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咳嗽为呼吸系统的难治病,中医中药确有良好疗效。治疗咳嗽当注意几个要点:重视宣通肺气,外邪得以宣散,则咳嗽能平;治痰须分清寒热燥湿,因虚而生痰者以恢复脏腑功能为先;明辨邪正消长转化,注意寒热虚实之间的相互兼夹;病久酌配活血化瘀,气行血畅则疗效倍增;风邪所致的顽咳可用虫类祛风解痉等。  相似文献   

2.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疲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金元时代,刘完素对咳嗽的病因病理有进一步的研究,<河间六书·咳嗽论>指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惟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行,止于肺则为咳嗽",强调湿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提出"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是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自下,"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安宏  高雅 《环球中医药》2023,(4):759-762
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治疗咳嗽依据“定表里—别寒热—分虚实”三步辨证法,一为根据发病时间早晚、起病缓急、舌体干润三点确定咳嗽的表里病位,在表者,起病急,发病快,舌润不干,以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在里者,或为表邪入里,或为邪从内生,发生火热灼肺、津液亏损、痰饮停聚,或脏腑不足之证,可见舌干少津,或缠绵难愈,以麻杏石甘汤主之;二为根据痰质清稀、粘稠和脉象紧缓三点确定咳嗽的寒热属性,寒嗽者,多见痰质清稀,脉紧,以杏苏散、小青龙汤主之;热嗽者,痰质粘稠,脉缓,以桑菊饮合银翘散,或麻杏甘石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三为根据气津盈亏情况判断咳嗽的虚实,若有乏力、咳声低微、口鼻干燥等气虚津亏表现,为虚证,应以脾胃为中心,平补脾胃,利肺止咳。尉中民治疗咳嗽定表里、别寒热、分虚实,名为三法,实为一法。治咳三步辨证法可反映咳嗽表里、寒热、虚实的关键症状、体征,同时将尉中民重视早期治疗、顾护脾胃的治咳思想贯穿其中,易学易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胡学军教授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咳嗽主要分新咳与久咳。新咳病在肺卫,病因为风寒燥热诸邪等,尤以风邪为主,治以轻宣肺卫,再辨寒热虚实。久咳病涉肺脾(胃),病因可概之"风、痰、气、虚",治以行气化痰为主,并重理肺健脾。理肺采用疏理(如宣肺、降气、清肺、温肺、行气、活血等)和调养(如益肺、养肺、温肺、敛肺等)之法;健脾则分健脾益气和益胃养脾。其认为久病复杂之咳嗽常为多因子致病,主张采用以"病证症"为主的多维辨证方法,综合治疗。善于采用药对、药组等,减缓不良药性、增强药物疗效,并附病案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洪妍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12-112
本文以《内经》条文引出"胃咳"一病,同时从病机、症状特点等方面论述了胃浊上逆、失宣降之咳嗽,并与肝胆咳、痰热瘀肺等进行鉴别,提出了胃咳之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6.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痰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  相似文献   

7.
清·陈修园云:"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也",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说明咳嗽与肺及其他脏腑的关系。历代医家多推崇: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治疗多从肺脾论治,但临床中咳嗽、两胁疼痛,口苦目眩等患者,通过从肝论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中介绍了①气机郁滞,木失条达,令肺气不展,宣肃无权,发生咳嗽,治疗以疏肝理气法,方选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汤,柴胡疏肝散等;②肝经热盛,复感风热,木火弄金,肺气上逆所致,治宜清肝凉血法,方选黛蛤散合泻白散;③肝阴不足,所寄相火上逆刑肺而致之咳,治宜养阴柔肝法,滋肝润肺止咳,方选一贯煎或归芍地黄汤加减;④因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痰瘀内生,壅阻肺气,宣降失能,而发痰咳,使肺气宣降失常而病,治宜活血理气,方选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本文从肝与肺的关系,阐述了咳嗽从肝论治的思路,强调咳嗽的辨治应注意肝的作用,从肝辨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开拓思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总结崔金涛教授从瘀论治哮喘的经验。崔教授认为哮喘痛病位在肺,病因为瘀血疾浊,乃久病入络,瘀血阻滞,气道不利,痰随气升,气因痰阻,互相搏结所致,提出治疗哮喘病的总体原则应以化瘀清肺、理气平喘为主,兼顾寒热虚实。  相似文献   

