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湖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对甲肝发病的影响。方法通过《湖州市传染病年鉴》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1998—2017年湖州市甲肝发病资料,以2008年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为干预实施时间点构建中断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纳入前后甲肝发病率水平改变量和斜率改变量指标,分析扩大免疫规划对甲肝发病率的影响。结果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湖州市甲肝年均发病率为10.228/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558/10万;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年均发病率为1.721/10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263/10万;甲肝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速度较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降低了1.295/10万。结论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湖州市甲肝年发病水平降低,并对甲肝发病趋势下降产生长期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衢州市2001—201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特征,为甲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衢州市2001—2014年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4年间,衢州市甲肝发病率在0.52/10万~6.99/10万之间,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81/10万和1.0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甲肝疫苗平均接种率从85.78%上升至98.25%,与发病率呈负相关(r=-0.796,P0.01);发病季节分布不明显,1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构成比下降至2.99%(P0.01)。结论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衢州市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发病年龄后移,季节分布不明显,加强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甲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宜昌市2001-2015年病毒性甲型肝炎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本区域甲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市甲肝疫情资料进行三间分布描述,用ELISA法查甲肝抗体阳转率,发病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01-2015年宜昌市甲肝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病例呈现散发,未出现暴发疫情。发病率由2001年9.91/10万降低至2015年2.00/10万,下降了79.82%。累计报告死亡病例5例,年均死亡率为0.01/10万。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前甲肝年均发病率(7.11/10万)高于实施后发病率(2.43/10万)(P0.01)。发病地区为市郊农村,发病高峰年龄后移、人群以农民为主,无发病季节性特征。开展15岁以下儿童甲肝疫苗接种363628人,累计接种率为80.58%。疫苗接种率与发病率间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宜昌市病毒性甲肝发病模式已由高地方流行向中低地方流行转变,青壮年农民是发病重点人群,调整免疫策略增强针对性干预,有效控制本区域甲肝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含风疹成分疫苗(RCV)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后郑州市风疹流行特征,评价风疹防控效果。方法通过传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郑州市2004—2018年风疹病例资料,分析比较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2004—2007年)和实施后(2008—2018年)风疹发病趋势、病例年龄和地区分布等特征。结果2014—2018年郑州市共报告风疹2 827例,发病率为2.50/10万。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后,风疹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年均发病率为2.43/10万,低于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的2.71/10万(P0.05);0~9岁组风疹发病率为6.84/10万,低于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的16.75/10万(P0.05);10~102岁组风疹发病率为1.60/10万,高于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的1.04/10万(P0.05);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后城区风疹发病率为2.70/10万,低于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的3.71/10万(P0.05);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后农村风疹发病率为2.15/10万,与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的1.92/10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V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郑州市风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风疹发病向高年龄组迁移,城区发病率下降较为明显,但农村发病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川省甲肝减毒活疫苗(简称"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来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对四川省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的全省甲肝发病情况、甲肝突发公共卫生、甲肝疫苗接种率事件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全省甲肝报告发病率下降明显,疫苗实际保护率逐年上升至79.21%(2014年)。全省甲肝报告发病率与甲肝疫苗调查接种率呈显著负相关(rs=-0.898,P0.05)。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甲肝高发地区甲肝报告发病率下降显著,疫苗实际保护率达80%以上。全省甲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显减少,2010-2014年全省仅发生1起甲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甲肝疫苗的保护效果显著。民族地区的免疫规划工作仍需加强,以进一步提高甲肝疫苗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淮安市2008年将甲型肝炎(简称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淮安市甲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甲肝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后,2009—2013年与2004—2008年相比,发病率显著下降(χ2=336.51,P0.01),春季发病高峰逐渐消失,发病年龄后移,40~60岁组发病人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数的52.59%,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1.47~2.86)∶1。结论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应继续加强以甲肝疫苗接种为主的防控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卫生条件,鼓励大年龄组人群接种甲肝疫苗。  相似文献   

7.
