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9,(12):1774-1777
目的:分析头针、舌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依密封信封法等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予以头针、舌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进食呛咳、饮水呛咳、口角流涎、食物滞留、声嘶舌謇)积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吞咽困难,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两组进食呛咳、饮水呛咳、口角流涎、食物滞留、声嘶舌謇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两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在治疗后3周、6周依次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在治疗后3周、6周依次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SWAL-QOL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结论:头针、舌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舌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康柏  杨娟 《新中医》2011,(6):102-103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舌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舌针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后吞咽能力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吞咽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针治疗可以缓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并且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3.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常见伴发症状之一,吞咽困难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增长呈相关性,其治疗方法多样,舌针是其中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对舌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诊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额外给予项针配合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和VF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进食情况,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诊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额外给予项针配合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和VF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进食情况,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吞咽障碍是临床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患者对液体或者固体食物的摄取、吞咽发生障碍,吞咽时发生呛咳与哽噎.因其影响人体正常的营养摄入,且易发生呛咳、误吸等危险后果,是临床治疗难点之一.本病常伴有局部器质性疾病、心理疾病及小儿先天发育异常等,而引起吞咽障碍的常见原因多为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等脑器质性病变.在临床治疗及康复中,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改善吞咽障碍更是关注的重点.本文就近年关于吞咽及吞咽障碍的西医理论研究与舌针疗法治疗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舌三针结合头颈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和电刺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舌三针和头颈部控制训练,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和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藤岛一郎咽疗效评价积分均差别不大(均P 0.05);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藤岛一郎咽疗效评价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好转(均P 0.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均未出现心脏病发作、晕厥、血压明显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舌三针结合头颈部控制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16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8例。对照组接受电刺激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干预5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 38%,对照组为75. 86%,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 72%,对照组为12. 07%,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增强吞咽功能,保证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在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吞咽障碍指的是吞咽生理功能相关联的神经系统或者是吞咽器官的组织遭受损伤,产生各种临床症状体征的一种综合征。权威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一半以上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患者出现吞咽障碍会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免疫力降低等现象,患者产生意外呛咳会诱发吸入性肺炎,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本研究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皮内针埋针联合补肾通络汤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药并用组各8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皮内针埋针治疗,针药并用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皮内针埋针联合补肾通络汤治...  相似文献   

12.
金礼通  黄睿  郑玉龙 《新中医》2019,51(7):116-11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分级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和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清SIL-2R和TNF-α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分级、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SIL-2R、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肯定,其调节SIL-2R、TNF-α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吸舌器结合电动牙刷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用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吸舌器结合电动牙刷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疗效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估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吸舌器结合电动牙刷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发病半年内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给予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加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均以14天为1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并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88%,对照组为45. 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加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吞咽训练+针刺治疗)、吞咽训练组和针刺组各20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显著优于吞咽训练组和针刺组(P0.05),吞咽训练组与针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训练联合针刺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障碍,优于单纯针刺和吞咽训练,且吞咽训练与针刺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针、项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均进行针刺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头项针与康复训练同步进行,对照组头项针与康复训练不同步实施。治疗前后检验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与86.44%,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项针带针康复训练可更为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吞咽功能,其疗效优于针刺、康复训练分步进行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项丛刺疗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及针刺风池穴的即刻效应。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吞咽功能训练,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项丛刺疗法,穴取风池、天柱、完骨、廉泉、旁廉泉、金津、玉液,每日1次,并于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每周2次。两组均每次治疗30min,1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以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采用吞咽超声诊断仪及表面肌电图(s EMG)观察针刺风池穴即刻对吞咽相关肌肉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针刺风池穴即刻可提高患者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振幅(P<0.05),减少颏舌骨肌运动时间、增大颏舌骨肌位移(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项丛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皮内针久留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3组均接受内科基础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康复干预措施(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皮内针久留针治疗,治疗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治疗3星期后,观察3组治疗前后藤岛吞咽疗效评价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藤岛吞咽疗效评价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藤岛吞咽疗效评价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95.0%,治疗2组为90.0%,对照组为60.0%,治疗1组和治疗2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藤岛吞咽疗效评价评分及总有效率与治疗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久留针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电针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快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常规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快针针刺天突穴、廉泉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舌针加冰刺激为主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峰  张宪忠 《河南中医》2002,22(2):59-60
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在 30 %~ 5 0 % ,病人常有吞咽反射延迟 ,很容易发生误咽 ,导致异物吸入 ,引起呛咳、肺部感染 ,且吞咽障碍对患者营养的维持 ,疾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严重者甚至须终生依靠鼻饲维持生活 ,是脑卒中康复的不利因素之一。临床上单纯使用药物治疗 ,效果并不满意。自 1999~ 2 0 0 1年我们采用舌针加冰刺激为主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吞咽障碍的诊断及分型 :经过详细了解病史 ,神经系统查体及螺旋CT确诊的急性脑卒中病人中 ,经饮水试验确定吞咽障碍的诊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