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代名医王维德以外科见长,所《外科证治全生集》影响最大。他明确提出了外科病症可分阴阳两类辨证施治,且尤重阴疽的辨证,从而丰富了中医外科学的内容,为外科三大派别之一“全生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医家王维德所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中,记载了以“阳和”治法为核心思想所创立的阳和汤、阳和丸以及阳和解凝膏,用以治疗阴寒凝结、经脉壅滞、气血失和所导致的痈疽,其组方选药灵活,理法清晰,涵盖阴疽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兼顾表里病因两方面,并有内服外用剂型之分别,临床应用的关键在于把握阴疽“阳虚寒凝”的核心病机。深入挖掘王维德的“阳和”思想,灵活理解“阳和”的含义,合理选择适用的方药,可促进“阳和”思想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亦能推动当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护场理论是评判中医外科疮疡类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理论。糖尿病足溃疡属于中医"脱疽""疮疡"范畴,现以护场理论对于糖尿病足溃疡的局部辨证为切入点进行论述,探讨其对糖尿病足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有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组成.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后世根据本方具有温阳养血化痰之功,将本方应用于临床各科.现就阳和汤在骨伤科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任允中 《四川中医》2007,25(6):70-70
阳和汤历来以治疗外科阴疽著称。作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取其该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治疗内科杂病属阳虚寒凝、经络痹阻的病证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徐静 《山西中医》2010,26(12):11-11,13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所著《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是外科治疗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阴寒诸证的代表方。此方对内科病证,凡属阳虚阴寒内盛者,均可移用治之,若用之准确,每收佳效。笔者跟随江苏省名中医韩树人主任学习期间,收集整理韩老临证应用阳和汤治验5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金丹是清代王维德首创用于治疗阴疽的名方。通过梳理大量阴疽类文献结合近现代临床运用的报道,针对阴疽气血不足、寒痰瘀滞的病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认为小金丹治疗阴疽的机理主要体现在温散寒凝、化痰、散瘀、解毒四个方面,其中尤应重视疽毒的治疗机理,主要体现在祛毒依附、因势泄毒、以毒攻毒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医外科血管病证及活血化瘀法在其临床中的应用陆南山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30011南宁市南京路39号中医外科血管病系指"脱疽"、"脉痹"、"无脉症"等脉管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周围静脉、动脉性血管病。其特点是起病较缓,病程缠绵,症状顽固,甚则肢残。...  相似文献   

9.
管荣朝 《光明中医》2010,25(12):2303-2304
<正>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家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原为治疗阴疽证之良方,由熟地黄、鹿角胶、肉桂、麻黄、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因其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笔者将其化裁用于治疗久病疼痛诸证,收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阴疽病名最早载于南北朝伤科医书《刘涓子鬼遗方》:"阴疽发髀,若阴股始发,腰强,内不能自止,数饮不能多,五日坚痛不治,三岁死",意指发于大腿部的皮肤疮疡性疾病,属于中医外科疽病范畴。随着中医外科的发展,阴疽的概念被分为2类,一类是以虚寒证为主的外科阴性疮疡疾病的总称,如阴性的流注、脱疽、贴骨疽、痰  相似文献   

11.
王维德,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尤善外科.笔者近来学习其名著《外科证治全生集》,其中有关阴疽证的论述,阐明病机,别具一格,治法选方,匠心独运.现试对此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2.
王维德,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尤善外科。笔者近来学习其名著《外科证治全生集》,其中有关阴疽证的论述,阐明病机,别具一格,治法选方,匠心独运。现试对此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3.
中医对外科疾患的認識和治疗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如痈、疽、发背、疗疮、对口、瘰瀝、瘿瘤、疥、癣等。这些外科疾患,在我国厉代的中医文献中均蘊藏着丰富的医学理論和宝貴的治疗经验,尤其对于痈疽的認識和治疗更有所阐发,故将痈疽作为探討的重心,就管见所及,臚列于后,欠妥之处,尚冀同道指正。(一)中医对(?)疽病名之确立痈疽系中医外科部分疮疡之总称,亦系外科中之大症。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就有着广泛的記载,如黄帝內经中就載有猛疽、天疽、甘疽、米疽、銳疽、骨疽、肉疽、股陘疽及頸痈、疵痈、厉痈、脫痈等十三个名称;又如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论又載有緩疽、瘭疽、行疽、风疽、水疽、肘疽、禽  相似文献   

14.
中医护理专家冯运华基于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二者相结合的病证结合理论,提出"病证结合护理"的中医护理观点,围绕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模式创新、体现了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优势互补,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结合循证护理原则,以血瘀证护理为切入点,对"病证结合护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心血管系统为主的中医优势病种"病证结合护理方案",丰富了中医护理学理论,促进了中医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阳和汤治疗风湿性疾病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荣朝 《光明中医》2010,25(11):2110-2110
<正>阳和汤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原方为阳虚寒凝之阴疽证而设,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治疗风湿性疾病,每收良效。介绍如下。1雷诺病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小金丹的临床应用与制剂开发提供文献支持。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检索、挖掘小金丹相关的古籍内容和现代临床文献。结果:共纳入有效数据76条,涉及中医古籍19部。小金丹出自清代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乳香、没药、当归(身)、麝香、墨炭10味药物组成,主治一应流注、痰核、瘰疬、乳岩、横痃、贴骨疽等外科疾病。其他医者对于其主治病证亦有所拓展,如鱼口、便毒、瓜藤缠、鱼脊疮等。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结节性甲状腺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甲状腺结节等证。小金丹主治范围虽广,但究其病因尽归于寒湿痰凝之证。结论:对小金丹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可为其临床运用和制剂研发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文献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院校主干课程之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阐明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规律的一门课程.由于其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针对中医外科学的教学现状,通过网络在线平台,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式教学,对中医外科学理论教学进行深入探究,培养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中医...  相似文献   

18.
小金胶囊疽证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金胶囊处方源于《外科证治全生集》,用于治疗阴疽初起之证。本文通过介绍小金胶囊所包含的理论思想、方药组成、适应证及现代临床运用等方面,探析其在疽证范畴内的理论关联,以期为中医外科疾病的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阳和汤方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原方组成:熟地黄一两,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炒研),肉桂一钱,生甘草一钱,炮姜炭五分;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因可使一切阴寒痰湿凝结之症得温补托里通滞之功而消散,故名阳和汤,是治疗一切属阳虚寒凝之阴疽的首选方,如骨槽风、流注、阴疽、脱骨疽、鹤膝风、乳岩、痰核、石  相似文献   

20.
<正> 王维德,字洪绪,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的外科名医,精通外科,而内科、妇科、儿科亦无不通晓。临证善辨阴阳虚实,对阴疽的病机和辨证施治,尤有研究。他禀承家法,积40年之临床经验,创立了几个治疗阴疽的名方,如阳和汤、阳和丸、阳和解凝膏、犀黄丸、小金丹等,皆为后世疡科家所宗。其中阳和汤尤为著称,业精于内科、妇科者亦悉乐用。现就阳和汤略述窥管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