实施甲肝疫苗保偿接种控制甲肝疫情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成人甲肝疫苗的接种率,降低整个人群甲肝发病率。方法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全面推广甲肝疫苗保偿接种,对甲肝疫苗接种率及甲肝发病率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保偿接种前后,甲肝疫苗年均接种率升高,全市人群甲肝发病率由1995年39.39/10万下降至2000年8.26/10万,下降了79.03%;15-45a甲肝发病率由52.56/10万下降至10.0/10万,下降了80.97%。结论 实施甲肝疫苗保偿接种后明显提高了成人甲肝疫苗接种率,进一步降低整个人群的甲肝疫情。  相似文献   

8.
接种甲肝疫苗后甲肝的流行病学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后的长期流行病学效果,完善和推广甲肝疫苗接种策略。方法从1992年开始,在全市1~14岁儿童中接种甲肝疫苗,自1996年始将满周岁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纳入常规免疫。收集潍坊市1992-2007年历年的甲肝疫苗接种资料、1959年以来甲肝疫情资料,以接种疫苗前的一个流行周期(1987-1992年)平均发病率为对照组,接种疫苗后每年的发病率为实验组,分别计算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数,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秩相关检验。结果1992年1~14岁儿童接种率只有0.72%,之后逐年提高,1999年达到86.17%,2001年之后均超过90%。接种疫苗后甲肝发病率下降明显,全人群报告发病率由1992年的25.96/10万下降到1994年的6.38/10万,2002年以后已连续6年控制在1/10万以下,彻底改变了甲肝的流行发病规律,疫苗对全人群保护率自接种后的第3年(1994年)达到70.81%,1998年后达90%以上,效果指数最高达40以上。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与发病率呈秩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s=-0.623,P<...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乙型脑炎(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对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1987-2019年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资料, 并利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分析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1987-2019年甘肃省乙脑年报告发病率平均为0.448/10万, 甘肃省将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 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水平变化量为-2.223/10万(t=-2.90, P=0.007), 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斜率变化量为0.082(t=2.87, P=0.008), 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斜率为0.071(β1+β3=0.071)。结论乙脑疫苗在甘肃省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但仍出现了乙脑暴发。甘肃省应及时调整乙脑疫苗的免疫策略, 继续重视儿童青少年疫苗接种, 加强成年人群特别是甘肃省东南部农村地区成年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策略对控制甲肝的长期流行病学和免疫学效果。方法从1992年开始,在全市1~14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中接种甲肝疫苗,坚持先试点再推广,依靠政策引导进行规范的免疫接种。自1996年开始将甲肝疫苗接种纳入满周岁儿童常规免疫。应用ELISA法进行血清学免疫效果检测甲肝抗-HAVlgG,收集潍坊市1992~2007年历年的甲肝疫苗接种资料、1959年以来甲肝疫情资料、疫苗接种前后的血清免疫学效果随访检测资料,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1992~2007年全市共接种甲肝疫苗3281800余人份,其中1992年1~14岁儿童接种率只有0.72%,之后逐年提高,1999年达到86.17%,2001年之后均超过90%,满周岁儿童接种率达95%以上。接种疫苗后甲肝发病率快速下降,全人群报告发病率由1992年的25.96/10万下降到1994年的6.38/10万,2002年以后已连续6年控制在1/10万以下,彻底改变了甲肝在潍坊市的流行发病规律,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与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5)。自1993~2007年全市共减少甲肝发病31963人,1999年与2006年调查1~14岁儿童甲肝抗-HAVlgG的阳性率分别为88.46%和86.56%,与1989年相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人群抗体阳性率亦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开展1~14岁人群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并把满周岁儿童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具有预防和控制甲肝流行的流行病学和免疫学效果,安全性良好。规范和加强疫苗接种的监督管理,强化政府职能是落实甲肝疫苗预防甲肝策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州市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EPI)实施前后风疹流行特征的变化。方法收集湖州市2005—2019年风疹病例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比较EPI实施前(2005—2008年)和实施后(2009—2019年)风疹发病率情况、季节分布和人群分布情况。结果 2005—2019年湖州市共报告风疹1 510例, 年均发病率为3.47/10万。EPI实施后风疹年均发病率为2.78/10万, 显著低于实施前的5.43/10万(χ2=169.83, P<0.001)。EPI实施前后发病高峰均为4—6月;EPI实施前发病率最高为安吉县(9.42/10万), 实施后为吴兴区(4.41/10万)。EPI实施后, 0~<25岁组风疹发病率为5.76/10万, 低于实施前的15.25/10万(χ2=259.15, P<0.001);但EPI实施后≥25岁组风疹发病率为1.71/10万, 高于实施前的1.21/10万(χ2=9.31, P=0.002)。结论含风疹成分疫苗纳入EPI后, 湖州市风疹发病率明显下降, 发病率最...  相似文献   

12.
