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内外妇儿,无所不通.他虽不以伤寒学家见称,但对伤寒学说的研究却颇具特色,对伤寒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一定贡献,兹就其研究特色初探如此.一、详于八纲辨证张仲景所创立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虽然无不包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具体内容,但对八纲辨证的进一步阐发和完善则是张景岳的突出贡献.《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不仅详细阐述了八纲辨证的具体内容,而且在《伤寒典》中处处体现出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相结合的思想.正是由于这种在新的基础上的有机结合,才进一步提高了外感  相似文献   

2.
1、八纲辨证的“八纲”是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四对性质截然相反的证候。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2、张景岳又云:“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他首先提出阴阳为二纲,表里虚实寒热为六变,二纲可以统六变。3、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将八者并列,近代医家祝味菊等据其观点首创八纲辨证之说,沿用至今。4、任何疾病的临床表现均可分阴、阳,病变部位均可分表、里,疾病性质均可分寒、热,邪正关系均可分虚、实。5、通过八纲辨证可以确定病症类型,找出关键所在,预测疾病发展趋势,为治疗…  相似文献   

3.
朱志华 《光明中医》2009,24(2):226-228
张景岳的辨证学说,集前人思想之大成,熔各种辨证方法于一炉,创立了一个以阴阳为"纲",表里、寒热、虚实为"变",病因、病邪、病位、病势、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上下左右等为"项"的,包括三个审别层次的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景岳论治妇科疾病具有精准的诊断和辨证思路,以辨证施治为根本原则,针对不同的病因施予不同的方药,形成了完整的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体系。其倡导"两纲六变"之说,以阴阳为二纲,详辨虚、实、寒、热、表、里。景岳为温补派的代表人物,重视补益,指出女子重阴血,主张补肝血、滋肾阴、健脾气,遣方用药多以养血、滋阴、益气为主,反对妄用活血攻伐药物,倡导扶正以祛邪。《景岳全书》中关于妇科痛证的辨治经验也体现了其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本文尝试对文中涉及到的经期腹痛、带下痛证、产后腹痛、癥瘕痛证的诊治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诊治妇科痛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杜雨茂教授对伤寒六经本义阐释精确独到,认为伤寒六经是仲景对《素问.热论篇》六经分证的继承和发展,三阴病是对《灵枢.经脉篇》分经论治理论的发展和运用;伤寒六经病的传变顺序应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六经辨证应从属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使八纲辨证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八纲辨证是对六经辨证的继承、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典范,以六经为物质,以八纲为变化,六经是辨证之体,八纲乃是辨证之用,体用结合,有机联系.互相为用。必须指出的是,“八纲辨证”的思想,源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密切结合,紧紧相连而不能相离,“气血辨证”则是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辨证核心。在研究《伤寒论》中,如果只谈“六经辨证”,或只谈“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而丢掉“气血辨证”这一核心内容,那就使仲景辨证论治的完善体系支离破碎,相割裂开来。所以,在《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中,唯有用“气血辨证”的方法,才能提挈六经,统验八纲,才能使《伤寒论》中辨证论治的所有内容,纲举目张,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7.
针对八纲辨证思维混乱和地位归属问题 ,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思想。八纲辨证规则 :阴阳是六变的纲领 ;六变是组合的内容 ;六变组合三类二十五型 ;六变组合式诊断。八纲辨证的再思考 :八纲之八个类型是广义的 ,六变组合二十五型是狭义的 ;阴阳从宏观上概括为阴证阳证 ,不介入六变组合 ;八纲是深入浅出的分类方法 ,由博返约的归纳法则 ;八纲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 ,其它辨证方法均含有八纲的内核 ;客观分析八纲在现实辨证中逐渐淡化的原因 ,充分认识它在未来辨证中继续发挥方法论的作用。各种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 :八纲是辨证基础 ;脏腑是辨证核心 ;其它辨证方法依据外感内伤分类 ,围绕着辨证基础、核心展开的。  相似文献   

8.
罗桂青  李磊 《光明中医》2014,(5):915-917
本文探讨了《伤寒论》中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渊源以及"六经辨证"一说的由来,认为宋代朱肱提出的"六经辨证"说是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辨证"的误解,《伤寒论》并非以"六经辨证"为纲,张仲景所创立的实际上是"三阴三阳辨证"。  相似文献   

