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2.
析《温病条辨》中的“气化则湿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鲁  王停 《河南中医》1999,19(2):10-11
“气化则湿亦化”是吴鞠通在其《温病条辨》上焦篇中提出的治疗温病湿热证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为了深入理解并掌握吴鞠通这一学术思想,笔者试就此谈一点个人认识和看法。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云:“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是针对上焦湿热而言,此理论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养阴法是《温病条辨》治疗大法之一,养阴思想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对《温病条辨》27首养阴方剂进行分析发现:《温病条辨》按三焦分证治疗,在上、中、下三焦病证治疗中都程度不同的体现养阴护阴思想,养阴在下焦病证治疗中尤为重要。养阴方剂以补阴药、补血药及清热养阴药为基本构成,同时,又体现出三焦分证用药的侧重。常用药物有麦门冬、阿胶、甘草、干地黄、白芍等,又常根据温病病情变化和发展不同阶段,在主药的基础上随证配伍。  相似文献   

5.
彭锦 《中医杂志》2007,48(3):281-282
清代名医吴瑭(号鞠通)是温病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内经》、《伤寒论》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以叶天士为代表的温病学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著《温病条辨》,首创三焦辨证理论,对温病夹湿、湿温的证治尤有独到见解.提出“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的观点,强调宣畅肺气在治疗湿邪为患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临床湿病论治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悬壶济世之余,“采辑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华,间附已意,以及考验”,著立了《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是书以三焦辨证来把握病机,归纳脉证,区别证候,从而羽翼于仲景六经辨证。其中,对温病夹湿、湿温的证治尤有独到之处,颇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相似文献   

7.
8.
宋健  郑旭锐 《河南中医》2010,30(11):1061-1062
《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纲领,并将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融为一炉,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吴鞠通紧扣湿邪病机,遵循《内经》药物性味配伍理论,按照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规律,强调治湿应注意清、化、利,并按照上、中、下三焦分为宣气化湿、燥湿泄热、分利湿邪、条达肝木四法。  相似文献   

9.
三仁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庄鹤麟  徐愿  宋乃光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85-986
三仁汤是吴鞠通在总结叶天士临症经验基础上创立的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证的有效方剂,具有开上、畅中、渗下之功。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占现代临床应用文献的69%,特别是在呼吸、消化、泌尿、眼科等系统的感染性疾病中更为广泛。最常用于治疗肺炎、胃肠炎、肝炎、尿路感染、病毒性角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伤寒、副伤寒以及感染所致发热等。本方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所主疾病病位涉及脾胃、肺、膀胱、三焦等,但病机不离湿温初起、湿重热轻,本方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方剂,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温病条辨》是清代医家吴鞠通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书中记载了丰富的除湿药物的运用经验,本研究对其中薏苡仁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后发现薏苡仁归脾、胃、肺、肝、膀胱经,具有宣肺利湿,缓急止痛,健脾和胃,蠲饮安神,散结消痈的功效,主治病证包括挛痹痿废、喘促、小便不利、便溏、呕恶、不寐等。小剂量可用于调理慢性脾胃病,重用60~120 g可和胃安眠、散结消痈。本文从归经、主治病证、剂量、配伍及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揭示了《温病条辨》薏苡仁的用药规律,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吴瑭(字配珩,号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一书,是一部理法方药系统完整的温病学重要文献。这部著作成书于1798年,刊刻于1813年。它是吴鞠通继承了前人特别是清代初期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的理论和经验,经过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写成的。也可以说,它是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作。它丰富了中医学宝库的内容,推动了温病学说的发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临床上较为多见.不寐在<内经>中也称"不得卧"、"目不瞑".<内经>有言"阳入阴则寐",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能人阴所导致.温病特殊的病因病机特点,导致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易发生心神病变,其中不寐便是常见症状之一.清代温病学家吴瑭<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对温病中不寐的论述甚详,内容涉及上焦、中焦、下焦各篇.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价值.兹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吴瑭(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的温病学专著.此书问世已200余年,因其对温病的辨证论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指导意义,所以一经刊行,即为广大医家所称誉、效法.至今,被人们视为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重要参考文献.但因其体例独特,内容纵横交织,初学者往往难于掌握要领.笔者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此书及其作者做一评介.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以三焦为纲对湿热证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论述,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倡导分利三焦:湿在上焦者以轻宣,重宣肺气化湿;湿在中焦者重辛开苦降,分解湿热;湿在下焦者甘淡渗下,通利水道。  相似文献   

15.
章碧明  李健 《陕西中医》2009,30(10):1410-1412
在《伤寒论》中对“口渴”的称谓有很多,如“意欲饮水、渴、渴引浆水、饮水、燥渴、口燥咽干、欲饮水数升、舌上燥而渴、大渴、大烦渴、消渴”等等,都对口渴的轻重程度及其表现的不同性质特点作了描述。《伤寒论》中与口渴有关的条文多达50余条,其中以口渴为主症的条文就有33条,约占全书条文的十分之一,可见口渴在疾病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症状。现就个人的一点认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阐述,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三仁汤临床应用探析异病同治之渊源及内涵。认为异病同治是中医传统治则之一,后人在继承的同时,也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内涵、适用范围,并加以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医思维方法的诸多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在祖国医学的继承和挖掘工作中必须认真整理研究和继承。本文即是整理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体现出来的类比思维方法并简略分析类比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湿温病历有禁汗、禁下、禁润"三禁"之说,前人所论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它绝不是一成不变之法,临证之际又必须灵活处理.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知犯何逆"而"随证治之",才是符合临床实际的辨证论治精神.  相似文献   

19.
指出《伤寒论》第170条中“脉浮,发热,无汗”非白虎汤之禁证,须合参其他脉症而决断。参照诸家注释及经验,认为“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乃仲景所示之常法,论中亦有用白虎汤及加人参汤而不忌表证之活法。指出石膏有解肌发汗之能,白虎汤加减可用于温热病初起或太阳表证未罢而阳明里热已盛之证。  相似文献   

20.
《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温病条辨>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思想的核心 <温病条辨>一书的主要内容在三焦篇.在三焦篇中,吴鞠通将各种温病按病变性质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两大类别,分别论述其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