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大气污染对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缺课的影响,为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2016学年小学生每日因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缺课资料、大气污染和气象资料,利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同时控制时间长期趋势和温湿度影响,定量评价大气污染对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缺课的影响.结果 2015-2016学年,浦东新区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缺课率为0.07%,浦东新区PM2.5对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缺课的最大单日效应出现在因病缺课当日,SO2最大单日效应出现在滞后2d,污染物质量体积指数每升高10 μg/m3,每日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缺课人数分别增加1.43%(95%CI=0.25%~2.62%)和6.79%(95%CI=0.25%~13.32%).PM10和NO2对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缺课影响的单日滞后和多日累积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浦东新区大气污染对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缺课存在影响,大气污染防治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湖北省宜昌市大气颗粒物对急救人次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宜昌市的日急救人次、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日均浓度以及气象条件等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别分析PM_(2.5)、PM_(10)与非创伤急诊人次数、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急诊人次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宜昌市2014—2017年PM_(2.5)和PM_(10)日均浓度平均为(72.2±50.7)和(107.6±60.9)μg/m~3,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的日平均值分别为(33.3±8.6)、(2.6±2.2)和(5.1±3.4)人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与PM_(2.5)和PM_(10)暴露均呈正相关(均P 0.05);当PM_(2.5)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天日均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分别升高0.41%(95%CI=0.10%~0.72%)、1.63%(95%CI=0.62%~2.64%)和0.93%(95%CI=0.17%~1.69%);当PM_(10)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天日均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分别升高1.30%(95%CI=0.50%~2.11%)和0.73%(95%CI=0.13%~1.34%)。结论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浓度升高可能导致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珠海市大气PM_(2.5)浓度与医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日就诊人次的关系。方法收集珠海市2013—2016年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及同期气象资料和两家医院逐日就诊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2013—2016年珠海市大气PM_(2.5)日均浓度与医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日就诊人次的关系及其滞后效应。结果 2013—2016年珠海市大气PM_(2.5)日均浓度为32.16μg/m~3,大气PM_(2.5)浓度与PM10、SO_2、NO_2、CO和O_3浓度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94,0.81,0.72,0.63,0.47,P0.05)。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大气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日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次增加2.47%(95%CI:1.93%~3.02%);双污染物模型(PM_(2.5)+CO、PM_(2.5)+O_3)中,大气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日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次的ER值分别为1.67%(95%CI:1.03%~2.31%)和2.53%(95%CI:1.94%~3.13%);多污染物模型(PM_(2.5)+CO+O_3)中,PM_(2.5)在滞后4 d时效应最大,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增加1.90%(95%CI:1.26%~2.54%)。结论珠海市大气PM_(2.5)浓度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次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大气PM_(2.5)与气温交互作用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浦东新区居民逐日死亡资料、大气污染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通过建立双变量响应曲面模型和温度分层模型,探讨气温对PM_(2.5)死亡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2016—2017年期间浦东新区非意外总死亡共43 345例。大气PM_(2.5)日平均浓度39.1μg/m~3,日平均温度17.7℃,相对湿度75.0%。基础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死亡前1日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6%(95%CI:0.11%~1.01%)、0.49%(95%CI:-0.19%~1.18%)和0.22%(95%CI:-1.14%~1.60%),且男性和65岁以上人群中效应更显著。温度分层模型显示,中等温度时PM_(2.5)每增加10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9%(95%CI:0.04%~1.14%)、0.51%(95%CI:-0.32%~1.35%)和0.51%(95%CI:-0.32%~1.35%);较高温度时,非意外总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别增加1.04%(95%CI:-0.60%~2.70%)和1.13%(95%CI:-1.40%~3.73%),效应约是较低和中等温度分层时的2~4倍;在较低温度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增加1.05%(95%CI:-1.15%~3.30%),效应约是中等温度分层时的2倍。但气温与PM_(2.5)的交互项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温对PM_(2.5)的死亡效应可能存在修饰作用,且在不同疾病别死亡中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都市大气颗粒物(PM_(2.5))污染所致老年人超额死亡风险。方法收集2013—2016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PM_(2.5))日平均浓度、死亡个案数据及气象因素,利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分析PM_(2.5)浓度对老年人死亡的影响。收集2017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PM_(2.5))日平均浓度和死亡个案数据,根据健康损失计算模型,估算2017年成都市PM_(2.5)污染造成的老年人超额死亡人数。结果单污染物模型显示成都市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老年人非意外总死亡风险增加0.36%(95%CI:0.25%~0.48%),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51%(95%CI:0.30%~0.72%),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36%(95%CI:0.16%~0.56%)。