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进程及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NICU)且符合标准的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发展性照护,干预组实施发展性照护+口腔运动干预,每天1次,直至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每天观察记录早产儿的医嘱奶量、经口喂养奶量、进食初5 min摄入奶量、喂养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等,计算早产儿的喂养进程、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及喂养效率。[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喂养进程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后第3天、第4天及第5天的喂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28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早产儿均按医嘱根据胎儿成熟度给予常规喂养,观察组再给予口腔运动干预。每天固定3个时间点通过直接和录像观察喂养表现。结果早产儿禁食天数、鼻饲营养天数、达到完全经口喂养天数、平均住院天数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在初始吸吮时的节律和强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早产儿嘴唇、舌头、下颚的协调性及吸吮时其口唇密闭性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吸吮-吞咽-呼吸节律性和协调性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早产儿首次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口腔运动评估量表测评正常型态例数观察组较对照组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几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出生24 h内入住NICU,胎龄≤33周的早产儿,按照单双数分为两组,单数为实验组56例,采用口腔按摩联合口腔支持干预方法辅助喂养;双数为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喂养方法.观察:(1)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两阶段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喂养成效;(2)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喂养不良、喂养良好比率;(3)喂养期间发生疲乏、应激、吸吮吞咽无力的例数.结果 (1)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实验组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完全经口喂养阶段实验组喂养成效、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摄入奶量比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实验组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4)喂养期间出现疲乏、应激、吸吮吞咽无力的早产儿例数,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显著增强,提高早产几经口喂养表现. 相似文献
4.
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新生儿科的6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采用包括口周、口腔及非营养性吸吮等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经口喂养效率及体质量增长等方面。结果干预组在开始经口喂养的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的喂养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喂养不良事件(P=0.01)等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口腔运动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反射的建立,提高协调性,改善喂养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华护理杂志》2019,(3)
目的探讨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8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NICU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早产儿随机分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口腔运动干预组、对照组。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接受3 min口腔刺激、2 min非营养性吸吮和2 min口腔支持;口腔运动干预组接受12 min口腔刺激和3 min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接受常规发育支持护理。观察记录并比较3组早产儿喂养表现、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后第1、2、3、4天的喂养效率和喂养成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可以改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且不增加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联合面部穴位刺激时机对不同胎龄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4例早产儿分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78例)。两组早产儿采用常规喂养加口腔运动联合面部穴位刺激的护理干预,其中口腔运动联合面部穴位刺激干预介入时机对照组为纠正胎龄35周、观察组为纠正胎龄或入组胎龄≥31周,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管饲喂养天数、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纠正胎龄、出院时纠正胎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出生胎龄26~30周、30~(+1)~32周和32~(+1)~34周早产儿的住院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纠正胎龄及出院时纠正胎龄均小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胎龄26~30周、30~(+1)~32周早产儿的管饲喂养天数较对照组短,32~(+1)~34周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较对照组短,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键时期(入组胎龄或纠正胎龄≥31周)实施口腔运动联合面部穴位刺激能够缩短喂养困难早产儿喂养进程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白美丽傅晓丹罗小婷吕俊英陈晓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32):4686-4688
目的研究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干预。观察组采取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住院时间、喂养表现、体质量增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早产儿开始完全喂养矫正时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矫正时胎龄、进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时的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减少早产儿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早产儿体质量快速增长.增强喂养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行口腔运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产儿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prematrue infant oral motor intervention,PIOMI)用于存在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存在经口喂养困难入住NICU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喂养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产儿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应用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eonatal Oral Motor Assessment Scale,NOMAS)对早产儿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胎龄、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观察组喂养失调型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障碍型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产儿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缩短喂养进,改善喂养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干预促进早产儿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儿科医学部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1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对照组38例、白噪声组39例、口腔运动组40例、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组43例,评价指标使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结果 白噪声组、口腔运动组、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组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效率、喂养不耐受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组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白噪声组、口腔运动组,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白噪声组、口腔运动组(P<0.05)。结论 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在增加早产儿体重,缩短经口喂养进程,缩短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其他3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经口喂养早产儿护理中实施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对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按组间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能力、喂养进程、喂养表现、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经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的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与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喂养成效与摄入奶量比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质量及体质量增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其喂养能力,缩短喂养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引进国外的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并评价该方法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的半需求喂养方法,直至其停止管饲喂养。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间歇喂养、体位支持和口腔支持等。 记录两组早产儿达到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并观察计算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 结果 实验组经口喂养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60例早产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每天1次喂养前给予5min的口腔运动干预,对照组30例仅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随访两组出院1个月、3个月时母乳喂养率、亲喂率及瓶喂原因。结果两组早产儿出院1个月、3个月时母乳喂养率、亲喂率及出院3个月时乳头混淆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1个月时两组乳头混淆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干预运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一组43例、观察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一组采用15 min Fucile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观察二组采用5 min Lessen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观察比较三组患儿的喂养表现(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喂养进程(开始喂养时胎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从干预到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及体重增长情况(开始干预时体质量、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等。结果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喂养成效、摄入奶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及从干预到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在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呕吐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血氧饱和度<8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cile法及Lessen法两种口腔干预方法均能有效提高早产儿吸吮技能,临床效果相当,但Lessen法操作简单,耗时少,更适合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及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接受2次口腔运动干预,持续7 d,记录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及实现全口喂养的时间、计算过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等,记录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及两组干预前5 min及干预后1 h行为状态。[结果]干预组从开始经口喂养到实现全口喂养的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相比,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置胃管时间、体重增长等均无明显区别,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5 min行为状态得分无明显区别,但干预后1 h干预组行为状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调节早产儿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15.
16.
17.
肠外营养联合不同肠内喂养添加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两种不同喂养添加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4例收住ICU的早产儿在肠外营养的基础上,第1天和第2天以5ml/(kg.d)的乳量喂养,第3天以15ml/(kg.d)的乳量喂养,72h后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以30ml/(kg.d)的乳量逐日递增,对照组以20ml/(kg.d)的乳量逐日递增,直至达到完全肠内喂养量150ml/(kg.d)。喂养期间每天测量两组早产儿的体重,每周测量其身长、头围;矫正胎龄40周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实验组1月时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矫正胎龄40周时的NBNA总分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在行为能力、一般评估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肠外营养联合30ml/(kg.d)的肠内喂养添加量可以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及智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我院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调查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收集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等围产期资料,比较不同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早产儿平均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为8.87(2.01)d;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经口喂养纠正时间、分娩方式、Apgar评分、合并新生儿肺炎、合并败血症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经口喂养纠正时间、分娩方式是影响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较长,受到胎龄、出生体质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经口喂养纠正时间、分娩方式等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缩短经口喂养过渡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