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院近20年来诊治的22例职业性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22例均为男性,放射诊断医师2人,骨科医师20人,放射作业工龄6~46年,估算手部累积吸收剂量为39.1~233.7 Gy,确诊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Ⅰ度1例,Ⅱ度6例,Ⅲ度15例,皮肤损伤Ⅲ度合并放射性皮肤癌5例。提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有一定的潜伏期,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不愈的放射性溃疡或角质增生物是皮肤癌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损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损害情况.方法 收集本区各医院放射科医技人员到本院住院的5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职业卫生调查资料,观察和分析眼晶状体的改变.结果 5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眼晶状体损害,其中视力下降32例(61.54%)、视物模糊43例(82.69%)、视物疲劳6例(11.54%)、眼前飞蚊症12例(23.08%).38例诊断为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1期,14例诊断为职业性白内障观察对象.结论 X射线对患者眼晶状体的损害是确切的,但发病是缓慢的.本组病例接触X射线工龄大多在20年以上,说明放射剂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眼晶状体损害.  相似文献   

3.
3例患者均系医用X线诊断职业人员,发生癌变时放射性专业工龄分别为18、20/25年。对其中2例手指皮肤累积剂量估算的结果为20和59.8Gy。病理组织学检查:2例为鳞状上皮癌,1例为接近原位癌。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职业性三硝基甲苯(TNT)白内障的患病率,寻找预防及控制措施。对某化工厂的TNT作业现场进行监测,对300名接触TNT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着重眼晶状体检查,同时对车间相关岗位空气中TNT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职业性TNT白内障确诊55例,患病率为18%,其中Ⅰ期36例、Ⅱ期13例、Ⅲ期6例。此外,白内障患病率随工龄增长和接触浓度升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情况,分析职业接触特点和职业接触关键控制点。方法 对2008-2017年广东省内申请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35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诊断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有10例,其中职业性放射性肿瘤8例,诊断时年龄M(P0~P100)为62.5(42~76)岁,放射工龄M(P0~P100)为27.5(5~33)年,病因概率PC值在26.34%~97.98%之间,PC值95%可信限上限均大于50%,75%的病例为井下矿石与矿物处理工作者,职业中同时接触α、β、γ射线。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2例,职业中接触X、β射线,2人均为意外受照,且无法估算出两人确切的受照剂量。结论 部分用人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防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强辐射防护培训,尤其是上岗前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防护现状、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及健康状况,识别放射防护薄弱环节,降低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方法 2018年,根据国家放射卫生相关标准,开展X射线影像设备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采用热释光法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对放射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进行辐射健康效应监测。结果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监测合格率为92.31%,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为98.90%;419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年有效剂量均低于20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53 m Sv,从事介入放射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0.606 mSv);核医学工作人员辐射敏感指标异常检出率最高,不同职业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防护情况总体良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无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发生,但放射工作人员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应重点关注从事介入及核医学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及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巢湖市尘肺病现状,为制定尘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范围内1949年10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已经诊断的所有尘肺病例进行调查,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全市累积尘肺病例458例,累积死亡184例,现患病例274例,其中Ⅰ期、Ⅱ期、Ⅲ期分别占54.38%、31.02%、14.60%。以累积病例计,54.15%分布在庐江县,化工石油系统占工业系统总数的51.31%,矽肺占病种构成的84.50%。凿岩工、采矿工是主要有尘肺危害工种,累积病例分别占总数的41.05%、20.31%。平均肺结核合并率28.67%。Ⅰ期尘肺平均发病工龄、发病年龄分别为19.94年、51.44岁。Ⅰ期晋升Ⅱ期、Ⅱ期晋升Ⅲ期晋期率分别为27.58%、13.76%,平均晋期年限分别为6.93年、7.41年。尘肺累积病死率40.17%,平均死亡年龄为60.06岁,肺结核占尘肺死亡病例全死因构成的25.54%。结论巢湖市各县区都有尘肺发生,主要分布在庐江县。矽肺是主要病种。肺结核是尘肺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因,应注意肺结核的发现和治疗。应进一步加强防尘、降尘措施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使用新旧两版标准对电离辐射致眼晶体剂量估算的不同。方法 分别依据新旧两版标准估算一例白内障患者的眼晶体剂量并对估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依据新旧两种标准进行估算的结果分别为1.1、2.0 Gy,均达到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的眼晶体剂量阈值,旧标准估算的剂量结果高于新标准。结论 新版标准完善了电离辐射所致眼晶体剂量的估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难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二例放射工作人员急性白血病的职业照射史及临床情况进行放射病因概率分析。方法 依据GBZ97-2002《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附录A计算方法和参数计算病因概率。结果 例1急性白血病病因概率为60.3%,判断为职业性放射肿瘤,例2急性白血病病因概率为45.4%,不能诊断为职业性放射性肿瘤。结论 通过二例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因概率分析,可以看出患者的剂量(累积剂量、年剂量)及发病潜伏期对病因概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来我院体检的95名放射工作人员,对其职业接触情况和眼晶状体混浊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特异性眼晶状体混浊发生率为22. 11%(21/95),放射接触工龄越长、发生率越高,并随累积接触剂量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1.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对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 0年来诊治的 18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者的临床特点 ;依据WS/T 188-1999X、γ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对其局部损伤进行了剂量估算。结果  18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3 8~ 76岁 ,放射作业工龄 6~ 46a ,其中放射科医生 2人 ,骨科医生 16人 ,从接触射线到出现皮肤损伤的时间在 5~ 2 0a ,平均 14 3a。 18例中Ⅰ度损伤 1例 ,Ⅱ度损伤 5例 ,Ⅲ度损伤12例 ,Ⅲ度损伤者中有 3例发展为放射性皮肤癌。估算局部受照剂量 :Ⅱ度损伤者局部受照剂量为 64~ 83Gy ,Ⅲ度损伤者局部受照剂量为 10 3~ 2 0 4Gy。结论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有一定的潜伏期 ,损伤愈重 ,潜伏期愈短 ,并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慢性溃疡在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无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情况下,利用用人单位提供的一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估算个人剂量计位置处的累积皮肤剂量,并结合部分年份的个人剂量结果,计算该名放射工作人员患甲状腺癌来自于职业照射的病因概率。结果显示,Ck T/Ck P取0.870时,该患者1980—2010年期间估算的甲状腺吸收剂量为43.71 c Gy(其中由1988年和1989年的肺结核普查工作估算的甲状腺吸收剂量均为18.07 c Gy/年),2010—2014年期间由个人剂量结果换算的甲状腺吸收剂量约为0.167 c Gy。依据《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GBZ 97—2009),该患者95%可信上限PC值为71.2%,可判断为职业性放射性肿瘤。提示用人单位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提高放射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曾碧霞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357-1357
目的 探讨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发病原因,为保护放射职业人群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诊断1例职业性放射性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 该患者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累积接触X射线70个月,病因概率估算PC=53.2%,依据GBZ92 - 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放射性肿瘤. 结论 用人单位应将从事介入诊断治疗工作人员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管理中,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和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防护管理的重要手段,较真实地反映放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因此,计算累积剂量来评价放射性工作场所防护效果,为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通过计算累积个人剂量和工龄之间的数理统计关系,来评价X—线机从业人员在未来几年后累积剂量,从而确定射  相似文献   

