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疼痛干预措施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早产儿的作用效果。方法:将149例PICC置管早产儿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36例、口服母乳组45例、非营养性吸吮组39例、对照组29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予以局部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干预,口服母乳组予以微量母乳喂养干预,非营养性吸吮组予以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早产儿PICC置管穿刺时、送管时、固定时、操作后30 s时的PIPP-R评分相较于口服母乳组、非营养性吸吮组、对照组均较低(P0.0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早产儿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口服母乳组早产儿入院第10天体重高于非营养性吸吮组、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非营养性吸吮组、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PP-R评分及未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干预均是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PICC置管早产儿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增加早产儿体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不同疼痛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出生24 h内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生7 d内进行PICC操作的早产儿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早产儿分为4组,非营养性吸吮(NNS)组35例采用安慰性奶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母乳组35例口服微量母乳,利多卡因组35例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35例不采用任何干预方法,观察比较早产儿在操作前15 s、穿刺时、送管时、固定时及操作后30 s的疼痛情况,并对比两组入院第1天的体重及出院时间。[结果]4组早产儿在操作前15 s的修订版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组和利多卡因组在穿刺时、送管时、固定时及操作后30 s的PIPP-R评分均低于NNS组、对照组(P0.05);母乳组早产儿入院第10天体重明显高于NNS组、利多卡因组、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明显更短(P0.05)。[结论]早产儿PICC置管术中采用母乳或利多卡因镇痛的效果最佳,其中口服微量母乳更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疼痛程度,比较非营养性吸吮(NNS)、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操作中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行PICC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3组,一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NNS),一组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一组为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对早产儿行PICC操作前15s、皮肤消毒、穿刺、送管、固定、操作后30s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早产儿在PICC操作时存在中度、重度疼痛;NNS组及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疼痛评分低于NNS组。[结论]NNS与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早产儿行PICC置管过程中疼痛轻,且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止痛效果更好、时间更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音乐护理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共104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儿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音乐护理.记录两组患儿置管前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置管时间和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急性操作性疼痛评估量表评价两组患儿置管时的疼痛感.结果 观察组置管前呼吸、心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急性操作性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ICC置管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早产儿提供音乐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置管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苏文乐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10):610-613
目的 探索白噪声干扰法缓解儿童重病监护病房患儿穿刺疼痛的干预效果,以期为儿童重病监护病房患儿穿刺疼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儿童重病监护病房间治疗的9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案号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拍背和给予安抚奶嘴进行穿刺后疼痛安抚,干预组采用白噪声干扰法进行穿刺后疼痛安抚。结果 干预组疼痛评分、穿刺后心率最大值及啼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8.453,P<0.001;t=7.674,P=0.001;χ2=5.580,P=0.018),血氧饱和度最低值高于对照组(t=5.574,P<0.001)。结论 白噪声干预对于缓解儿童重病监护病房患儿穿刺疼痛的效果较好,能减少患儿穿刺后啼哭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K点刺激辅助置入胃管在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痴呆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46例采用冰酸K点刺激辅助置胃管法,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970,P<0.001),平均置管时间及置管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冰酸K点刺激辅助置管法可以提高痴呆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和操作效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镜像治疗配合心理行为干预改善截肢后幻肢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2019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54例截肢后幻肢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镜像组及综合干预组,每组各18例。心理干预组给予心理行为干预,镜像组给予镜像治疗干预,综合干预在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镜像治疗干预,比较3组幻肢痛状况、生活质量及焦虑情况。结果 干预后,3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30,P<0.001);两两组间比较,综合干预组VAS评分低于镜像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3组生活质量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29,P<0.001;F=4.665,P=0.014);两两组间比较,综合干预组的生活质量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镜像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结论 镜像治疗配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截肢后幻肢痛有确切改善效果,患者的幻肢痛有所缓解,焦虑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菌群特征及其与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等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测与基因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PICC置管并发生CRBSI的早产患儿感染菌群特征与某些基因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 从55例PICC置管CRBSI早产儿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5株,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6.36%,革兰阴性菌占比为43.64%,真菌占比为20.00%。55例PICC置管CRBSI早产儿血浆PCT和血清sTREM-1水平均高于无CRBSI组的患儿。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CRBSI早产儿血浆PCT水平均高于真菌感染者。