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两方面建立反映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前瞻连续跟踪观察受试者3个月经周期,筛选疗效评价临床症状和生化灵敏指标,对经前平组和安慰剂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DRSP总分变化50分无效,变化50~100分有效,变化100~150分显效;"医生评价表"总分变化4分无效,变化4~8分有效,变化8~12分显效;"患者自评表"总分变化5分无效,变化5~10分有效,变化10~15分显效。用药后对PMS肝气逆证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有调整作用,可以作为经前平颗粒治疗PMS肝气逆证的疗效观测指标。结论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两方面初步建立了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疗效评价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缺乏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建立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方法,将356例PMS肝气逆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经前平组,另一组为安慰剂组,随访调查连续3个月经周期。第1、2个月经周期在随访观测的同时应用经前平颗粒、安慰剂,在治疗阶段处于“治疗中”,第3个月经周期停止用药,继续随访观察,处于“治疗后”观察阶段。以前期研究阶段中2个月经周期所收集的数据为“治疗前”阶段。利用症状严重程度每日记录量表(DRSP),初步建立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经前平颗粒和安慰剂对于PMS肝气逆证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经前平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DRSP可以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论初步建立了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为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行业标准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近几年激素及其代谢产物、5-HT系统、γ-氨基丁酸(GABA)系统、内源性阿片系统异常与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应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基因多个层次对PMS肝气逆证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参考文献22篇。  相似文献   

4.
通过猕猴模拟PMS肝气逆证稳定性与重现性研究,复制出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猕猴模型。并进行血、尿中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检测,确定了猕猴模型主要的造模条件和模型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愤怒和郁怒与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肝气郁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乔明琦  张惠云  王海军 《陕西中医》2006,27(11):1359-1361
目的:通过筛查与愤怒和郁怒紧密相关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对经前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完成相关症状筛选。结果:筛选出“易愤怒”相关症状16个,“易郁怒”相关症状13个。提示:两组症状基本符合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肝气郁证辨证要求,说明愤怒和郁怒分别是导致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肝气郁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经前期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类疾病发病率与日俱增,给患者工作、学习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中医称此类疾病为"情志病",认为病位在肝,"肝失疏泄"是其主要病机,中药治疗以平肝和疏肝为主切入调肝机制,其中实验类常用白香丹作为阳性对照,但是白香丹平肝机制却阐释不足,不利于"从现象描述迈向本质阐明",对于更为深入的药理药效研究凸显不足,文章以PMS肝气逆证为切入点,系统分析调肝方药白香丹的平肝机制,有利于深化"肝主疏泄"理论认识,诠释"调肝"内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肝气逆证辨证的规范研究,从而解决传统四诊合参难以采集患者主观感受为主诉的病症中所包含的全面辩证信息的问题。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进行调查,根据病例特征的多维指标,建立合适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修订。结果:“信息采集医生用表”结构方程结果:情绪维度、躯体症状维度、机体状态维度载荷系数分别为0.715、0.574、0.904,“信息采集患者用表”情绪维度、躯体症状维度、机体状态维度载荷系数分别为0.705、0.945、0.848,各维度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结合中医理论,确定PMS肝气逆证辨证规范为:以烦躁易怒为主症,以头痛、乳房胀痛、小腹及胃脘胀痛为次症,亦可伴随疲乏、失眠多梦、肢体浮肿、工作理家能力降低、思想不集中等症状。结论:采用医患双方采集辨证信息的方法,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信息采集体系。首次建立了PMS肝气逆证辨证规范,以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为深入开展PMS证候及其亚型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542-1546
经前期综合征(PMS)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率高、影响严重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肝气逆证是PMS的主要亚型,是肝气偏盛而产生的以功能亢奋为特点的证候,主要表现为情志亢奋、急躁易怒。经前平颗粒(JQP)是针对PMS肝气逆证研制的国家三类中药新药,具有平肝理气、除胀止痛、佐以和胃等功效,是典型的调肝方药。近年来,针对JQP治疗PMS肝气逆证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现就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与阐释,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猕猴模拟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病变的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拟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病证结合猕猴模型的可行性,为复制国内外迄今尚未有的该病证猕猴模型摸索技术条件和必备经验。方法移植复制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的“情志刺激为主多因素造模”的方法,进一步改进为“择时、对照情志刺激造模”方法。模拟评价采用表情行为定性与血清性激素水平放免检测。结果受试猕猴月经前呈现近似该病证临床特点的表情、行为及体征变化,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含量发生变化,体现该病证病理生理变化特征。结论借助肝气逆证造模技术方法,用猕猴模拟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显示初步的可行性,严谨求实的开展系统实验研究,将能够复制出再现人类该病证特征的猕猴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经前平胶囊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发的中药新药,是在经前平颗粒的基础上改进制备工艺的新制剂。主要功效为平肝理气、调畅情志,用于治疗妇女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笔者对经前平胶囊与经前平颗粒两种平肝理气的药物进行比较,观察其在制药工艺改进后的疗效变化。  相似文献   

11.
