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升生"是最早关于风药的概括,亦是后世研究风药的开端。慢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类以慢性进展、易于反复为特点的疾病,中医学认为,其发生发展与风邪及气、血、水关系密切。风药不但能疏散风邪,而且在调节脏腑气机、祛风除湿、祛瘀通络等方面独具优势,因而在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风邪是心悸的重要发病因素,心悸突发突止、心中悸动不安的发病特点与风邪"善行数变""风胜则动"的特性类似。风药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药物,具有"升""散""透""窜""燥""动"等性能。在治疗心悸时配伍风药可起到疏散风邪、调理肝气、活血通络、胜湿祛痰、增效补虚的功效。现代医家亦重视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合理配伍风药治疗心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总属邪实与本虚,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邪实"为主,其主要病理因素包括风邪、痰浊、气滞、瘀血;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临床上以肺脾气虚型和肺肾两虚型较为多见.风药是一类历史悠久、作用广泛的药物,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有多种应用,临证运用风药之际,风邪伏肺,以风药散之;痰湿蕴肺,以风药除之;肝郁气...  相似文献   

4.
风邪致病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内容。其理论源于《内经》,后世医家对此更有发挥。风性轻扬、善行数变、风胜则动、为百病之长,是其主要特点。临床应用风药,常具有辛散祛风、息风止痉、升阳、祛湿、解郁等多种功效。对过敏性疾病、免疫相关疾病、发作性疾病等疾病从风论治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理解风邪特点及从风论治的治法,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喉源性咳嗽为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以阵发性喉痒干咳、不痒不咳为主要特点。吴拥军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风邪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这与风邪轻扬开泄、善行数变、易袭阳位等性质密不可分,提出"风邪犯肺"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临证施治以"疏风宣肺"为基本治则,治疗上运用风药,自拟"疏风散邪止咳方",临证灵活加减虫类药、活血药、滋阴药、收敛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内经》有"风为百病之长"、"风为六淫之首"、"风为百病之始"的说法。针对风的病理,能够疏达风气或者抵御风邪的药物,称之为"风药"。现从经典方剂痛泻要方、玉屏风散中配伍防风,完带汤、倒换散中配伍荆芥的作用,探讨风药在方剂中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的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风药在胸痹心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王翠萍 《中医杂志》2003,44(10):786-787
《内经》言“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始”,“风性善行数变”,充分概括了风邪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胸痹心痛以心脉不畅,心失所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基本病机,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胸痹多为胸部闷痛而不甚,心痛则以胸痛为主症,痛有定处,可放射肩背及两臂内侧。胸痹心痛在发病形式、症候特征、病因病机及治疗上同“风邪”相关甚密。风药指一类具有疏风、祛风作用善治内风外风的一类药  相似文献   

8.
<正>陈津生教授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巧妙运用风药治疗各类疑难杂症。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胜湿功能的一类药物,临床常用其治疗外感风邪及风湿类疾病。陈老  相似文献   

9.
风药用于尿血的治疗,主要原因为:(1)风邪是尿血的主要病因之一,血尿只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单纯予以止血,虽然也可奏一时之效,然病因未除,疾病必然进一步发展。对于风邪所致尿血者,风邪为其主要矛盾,辨证论治,审证求因,当以风药疏风、熄风为要;(2)由于风药具有升、散、宣、通的作用,经配伍后可引药入经,可透邪外达,予邪气以出路,邪去正安,血尿自止。风药虽经加减可用于治疗多种证型的尿血,然而用药当取其轻清灵动之气,应单味、少量"少佑之",切不可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因此,运用风药治疗尿血,必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中病即止,同时当辅以止血之品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0.
介绍华荣主任应用风药治疗脑病的临床经验。华荣主任认为不论外风抑或内风所致的脑病,均有发病迅速、变化急剧等特点,符合风邪善行数变的特征,病机多有卫外不固、风邪直中及中气不足的特点。而风药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的特性,可以外解风邪,升提阳气,开通脑窍。故临证治疗脑病首用风药解表透邪,其次,用风药升阳胜湿以充脑髓、调气开郁以安脑神、搜风剔络以通脑脉。  相似文献   

11.
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邪为百病之长,其为阳邪性开泄,易袭阳住,善行而数变,并常挟它邪而致病.风邪与肾脏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是导致肾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肾风病的形成,是由于先有各种原因导致肾元亏虚,又有风邪或风邪挟它邪侵袭.结合从师学习的体会,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西医临床诊断的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炎等一组疾病,希望通过确立肾风病的病因病机,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坚实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面游风是临床上常见皮肤病,病因病机始终不离一个“风”字。风邪外感,腠理开泄,引动体内湿热、血热伏邪,风、湿、热邪妄行肌腠,内外相感,发为本病。风药具有“升、散、行、动、燥”等特性,根据面游风病机的不同,可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如风邪犯表,可以风药疏解之;脾为湿困,可以风药升阳除湿;玄府闭塞,可用风药理气开玄;中焦郁火,可用风药透热转气;巅顶之上,可用风药载之。程宏斌教授认为,面游风的病机核心在于“阳明热体当风”,结合风药的作用特点,分享验案1则,探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风药。  相似文献   