多污染物模型中,成都市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老年人非意外总死亡风险增加0.33%(95%CI:0.21%~0.45%),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48%(95%CI:0.26%~0.69%),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29%(95%CI:0.09%~0.49%)。2017年成都市老年人因PM_(2.5)污染造成的非意外、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数分别为1 252、540、409人,占当年老年人同死因别总死亡数的1.95%、2.72%、1.94%。结论 PM_(2.5)污染增加老年人超额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气PM_(2.5)对南昌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8年南昌市大气污染物、气象、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资料。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控制长期和季节变化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因素,分析大气PM_(2.5)对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的影响。结果 2014—2018年南昌市PM_(2.5)逐年平均浓度为51、42、43、42、30μg/m~3。空气质量为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天气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均高于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量增幅分别为8.94%、14.95%、18.30%、11.78%。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_(2.5)在当日效应最强,浓度每升高10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0.19%(95%CI:0.12%~0.26%);累积滞后0~7 d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0.25%(95%CI:0.14%~0.36%)。多污染物模型显示,在引入O_(3-8h)后,PM_(2.5)浓度每增加10μg/m~3,当日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0.15%(95%CI:0.09%~0.22%)。结论 2014—2018年南昌市大气PM_(2.5)浓度升高会引起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现状,探索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与大气污染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6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数据、大气污染物数据和气温,描述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现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将大气污染物和气温指标重新组合为综合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大气污染物及气温主成分与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率的关系。[结果]2013—2016年,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累计667 978人日,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率为0.71‰;冬季和春季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率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第一、第二主成分特征值均1,二者累积贡献率达84%,提取第一、第二主成分以综合反映大气污染物及气温指标。PM_(2.5)、PM_(10)、SO_2、NO_2日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μg/m~3,CO日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 mg/m~3,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率分别上升0.54‰、0.51‰、0.70‰、0.94‰和0.01‰。O_3日最大8 h均值每增加1μg/m~3,气温每增高1℃,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率分别下降5.51‰和0.94‰。[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率与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气温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气PM_(2.5)短期效应(7 d)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以颗粒物、PM_(2.5)、大气污染物、呼吸系统和死亡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纳入研究中国PM_(2.5)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关系的文献,以PM_(2.5)每增加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比(ER值)为效应指标,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按照滞后类型和研究方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564篇,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17篇,其中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10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进行合并,显示PM_(2.5)每增加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0.48%(95%CI:0.35%~0.62%)。亚组分析显示,PM_(2.5)每增加10μg/m~3的单天滞后效应使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0.53%(95%CI:0.31%~0.74%),I~2值为65%;累积滞后效应为0.35%(95%CI:0.25%~0.45%),I~2值为44%。时间序列研究中,PM_(2.5)每增加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0.51%(95%CI:0.34%~0.67%),I~2值为61%;病例交叉研究为0.32%(95%CI:0.15%~0.49%),I~2值为46%。敏感性分析未见明显差异。Egger检验P=0.005,具有发表偏倚。结论PM_(2.5)升高可能会增加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沈阳市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浓度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和平院区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的关系采用广义相加模型进行模拟,并分析滞后效应;随机各选取40名门诊肺炎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分别于大气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夏季和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冬季检测肺功能并进行健康质量问卷(SF-36)调查。结果沈阳市大气PM_(2.5)、PM_(10)、SO_2和NO_2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7、101、41、38μg/m~3,秋冬季大气PM_(2.5)、PM_(10)、NO_2和SO_2浓度最高。大气PM_(10)、PM_(2.5)、SO_2和NO_2的浓度每增加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分别增加1.29%(95%CI:1.18%~1.40%)、1.31%(95%CI:1.20%~1.43%)、2.94%(95%CI:2.75%~3.14%)、5.26%(95%CI:4.91%~5.61%),分别滞后4、1、3、1 d。