15.
选择近4年我院职业性放射人员查体初诊为放射性晶状体损伤的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裂隙灯初诊结果相比,超高频、高频超声在筛查放射性晶状体损伤Ⅰ期和总眼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等指标均较高。提示超高频、高频超声可应用于职业性放射性晶状体损伤初步筛查诊断。  相似文献   

16.
过量辐射照射可能引起癌症发生率增高,但辐射致癌与人类自发致癌并无可鉴别的临床和病理特征[1].目前许多国家都采用病因概率方法进行放射病因的判断,我们依据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97-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2]对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放射性肿瘤病因概率分析. 1.职业照射史:患者男47岁,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及技术工作,放射工龄28年,主要负责胸透、胃肠拍片工作,使用西南kc Ⅱ-400、SCIC-400X线机,估算全身有效剂量578.7mSV,平均年剂量20.1 mSV.该患者平均年剂量已超国标年剂量限值(GB18871规定年剂量限值20 mSV).  相似文献   

17.
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评价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和细胞遗传学效应的相关性。方法 用培养、MC法分别测定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阳性率为15.2%,微核阳性率为9.3%,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染色体畸变与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4.9%、11.0%;小型密封源操作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7.1%、5.2%;工业X射线探伤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0、21.4%;工业X射线探伤者比小型密封源操作者微核阳性率显著增高;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均随工龄的增加显著增长;放射工作人员男性染色体畸变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细胞遗传学的影响与射线种类、能量、工种、工龄、性别及累积剂量是密切相关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越高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累积越多,慢性放射性损伤细胞遗传学效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梁纪文  何寿国  陈水江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75-1476
目的分析茂名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受照剂量与机体损伤效应之间的关系,为提出放射工作场所的整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0年576名茂名市电离辐射工作人员做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受照剂量;选取150名健康医务工作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分析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包括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放射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25.52%)明显高于对照组(9.33%),并有随工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除了年接触剂量<1 mSv和工种为普通放射组的放射工作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年接触剂量≥1mSv的各剂量组和工种为工业探伤组、介入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辐射剂量、工种、工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主要表现为皮肤损伤、眼晶状体混浊、外周血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并随着年接触剂量、工龄增加异常检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4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致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病与剂量的关系。方法观察4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口腔黏膜的变化,参照北美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诊断,并总结出总发生率。结果当累积剂量达10Gy时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为5%,30Gy时口腔炎发生率为70%;40Gy时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为82.5%。结论急性口腔炎的发生率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累积剂量越大发病率越高。因此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20.
一例职业放射性肿瘤调查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通过一职业放射性肿瘤的实例,依据其职业工作特点、临床症状,尤其是受到的职业照射剂量。结果 其21年累积受照剂量估算约在1.2Sv,红骨髓吸收剂量约为0.91Gy,按病因概率分析PC值为66.2%,可以诊断放射性肿瘤。结论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提高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及自身防护意识,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