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心悸为临床常见急症,通过分析《伤寒论》中有关心悸的条文,从病因、病机、证治分型简单剖析了张仲景治疗心悸的学术思想。心悸主要以虚实为纲,可分为心阳不振、水气凌心、阳气郁遏、枢机不利、气血亏虚、阴阳亏虚证,简要分析了各类证治治法、方药。仲景治疗心悸条文虽言简意赅但掌握仍有一定难度,对其分析及学习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悸”的辨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心悸”,“心下悸”,之病因病理及证治的探讨,认为其发病亦不外乎虚实二因,本脏虚损致悸者为虚,多为心阳不足,心阴心阳俱虚,气血两虚,水气上泛致悸者为实,多表现为本虚标实,由脾肾阳虚,水气凌民所致,另有邪郁少阳,了郁不达而致悸,多属实证,其治疗,针对其病因病机,归纳为六法,分别给以补虚泄实,标本同治,对现代临床心系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探讨仲景《伤寒论》治疗下利的用药规律。认为脾胃功能异常为下利主因,治疗时首选炙甘草为代表的甘味药物,并重视运用入脾胃二经药物。  相似文献   

4.
探讨张仲景对心悸的辨证论治及其临床意义,认为《伤寒论》最早提出“心悸”病名,对其进行分证施治,指出这种对心悸的辨证论治理论至今对临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伤寒论》用药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有幸参加研究生主要课程学习班,对《伤寒论》重新进行了学习,兹就《伤寒论》组方遣药规律的学习体会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7.
8.
《伤寒论》寒热并用相反相成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刚 《国医论坛》1996,11(3):6-7
《伤寒论》中寒热并用、相反相成之方计有10余首,一是外寒内热,当外散其寒、内清其热,如大青龙汤、附子泻心汤、桂枝加大黄汤;二是上热下寒,则清上温下,如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三是寒热格拒,须寒热并投、交通阴阳,如通脉四猪胆汁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四是寒热互结中焦,必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五是寒热错杂致厥,宜寒热同施,或和胃安蛔、或发越郁阳,如乌梅丸  相似文献   

9.
10.
《伤寒论》中载有惊悸的条文计十七条,但因本证的病变与心之关系较大,且此十七条条文对本证的论述,阴阳六经均有所涉,较为全面,于临床确具指导意义,故笔者就此试作探讨如下:一、病名涵义“悸……本无所惊,自心动而不宁,惊者因有所触而卒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张仲景《伤寒论》根据悸证表现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证治疗的方法。方法:将《伤寒论》中有关悸证论述的条文及治悸方药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悸证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外候,多以阳虚为主致水逆上泛而成。根据悸证的不同表现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揭示病因病机,推断病势发展。治悸各方以通阳温阳兼以制水为主,根据不同兼证遣方用药。结论:通过对《伤寒论》中悸证的研讨,可以看出张仲景在辨证论治上非常精细,遣方用药非常严谨。研究探讨中医古籍,对提高理水平,指导实践,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伤寒论》方剂的药物组成数及药物配伍方面,探讨其方证治法中的气味配伍特点及优势,彰显其用药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仲景《伤寒论》,不仅以理、法、方、药丝丝入扣而称著,且遣药组方,力戒偏颇,擅长于相反相成的配伍方法。常将其性质与作用迥然相反的药物恰当组合,熔为一体,达到相成的治疗作用。据初步统计,《伤寒论》所列112方(除重复和佚方外),以此配伍者,竞达50余方。兹就此用药规律,作如下浅探。寒温并用“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寒温并用,清温兼施。主用于寒热错杂之症。亦可用于阴阳格拒药不得进者,在大剂温热药或寒凉药中,加入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基本方的理念研究《伤寒论》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建立《伤寒论》中112首方剂的组方-药物矩阵,利用SPSS 19.0软件对组方-药物矩阵进行基本统计和系统聚类,系统聚类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和欧氏距离。结果:基本统计表明《伤寒论》中炙甘草、桂枝等药物出现的频数非常高;系统聚类提示112首方剂中的大多数是由基本方衍生而成。结论:基本方结构体现了方-证互动的关系,是研究中医用药规律的基础,其内涵有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15.
从同气相求,相辅相成,异性相制,相反相成探究《伤寒论》辨证用药特点;以白术为例探究《伤寒论》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仲景《伤寒论》中收载的所有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处方113首,药物共计84味。处方中频次最高的前4位药物,分别为炙甘草(67)、桂枝(43)、大枣(39)、生姜(37);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核心组合8组,前三位的组合为炙甘草-大枣炙甘草-桂枝生姜-大枣,挖掘了芍药,干姜,生姜,桂枝,大枣,附子等新处方4首。结论:张仲景《伤寒论》多用保胃气、扶正气、调营卫之品,善用群方之魁桂枝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其他药物,体现了其临证治疗疾病调和阴阳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18.
“悸”,《说文》注曰:“心动也。”笔者以为“悸”在《伤寒论》中当指心脏及其所主血脉之异常搏动。《伤寒论》之“悸”,病位有在心、心中、心下、脐下之分,病机复杂多端,用药各不相同。笔者拟从治法辨析其规律,与广大同道共勉。1补法悸证的产生与心、肾、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原因导致心阳亏虚、心气虚、心神先养均可出现译证.心下、脐下之悸.并非指肌肉之眼动(《伤寒论》称肌肉搏动为“驱动”),而是指动脉之异常搏动.心阳根于肾阳,心田又可温煦肾水,而肾水可上济心田。若肾阳虚衰,则心阳无力鼓动血脉,水气上凌而见译…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之方历来被称为方剂鼻祖,因为仲景用方简明实用,药少效宏,临床疗效确切,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下面笔者将对其方剂用药规律进行浅探,希能对临床组方配伍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寒热并见证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良斌  侯中华 《河北中医》2009,31(2):287-288
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伤寒论》辨证寓八纲,论治创八法,确立随证立法、依法组方的原则,其组方严谨,配伍精当,主次分明,用法巧妙,被后世称为“方书之祖”。《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临证立法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伤寒论》针对外感病复杂的病因病机而采用不同的治法,除了热证用清法,寒证用温法,还有寒热并用,其运用自如,见解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