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护士睡眠障碍现状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承受着巨大工作压力,其睡眠障碍问题也日趋严重,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问题。本文分析国内外临床护士睡眠障碍的现状,探讨影响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和有效的管理对策,努力改善护士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确保临床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学生孤独感应对方式、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专业性干预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重庆市开县和万州区选择4所小学,使用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同伴提名和友谊质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积极的孤独感应对方式、社会喜好、积极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孤独感应对方式、消极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表明,儿童的孤独感应对方式通过2组中介作用来影响孤独感,分别是孤独感应对方式→社会喜好→孤独感以及孤独感应对方式→友谊质量→孤独感。结论同伴关系是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睡眠障碍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中老年人睡眠状况和慢性病调查表”,对750例来疗养的中老年人进行常见睡眠障碍和慢性病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抑郁、慢性疼痛、心脏病及记忆减退与失眠相关;肥胖、慢性疼痛与打鼾相关;抑郁、呼吸疾病、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脑卒中、抑郁、糖尿病、呼吸疾病、慢性疼痛与白天思睡相关.有睡眠问题无慢性病者为35.8%,慢性病1~3种者52.1%,慢性病≥4种者68.8%,有慢性病1~3种和≥4种者存在一种或多种睡眠问题,与无慢性病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老年人常见睡眠问题可继发于本身存在的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随着学龄儿童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下降,其睡眠和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关注。该文简要描述了睡眠生理、儿童睡眠障碍的定义、分类及发生情况,并综述影响学龄儿童睡眠的相关环境因素及其可能机制,为改善学龄儿童睡眠状况、制定相应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与睡眠信念和态度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绵阳市某医院收治的所有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医师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并指导研究对象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16)。结果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睡眠障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3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男性占40.8%,女性占59.2%;年龄以30~39岁为主,占59.2%;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64.6%;已婚占57.7%;抑郁症患病时间>3年占42.3%;有家族史者占35.4%。70例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3.8%。睡眠障碍患者DBAS-16总分以及DBAS-16各部分(对失眠后果的估计、对睡眠的担心、对睡眠的期望、对药物的认识)评分均显著低于无睡眠障碍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049)、文化程度越低(OR=1.064)、抑郁症患病时间越长(OR=1.350)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风险越高。结论 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睡眠障碍发生与其睡眠信念和态度显著相关,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和抑郁症患病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睡眠障碍、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某市公安局派出所的244名民警进行睡眠障碍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调查。将睡眠障碍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按评分分成低水平与高水平组,分析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决定自由度、上级支持、回报、正性情感、自尊感、工作满意感等变量的高水平组睡眠障碍评分低于低水平组,而心理控制、心理需求、付出回报失衡、外在付出、内在付出、负性情感、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等变量的高水平组睡眠障碍评分高于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相关因素评分组间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民警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评分与心理控制、心理需求、付出回报失衡、外在付出、内在付出、负性情感、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呈正相关,而与决定自由度、上级支持、回报、正性情感、自尊感、工作满意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内在付出、心理需求、心理控制源、每日紧张感、抑郁症状、负性情感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回报、自尊感、工作满意感、正性情感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职业紧张对睡眠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2180名成年人进行吸烟与睡眠障碍的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吸烟与失眠症、睡眠过度有关;女性吸烟与失眠症有关。这些结果对健康教育、临床预防治疗睡眠障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系睡眠一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是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认知功能,并引起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等,甚至会影响儿童的免疫功能,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神经递质紊乱以及血中金属离子浓度改变等有关[1-2].