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试论“浊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读近年来多篇有关治浊的报道,发现痰浊与湿浊并不能包括所有的浊邪.浊,在客观上已成为包括脂浊、毒浊、尿浊、湿浊、痰浊、食浊等的一类病邪,故应该顺应临床实践,明确"浊邪"这一概念,将其作为一类病邪对待.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各个具体浊邪的性质,同时归纳总结研究浊邪的共性,以利于更深入认识浊邪,并更有针对性研究治疗方药.按此思路,分别论述了浊邪的源流与概念,分类与共性,在病因体系中的地位及治疗方药等.  相似文献   

2.
酒精性肝病(ALl))的发病机制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水、湿、痰、瘀等病理因素全面解释。以浊邪理论研究ALl)。使其病理机制更为深入和细化,也与现代相关研究认识更相符。基于中医学浊邪理论审视ALD的发病机制,可以发现,浊邪可以因饮酒而产生,进而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与痰、湿、毒、瘀等相搏结为患。ALD的三种病理表现,即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可以认为是浊邪蕴结,与痰、湿、毒、瘀等相互影响,戕害机体脏腑的功能和结构.病变不断演化加重的过程。治疗上,应重视化浊、泄浊法则的运用。以“浊”立论为辨治现代病之需要。浊邪概念及内涵的明确,有利于深入探讨ALD等复杂性病证的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3.
“浊邪”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浊邪的概念 浊,原意指水不清、浑浊.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浊有多种含意.如《内经》云:"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此处之浊乃指重浊之阴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乃指水谷精微中的稠厚部分.  相似文献   

4.
高脂血症是因脂质代谢运转异常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从中医理论角度而言,在病理状态下血中的浊气、浊阴过多,蕴积体内致毒、痰、瘀,逐渐从功能性失调转变为器质性损害,进一步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本文阐述了浊邪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及病机学演变规律,进一步阐述了因浊致高脂血症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6.
<正> 拜读贵刊1986年第9期庄泽澄同志《“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析疑》一文及1987年第2期祁天寿,孙玉美同志的商榷文章,受益匪浅。鉴于“虚”“实”概念的讨论,涉及中医学基本理论关于邪正的含义、邪正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邪正与疾病的病理状态以及邪正之间的辨证关系等问题概念的更新,故笔者于教学之余,略述浅见,以求引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糖尿病合并症之一。在中医方面,现代医家对其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浊邪有一定关系。文章从浊邪角度深入阐述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总结糖尿病肾病病机为正虚浊伏,并从扶正驱浊进一步阐述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冀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8.
此文通过梳理及分析,厘清了浊邪内涵、成因、致病特点及治法用药,明确了浊邪与大肠息肉关系。大肠为浊邪易居之地;浊邪内生贯穿大肠息肉发生始终,浊邪为大肠息肉主要致病因素;脏腑功能失调,大肠传导不利,浊邪壅滞下焦大肠,息肉随之而生。大肠息肉治疗,以燥湿运脾、芳香化浊,兼调和脏腑为法;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舒肝、宣肺、补肾、淡渗之品。并附医案1则佐证。  相似文献   

