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娇  杨静  刘环  黄艳  景华  宋湛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433-1434,1394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南充市1 000名大学本科在校生进行调查. 结果 南充市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9.83%,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非医学生(x2=52.529,P<0.05),高年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低年级学生(x2=28.604,P<0.05). 结论 南充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偏低,且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主要与医学知识的积累有关.因此各高校尤其是非医学类院校应将健康素养的培养纳入教育中,注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某中学高中生健康素养的调查,了解高中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提出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的建议。方法采用国家卫健委统一编制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西藏自治区山南市600名某中学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学生中,4.57%具备总体健康素养,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的比例为10.1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比例为9.14%、健康技能素养的比例为3.87%;6类健康素养具备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安全与急救素养(40.42%)、科学健康观(29.35%)、健康信息(14.06%)、传染病防治(13.01%)、慢性病防治(10.23%)、基本医疗(6.85%)。男生健康信息素养具备比例高于女生(χ^2=4.476,P=0.034),其余各类、各方面健康素养具备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除传染病防治素养比例外(χ^2=5.513,P=0.064),其余各类、各方面健康素养具备比例均为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山南市高中生健康素养具备比例较低,且低年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比例远低于高年级学生,相关部门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低年级学生健康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健康素养内部路径关系,为针对性地实施有效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医科大学的1740名学生采用《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25.0%。3个维度中具备基本健康理念和知识的比例为50.5%、具备健康技能的比例为32.6%、具备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比例为27.8%。健康素养主要与录取批次、年级、专业、性别和是否学过健康课程等因素有关。在健康素养的比例上,二本学生(32.0%)高于三本学生(15.9%),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大一到大五分别为14.5%、16.9%、29.9%、37.3%和41.3%),临床专业学生(26.6%)高于非临床专业学生(21.5%),女生(27.0%)高于男生(21.0%),学过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的学生(27.2%)高于未学过的学生(10.7%)(P0.05)。通径分析显示健康知识可直接或通过健康理念、健康技能间接转化为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结论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容乐观,健康素养现状应得到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应以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为基础,通过不同途径采取适宜的健康干预措施,促使学生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张倩  梁羽汐  杨艳  周勇  马玲 《中国校医》2023,(5):316+401+399-400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学生营养素养具备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和营养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泸州市某医学院校776名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及由营养知识储备、知识理解、获取技能、应用技能、互动技能、评判技能6个领域构成的营养素养问题,对问卷结果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卡方检验探索营养素养具备率与学生基本人口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医学院校学生总体营养素养平均得分为(155.26±21.31)分,调查对象的总体营养素养具备率为20.2%。营养素养三维度中,功能性营养素养得分率较高,为73.8%。功能性营养素养具备率方面,男生为30.3%,女生为23.0%,高年级学生为33.2%,低年级学生为22.7%,男生高于女生(χ2=5.161,P=0.023),高年级学生优于低年级学生(χ2=9.336,P=0.002);互动性营养素养具备率方面,高年级学生为30.6%,低年级为18.3%,高年级学生优于低年级学生(χ2=14.243,P<0.001);总营养素养具备率方面,男生为24.6...  相似文献   

5.