本研究对儿童睡眠障碍进行调查,并测定血铅水平,旨在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以期对儿童睡眠障碍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学生睡眠时间现状及与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采用儿童抑郁障碍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对南京市13个区县56所学校168个班级7 127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京市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平均为(8.3±3.5)h,90.8%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h。初高中学生抑郁障碍现患率为14.7%,其中男生现患率(16.5%)显著高于女生(13.0%),但初中生与高中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调整后,与睡眠时间〈6 h比较,睡眠时间6-6.9,7-7.9,8-8.9,≥9 h的青少年罹患抑郁障碍的风险分别降低34%,50%,55%和43%。结论南京市中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现象,睡眠时间可能是抑郁障碍的一个独立保护因素,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生呈负性关联。应青少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家庭功能与中小学生睡眠障碍及抑郁症状的关系,为预防中小学生抑郁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招募深圳市宝安区124 357名中小学生。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家庭APAGR指数问卷、青少年失眠自评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分别考察学生的人口学特征、家庭功能、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结果 34.6%的学生存在中度障碍的家庭功能,8.7%存在严重障碍的家庭功能;中小学生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0%和13.1%,其中女生的睡眠障碍(14.6%)和抑郁症状检出率(16.8%)高于男生(11.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5.25,1 269.50,P值均<0.01);抑郁症状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r=0.61),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r=-0.31)(P值均<0.01);家庭功能在睡眠障碍和中小学生抑郁症状之间存在调节效应,随着家庭功能水平的增加,睡眠障碍对抑郁症状的正向预测效应减小。结论 家庭功能可以缓冲睡眠障碍对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应关注中小学生的睡眠质量,提升家庭功能,从而更好地减少和预防青少年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辽宁省女性护士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改善护士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方法于2010年10-1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有代表性的三个大、中、小城市的6所医院工作6个月以上575名女性护士为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和工作内容问卷(JCQ)评价职业紧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士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辽宁省护士的睡眠障碍率为75.9%。按OR值的顺序,护士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为职务是护士长(OR=5.644)、内在投入高(OR=2.592)、每周工作时间大于40 h(OR=2.349)、护患关系严重紧张(OR=1.801)和低决策自主(OR=1.596)。结论辽宁省女性护士的睡眠障碍与工作状况及职业紧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石油工人睡眠障碍对高血压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分析。方法于2019年6—9月,采用二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克拉玛依市6所油田基地的1420名20~60岁(男性745名,女性675名;30岁384名,30~45岁563名,45岁473名)石油工人。通过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石油工人的性别、年龄、民族、个人月收入、文化程度、职称、吸烟、饮酒、身高、体重、倒班情况等信息,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估睡眠状况,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用Process 3.3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 (1)睡眠障碍检出率为52.5%,高血压患病率为16.3%,其中女性21.6%(161人)高于男性10.5%(71人)(χ~2=31.877,P0.001);随着年龄及体质指数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χ~2=25.117,P0.001);睡眠障碍组20.1%(149人)高于非睡眠障碍组12.2%(83人)(χ~2=16.113,P0.001)。(2)调整了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吸烟、饮酒、倒班及体质指数后,睡眠障碍(OR=1.686,95%CI 1.232~2.308)、性别(OR=1.565,95%CI 1.035~2.367)、年龄(OR_(30~45)=1.710,95%CI 1.085~2.697;OR_(45)=1.717,95%CI 1.055~2.797)、倒班(OR=2.698,95%CI 1.889~3.855)、体质指数(OR_(24.0~27.9)=2.557,95%CI 1.736~3.765;OR_(≥28.0)=4.001,95%CI 2.553~6.318)均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OR_(30~45)=1.642,95%CI 1.019~2.645;OR_(45)=1.998,95%CI 1.223~3.263)及体质指数(OR_(24.0~27.9)=1.652,95%CI 1.079~2.528;OR_(≥28.0)=2.259,95%CI 1.165~4.381)增加,睡眠障碍引起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倒班组睡眠障碍(OR=2.002,95%CI 1.336~2.936)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4)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睡眠障碍在年龄(β=0.240,Z=2.239)、倒班(β=0.656,Z=3.999)以及体质指数(β=0.516,Z=7.258)和高血压间存在中介效应(P0.05)。结论睡眠障碍是影响克拉玛依石油工人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在年龄、倒班以及体质指数和高血压间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认知障碍和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逐渐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多种睡眠障碍与认知障碍或痴呆显著相关。尽管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已有不少研究显示与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神经炎症、肠道菌群相关的多种途径可影响认知障碍和痴呆的发生与进展。本文综述了老年人睡眠障碍与认知障碍和痴呆的相关性及目前发现的潜在机制,以期为未来认知障碍和痴呆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妇女妊娠期睡眠障碍与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月31日期间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的1 889例单胎孕妇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收集孕期睡眠资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  相似文献   