职良喜 《四川中医》2007,25(12):111-114
目的:观察皮内植线疗法辨证取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PM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PM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皮内植线疗法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对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随访3个月经周期统计疗效。结果:纳入108例患者,105例完成试验,脱落3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ITT/PP)分别为92.6%/94.3%、75.7%/78.8%;治疗组:临床痊愈35/35,显效9/9,好转6/6,无效4/3;对照组:临床痊愈5/5,显效17/17,好转19/19,无效13/11;ITT和PP分析结果一致: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以及痊愈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以治疗组更好(P<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快捷持久(P<0.05)。结论:皮内植线疗法采用辨证取穴的方法治疗PMS具有高效快捷、安全无痛的特点,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大鼠模拟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血清激素与行为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惠云  乔明琦  朱武成  王静 《中成药》2002,24(2):118-119
目的;研究孕育一胎大鼠模拟PMS肝气逆证动情周期血清激素水平与外显行为变化。方法;择时以脉冲电刺激造模,以放射免疫药盒测定性激素水平。结果:造模后动后期PRL明显升高,E2,P明显降低。结论:造模近似反映PMS肝气逆证的临床特征与病理变化,造模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PMS肝气逆证患者尿样代谢物变化及经前平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探索与PMS肝气逆证发病机理密切相关的代谢组学特征和小分子标志化合物.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纳入PMS肝气逆证病例.应用UPLC-Q-TOF结合PCA模式分析,对PMS肝气逆证患者不同时间点尿样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区分代谢轮廓并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及代谢通路.结果:对照组、PMS肝气逆证组、PMS肝气逆证治疗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PMS肝气逆证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显著偏离时照组经前、经后及PMS肝气逆证组经后尿样.PMS肝气逆证组尿样较对照组N-乙酰谷氨酸-γ-半醛显著降低;组氨酸、香草扁桃酸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了PMS肝气逆与对照组及给药组的代谢模式差异,经前平颗粒可以显著修复PMS肝气逆证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紊乱.从微观代谢物角度印证了PMS肝气逆证患者经前系列症状及"经前症状,经后消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白香丹胶囊(白芍、香附和丹皮)干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索与该病证密切相关的代谢模式及白香丹胶囊的作用途径。方法基于代谢组学理论,以UPLC/Q-TOF-MS为技术平台,建立大鼠血清代谢指纹谱,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PMS肝气逆证大鼠血清的代谢差异及白香丹的干预作用。结果模型组、给药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发生了明显变化,模型组血清中肾上腺素、四氢脱氧皮质酮、5a-四氢皮质醇、雌酚酮、赖氨酸、5-羟基赖氨酸、乙酰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孕二醇水平降低,给药组中显示白香丹胶囊对其有调节作用。白香丹表现出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神经递质及氨基酸等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结论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可以从整体出发研究PMS肝气逆证及中药复方干预后的代谢模式差异,为PM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PMS肝气逆证患者尿样代谢物变化及经前平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探索与PMS肝气逆证发病机理密切相关的代谢组学特征和小分子标志化合物。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纳入PMS肝气逆证病例。应用UPLC-Q-TOF结合PCA模式分析,对PMS肝气逆证患者不同时间点尿样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区分代谢轮廓并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及代谢通路。结果:对照组、PMS肝气逆证组、PMS肝气逆证治疗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PMS肝气逆证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显著偏离对照组经前、经后及PMS肝气逆证组经后尿样。PMS肝气逆证组尿样较对照组N-乙酰谷氨酸-γ-半醛显著降低;组氨酸、香草扁桃酸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了PMS肝气逆与对照组及给药组的代谢模式差异,经前平颗粒可以显著修复PMS肝气逆证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紊乱。