冬季COPD患者肺功能和SF-36量表得分均低于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沈阳市大气污染物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次增加且存在滞后效应,空气污染是否导致COPD患者肺功能损伤及生活质量的降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张家港市大气PM_(2.5)污染对儿科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张家港市2015—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环保大气监测资料和某三级医院儿科门诊数据。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GLM)控制时间趋势、温度和相对湿度、星期几效应、法定节假等因素后,进行PM_(2.5)与儿科门诊量的单污染物模型、滞后效应(lag1~lag6)和累积滞后效应(lag0-1~lag0-6)分析,采用滞后天数最大效应值作为PM_(2.5)对儿科门诊影响的暴露风险评估值。结果 2015—2018年,张家港市某三级医院的儿科门诊量共438 137人次,日均300人次,PM_(2.5)年均值是48.0μg/m~3(范围:38~59μg/m~3);PM_(2.5)污染对当天和滞后1~6 d的儿科总门诊量、当天和滞后1~5 d的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分别在滞后第3天和第2天最强,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门诊量分别增加0.51%(95%CI:0.20%~0.83%)和0.83%(95%CI:0.42%~1.23%);PM_(2.5)对累积滞后1~6 d的儿科总门诊量和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张家港市大气PM_(2.5)浓度升高会导致儿科总门诊量和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总量增加,应采取积极措施对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定量评估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交叉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大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相关性,并按采暖期和年龄等潜在混杂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PM_(2.5)、PM_(10)、SO_2、NO_2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发生的OR值分别为1.032(95%CI:1.016~1.049)、1.019(95%CI:1.008~1.030)、1.076(95%CI:1.033~1.120)、1.183(95%CI:1.093~1.281)。按采暖期及年龄分层分析时,PM_(2.5)、PM_(10)、SO_2、NO_2对每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发生的OR值非采暖期高于采暖期、低龄组高于高龄组。多污染物模型中,PM_(2.5)与其他污染物联合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发生OR值均比PM_(2.5)单独影响高,且随着模型中污染物数量的减少OR值有下降趋势。结论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气颗粒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发作与支气管哮喘日入院的影响。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模型,研究2014年大气颗粒物对患者日入院人数的影响并分析滞后效应及累计效应。结果在控制温度、相对湿度的影响后,PM_(2.5)、PM_(2.5-10)与COPD急性发作及哮喘患者日入院人数之间均存在正向关联。大气颗粒物浓度对滞后2 d的COPD急性发作日入院人数的影响最大,PM_(2.5)及PM_(2.5-10)每升高10μg/m~3,其每日入院人数分别增加0.9%(95%CI:0.3%~1.5%)、0.5%(95%CI:0.1%~0.9%);累积2d后影响最大,相对危险度变化不明显。PM_(2.5)的浓度对哮喘当天入院人数有影响,PM_(2.5)每升高10μg/m3,入院人数增加0.58%(95%CI:0.02%~1.16%);PM_(2.5-10)在滞后1 d时影响最大,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入院风险增大0.62%(95%CI:0.01%~1.23%);PM_(2.5)及PM_(2.5-10)对哮喘日入院人数的影响在累积1 d时最大,PM_(2.5)及PM_(2.5-10)每升高10μg/m~3,其每日入院风险分别增大0.8%(95%CI:0.2%~1.5%)和0.6%(95%CI:0.1%~1.2%)。在分别调整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后,PM_(2.5)及PM_(2.5-10)对两种疾病的日入院人数均仍有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颗粒物浓度的上升可促进COPD的急性发作和哮喘入院人数的增加,并有一定的滞后作用,且滞后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北京市大气PM_(2.5)、PM_(10)、NO_2、SO_2、CO和O_3与循环系统疾病医院门急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基于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数据,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北京市所有参保医院的门急诊患者信息,采用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ATC)药品词典对药品进行归类,通过门急诊患者的药品使用记录判定其所患疾病分类信息,应用广义相加模型构建大气污染物与循环系统疾病医院门急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10 186 877人次循环系统疾病医院门急诊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大气PM_(2.5)、PM_(10)和NO_2浓度每上升10μg/m~3,循环系统疾病门诊人次分别增加0.64%(95%CI:0.24%~1.04%)、0.30%(95%CI:0.06%~0.53%)和1.02%(95%CI:0.34%~1.71%),急诊人次分别增加0.32%(95%CI:0.21%~0.44%)、0.28%(95%CI:0.15%~0.40%)和0.85%(95%CI:0.41%~1.29%)。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大气污染与循环系统疾病发生的关联性在女性人群中更强。结论北京市大气PM_(2.5)、PM_(10)和NO_2浓度上升可显著增加暴露人群的循环系统疾病医院门诊和急诊人次,女性群体对大气污染的不良影响更为敏感,应作为重点保护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013年北京市丰台区PM_(2.5)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2013年北京市丰台区大气污染物PM_(2.5)的污染情况、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以及气象状况,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2013年北京市丰台区大气污染物PM_(2.5)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的影响。结果北京市丰台区2013年大气PM_(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00.92μg/m~3,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为764人。大气PM_(2.5)质量浓度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女性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大气PM_(2.5)质量浓度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压、男性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无相关性。在污染当天PM_(2.5)每升高10μg/m~3,相对危险度RR值为1.0252(95%CI:1.0113~1.0393)。结论 2013年北京市丰台区PM_(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00.92μg/m~3,超过国家规定二级标准的34.56%,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随着PM_(2.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与分析新疆某高校2016年采暖期校园内大气主要污染物与学生呼吸系统症状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选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空气中颗粒物PM_(2.5),同时用小流量采样器采集空气样本测定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校内1 000名学生进行呼吸系统症状问卷调查,包括宿舍位置、开窗通风、学生是否吸烟等,分析暴露与症状的关系。