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强中药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培养,提高所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在"两创方针"指引下为中医药的振兴发展提供源泉与动力,拟在中药炮制实验教学中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探索出净选切制、火候、辅料炮制、现代实验、职业道德5种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既为下一步进行相关教学案例设计奠定基础,又为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为培养具有浓浓"中药元素"标签的中药专门人才,中医药思维必须全面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以中药分析课程为切入点,将中医药思维融入课程整体规划、教学设计和案例设计等方面,通过调查问卷、试卷分析等进行教学效果反馈。结果:对重点教学内容整体规划,设计导入型思考题,在讲授中找准中医药思维融入的切入点;以绪论和中药检查两章为例,将中医药思维融入教学设计和案例设计,教学效果反馈良好。结论:挖掘中药分析课程与中医药思维的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融入教学,能够为夯实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我们要深入挖掘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德育元素并将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立足传统中医药文化,寻找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资源。本文通过设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案例、拓宽教学方法和调整课程评价体系,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探索。在保证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药学专业教学,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融合"文化自信"教学理念,立足中医药优势特色,开展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以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中医药背景知识为出发点,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以半夏为例设计了课程教学,从民俗文化了解半夏、地域文化认识半夏、医药文化熟知半夏,并结合案例、设置疑问、科研反哺,从语言上、思维上、情感上与学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文化自信"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不仅弘扬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引导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中医专业英语是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桥梁课程,是针灸推拿本科教学的重要专业课程。日常教学中,教学组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本文以中医专业英语的一堂课程为例,说明相关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国内针灸推拿本科学生和来华留学医学学士和外科学士(Medicine bachelor and bachelor of surgery,MBBS)学生走出传统课室,将课堂搬到神农草堂,由国内学生做“导游”,与来华留学生一起深入学习中医药文化。与留学生共同学习,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提升了中医药文化自信、分享了全面客观的中医认识论、学习了《大医精诚》、吸取了专业英语知识、建立了中外学生友谊、锻炼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此次课程,切实实践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中医专业英语教学全程的教学要求,实现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相似文献   

6.
应新时代的高校教育需要,文章以中药化学课程为例,充分挖掘其思政资源,融入中医药文化自信元素,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任课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等手段,涵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文化自信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是我国高校新的教育模式,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主方向。中医学专业课程蕴含着中医药文化优秀品质,将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应用于中医学教学中,将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职业信念及中医药文化传承起到关键的作用。此文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初步探索中医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对接专业课程,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全方位"课程思政"目标。在中药学的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实现课程育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药学课程思政资源,完善课程体系,绘制中药学课程思政地图,通过多元化融入,打造有温度的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中医药专业自信。同时也体会到,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割裂的模式,提高教师自身思想道德及文化素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是课程思政的特点。用鲜活的事实、生动的事例,巧妙地将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自然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感受、领悟、升华。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作为一门课程走进中小学校园,是国家大力推广中医药文化、建设"健康中国"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针对中小学中医药课程"缺少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指引""缺少相关专业背景的执教师资""缺少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缺少连贯教学梯度"等问题,中小学的中医药教学必须尽快做出相应的调整:课程定位要科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科学,考核评价的体系要科学。唯有这样,中医药课程才能真正地深入到中小学的一线课堂,国家才能把中医药文化的种子传播到青少年的心田上。  相似文献   

10.
以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为目标,以社会心理学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医药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心理学的课程目标,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无缝衔接、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引领。基于此,此研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药化学是在整个中药学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萜和挥发油为后续学习三萜类和甾体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教学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文章以中药学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萜和挥发油"章节为例探讨中药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引领,深入挖掘方剂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以民为本、济世利生的社会责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职业素养,植根传统、弘扬国粹的文化认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4个方面着力挖掘。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途径则可从教学设计、课堂展现、学生互动的角度探索。在中医药院校实施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针对高校思政工作新要求,把握中医药发展新契机,以文化传承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达到了"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课程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中药学是临床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为人类健康服务。在该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教学元素,能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树立文化自信。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引入课程思政教学元素,能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起来,树立正能量。将思政元素编入专业课程中,使之浑然一体,引导学生情境浸入、实践探索、深度思考,坚定学习信心,内化职业认同。文章旨在探究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中的方法和模式,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统计学是科学研究必备的基本方法之一。统计学课程作为中医药院校的薄弱课程,在本科专业课程中始终未得到很好的应用与实践。本文以培养本科中医药专业学生的科研思维为目的,从实验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等过程,论述统计学在本科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使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更好地衔接。  相似文献   

16.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长期实践基础上,遵循"加强通识教育、突出核心课程、强化实践创新、固化教改成果、鼓励个性发展"的改革思路,在中医类医学生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主要做法是: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为中心,以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相适宜的立体课程体系为框架,科学区分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合理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序串连通识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着力贯通中医文化、中医学术、中医思维、临床技能知识体系,在内容涵盖和结构形式上反映整合化趋势,体现学科课程及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联系,探索构建充分体现中医药院校办学特色的中医类医学生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新医科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新的教学理念被应用于中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学科,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做好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依据原有经验,在互动情境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本课程组基于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课程特点及中医类专业学生特点,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文章从课程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材建设及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教法学法的多元化应用、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以“免疫预防”内容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尤其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讨论分析中获取、运用并建构新知识,同时进行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完成了多项教学目标。该课程教学模式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也可应用于其他中医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以服务于高等院校及医院培养中医类及医药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整体性教学模式的优势近年来在大学专业课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以中药化学课程中的三萜及其苷类一章内容为例,基于加强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和应用能力提高为导向,对本章内容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探讨。通过中医药真实的科研问题,将三萜及其苷类的整体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将结构-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的思维方式整合到中药人参功效阐明的主体研究中,进而在相关部分进一步分支介绍人参皂苷以外成分,并与其功效结合起来。通过中医药实际问题研究加强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也为其他中药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网络课程为平台发展中医药在线教学模式,使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受众更广,传播信息更全面。文章基于经典SMCR传播模型,从中医药传播主体、中医药传播信息、中医药传播渠道、中医药受传者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医药知识与文化如何通过在线教学模式进行传播,对于中医药类相关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思政元素贯穿、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体过程中,实现思政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和接班人。方法基于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课程特点,通过对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初步挖掘、探索与融入,运用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职业素养、互联网平台等手段相结合,把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思政素质恰当融合进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结果 "课程思政"是当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更好地发挥了"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结论中医耳鼻咽喉喉科教学中"课程思政"是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更好地实现全程多维度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