9.
感染后咳嗽属临床常见的亚急性咳嗽,大多症状顽固,时间迁延,难以治愈。本病虚实夹杂,外感与内伤并见,表证与里证共存。多见阴虚燥咳,治以养阴清肺,止咳化痰,慎用辛温之品,以防耗散肺阴。"咳"与"嗽"证,病机不同,咳为肺气上逆,治以降逆止咳;嗽为脾肾阳虚,治以温阳除湿化痰。治咳先治痰,治痰从肺脾肾及三焦着手。咳嗽牵涉多脏,诸脏莫忘调肝。久咳不愈,因劳欲伤肾所致者,治当节欲保肾。结合具体医案对该病的诊治及用药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宋乃光教授认为,治疗顽咳宣降肺气原则应当贯穿始终,以宣降肺气、疏表气为法。用药须选用“轻剂”,药重则过病所。重视调整肺与脾、心、肝、肾的关系。咳嗽日久,湿、痰、瘀一体,发为顽咳,须配伍涤痰化瘀药物。支气管哮喘用药不避温,喉源性哮喘当从风、肝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以搜风宁肺为法,紧扣风、燥之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1.
咳嗽用药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其病位在肺 ,发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异。外感多由寒邪、热邪或燥邪所引起 ,内伤多由痰浊阻肺 ,或阴虚肺燥所致。本病的治疗 ,不能见咳止咳 ,必须针对不同的病因 ,分别选用清肺、温肺、润肺、敛肺等不同的药物 ,还应与治痰药物相机为用。紫菀———各种咳嗽本品甘润苦泄 ,辛温不燥 ,主入肺经 ,“专能开泄肺郁 ,定咳降逆 ,宣通壅滞”(《本草从新》) ,并能“消痰”《日华子本草》。因其药性平和 ,温而不热 ,柔润有余 ,大凡咳嗽 ,无论新久、虚实、“寒热皆宜 ,无所避忌”(《本草正义》) ,故可视为治咳通用之药。若风寒犯…  相似文献   

12.
正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情志因素在内伤咳嗽发病中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肝咳属内伤咳嗽范畴,发病常由情绪波动诱发,呈阵发性、刺激性,胸胁胀痛,伴有脾气急躁易怒,善太息,常规镇咳化痰解痉等治疗效果不佳,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病等多种肺系疾病者,以女性更多见。宋康老师认为,肝咳病机不离气、火、痰、瘀,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  相似文献   

13.
小儿咽源性咳嗽临床颇多,儿科教材未专门论治该病。通过对本病的辨证论治观察,我们认为其病症特点重在咳嗽,咽痒作咳,或有痰,或无痰,咽部颗粒。感受风邪、湿热、痰瘀、气阴不足均可致咽窍不利而咳作。治疗以辨证与辨病结合,针对各病因病机,或宣散祛风,或清热除湿宣郁,或祛瘀化痰,或补虚利咽,同时明辨病位,注重调护,共奏止咳之功,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肺胀病辨治点滴湖北省沙洋人民医院(434560)李帮阔肺胀为多种慢性肺系病证,如久咳唾、喘息、短气、虚满等,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为痰瘀阻肺,气阴耗伤的本虚标实之证。辨证须分清虚实主次,论治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1伏痰外感 虚实错...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本病发病之因为气郁,发展之戾为痰瘀,病机之源为本虚,又责乎神机失调,与肝、脾、肾及心密切相关。临证须明辨虚实,调和脏腑阴阳,治以疏肝、健脾、补肾、养心,权衡形气神相关,可谓证倚病辨,法依证拟。  相似文献   

16.
干咳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干咳一证除了燥胜阴虚、肺失滋润而干咳外,还可由于胃气不和、病气干肺,宿痰内伏、复感外邪,肺窍不利、门户不畅等引起。对干咳的治疗既要辨病因、病位,又要察虚实寒热,求得“病气”所在,治以祛除“病气”为要。  相似文献   

17.
李焘老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虚、湿、痰、瘀、浊、毒”六大病理机制;病位以肾为主,旁及脾、肺、心、肝、胃等脏腑;病性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其治法为补益脾肾,以固其本;祛瘀泄毒,以治其标;顾护胃气,以添生机;中药灌肠,独具匠心;并注意饮食调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理病理、症状、病机、分型诸方面论述了脾胃虚弱,肺失清肃之咳嗽,并与悬饮,肝胆咳,痰热瘀肺等进行了鉴别,提出了脾胃咳之辨证分型及证治法则、方药。  相似文献   

19.
从脏腑病位、邪实偏胜、疾病发展阶段三方面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临床辨治本病应定病位,辨脏腑盛衰,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明病机,辨邪实偏胜,从瘀血、气、痰、毒邪论治。分阶段,辨寒热虚实,即病之初期,肝郁热盛,治以疏肝清热为主;病之中期,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为主;病之末期,正气大虚,治以扶正气为主,忌一味猛攻。  相似文献   

20.
周勇 《四川中医》2008,26(3):29-30
<素问·咳论篇>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肺系受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并以脏腑命名,分为五脏咳.临证治疗咳嗽,必须明辨脏腑,不能仅见咳止咳,见咳治肺.本文从肝咳辨治,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