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耻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240例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个案组和常规组,每组120例。常规组给予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个案组给予社区个案管理服务,为期1 a。观察及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6、12个月患者的病耻感评估量表(SS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得分。结果 个案组干预3、6、12个月后SSAS、SDSS评分均低于同期常规组(P<0.05)。结论 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可以降低患者病耻感,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耻感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肇庆市复退军人医院收治的6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病耻感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以及干预前后自尊水平、应对方式、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自尊、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外貌、体能等缺陷感量表(F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面对、回避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屈服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1-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耻感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与生活质量,同时促进积极应对方式,进一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4.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9):77-80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BA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精神科就诊的BAD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丙戊酸钠片治疗,起始剂量400 mg/d,逐渐加量增至800~1600 mg/d。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干预措施,干预组再加正念认知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正念认知干预BAD患者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改善及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给予连续10周,2次/周的认知行为治疗过程,对其病耻感及应对方式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病耻感自我评估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进行测评。结果 认知行为治疗前后患者的病耻感及各因子、除合理化外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中的退避、求助、幻想以及解决问题因子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对于减轻或消除患者病耻感以及对于改变应对方式疗效明显。病耻感体验是影响抑郁症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消除病耻感和改变应对方式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焦虑障碍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症科病房接受治疗的焦虑障碍患者36例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首发年龄、焦虑程度相匹配的焦虑障碍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康复活动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每周2次共4周的正念减压训练,采用病耻感量表(SSMI-C)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分别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病耻感和焦虑程度,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SSMI-C的歧视、病情掩饰因子分及病耻感总分与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歧视因子分差值与HAMA差值存在相关(r=0.666, P=0.003)。结论 正念减压训练能有效降低焦虑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同时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 Link 病耻感系列量表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406例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病耻感量表贬低-歧视感知维度评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动力和精力维度呈正相关(P <0.05);挑战维度及分离维度与生存质量动力和精力维度呈正相关(P <0.05)。回归分析显示,病耻感对患者生存质量无影响。结论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对其生存质量无直接影响,但与生存质量存在相关关系,病耻感量表贬低-歧视感知、挑战维度及分离维度得分越高,其生存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出院前烧伤患者的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及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来我院诊治的475例烧伤并即将出院的患者.对其一般情况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心理压力源采用压力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采用心理压力应对量表进行调查,生活质量调查使用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A)。结果在来自患者自身的压力源中,外貌的改变居于首位;而在来自环境的压力源中,别人的偏见与歧视居于首位。在压力应对方式中以问题取向为主和以情感取向为主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80例、95例,其心理压力程度分别为1.89±0.53、2.57±0.71。烧伤患者治疗时间延长,其BSHS—A各维度评分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本调查结果对出院前后的烧伤患者的心理康复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创新》2020,(18)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意念与感知病耻感及其他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362例双相障碍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资料,运用Link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erceived Devaluation Discrimination)评估患者感知病耻感程度,采用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筛查自杀意念,并对有/无自杀意念组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感知病耻感程度的差异,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65.5%的患者有自杀意念,单因素分析发现有自杀意念组比无自杀意念组女性更多、年龄更小、起病更早、未婚更多、以抑郁发作为首发临床相者更多以及贬低歧视感分数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发临床相为抑郁发作及高贬低歧视感分均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高感知病耻感及首次起病为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13.
14.
双相障碍为一种精神科常见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抑郁及躁狂交替发作,且病情易复发,易导致患者产生自残及自杀等行为,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亦将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双相障碍患者经药物治疗进入非急性期后,虽情绪有所稳定,但受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其回归社会及自我效能感仍较低[2]。因此,为减轻患者抑郁及躁狂等症状,并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治疗目的,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干预[3]。本研究拟探讨人际与社会节奏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干预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和生育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12月于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8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接受叙事护理干预。分别采用病耻感量表(ISS)和生育生活质量量表(FertiQol)于初诊日和胚胎移植14 d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ISS得分低于对照组,FertiQol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叙事护理可降低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水平,提高其生育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自我感受负担对乳腺癌患者病耻感、创伤后成长及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自我感受负担(SPBS量表)的不同分为A组(轻度负担)、B组(中度负担)和C组(重度负担),每组40例.比较三组的病耻感(SIS)、创伤后成长(PTGI)及医学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抑郁症患者病耻感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与社会支持调查量表进行观察与分析,观察在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病耻感的差异,并探讨分析病耻感与应对方式及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在经问卷调查与社会支持调查后显示,不同年龄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病耻感与其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则呈正相关;在与社会支持方面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往往具有较高的病耻感,且多以消极方式应对,社会支持较低,需针对这一情况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工作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2月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43例,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及希望水平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分(150.07±16.25)分,标化后得分为(6.82±0.74)分。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希望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希望水平、当前与未来的态度、需要的内容、指导技巧及效果、文化程度是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出院准备较好,希望水平、当前与未来的态度、需要的内容、指导技巧及效果、文化程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崇左市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其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农村精神疾病患者的130名家属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家属的人口学资料,采用Link歧视-感知量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30名家属中,有92名存在病耻感,其发生率为70.77%;患者家属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均分别低于国内常模相应领域得分(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患者疾病诊断情况、患者病程、是否与他人共同照顾是患者家属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病耻感,其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家属文化程度高、患者疾病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短、不与他人共同照顾患者是患者家属感知病耻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癫痫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对病耻感及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的90例癫痫患儿家长为观察组,同时期的90名健康儿童家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家长的情绪状态(Zung量表)、病耻感(FSI问卷)及医学应对方式(MCMQ问卷)评分,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疾病不确定感程度(MUIS量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