甲型肝炎疫苗免疫前后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沙县在甲型肝炎(甲肝)疫苗免疫前后甲肝的发病情况,对本站疫情定收集的1990~1997年报告的882例甲肝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前甲肝发病率在63.36/10万~99.90/10万,免疫后为16.20/10万~21.87/10万,免疫前后平均发病率之比为422:1。按<15岁、15~44岁和≥45岁分组,发病率下降最明显的是<15岁,其次是15~44岁和≥45岁,依次下降了91.9%、70.1%和37.1%.工人、农民、学生(大、小、小学生)不同职业人群,以学生下降最明显,农民下降不明显,存在差别的原因可能是甲肝疫苗接种率的高低。甲肝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为1:953.  相似文献   

13.
杨兴万  李驹  秦政  黄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244-4246
摘要:目的 了解务川自治县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人群在甲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前后甲肝流行特征。结果 甲肝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后,甲肝发病逐年降低,高年龄组发病比重增加,发病季节集中度降低,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农民发病为多,其次是学生,发病以5~9岁年龄段为主。结论 接种甲肝疫苗能有效降低甲肝发病率,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核国产甲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通过常规报告系统获取甲肝疫苗接种率和甲型肝炎发病率,抽样调查1~10岁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同时采血用ELISA法检测抗-HAV。[结果]1992~1999年潍坊市14岁以下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甲肝发病率)为0(62.71/10万)、0.007%(82.49/10万)、11.52%(47.01/10万)、29.58%(14.42/10万)、40.67%(8.26/10万)、52.32%(9.95/10万)、63.60%(7.47/10万)、76.67%(3.01/10万)、86.17%(1.85/10万),甲肝发病率与甲肝疫苗接种率呈负相关关系有非常显著意义(r=0.8114,P<0.01);抽样调查1~10岁儿童1040名,甲肝疫苗接种率为87.31%,抗-HAV阳性率为88.46%,对照组未接种疫苗的76名1~10岁儿童,抗-HAV阳性率为52.63%,二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75.61,P<0.01)。[结论]国产甲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河东区使用甲型肝炎疫苗(甲肝疫苗)前后甲肝的发病情况,对本站疫情组收集1986年至2001年报的2558例甲肝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疫苗使用前甲肝发病率在18.76~96.78/10万。使用后为2.00~28.89/10万,使用前后平均发病率之比为4.20:1,使用后平均发病率较使用前下降了76.18%,按<15岁,15~49岁,≥50岁分组,发病率下降最明显的是<15岁组,下降了85.03%;其次是15~49岁组,下降了72.18%;≥50岁组下降最少,下降了71.53%。不同职业的人群,以学生下降最明显,下降90.11%,离退休人员下降最不明显,下降了51.43%,存在差别的原因可能是甲肝疫苗接种率的高低。甲肝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为1:17.6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2008年甲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 HepA)纳入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 EPI)前后铜仁市甲型肝炎(甲肝)发病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9年铜仁市甲肝报告病例,比较HepA纳入EPI前后甲肝发病特征。结果 2004-2019年铜仁市甲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11/10万(5 101例),其中2004-2008年、2009-2013年、2014-2019年分别为26.89/10万(4 246例)、3.40/10万(628例)、1.31/10万(227例)。在三个时期的报告病例中,0-9岁分别占27.20%、18.79%、6.61%,≥40岁分别占14.36%、38.22%、63.43%,农民分别占28.80%、49.20%、69.60%。在8月龄-15岁人群中甲肝发病率与HepA接种率呈负相关(r=-0.994,P0.01)。结论 HepA纳入EPI后铜仁市甲肝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以大年龄人群或农民为主;需继续做好儿童HepA常规免疫,适时开展重点成人的HepA补充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后的长期流行病学效果,完善和推广甲肝疫苗接种策略。方法从1992年开始,在全市1~14岁儿童中接种甲肝疫苗,自1996年始将满周岁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纳人常规免疫。收集潍坊市1992—2007年历年的甲肝疫苗接种资料、1959年以来甲肝疫情资料,以接种疫苗前的一个流行周期(1987—1992年)平均发病率为对照组,接种疫苗后每年的发病率为实验组,分别计算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数,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Х^2检验、秩相关检验。