9.
通过搜集整理与浊、浊邪相关的古今中医学文献,追溯浊邪理论的历史发展,总结其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情况。以时代为划分标志,从浊与浊邪概念的出现,到分科论治浊病,专篇阐述浊邪为病的机理及病脉证治,到今人对于浊邪的实质研究及致病机理、临床运用发展,浅析浊邪理论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0.
浊邪及其致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雪梅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16-1418
以《内经》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了浊邪的概念,认为浊邪是指内生之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蕴积日久,转化而成的对人体脏腑经络造成损害的致病因素,指出浊邪的形成缘自不良的生活境遇、长期的烟酒嗜好等,其致病部位广泛,临床症状多端,且痰湿瘀浊常相兼为患,病机关键为气乱络阻,治疗应以化浊、泄浊为基本大法,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及分析浊的定义以及浊邪隐匿性、弥散性、缠绵难愈性、暗耗性、杂合性、驱下性、易阻性、易蒙蔽清窍的特性,进一步认识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以正虚邪伏为核心,深入阐述了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并以因势利导之法为治疗原则,进一步阐述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希望能为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试论邪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邪毒的概念、致病特性与种类三方面作了论述,认为邪毒是一个重致病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浊"为医所用,始于《内经》,作为一个"元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为历代医家所发展和运用。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从概念、形成机制、病因、病性、治法等方面来论述浊邪,以期对深化中医理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浊"邪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浊邪理论的溯源,运用浊邪理论辨析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发病机理,提出健脾补肾泄浊的治疗方法,以期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和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浊邪的含义在中医学中非常广泛,其迁延难愈又变化多端的特性,导致它成为内伤杂病顽疾难治的关键。从概念、成因、特性等方面,叙述古代及现代中医对浊邪的认识理解,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浊邪兼夹证。充分认识浊邪,对疑难病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五脏的化浊与泻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五藏别论》云:“所谡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山,故满而不能实,”《内经》的这一段文字,奠定了中医藏象理论对五脏功能的认识基础——五脏的生理是贮藏与化生精气。纵观自《内经》以降的历代医家著述,包括现代的各版《中基》教材,都无不是以此立论,来阐述五脏的生理特点,并以此作为五脏与六腑功能区别的理论根据。诚然,五脏的功能活动,对于生命物质基础气血津精的化生贮存有主要作用,但是,既然是生命物质,就应有新陈代谢的规律,即不仅要被化生贮存,而且还要输布运行,被机体所利用,最后,化法而排泻。五脏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慢性肾脏病中,"浊邪"主要指浊阴之类,具有流动性、污秽性和有害性,如饮、水、痰、湿以及部分瘀血(血行缓慢之瘀血),可称水浊、痰浊、湿浊、饮浊、瘀浊。当多种并存时,常常概称为"浊邪"。对于"浊邪"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对其的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及根本性治疗措施。中药复方在治疗慢性肾脏病脂质代谢紊乱具有多靶点、多向性、多层面等优势,且副作用较小,价格较低,但中药药物间的协同降脂效应及单味药有效降脂成分、作用机理研究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内生浊邪"本质上不同于"膏、脂、痰、饮、湿、毒、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物学发展,"内生浊邪"本质的研究应与时俱进,对其物质基础当予以界定,应赋予微观层面的新内涵。浊的本质是因脏腑功能异常,糖、脂、蛋白质等精微物质化生不成熟,而成为半成品复合物或中间代谢产物,没有活性,不能参与正常的物质合成和分解代谢,既不能直接被转化为能量代谢,又不能合成为有活性的蛋白质执行功能,如果不能被机体的自噬溶酶体或泛素蛋白酶体降解成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基础营养物质重新被利用,积聚体内,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内生浊邪"。因此"内生浊邪"不同于机体的最终代谢产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它具有转化正气的一面。如何提高脏腑功能,增强细胞的自噬溶酶体或泛素蛋白酶体对其的降解,对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防止相关疾病的产生和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四肢各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症状表现为受累关节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关节里的尿酸结晶会导致关节发炎,进而引起剧痛,有的患者甚至需要服用止痛片镇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马小军主任医师认为,脾肾亏虚是痛风发生的内在基础,浊邪是发病的关键,浊邪窃居体内,反复作祟伤及脏腑经络,导致经脉痹阻不通,发生痛风。浊邪作为发病的关键,祛除浊邪应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采取祛浊通络、补脾益肾、急性期加用外敷法,在对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的缓解和减少复发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他把痛风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以祛除浊邪为根本治疗原则,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疗效。文章结合案例介绍马小军主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杜斌  陈静 《中医药通报》2020,19(3):34-36
本文论述了浊的生理基础以及浊邪产生的病理基础、所涉及的脏腑、致病特点及其与痰、湿等邪气的鉴别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认为脾胃居于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升清降浊,若因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脾失运化,清不升而浊不降,浊就会停留中焦而化生浊邪,导致疾病的发生。浊邪的产生与脾胃最密切,与肺、肝、肾相关,浊邪为阴邪,具有胶黏、浑浊的特点,但与痰邪、湿邪等的致病特点均有不同,临床治疗常采用升清降浊、芳香化浊、温中健脾祛浊、淡渗利浊等方法。掌握浊邪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中医药对脾胃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