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6年7月-2014年6月222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22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28.38%;感染例次数为8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9.19%。呼吸道感染36例(41.38%)位居首位。病原菌主要为肺炎支原体与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0.90%和18.18%。中、重度中毒患者感染率分别为43.75%和48.00%。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率逐渐上升,住院时间3个月以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6.90%,住院时间12个月以上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1.82%。对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r=0.439,P<0.01,说明两者呈正相关。 结论 慢性苯中毒为职业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住院时间愈长,感染风险愈大。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级预防法"用于预防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经骨髓穿刺及活检确诊为恶性血液病接受化疗的病人,试验组根据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分为高度易感病人(〈0.5×109/L)、低度易感病人(0.5×109/L-2.0×109/L)两个级别,分别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照组采用血液科常规护理措施。分别统计医院感染率。[结果]试验组病人的医院感染率50.82%,明显低于对照组(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呼吸道感染率、口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分级预防法"有效降低了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孙晓敏  范旭畅  王兴绒 《护理研究》2011,25(13):1177-1178
[目的]观察分级预防法用于预防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经骨髓穿刺及活检确诊为恶性血液病接受化疗的病人,试验组根据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分为高度易感病人(<0.5×109/L)、低度易感病人(0.5×109/L~2.0×109/L)两个级别,分别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照组采用血液科常规护理措施。分别统计医院感染率。[结果]试验组病人的医院感染率50.82%,明显低于对照组(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呼吸道感染率、口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分级预防法有效降低了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已成为近代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需从以下七方面入手。 一、切实加强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领导 控制医院感染关健在领导。各地市卫生局应建立监控协调研究小组。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各医院应有位院长负责,真正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摆到领导的议事日程上来,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县以上  相似文献   

5.
探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根据工作实践,结合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日常操作不规范和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只有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监测常规化,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根据工作实践,结合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日常操作不规范和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只有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监测常规化,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的建立而出现 ,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我国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我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建立了各级管理组织 ;建立和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1 ] ;形成了一支有一定业务水平和经验的专业队伍 ;基本掌握了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环节。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我们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丝毫不能忽视。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就有七 ,八起之多 ,其中感染规模最大的一次医院感染事件累及患者 1 6…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中央医院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中央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级医疗中心,拥有床位约1700张,是全国三大医院之一.2009年5月,笔者作为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第18批派往新加坡的进修护士,在新加坡中央医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培训期间,对其在医院感染预防方面感触颇深,因此,对新加坡中央医院在感染预防及控制方面的措施及策略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我院呼吸科133例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7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呼吸科共收治1 619例病人,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33例,感染率为8.2%.男性69例,女性64例,年龄27~96岁.住院时间10~150 d.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为有效做好慢性苯中毒患者的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4年6月出院的慢性苯中毒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其中发生感染的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为非感染组,并对两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22例慢性苯中毒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8.37%,感染例次数8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9.1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2.53%;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慢性苯中毒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外周血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诊断分级的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护理上需加强监控及采取防范措施,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出院的130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17例,医院感染率8.94%,其中呼吸道感染70例、消化道感染25例、泌尿道感染10例、血流感染2例、其他10例。医院感染与患者使用有创呼吸机、伴随多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营养不良、留置胃管、长时间使用激素有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需针对多种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795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95例中,发生院内感染110例,发生率为13.84%,发生部位以手术切口最多,占52.73%,其次分别为呼吸道、腹腔、泌尿系,分别占24.55%、14.55%、12.73%。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等因素相关。结论充分认识到腹部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作出护理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并发医院真菌感染(NFI)情况及其易感因素。方法评价CKD并发NFI的真菌特征和实验室指标与NFI的关系。结果65例CKD并发NFI者中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泌尿道25例次(38.46Voo),其次是消化道20例次(30.77%);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白色念珠菌50例次(68.49%),其次是热带念珠菌13例次(17.81%);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90%。易感因素有住院时间长、贫血、营养不良、低IgG血症、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大剂量使用激素、环磷酰胺和广谱抗生素等。结论CKD易并发NFI,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白色念珠菌,控制易感因素是预防NF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挥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提高骨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选拔科室监控护士并进行感染管理培训,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开展临床工作,专职管理监控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结果充分发挥了专职感染监控护士在骨科病房预防感染中的作用,从各个环节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Changes in patient profile, and in the health care environment, altering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llenge the nursing profession, in particular intensive care nursing. All these changes will undoubtedly affect the way we will practice in the (near) futur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factors is therefore essential if nursing i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presented by tomorrow's critical care environment.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often expensive high‐tech evolutions that have occurred at a rapid pace and are to be further expected, a continued focus on the basics of nursing, the core role of care, as well as maintaining confidence in the capacity to deliver safe, high‐quality, and evidence‐based patient care will increasingly be a challenge to critical care nurses. In particular, basic nursing skills and knowledge remain a key prerequisite in th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which is a continuing major complication and threat to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However, critical care nurses' knowledge about the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s been found to be rather poor. It has nevertheles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a meticulous implementation of such preventive bundles may result in significantly better patient and process outcomes. Moreover, many preventive strateg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easy to implement and inexpensive. As such, a first and critical step should be to increase critical care nurses' adherence to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im: In this article, an up‐to‐date assessment of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with special focus on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nd strategies relevant for nurses working in critical care environments, will be provided. Additionally, we will detail on a number of approaches advocated to translate the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to th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critical care nurses, and to consequently enhance the likelihood of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and adherence. These steps will help critical care nurses in their striving towards excellence in their profession. Summary: Intensive care nurses can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in preventing nosocomial infections by assuming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such as evidence‐based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tocols. However, as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has been shown to be rather poor, nurses' education should include supplementary support from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原因和易感因素与防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血液科病房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44%。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条件致病真菌为主,占56%,其次为霉菌,占44%。结论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改善环境,开展患者自我卫生教育是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心病医院内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400例肺心病患者中的31例医院内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心病医院内肺炎感染率为7.75%(31/400),死亡率为29.03%(9/31),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67.74%)。结论肺心病医院内肺炎诊断主要依据胸部X射线检查和深部痰细菌培养。广谱抗菌素使用时间、类固醇激素使用时间、昏迷时间、气管切开或插管留置时间、低蛋白血症等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治疗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效果和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5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采用48例次MSC治疗和护理方法,并观察其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5例患者治疗后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血小板(platelet,PLT)均有明显升高,其中WBC和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者骨髓增生活跃;5例均无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MSC治疗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安全有效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和心理护理,做好相关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确保MSC移植术有效顺利进行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