结果1992年1~14岁儿童接种率只有0.72%,之后逐年提高,1999年达到86.17%,2001年之后均超过90%。接种疫苗后甲肝发病率下降明显,全人群报告发病率由1992年的25.96/10万下降到1994年的6.38/10万,2002年以后已连续6年控制在1/10万以下,彻底改变了甲肝的流行发病规律,疫苗对全人群保护率自接种后的第3年(1994年)达到70.81%,1998年后达90%以上,效果指数最高达40以上。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与发病率呈秩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s=-0.623,P〈0.05)。结论开展1~14岁人群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并把满周岁儿童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预防和控制甲肝发病具有较好的流行病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中国2~29岁人群甲型肝炎(甲肝)疫苗接种率和甲肝报告发病率。方法 基于2014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甲肝疫苗接种史信息,运用SAS 9.4软件分析2~29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通过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04-2014年甲肝报告发病资料,运用Excel 2007软件分析甲肝报告发病率。结果 共分析全国2~29岁人群29 058人,甲肝疫苗接种率为44.6%,年龄越小,甲肝疫苗接种率越高,其中2~6岁、7~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1.2%、76.0%。2004-2014年全国甲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其中2~6岁、7~14岁人群和全人群2007-2013年甲肝报告发病率下降幅度分别为82.5%、90.6%、72.1%。结论 甲肝疫苗纳入我国扩大免疫规划以后,2~6岁出生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无城乡差异;2~6岁甲肝报告发病率下降幅度大于全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濮阳市2008年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甲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2年濮阳市甲肝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前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5-2022年濮阳市共报告甲肝41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64/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3.60/10万下降至2022年的0.13/10万,男女比例为2.11∶1,农民占48.18%,发病以秋冬季节为主(213例,占51.57%)。甲肝发病2005-2007年主要集中在0~岁组(7.54/10万),2008-2022年主要集中在50~岁及以上年龄组(0.64/10万)。甲肝发病率最高的县区,2005-2007年为濮阳县(2.66/10万),2008-2022年为南乐县(0.90/10万)。结论 濮阳市甲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特别是2008年甲肝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措施的实施,甲肝防控效果显著,需进一步加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重点地区人群甲肝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南昌市2004-2015年甲型肝炎流行情况,了解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南昌市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5年南昌市甲型肝炎疫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对甲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2004-2007年)、后(2008-2015年)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甲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甲型肝炎年平均发病率由9.47/10万降低为1.3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地区分布由各地区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173.92,P0.001)改变为各地区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7.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主要表现为0~和20岁~组发病构成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09,P0.001),而性别(χ~2=1.61,P0.05)和职业分布(χ~2=18.63,P0.05)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控制甲肝流行取得较好效果,目前南昌市甲型肝炎处于低流行状态。建议在加强甲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基础上,针对农民和学生等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