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韧性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国心理韧性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省某理工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350人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7人的儿童期虐待水平、心理韧性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受虐待水平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Z=-2.696,P=0.007)且心理韧性水平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Z=-3.267,P=0.001);心理韧性与儿童期虐待、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均呈负相关(r=-0.279,P < 0.001,r=-0.247,P < 0.001),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呈正相关(r=0.280,P < 0.001);儿童期虐待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直接效应为0.247,通过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02%。 结论  心理韧性在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对有留守的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以提高心理韧性水平为主要目的干预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状况测量量表(Kessler1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对某市市级医院的1 298名医务人员(医生540例,护士758例)进行调查。结果医生的神经质维度得分低于护士(P<0.05),男性医务人员的精神质得分高于女性医务人员(P<0.01),研究生学历医务人员的K10得分高于其他学历组(P<0.05),不同值夜班情况的医务人员在K10分值、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务人员每天与病人的接触时间不同在K10分值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人格类型医务人员的K10分值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10分值与精神质(r=0.210,P<0.001)及神经质(r=0.567,P<0.001)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倾向性(r=-0.200,P<0.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护士、男性和高学历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频繁值夜班及与病人的接触时间长的医务人员的情绪较低落,内向不稳的医务人员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最高,医务人员的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精神质的倾向性越小,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越低。  相似文献   

3.
庞锐  彭娟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4):467-469
目的 综合评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制定相关检索策略,利用计算机于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根据相关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9篇文献纳入分析,有留守经历大学生4 833例,无留守经历大学生15 732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合并效应量的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整体心理水平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王甲娜  常颖  付家亮  王烈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424-1425
目的了解辽宁省沈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沈阳市7所中学和4所小学的1 499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沈阳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9.3%,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检出率分别为20.7%和18.2%;长处与困难问卷(SDQ)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社会行为得分和困难总分分别为(2.9±2.4),(2.5±1.8),(3.2±2.1),(3.2±1.7),(7.3±2.4)和(11.9±6.1)分,与常模比较,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同伴交往问题得分和困难总分均高于常模(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和掩饰(L)得分分别为(17.7±4.8),(3.6±3.3),(8.2±5.8)和(15.0±3.8)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和L与社会行为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和困难总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P和N与社会行为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和困难总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格特征中E(β=-0.220)、P(β=0.195)、N(β=0.428)和L(β=-0.172)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并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P<0.01)。结论沈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多;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不同层次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状况并探讨二者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疆地区小学至大学不同层次学校的597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 共发放问卷601份,收回有效问卷597份,有效率为99.5%。(1)EPQ结果显示:精神质(P)≥70分者120名(20.1%);(E)内外向171名(28.6%)中间型287名(48.1%),外向型139名(23.3%);情绪稳定(N)41名(6.9%),中间型302名(50.6%),不稳定者254名(42.5%);(2)SCL-90结果显示:有轻度心理问题(总分≥160分)71名(11.9%),有中度心理问题(总分≥200分)75名(12.6%),有重度心理问题(总分≥240分)71名(11.9%),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36.3%。各因子均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因子中,尤其以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和抑郁为重;(3)在人格维度中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种症状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神经质,而内外向性及掩饰性与症状因子呈较低的负相关。结论 新疆地区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其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及心理健康水平,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631名西南某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成组t检验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师专185名贫困新生进行了调查,并与1648名非贫困新生进行比较。结果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贫困新生占49.19%,非贫困新生为4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贫困新生UPI总分及三类诊断、EPQ各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与性格、神经衰弱与强迫症状以及人际交往上;贫困新生在自己的过去与家庭是不幸的和爱操心的选择率高于非贫困新生(P<0.05或P<0.01),贫困新生中男生在父母期望过高的选择率高于女生(P<0.05),而女生在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的选择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新生UPI总分与P因子、N因子T分存在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正常;在对贫困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时注重贫困新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意识完善、人际交往训练及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师专185名贫困新生进行了调查,并与1648名非贫困新生进行比较。结果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贫困新生占49.19%,非贫困新生为4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贫困新生UPI总分及三类诊断、EPQ各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与性格、神经衰弱与强迫症状以及人际交往上;贫困新生在自己的过去与家庭是不幸的和爱操心的选择率高于非贫困新生(P0.05或P0.01),贫困新生中男生在父母期望过高的选择率高于女生(P0.05),而女生在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的选择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新生UPI总分与P因子、N因子T分存在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正常;在对贫困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时注重贫困新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意识完善、人际交往训练及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9.
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喜珍  连灵 《中国校医》2008,22(6):643-645
目的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和EPQ问卷对山西省两所重点高中456名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重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饮食和睡眠等方面,存在年级、性别、城乡差异;不同人格特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的学生是易出现心理问题,并且人格特征对心理状况具有显著的预测力。结论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人格特征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江西省3所一般本科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432人,并以非留守大学生461人为对照进行调查。结果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明显心理症状检出率为26.6%,非留守经历大学生检出率为23.2%;他们的人际敏感度、精神质得分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内外向得分则更低(P<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人际敏感度、抑郁和恐怖因子及内外向得分高于男生(P<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得分有相关性,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对SCL-90总分的共同解释率为18.8%。结论关注有留守经历中内向和情绪不稳定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完善自身人格,可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不良个性特征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教师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它对学生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正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2.