15.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五天不睡就会影响人的生存,可见,睡眠是人重要的生理需要之一。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睡眠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因此,本刊特组织“睡眠障碍”专题笔谈,以帮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睡眠障碍的病因、标准、治疗与保健预防等相关问题,更好地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孙江伟  李琳  林超  吴声  汤迪  穆凯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9):1147-1150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MPDS)的现状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方法,对复旦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一般情况、手机依赖和孤独感情况进行调查,应用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MPDS与孤独感的关系。结果 共有效调查大学生915人,其中手机依赖综合征(MPDS)现患率为22.4%(205/915);最近遭遇较大挫折(32.4%)及健康状况差(63.6%)的大学生MPDS现患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8%(849/91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其中高度孤独体验者占35.0%(320/915);有手机依赖综合征的大学生发生孤独感的可能性是非手机依赖综合征患者的1.60倍(OR=1.60,95%CI=1.19~2.14)。结论 MPDS在大学生群体中现患率较高,并且是大学生孤独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的状况,分析手术室护士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110名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职业紧张量表及睡眠质量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结果不同年龄、工龄及婚姻状况的手术室护士职业紧张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称、工龄、婚姻状况的手术室护士睡眠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士职业任务、紧张反应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士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失调、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睡眠总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士职业任务与睡眠效率呈负相关(P0.05),与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总分呈正相关(P0.05);手术室护士紧张反应与睡眠时间呈负相关(P0.05),与睡眠失调、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总分呈正相关(P0.01);手术室护士应对方式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失调、睡眠总分呈正相关(P0.01),与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呈正相关(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存在职业紧张及睡眠质量问题,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正>睡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生理过程,将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状态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自始至终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睡眠障碍在中老年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什么是正常的睡眠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睡眠是由4~5个睡  相似文献   

19.
小张最近失眠了,睡不着还旱醒,第二天头昏昏的,一点精神也没有,工作也完成得乱七八糟。仔细一问才知道,小张现在工作不顺心,一直想换工作,刚好有个很好的大公司需要小张这个专业的人,正是小张特别想去的公司,投了简历后得到通知,下周面试。小张怕面试失败,患得患失,心理又紧张又不安,结果这几天就失眠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健康手环探讨温泉泡浴对人群夜间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在健康体检基础上,选择贵州省5个典型温泉地区符合泡浴质量要求并全程参与泡浴的311名志愿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为期4周的温泉泡浴干预。采用Huawei Honor Band 3健康手环收集观察对象每天的夜间睡眠时间(min)、深睡眠比(%)、浅睡眠比(%)和快速动眼比(%)。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每周夜间睡眠质量指标的差异,3种不同温泉类型泡浴对夜间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法。结果温泉泡浴可增加夜间睡眠时间和深睡眠比,同时降低浅睡眠比。与第1周相比,后3周夜间睡眠时间显著增高(P < 0.05),尤以第4周增高最为明显; 第3、4周深睡眠比显著高于第1、2周(P < 0.05),而浅睡眠比低于第1、2周(P < 0.05);快速动眼比在4周间变化不明显(P > 0.05)。进一步按地质学温泉理疗成分分类,发现温度型温泉可增加夜间睡眠时间、降低浅睡眠比; 温矿泉型温泉对增加夜间睡眠时间、深睡眠比和降低浅睡眠比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偏硅酸型温泉可增加夜间睡眠时间和深睡眠比,降低浅睡眠比和快速动眼比,改善夜间睡眠质量。因子分析结果提示,偏硅酸型温泉对于改善夜间睡眠质量的效果优于温度型温泉及温矿泉型温泉。\t\t\t结论温泉泡浴可不同程度改善人群的夜间睡眠质量,偏硅酸型温泉相对优于其他温泉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