高血压健康教育,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叶酸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4例高血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叶酸治疗,随访3个月后观察血压控制情况,长期随访,观察MACCE。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DBP)、24 h SBP标准差(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 SSD)、24 h DBP标准差(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h DSD)、白天SBP标准差(daytim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d SSD)、夜间SBP标准差(nigh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n SSD)[(119.57±8.17)、(75.47±7.19)、(10.22±2.34)、(8.57±1.57)、(10.36±2.44)、(10.07±2.33)mm Hg(1 mm Hg=0.133 k 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1.56±8.73)、(84.63±7.34)、(11.29±2.58)、(9.41±1.66)、(11.48±2.38)、(11.22±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内,观察组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发生率(13.89%)低于对照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常规补充叶酸,可提高血压控制疗效,降低血压变异性,并有减少发生MACCE的趋势,建议临床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5.
哈森  曹俊爽 《医疗装备》2020,(2):100-101
目的探讨首发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首发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复发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两组均予以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的血压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试验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SBP)、夜间平均收缩压(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舒张压(DBP)、夜间平均舒张压(D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压昼夜节律(BPCR)、血压晨峰(MBP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患者的血压水平相比首发患者更高,临床上需要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水平的重视,预防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不同用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为临床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A组67例和观察B组67例,对照组每日晨起7:00-8:00顿服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观察A组每日晨起7:00-8:00顿服氨氯地平,晚间19:00-20:00顿服厄贝沙坦,观察B组每日晨起7:00-8:00顿服厄贝沙坦,晚间19:00-20:00顿服氨氯地平,3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3组患者均测量24 h动态血压,记录3组患者24 h、白天、夜间舒张压和收缩压(24 hDBP和24 hSBP、dDBP和dSBP、nDBP和nSBP),计算24 h、白天、夜间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标准差(24 hDSD和24 hSSD、dDSD和dSSD、nDSD和n SSD),比较3组的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阳性发生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血压值(24 hSBP、24 hDBP、dSBP、dDBP、nSBP和n 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血压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24 hSBP、d SBP和n S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之间各血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各血压变异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A组和观察B组24 hDSD、24 hSSD、d DSD、d SSD和n S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压晨峰阳性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A组和观察B组血压晨峰阳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晚分服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并可显著降低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阳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2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降糖、降脂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SCr、BUN、24 h尿蛋白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dSBP、dDBP、nSBP、nDBP、24 h SBP、24 h DBP、24 h尿蛋白及血清SCr、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检测在预测原发性高血压(EH)并发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EH合并AM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EH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50例单纯EH患者作为EH组,30例EH伴AMI的患者作为合并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指标、血压变异性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组白天平均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舒张压(DBP)和24 h MAP、24 h SBP、24 h DBP均高于EH组(均P<0.05),两组患者夜间平均MAP、DBP、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组白天MAP、DBP、SBP变异系数,24 h MAP、24 h DBP、24 h SBP变异系数均高于EH组(均P<0.05);两组患者夜间MAP、DBP、SBP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白天平均MAP、DBP、SB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老年高血压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诊治的135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中,依照24 h动态监测25(OH)D水平将患者分成正常组(70例)和缺乏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与血压变异性(BPV)区别,分析25(OH)D与BPV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测定,缺乏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24 h收缩压标准差(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DSD)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分析,25(OH)D水平和24 h SSD、24 h DSD、dSSD及dDSD存在负相关性(均P0.05)。结论 血清25(OH)D和机体24 h SSD、24 h DSD、dSSD及dDSD呈负相关性,应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监测,提高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南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5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社区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满意,且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