了解郑州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高校1 042名学生,采用“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修订后最终确定的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郑州高校有24.86%(259/1042)的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知识,大学生科学健康观知晓率为64.68%(674/1 042);慢性病预防的知晓率为9.12% (95/1 042),安全与急救的知晓率为47.89% (499/1 042),基本医疗的知晓率为26.68%(278/1042).科学健康观与基本医疗男、女生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81,12.21,P值均<0.05);一、二年级学生的5类健康问题知晓率均高于三、四年级学生,其中科学健康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9,P<0.05);医学类大学生的健康问题知晓率高于文理科学生(x2值分别为42.24,40.85,19.22,52.59,40.95,P值均<0.01);生源地、所学专业和是否选修课是影响郑州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的因素(P值均<0.05).结论 郑州高校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较高.应继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素养教育,特别是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慢性非传染疾病方面的知识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甘肃省某高校大学生对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评价该校大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及确定今后环境与健康素养干预内容提供依据。方法以环境保护部在2017年6月发布的《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技术指南(试行)》中"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核心试题"为基础,结合教育部2017年6月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设计问卷,于2018年10—12月对该校940名在校本科生一般情况、环境健康素养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具备环境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6.8%(158/940),具备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3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38.1%(358/940),4.3%(40/940),56.3%(529/940)。不同年级大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大学生的具备率高于低年级学生。不同专业大学生具备环境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尤其是对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方面的了解欠缺。学校应根据《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的内容大力开展大学生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静  杜正芳  马莎 《中国健康教育》2011,(6):442-444,450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市6所高校共905名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具备健康素养大学生的比例为24.75%,其中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知晓率为41.77%,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为13.37%,基本健康技能持有率为73.04%;医学生中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最高,为41.92%,其次是文科生,为18.01%,理工科学生最低,为12.55%。女生具备的比例为27.88%,高于男生的20.66%。来自于城市及城镇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学生专业、来源地与健康素养水平相关联。结论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虽然高于全国城市居民15~25岁组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素养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方面的水平,应将健康素养的培养纳入到学生健康教育内容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的素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夜食现象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法对4 0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18.77%的大学生存在夜食现象,不同性别大学生夜食现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2,P0.05),高年级、城镇生源大学生夜食现象高于低年级(χ~2=35.843,P0.001)、农村生源大学生(=6.406,P=0.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大学生夜食现象受生源地、晚饭后手机使用情况、卧床后至睡前是否使用手机或电脑、经常暴饮暴食、爱好饮酒5个因素影响。结论部分大学生存在夜食现象,夜食现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改变大学生夜食现象应从校园文化氛围着手,营造健康的校园饮食文化,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凤梅  陈建文  徐恒戬 《现代预防医学》2014,(13):2399-2400,2425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班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大学生833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大学生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抑郁平均得分42.47±8.61,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9.33%,高年级学生抑郁平均得分和抑郁情绪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大学生焦虑平均得分38.21±7.88,焦虑情绪检出率为10.20%,女生焦虑情绪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焦虑平均得分和焦虑情绪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有7.44%的大学生同时伴有抑郁和焦虑情绪。结论焦虑和抑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兰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兰州市7所高校的1 571名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现状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健康素养知识具备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结果兰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7.1%,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6.7%、35.5%和7.8%。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专业、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源地、专业和年级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结论兰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容乐观,学校及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活动,努力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4所高校大学生5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94名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的5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科学健康观(49.14%)、安全与急救(41.64%)、基本医疗(26.08%)、传染病防治(9.65%)、慢性病防治(8.07%).被调查大学生的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不同院校、性别、生源地、每月生活费方面,被调查大学生具备的部分健康问题素养存在差异.结论 学校应针对学生特征及其知识需求,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注重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的提高,加强女生安全与急救知识的掌握,把农村生源地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工作作为重点,重视利用家庭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2.
