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玉武 《新中医》2009,(10):78-78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患者给予加味散偏汤治疗。结果:显效60例,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0%。结论: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6,(1):43-44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饮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偏头痛患者均给予加味散偏饮口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整体疗效。结果: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下降,第二疗程有效率为86.7%,较第一疗程差异显著。结论:口服加味散偏饮对偏头痛患者具有明显改善,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散偏汤,对照组给予西药西比灵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散偏汤能够改善偏头痛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7年我院门诊治疗的偏头痛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采用加味散偏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0d,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偏头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14%(P0.01),疼痛改善方面,两组NRS评分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1)。结论:运用加味散偏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偏头痛,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偏头痛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采用加味散偏汤重用川芎治疗气滞血瘀型头痛,结合临床实际,试论加味散偏汤在治疗偏头痛一证中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效果,对方中重用川芎取其辛香走窜之势,及巧用酸甘化阴法制其燥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的发生,风、痰、瘀为其主要病理因素,祛风通络为治疗之根本,活血化瘀是治疗的关键,临床以加味散偏汤加减治疗可收佳效。采用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法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方法,选取偏头痛临床常见的肝郁血瘀证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过程中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列入统计115例。两组在偏头痛健康教育基础上,观察组服用加味散偏汤中药颗粒剂,对照组服用西比灵胶囊;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1次。观察两组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发作次数、天数、偏头痛积分、使用止痛药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期在缓解头痛程度、降低头痛发作次数、天数、降低偏头痛积分、减少止痛药使用上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散偏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加味散偏汤,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46.0%,对照组2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加味散偏汤,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46.0%,对照组2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风痰瘀阻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2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加味散偏汤,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每晚睡前1次。疼痛剧烈时可合并服用布洛芬片。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积分以及治疗过程中使用止痛药情况,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治疗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偏头痛评分、VAS积分和血浆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CGR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合并使用止痛药的例次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散偏汤治疗风痰瘀阻型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CGRP、ET水平,从而解除血管痉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中药散偏汤加味水煎服,对照组40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 mg,睡前服,10d 1疗程,治疗2疗程后统计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即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加味散偏汤,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及程度变化以及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治疗后1、2、3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加味散偏汤的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味散偏汤高、中、低剂量组、舒巴坦组,以加味散偏汤高、中、低剂量(35.64,17.82,8.91g·kg~(-1)·d~(-1))连续灌胃给药5天。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实验,末次给药30min后,出空白组以95%的乙醇2mlg·kg~(-1)皮下注射外,其余各组均ih硝酸甘油10mg·kg~(-1),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以放免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大鼠血浆NO、NOS、CGRP含量;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型NOS1和CGRP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60min阳性对照组和加味散偏汤高剂量组大鼠挠头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造模后90min、120min,加味散偏汤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挠头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NO、NOS、CGRP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三叉神经脊束核中与NOS1、CGRP水平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加味散偏汤高、中、低剂量组NOS1、CGRP水平均下降(P0.01),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P0.0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散偏汤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降低偏头痛发作时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NO、NOS、CGRP水平且三叉神经脊束核中NOS_1、CGRP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从而发挥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两侧剧烈头痛,偶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具有反复发作、家族遗传的特点。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头风”范畴,其发病多由外风引动导致,且与肝风内动有关。散偏汤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所创《辨证录·头痛门》,由川芎、白芷、郁李仁、香附、柴胡、白芥子、甘草组成,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目前应用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多使用原方加减用药,或单独应用,或与西药/针刺联合应用。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可以明显降低偏头痛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内皮素水平等,减少止痛药使用频率,改善偏头痛症状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动物实验多从偏头痛发病不同解剖水平上探究散偏汤加减的起效机制,主要有降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如5-羟色胺(5-HT)、神经肽(NPY),抑制神经元兴奋,阻断伤害性感受传导通路的传递,进而促进脑血液循环,调节神经递质而达到防治偏头痛的作用。该文结合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对散偏汤加减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总结其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梁俊秋 《河南中医》2003,23(11):26-26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尚无根治办法,笔者近年来运用加味散偏汤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内科"偏头风"范畴,多由外感与内伤引发。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崔应麟教授临证多年,以纯中医思维辨治本病,从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理念出发,以风、痰、瘀立论,认为其病机为"风邪侵袭,痰瘀互阻,脉络失和",治则为"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并对经典古方"散偏汤"进行化裁,组方加味散偏汤,临床应用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我们2000年~2004年采用针刺结合中药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5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东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偏头痛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运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血府逐瘀汤加减等,取得了显著疗效。举医案病例,阐述东红主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思路、辨证要点及中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加味散偏汤联合酚咖片治疗偏头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联合酚咖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均为我院以偏头痛为主诉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口服酚咖片1片,2次/d,连用5 d,休息2 d后再进行下个疗程;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中药加味散偏汤(由柴胡、川芎、白芍、葛根、丹参、地龙、僵蚕、藁本、蔓荆子、白芷、菊花、防风、炙甘草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150 mL/次,2次/d,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散偏汤联合酚咖片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20.
川芎天麻散治疗偏头痛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一,变化多端,历来被医家视为疑难病症。川芎天麻散是在清代名医陈士铎“散偏汤”基础上加味而来。笔者用川芎天麻黄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