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新扶正除疫颗粒在抗炎及免疫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新扶正除疫颗粒的高中低剂量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造模1h后灌药,并于造模后第1天、4天、7天取材,测定小鼠肺脏湿/干质量比值、肺指数和肺组织局部TNF-α、IL-6的含量变化。结果小鼠肺脏湿/干质量比值与肺指数显示低剂量组在4 d、7d明显高于高剂量组和空白组,其他组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各药物治疗组各时间点IL-6、TNF-α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着药物干预时间延长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新扶正除疫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各时间点小鼠肺组织匀浆液IL-6、TNF-α含量逐渐下降,且高剂量组下降最明显,优于中西药组。结论新扶正除疫颗粒具有一定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符合中医"扶正"与"祛邪"的治法。  相似文献   

2.
扶正除疫颗粒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扶正除疫颗粒对流感病毒小鼠的影响及体外抑菌、抗病毒作用。方法比较小鼠感染流感病毒的各组死亡率;观察体外抑菌作用;以Hep-2传代细胞株进行传代培养,观察扶正除疫颗粒最大无毒剂量T(D0)、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以及不同剂量受试药物对感染病毒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扶正除疫颗粒组感染病毒动物死亡率低于阴性对照组;对多种细菌具有体外抑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抑菌作用较明显;对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有一定减轻作用。结论扶正除疫颗粒对感染病毒动物有一定保护作用,还具有抑菌、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中药新扶正除疫颗粒对小鼠耳廓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探究新扶正除疫颗粒抗炎作用。方法浓度0.6g/kg的新扶正除疫颗粒溶液连续3 d灌胃后,以50μl的二甲苯涂于小鼠右侧耳双面致炎,右耳作为对照;手术在大鼠右下腹腹股沟处埋入10mg的棉球后,以0.6g/kg浓度新扶正除疫颗粒溶液灌胃,7 d后取出棉球烘干称重。结果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达83.57%,药物组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01);大鼠棉球肉芽肿抑制率为31.02%,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具有扶正除疫,清解热毒的中药新扶正除疫颗粒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感染性肺部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感染腺病毒小鼠使用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治疗后,肺内相关炎性因子及TLRs信号途径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低、中、高剂量组(简称低、中、高剂量组)、腺病毒模型组、利巴韦林组。模型建立后,给药7天。最后1天摘得动物肺脏用荧光定量PCR法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测定TLR9、MyD88和NF-κB蛋白与基因表达。结果 比较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TNF-α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IL-10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1),TLR9、MyD88和NF-κB观察指标蛋白与基因表达均下降(P<0.05,P<0.01),高剂量组下降最明显(P<0.01)。结论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保护被腺病毒侵袭的小鼠肺组织,可能的作用机制是调节TLR9、MyD88和NF-κB信号途径表达,以及调节TNF-α、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张心海主任医师临床治疗乙肝经验,认为慢性乙肝的发生与湿热疫毒有关,正气亏损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治疗上采用三大法则:解毒与抗病毒、扶正与调免疫、活血化瘀与改善肝功,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中西药物结合提高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扶正除疫颗粒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雌性BALB/c小鼠40只,并分成正常对照组(未攻毒)、病毒模型组、达菲对照组、新扶正除疫组,各10只,其中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采用无菌生理盐水灌胃,达菲对照组采用达菲水溶液灌胃,新扶正除疫组采用新扶正除疫颗粒水溶液灌胃,持续给药7 d;同时病毒模型组、达菲对照组、新扶正除疫组于给药第3天开展FM1-6-E2滴鼻造模;四组于造模后的第3、6、9天制备脾脏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对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结果:造模第3天病毒模型组小鼠的CD_4~+、CD_4~+/CD_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菲对照组、新扶正除疫组小鼠的CD_4~+、CD_4~+/CD_8~+水平低于病毒模型组,CD_8~+水平高于病毒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6天病毒模型组小鼠的CD_3~+、CD_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CD_4~+、CD_4~+/CD_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菲对照组、新扶正除疫组小鼠的CD_3~+、CD_8~+水平低于病毒模型组,CD_4~+/CD_8~+水平高于病毒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9d病毒模型组小鼠的CD_3~+、CD_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达菲对照组、新扶正除疫组小鼠的CD_3~+、CD_8~+水平高于病毒模型组,CD_4~+、CD_4~+/CD_8~+水平低于病毒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扶正除疫颗粒能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说明新扶正除疫颗粒调节T细胞亚群是其抗流感病毒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温病条辨》中的邪正合治观 ,贯穿于温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吴鞠通组方常邪正兼顾 ,扶正不忘祛邪 ;祛邪不忘扶正。邪正合治观 ,即治上然 ,祛邪为主 ,预护其虚 ;治中焦 ,扶正与祛邪并重 ;治下焦 ,以扶正为主 ,兼顾余邪  相似文献   

8.
作者首先指出,祖国医学关于温病宜下的论述甚多,如吴又可著《温疫论》,对温疫治疗强调逐邪为第一要义。其祛邪之法,重视攻下,认为“温疫可下者,约三十余证,不必悉具。”作者在治疗实践中也体会到下法起着重要作用。乙脑下法的临床意义有以下几种:1.泄毒祛邪,抗截感染;2.撤热存阴,扶正达邪;3.涤除积滞,推陈致新。乙脑攻下原则有:1.宜早。不论大便是  相似文献   

9.
论温病“截断疗法”的内涵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莲 《中医药学刊》2001,19(4):338-339
“截断疗法”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出发点的一种治疗思想,其含义包括“截断”与“扭转”两个方面,截断的前提是辨病辨证的结合,辨病治疗是从温病病因的特异性出发,掌握各种温病的病理实质和发病规律,有预见笥的抢先一步,辨证要注意先兆症。截断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祛邪务尽务早是温病截断的关键,合理运用祛邪方法,顺势驱邪,多渠道祛邪。体现中医治疗的优势;扶正在截断扭转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益气养阴在急性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意义不容忽视;体质因素与温病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密切相关,结合体质选择治法方药,先证而治,有利于提高截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俊富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俊富教授善于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认为肝炎的病因为湿热疫毒深伏血分,病机为正虚邪留,病位在肝,累及脾胃、气血、阴阳。治疗原则当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以调补肝脾肾、气血阴阳为主,祛邪以处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先。并举临证医案四则佐证。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5.
16.
邵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19):147-147
目的:预防与治疗因分娩女性婴儿导致情绪受到刺激,因而引起平衡、调节系统的崩溃,同时促发心理疾病、精神病及躯体病.方法: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姿势等改变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结果: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海南青牛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系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 ,为一新种。民间用以治疗关节疼痛和筋骨损伤。主要含有甾酮类、生物碱等化合物。为探讨海南青牛胆中挥发油成分 ,对其藤茎进行了挥发油的研究 ,通过GC MS Computer进行测定分析 ,从中共鉴定出 2 0个化合物。1 材料及样品的制备原材料采集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乡 ,经海南师范学院钟义教授鉴定为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取该植物藤茎经切片、干燥 ,粉碎成…  相似文献   

19.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职能。一般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同样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变革等。因此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职能重在面向全社会,承担其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