9.
正《伤寒论》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数篇自成一体,成为辨治外感伤寒的轨范,后世将其将其称为"六经辨证",六经辨证包含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其以病为纲,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都能包含在内。1六经辨证本质不明关于《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本质争论较多,对六经的本质研究形成了各种学说,有经络说、脏腑说、气化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正邪斗争说、证候群说等。至今这种争论仍然在延续,赵氏等~([1])认为《伤寒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望闻问切用于急诊护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常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组150例望闻问切辨证护理干预。连续护理至临床确诊并接受治疗。观测漏诊误诊例数、患者投诉例数、危重症抢救成功例数、危重症专科诊治时间。[结果]临床漏诊误诊率和患者投诉率护理组优于对照组(P0.05)。危重症抢救成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危重症专科诊治时间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望闻问切用于急诊护理可有效降低漏诊误诊风险,减少患者投诉,提高危重症抢救效果,缩短危重症分诊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但其也有一些不足,因此应在八纲基础上增设新的纲,拓展纲的广度和深度。而燥湿具以下特点:(1)阴阳具燥湿之性;(2)燥湿二气为百病之纲领;(3)燥湿的辨证体系已经建立。因此可将八纲改为"八纲两纪":以燥湿充实八纲,即以表里虚实寒热燥湿为八纲,以阴阳为两纪。恢复八纲的双层次结构,将阴阳从与六变等同的位置提升为八纲的总纲和法纪。希望能使八纲名实相符,纲领作用更为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3):497-499
张仲景博古采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据外感病邪与人体阳气强弱的相互关系,归纳了外感病的病变规律,著出外感病专著《伤寒论》。《伤寒论》从临床表现结合患者体质、邪气性质,以及正治、失治和误治所致的转归和传变[1]将外感病分为六个阶段,即三阳病和三阴病,现称六经病,以传变阐示其间的纵向关系,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阐示其横向联系。张仲景以"证—方"[2]模式为书写体例,从脉症的角度对证候、病机、治疗、传变、预后五方面进行论述,勾勒出了六经辨证体系的诊疗框架。中医理论体系框架是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有机构成形式[3],《伤寒论》是中医史上现存最早的从诊断与治疗两方面对一类疾病进行临证框架构建的书籍。文章遵《伤寒论》六经证治398条探讨其外感病诊疗框架。  相似文献   

13.
《景岳全书.妇人规》在调经方面独具特色。张景岳首倡八纲辨证,将气血辨证也渗透其中,指出月经病微甚本末亦当详辨之,指出"及其甚者,必归脾肾";治疗上重视五脏以脾肾为要;重视温补,不废寒凉,创制新方;考虑到妇人为病"以七情之伤为最甚",提出重视七情,提倡未病防治。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基于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将阴阳、五行、六气、时空之圆运动与人体脏腑经络相合。《伤寒杂病论》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经和五脏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六经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体系。六经辨证体系实则暗含圆运动理论, 因此我们提出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概念。构建以一气圆道周流, 左升右降, 上下相应, 持中守恒的圆模型为核心, 融阴阳五行、六气、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一体, 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 以"病位+病性"为着眼点, 以经方为主要治疗手段, 配合针灸等外治法的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传承《河图》《洛书》《周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思维, 将圆运动与六经辨证有机结合, 系统解读六经辨证的生理基础、病理变化、传变规律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5.
论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清两代,一些杰出的医家,如张景岳、程钟龄、江笔花等人,他们从六经辨证中抽出阴阳两纲,以统领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当时受到医家的重视和欢迎。后来又加以发展和完善,才成为现在的八纲辨证。从江氏的《表里虚实寒热辨》之文,还可看出当时的提法,只是阴阳称纲,然表里虚实  相似文献   

16.
李伟南 《新中医》2014,46(9):229-231
<正>八纲辨证是中医学基本辨证纲领之一。目前,中医学界公认的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张煜[1]认为,八纲起源于《内经》,充实于汉宋,后经过明清的完善,由近代著名中医学家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明确提出。自建国后引入全国统编教材沿用至今,已成为中医学界公认的传统概念。长期以来,八纲辨证在教学、临床、科研等各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笔者认为,此八纲无论是从它的概念还是内涵方面,始终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笔者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理论,  相似文献   

17.
辨证论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历来重视辨证论治理论和临床的研究 ,笔者从以下 4方面概述辨证论治的研究。1 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中医辨证体系中公认的辨证方法有 8种 ,即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朱氏[1] 通过分析各种辨证所包含的实质内容 ,认为辨证可以概括为辨病位 (包括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以及八纲中之表里 ) ;辨病因病性(包括气血津液辨证、六淫、痰浊虫食等 ,以及八纲中之阴阳、寒热、虚实 ) ;同时建立以定病位、审病性为目的、由 5 0项左右辨证基本内容组成的约…  相似文献   

18.
张煜 《广西中医药》2011,34(4):41-42
<正>"八纲辨证"是中医学基本辨证纲领之一,是历代中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起源于《黄帝内经》,繁衍于汉宋,后经过明清的完善和充实,由近代著名医家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明确提出[1]。自建国后引入全国统编教材沿用至今,已经成为中医界公认的传统概念。长期以来,在教学、临床、科研等各个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八纲辨证"的主旨是为不同的证候予以定性,可以说是一种定性辨证。同时,它又是各种辨证的基础。它的着眼点是人体对病邪的整体反应态势,即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判定。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是一种具有广泛传染、较强致病性的外感疫病,对公众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2]。由于病邪侵入人体后传变迅速,疫毒易于弥漫三焦、充斥表里转为危重症,处于危重症时现代医学目前只能对症支持治疗,为恢复危重症患者脏器机能、改善危重症状,配合中医药辨证施治值得深入思考。现以中医整体辨证的视角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致危重病症辨证梳理,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虽无"胃脘痛"一词,但原文中多处论及"心下痛"、"心下急"、"胸下结硬"、"心中疼热"等,均可指代胃痛,并随证治之。考古今医家胃痛多从脏腑八纲辨治,鲜有从六经辨治者。1笔者则根据《伤寒论》原著之性质、六经辨证之内涵、杂病之概念,分析胃痛六经辨治之可行性;2立足《内经》"五脏六腑咳"理论,提出"六经胃痛"之名;3基于《伤寒论》之典型条文,总结胃痛六经辨治之方法;4针对临床医学之复杂性,提出将六经辨证与脏腑八纲辨证互参,强调中医疾病辨治之极大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