浙江某高校城乡大学新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洪芹  罗德明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27-1028
目的 了解城乡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 PF)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分别对浙江省某高校2003-2005年入校新生进行心理测查,其中16 PF收回有效问卷11 395份,UPI收回有效问卷11 255份.结果 城市和农村大学新生在乐群性、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世故性、独立性、忧虑性和紧张性等人格特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来自城市比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结论 应根据不同生源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新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为未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CL-90量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三所高校16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AS9.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所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占19.44%,66.7%的人认为留守经历使得性格发生正向改变,只有22.8%的人认为周围的人对自己较关心,有一半的人承认自己和周围的师生及朋友关系一般,而这些人恰巧是自己平时的倾诉对象;35.58%的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存在某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前三位的为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非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10个因子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10个因子在不同类型院校、性别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独生子女这个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不同生源地之间存在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整体高于城市的学生;多因素分析显示,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强迫因子、师生关系四个变量是影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调查的留守人群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提示留守经历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性别、学校类型、生源地10个因子间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提示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这部分人群,挖掘留守背景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的生存理由及其相关因素,为大学生自杀的预测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9月23日对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全体3 133名大一新生进行自编大学新生留守基本情况问卷以及青少年生存理由量表测试.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生存理由总分及家庭凝聚力、同伴接纳、自我接纳得分(4.94±0.56,5.12±0.67,4.84±0.69,5.16±0.65)均比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5.00±0.57,5.22±0.66,4.92±0.71,5.24±0.65)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有留守经历新生中,父母一方外出组生存理由所有因子得分均高于父母皆外出组,其中家庭凝聚力和自我接纳因子得分(5.18±0.67,5.21 ±0.66;5.06±0.67,5.1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留守开始年龄中,13~]8岁期间开始留守组自杀恐惧、家庭凝聚力、同伴接纳、生存理由总分均最高(F值分别为3.953,5.980,3.638,5.747,P值均<0.05).在与父母联系频次方面,与父母联系1~<2次/周的留守新生组自杀恐惧、家庭凝聚力、生存理由总分均最高(F值分别为5.954,15.566,11.373,P值均<0.05).方差分析发现,与父母联系频次对生存理由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5.950,P<0.01).结论 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的生存理由比非留守大学新生差.留守经历对大学新生生存理由影响的更多原因是情感沟通.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江西省4所中小学随机抽取的412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焦虑,其中总焦虑倾向及学习焦虑的均分分别为39.52和8.51分,学习焦虑阳性检出率为70.20%;留守儿童的精神质、内外向、掩饰性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常模,神经质量表得分留守男性儿童与同龄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留守女性儿童的神经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同龄常模;留守儿童MHT量表的各内容量表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呈显著相关。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红兵 《中国校医》2001,15(6):466-467
现代教育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关注 ,国家教委对全国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 ,有 2 0 .2 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1 ] 。为了解我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状况 (如民族、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等 )的关系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卫生教育 ,并为学校学生工作提供参考。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河海大学南京校区 2 0 0 0级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表 175 5份 ,收回 175 5份 ,除去无效问卷 ,有效问卷 1733份 ,有效回收率 98.75 %。其中男 1130人 ,女 60 3人 ;少数民族学生 79人 ;独生子女中城市户…  相似文献   

17.
董泽松  祁慧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8):1179-1181
研究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坚韧人格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为改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某高校1446名大一学生,采用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和生活目的测试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坚韧人格总分及韧性、控制维度和生命意义感总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21,3.855,5.424,3.651,P值均<0.01).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坚韧人格总分及各维度与生命意义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1,0.365,0.254,0.321,0.268,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韧人格的韧性、挑战维度和性别因素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重要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坚韧人格对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有重要影响,可通过完善坚韧人格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提供不同的视角和理论依据,使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某高校2009级大一新生身心健康状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89份,问卷数据经检查核实后用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9级新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中,除强迫症状和恐怖两因子略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外,其他各项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人格特质中抑郁、焦虑等因素以及学习压力等生活事件显著影响了SCL-90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格特征和生活事件是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提供不同的视角和理论依据,使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方法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某高校2009级大一新生身心健康状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89份,问卷数据经检查核实后用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9级新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中,除强迫症状和恐怖两因子略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外,其他各项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人格特质中抑郁、焦虑等因素以及学习压力等生活事件显著影响了SCL-90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格特征和生活事件是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社会进入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它通常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工作而未能与父母双方一起生活并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未成年人[1].有研究表明[2,3],家庭的主客观因素均对儿童心理健康有影响.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占86.5%[4].这一特殊群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该群体的相关研究也逐年增多[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