13.
中医将具有善行多变,动摇不定等特性的致病邪气,取类比象命名叫"风邪",风的产生中医学分"外风"和"内风"两类。由于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袭阳位,而头为诸阳之会,位居高巅,因此易致风邪侵袭而引发头痛。肝为风木之脏,当情志刺激引起肝木失和,肝阳升而无制,肝阳化风,风阳上扰则可致偏头痛。风与头风(偏头痛)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头风(偏头痛)的治疗必用"风药"。"风药"具有以下功用:①祛风;②升阳(升发脾阳、升发肝胆、固肾助气化);③升清(升发清气、升精至脑);④疏肝解郁;⑤助行气血;⑥发散郁火;⑦除湿;⑧引经;⑨开通玄府;⑩熄风。风药与其他药物合理配伍可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蠢子医》系清代医家龙之章晚年所撰,记载了内、外、妇、儿、眼科诸疾的丰富诊疗经验,尤其对于风药的运用见解独到,别具一格,书中多处提到风药且有数篇关于风药与治风的专论。其对风药甚为推崇,认为诸病不离风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笔者分析龙之章高度重视风药运用的机理,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风邪致病的广泛性,二是基于风药作用的特殊性,总之龙之章运用风药的独特经验值得深一步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15.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发作时疼痛部位不固定,或者表现为牙痛、头痛、腹痛等,疼痛时发时止,病位不固定,与风邪"善行"特点相符;VSA发病急骤,轻重不一,变化无常,与风邪"数变"特点相符。善行数变是风邪致病的特点,风邪外侵是VSA重要的病因。风邪包括外风、内风,VSA的发病病机为正虚邪中,由脏腑虚弱,风邪内侵而致,常因感受风寒邪气或在季节更替时诱发或加重,可见,外风是VSA的重要致病因素。内风与VSA也密切相关,肝为风木之脏,肝病则风从内生,肝风内动,风邪乘于心,心脉痉挛,卒发VSA。基于治病必求于本,中医治疗本病应重视运用风药,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解痉功能的一类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祛风药均具有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末梢循环、止痛等多方面的作用,是治疗VSA的有效中药。  相似文献   

16.
杨文波  徐炎  吴佳琦  孙丽平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75-1578
风邪是小儿肺系疾病的主要病因,本文总结了王烈教授从"外风"论治小儿肺系疾病所提出的解表散风、化痰除风、活血祛风、解毒消风四法,及应用以上四法治疗小儿感冒、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肺炎喘嗽等疾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7.
痤疮是一种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痤疮的病因与风、寒、湿、热诸邪和脂液排泄不畅有关 ,其病机为邪气郁滞 ,气血不畅。中医认为风为阳邪 ,易伤人体阳部。痤疮不仅病因与风邪有关 ,而且病变的部位也与风邪致病的病位特点相吻合 ,因此 ,我们认为痤疮应属风病的范畴。风药是指具有祛散风邪或平熄内风之功效的药物。本文所论之风药是指前一种 ,常用于痤疮治疗的主要有荆芥、防风、白芷、薄荷、蝉衣、浮萍、金银花、连翘等 ,这些药大多归肺经 ,且质轻、味薄、气清 ,善走皮部 ,具有良好的宣散外邪等作用。风药不仅长于宣散在表、在上之风…  相似文献   

18.
祛风药是一类以祛除风邪为主要功效的药物,既有祛散外风的作用,又有宣畅气血、祛瘀通络、胜湿祛痰之功,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对其在肾病中的治疗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2)
眩晕病为临床常见病,病因病机复杂,且常因各种原因容易复发,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扰。此病的病因较多,其中风邪为百病之长,是眩晕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风药是指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一类的药物,并且随着对风药认识的扩展,认为应包括治疗“风邪”和具有“风”性的药物,功效具有燥湿化痰、升阳发散、升清降浊、引药上行、引经报使等,但风药多辛散,走窜力强,不宜久服,用量也不宜过大。此文从眩晕发病与风邪犯于五脏方面探讨其发病机制,治则治法;结合现代药理、临床医家应用及验案举例,认为风药治疗眩晕疗效显著,在眩晕病的辨证论治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临床从风论治眩晕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祛风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鹏  张新 《中医杂志》2004,45(6):475-475
祛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胜湿功能的一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及风湿类疾病.根据风类药物的作用特点,结合脾胃病的病理表现,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临床上治疗脾胃病时,适当加入部分祛风类药物,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