结果 PM_(2.5)平均浓度为122.58μg/m~3(85.89~169.52μg/m~3),污染程度已达到国家的二级标准。当宿舍100 m范围内有交通要道时,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情况平均增加4.6%,吸烟(包含二手烟)较不吸烟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情况平均增加18.3%;宿舍开窗通风较少时,呼吸系统症状发生情况平均增加10.9%。结论空气污染(PM_(2.5))是该高校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广泛宣传大气主要污染物相关知识,及时预防,加强大气中PM_(2.5)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哈尔滨市道里区空气主要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气象因素和其他与时间长期变异有关的混杂因素条件下,分析空气主要污染物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关系。结果 2015年哈尔滨市道里区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的全年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2.51、95.61、36.97和55.01μg/m~3;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日均呼吸系统门诊量霾日高于非霾日,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气污染物PM_(2.5)、SO_2水平与呼吸系统门诊量存在暴露—反应关系,滞后效应分析发现PM_(2.5)污染当天,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RR值为1.0052(95%CI:1.002 7~1.007 6),SO_2在污染滞后1 d最为显著,S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RR值为1.005 1(95%CI:1.002 5~1.007 6)。结论哈尔滨市道里区空气污染物(PM_(2.5)、SO_2)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宁波市城区不同季节的大气PM_(2.5)污染与哮喘门诊量的关联。方法通过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收集2014—2016年宁波市城区4家综合性医院的哮喘门诊资料,同期气象和大气污染数据分别由宁波市气象台和环境监测中心提供。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不同季节大气PM_(2.5)污染与哮喘门诊量的关系。结果 2014—2016年共报告宁波市城区哮喘患者45 184例,日均41.23例。宁波市大气PM_(2.5)年平均浓度为(43.12±26.40)μg/m~3;冬季最高,为(65.27±34.51)μg/m~3;夏季最低,为(27.34±12.70)μg/m~3。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全年、夏季和冬季当日哮喘门诊人次分别增加1.14%(95%CI:0.48%~1.81%)、2.40%(95%CI:0.22%~4.63%)和1.37%(95%CI:0.28%~2.48%)。夏季男性受到的影响大于女性(P0.05);冬季65岁人群受到的影响较明显(P0.05)。在双污染物模型中引入NO_2后,夏季PM_(2.5)浓度对哮喘门诊量的影响有所增强(P0.05)。结论夏季和冬季大气PM_(2.5)污染可能增加哮喘门诊量,NO_2可能与PM_(2.5)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淄博市主城区PM_(2.5)污染对医院每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淄博市主城区3家综合性医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的呼吸系统疾病逐日门诊人次资料,结合同期的逐日大气污染数据和气象数据,在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PM_(2.5)日均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的关系。结果淄博市主城区2016—2017年PM_(2.5)日均浓度为68.4μg/m~3,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平均为386.6人次/d。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与PM_(2.5)、SO_2、NO_2、CO均呈正相关(P0.05)。时间序列分析的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_(2.5)浓度对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以滞后3 d时效应最强,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呼吸系统日门诊人次的超额危险度(ER)为0.321%(95%CI:0.077%~0.566%);多污染物模型显示,分别引入SO_2、NO_2后,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呼吸系统日门诊人次的ER分别为0.389%(95%CI:0.143%~0.636%)和0.334%(95%CI:0.091%~0.578%),而同时引入SO_2和NO_2后,ER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淄博市主城区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与短期PM_(2.5)浓度升高存在正向关联,可能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定量分析和评价妊娠期PM_(2.5)暴露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联机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采用meta分析对妊娠期PM_(2.5)暴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关系的研究进行整合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后选择合适的效应模型进行统计量的计算合并,同时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及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筛选出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整个妊娠期PM_(2.5)暴露浓度每升高10μg/m~3,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增加9.53%(95%CI:3.92%~14.84%);妊娠早、中、后期PM_(2.5)暴露浓度每升高10μg/m~3,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分别增加6.77%(95%CI:-4.08%~17.40%),5.83%(95%CI:-2.02%~13.98%),2.96%(95%CI:-3.05%~9.53%)。敏感性分析发现,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相对稳定可靠,但在分析整个妊娠期PM_(2.5)暴露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时仍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整个妊娠期PM_(2.5)的暴露可能增加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短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市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逐日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监测资料以及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呼吸系统疾病门诊资料,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控制了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当天门诊量的影响最为明显。PM_(2.5)、PM_(10)、NO_2、SO_2当日浓度每上升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OR值分别为1.006 6(95%CI:1.005 8~1.007 5)、1.004 8(95%CI:1.004 1~1.005 6)、1.025 9(95%CI:1.023 7~1.028 0)与1.022 9(95%CI:1.019 8~1.025 9)。结论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短期升高可能导致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