结论 PICC置管CRBSI早产儿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较高,其血浆PCT和血清sTREM-1水平相对较高,提示早产儿PICC置管CRBSI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一针式皮下隧道法在肿瘤化疗患者Power 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化疗科需置入Power PICC导管的963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置管方式分为试验组493例和对照组470例,试验组采取一针式皮下隧道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塞丁格穿刺技术进行置管,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导管移位及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并绘制生存曲线反应两组导管移位及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一针式皮下隧道法可明显降低置管后导管移位及导管堵塞的发生率[aHR=0.304,95%CI(0.137,0.677),P<0.01;aHR=0.304,95%CI(0.097,0.958),P<0.05],一般人口学及疾病资料均对导管移位及导管堵塞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通过一针式皮下隧道进行Power PICC置管可明显减少置管后并发症,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Power PICC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并发症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肿瘤一区65例PICC置管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肿瘤二区65例化疗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信平台管理,比较2组导管维护依从率、导管维护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导管维护依从率、导管维护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χ2=6.307,P=0.012;χ2=6.759,P=0.009);观察组导管相关知识、导管监测行为、心理信念及自我管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876,P=0.015)。 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知识及导管维护能力,从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改良固定法在留置PICC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科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199例和实验组20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导管固定方法,比较2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导管移位或脱出、穿刺口渗血、穿刺口局部感染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0.178,P<0.001;χ2= 49.414,P<0.001;χ2=29.456,P<0.001)。结论 改良导管固定法能有效减少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崔传英  郭淑梅 《护理研究》2005,19(20):1836-1837
[目的]寻求一种有利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法,解决管饲喂养的不足.[方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喂养法,对照组应用管饲方法,观察两组患儿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者明显减少(P<0.05),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口喂养法经济方便,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改良早产儿经口置入胃管置管长度的测量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在新生儿中心实施经口置入胃管的3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8月—2021年4月,经口置入胃管的155例早产儿作为试验组,胃管置管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从患儿鼻尖到外耳廓中点2倍的距离;将2018年3月—2019年7月经口置入胃管的151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胃管置管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从患儿鼻尖到耳垂到剑突的距离,比较两组胃管管端到位率、胃肠减压前3 d每日的引流量、呕吐发生率及胃肠减压总时间。结果 试验组经口置入胃管管端到位率为85.81%,对照组为15.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4,P<0.001);试验组胃肠减压前3 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8、t=15.78、t=11.06,均P<0.001);试验组胃肠减压期间呕吐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20.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5,P=0.008);试验组胃肠减压时间为(6.90±3.57) d,短于对照组的(8.27±3.88)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4,P<0.001)。结论 采用改良的早产儿经口置入胃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能有效提高胃管管端到达理想位置的精准度,避免胃管管端位置过浅或过深,并提高胃肠减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非营养性吸吮合并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合并抚触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及其护理。方法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洗胃、通便、静脉营养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等。结果。干预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S合并抚触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结合音乐放松疗法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分娩结局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住院的足月经阴道分娩初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分娩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导乐陪伴结合音乐放松疗法进行干预。比较2组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评分、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焦虑和抑郁情况。 结果 观察组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的疼痛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800,P<0.001; t=-11.963,P<0.001;t=-7.474,P<0.001),产后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350,P<0.001;t=-6.630,P<0.001),第一产程和总产程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288,P=0.002;t=-3.366,P=0.001)。2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导乐陪伴结合音乐放松疗法能有效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不适感、缩短产程及减少负性心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诊间课堂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知识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专家门诊预约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4例,按就诊日期将其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诊间课堂健康教育;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8周时,比较2组脑卒中知识水平及焦虑情绪。结果干预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组间=9.25,P<0.01);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组间=8.10,P<0.01)。结论诊间课堂健康教育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对脑卒中的认识,减轻患者候诊期间的焦虑情绪,值得在门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PICC导管腔内心电图定位时最佳的P波幅度选择方式。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95例PICC置管患者,按手指时间将其分成A、B 2组,A组腔内心电图定位时选择将导管尖端位置停留在P波波幅最高水平,B组腔内心电图定位时导管尖端位置停留在P波正向波幅为QRS波幅50%~80%水平,所有患者置管后进行胸片X光检查,以导管尖端在胸T6-T7椎体水平作为导管最佳位置,对比2组患者导管最佳位置的比率。结果 A组导管尖端到达最佳位置的比率为23.59%,B组导管尖端到达最佳位置的比率79.15%,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45.360,P<0.001)。结论 PICC导管腔内心电图定位时导管尖端位置停留在P波波幅是QRS波幅50%~80%水平时更有利于导管尖端达到最理想的位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桥式固定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7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中心静脉置管换药包,并按照标准的PICC导管维护流程进行维护。对照组导管按传统方法固定,实验组按照桥式固定法固定导管。比较2组导管部位压疮、导管折叠发生率和患者的舒适感。 结果实验组导管处压疮、导管折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1.667,P=0.001;χ2=12.992,P<0.001),患者的舒适感高于对照组(χ2=17.014,P<0.001)。 结论 在行PICC导管固定时,桥式固定法优于传统导管固定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联合无导针器技术在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 268例)与观察组(1 2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超声引导套件进行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联合无导针器技术进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比较2种置管方法置管费用、1次穿刺成功率、PICC置管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每例患者置管总费用均为1 884元,对照组每例患者置管总费用均为2 023元,观察组患者置管总费用低于对照组;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PICC置管时误入动脉、神经损伤、送管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应用生理盐水联合无导针器技术,能够降低患者的置管费用,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且不会增加置管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