从微观代谢物角度印证了PMS肝气逆证患者经前系列症状及“经前症状,经后消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血清内分泌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其治疗机理.方法 病例均于治疗前、后采集月经周期的排卵期、黄体期2个时相血样,检测内分泌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 该证患者雌、孕激素(E_2、P)分泌峰形成不良或阙如,血清催乳激素(PRL)升高.治疗后经前平组E_2、P黄体期显著升高,PRL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两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经前平组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MS肝气逆证患者血清5-HT、NE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 经前平颗粒通过调节本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神经-内分泌平衡而达到治疗作用,血清E_2、P、PRL、5-HT和NE可作为PMS肝气逆证的疗效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针法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血清内分泌激素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40例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后采集月经周期的排卵期、黄体期2个时相血样,检测内分泌激素的含量。治疗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2、P黄体期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两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健脾疏肝针法通过调节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内分泌平衡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肝气逆证及肝气郁证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的神经-生殖激素,探讨PMS的病因病机和愤怒、郁怒与肝气逆证、肝气郁证PMS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规范的PMS证类诊断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PLC、HPLC-MC、ELISA、放射免疫等技术手段,检测肝气逆证(30例)及肝气郁证(30例)PMS患者卵泡期及黄体期的血清性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催乳素)、血浆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β-内啡肽、谷氨酸、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甾体(别孕烯醇酮、孕烯醇酮、脱氢表雄酮)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30名)作比较。结果 卵泡期所有检测指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体期PMS肝气逆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睾酮有增高趋势(P>0.05);肝气逆证组多巴胺、5-羟色胺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γ-氨基丁酸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及肝气郁证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及肝气郁证组孕烯醇酮与别孕烯醇酮低于健康对照组,脱氢表雄酮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及肝气郁证组脱氢表雄酮/别孕烯醇酮和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2个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肝气逆证组高于肝气郁证组(P<0.05)。结论 黄体期孕烯醇酮与别孕烯醇酮的降低、脱氢表雄酮的增高、脱氢表雄酮/别孕烯醇酮和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比值升高可能是肝气逆证及肝气郁证PMS患者愤怒和郁怒的生物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香丹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的中枢作用靶点。方法:阴道涂片法测定大鼠动情周期、动情前期电刺激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并用白香丹治疗。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脑组织内主要的神经类固醇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定位分布模式。结果:白香丹胶囊能够显著上调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是白香丹的两个重要作用靶位,白香丹可能通过上调ER、PR表达水平发挥平肝理气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调节性激素角度,探讨经前平颗粒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66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用经前平颗粒或安慰剂治疗2个月经周期,于治疗前后采集血样,观察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经前平组卵泡期及黄体期E2、P均显著升高,PRL显著降低;安慰剂组月经同期E2、P、PRL没有显著性改变;与安慰剂组相比较,经前平组治疗后月经同期血清E2、P显著升高,PRL显著降低。结论:经前平颗粒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纠正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失调,改善黄体功能不健,降低血清PRL水平,调整机体内环境平衡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