了解赣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于高校推广的健康素养提高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设计大学生健康素养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赣州市3所高校1 13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赣州市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5.2%,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的比例分别为21.91%,7.24%和26.77%.城市生源、医学类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比例为7.6%和7.5%,高于农村生源、非医学类大学生的4.2%和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79,9.22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赣南籍(OR=2.340)、无童年期留守经历(OR=4.219)、独生子女(OR=1.818)、自评健康好(OR=2.765)、父亲学历为高中/职高/中专和大专及以上(OR值分别为2.457,3.064)、年级为大二、大三和大四及以上(OR值分别为1.641,1.861,2.669)的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赣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亟待提高.社会、学校应立足于当地区域和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积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安全用药素养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运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1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广州市3所高校大学生安全用药知晓率为44.39%;男性用药知晓率为47.3%,女性用药知晓率为40.6%。不同学校、年级、专业、生源地、健康状况的高校大学生安全用药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学院校(OR=1.661,95%CI:1.224~2.254)、理工类(OR=1.708,95%CI:1.236~2.362)、城市地区(OR=1.671,95%CI:1.312~2.127)安全用药知晓情况优于中山大学、其他专业、农村地区的大学生。经济类专业(OR=0.505,95%CI:0.258~0.987)的学生的安全用药知晓情况与其他专业的相比较差,健康自评状况非常好(OR=0.292,95%CI:0.143~0.595)的学生的安全用药知晓情况与急慢性疾病的相比较差。学校、年级、专业、生源地、健康状况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安全用药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广州市高校大学生安全用药知晓率较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高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学生安全用药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三亚市某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和相关性态度现况,为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对三亚市某高校779名在校大学生性与生殖相关知识、态度现况进行调查。结果生殖健康基本知识得分41.66±11.81,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5.159,P0.001)、高年级得分高于低年级(F=7.791,P0.001);32.5%的学生不赞成"性解放"观念,24.1%学生反对未婚同居;93.7%的学生认为需要了解性知识,22.3%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性教育满意。结论三亚市某高校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性态度较开放,对性教育有需求,应加强性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农牧区生源哈萨克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农牧区哈萨克族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新疆6所高校的4 268名农牧区生源的哈萨克族大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危险行为因素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新疆农牧区生源哈萨克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0. 40%;其中男生(10. 97%)网络成瘾人数比例高于女生(9. 58%)、专科(13. 73%)高于本科生(6. 79%)、独生子女(43. 57%)高于非独生子女(8. 42%)、高年级高于低年级;经常打架学生的网络成瘾人数比例(14. 22%)高于不经常打架学生(10. 20%);有自杀意图学生中网络成瘾人数比例为13. 53%,未自杀意图学生为9. 9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 09,P 0. 01);打架、自杀意图、自杀未遂、感到孤独和学习压力大为哈萨克族男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P值均0. 05);自杀意图、自杀未遂、感到孤独、学习压力大为哈萨克族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P值均0. 05)。。结论高校应对农牧区生源的哈萨克族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引起关注,尤其是因心理问题引起的网络成瘾学生更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苏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民办高校本科阶段的1 560名学生,通过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江苏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0.7%,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等素养具备率分别为27.5%、18.1%、3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生源地区、学校类型等。结论江苏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一般,不同地域高校差异明显,应注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引导,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武汉市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高校和相关部门制定在校大学生健康促进政策以及效果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于2017年3—6月采用健康素养问卷对815名武汉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33.0%。从大学生健康素养3个方面来看,其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35.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56.3%,健康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3.1%。而大学生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65.0%)、慢性病防治(42.8%)、基本医疗(40.7%)、健康信息(36.9%)、传染病防治(24.3%)、安全与急救(16.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历、户籍、学校健康课程开设情况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问卷得分的3个因素(P0.05)。结论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开设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安全逃生演练及急救技能培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定期监测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针对薄弱部分及时进行反馈、干预并调整健康教育知识结构,以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生活方式状况,为完善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一所非医学高校10个班级共382名大一学生,调查其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方式状况。结果被调查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得分为(48.90?6.56)分,健康素养水平为30.2%(114/378);3个维度素养水平分别为基本知识与理念64.0%(242/378)、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1.0%(117/378)和健康技能25.7%(97/378)。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总分为(127.10?15.02)分。具备健康素养的大学生生活方式量表总分、饮食营养行为和压力管理行为得分分别为(129.82?14.11)、(15.42?2.32)分和(20.05?2.96)分,均高于不具备健康素养的大学生(P0.05)。结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多举措并用,重视并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高校新生的健康素养状况,为大学生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某高校692名新生,应用原卫生部编制的《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利用Lime survey进行网络健康素养状况的现况调查。结果河南省某高校新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3.31%,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31.85%、11.25%和55.15%,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依次为科学健康观(45.17%)、安全与急救素养(44.69%)、基本医疗素养(24.56%)、慢性病预防素养(19.81%)和传染病预防素养(11.25%)。结论新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传染病预防素养和慢性病预防素养等方面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同时,也可作为大学新生健康管理内容来提升河南省某高校卫生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0—12月采用两阶段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体育大学457名在校本科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结果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16.19%,基本知识和理念具备率为36.7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率为11.82%、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为16.85%。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OR=3.108,95%CI:1.757~5.497)、生源地(OR=2.200,95%CI:1.228~3.939)及是否参加过健康教育活动(OR=2.398,95%CI:1.373~4.189)是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全国同等学历人群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养成率、基本技能持有率均较低,应采取措施,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