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应用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与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8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情况、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踝肱指数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均优于对照组(P0.05),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与养阴益气活血汤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提升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指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证候规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的发病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将898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气阴两虚兼湿热组、阴阳两虚组,检测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管超声等,研究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差异性;阴阳两虚组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明显偏高(P0.05,P0.01),气阴两虚兼湿热组次之,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最低;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足背动脉血流量阴阳两虚组明显低于气阴两虚兼湿热组(P0.05),气阴两虚兼湿热组、气阴两虚兼血瘀组、阴阳两虚组股动脉、腘动脉管径依次变窄,血流量依次减少。结论:阴阳两虚证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最严重阶段,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患者较轻,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最轻。从而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不同证型之间的发病规律,为临床分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利于正确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毕桂芝  段裕 《山东中医杂志》2021,(4):362-366,389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内服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踝肱指数(ABI)、下肢动脉搏动指数(PI)、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治疗后血浆FBG、2 h PG、HbA1c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01)。两组治疗后ABI、下肢动脉PI及足背动脉Vm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上升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MDA含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SOD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DA含量较对照组低(P<0.001),SOD水平较对照组高(P<0.001)。两组不良反应均少而轻微。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T2DM下肢血管病变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其机制与减轻机体氧化应激、稳定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4.
傅水娟  洪赛赛  杨晓春 《新中医》2021,53(3):159-162
目的:观察通络协定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早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脂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络协定方和穴位贴敷治疗。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检测2组干预前后踝肱指数(ABI)和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2组干预前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前ABI、足背动脉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ABI、足背动脉搏动指数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69.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络协定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防止管腔进一步狭窄,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早期周围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早期周围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口服,2组均治疗30 d。观察治疗前后2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踝肱指数(ABI)、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8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足背动脉血流量、ABI均升高,PV、Hct、AI均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早期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肢体缺血状况,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黏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气阴两虚证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和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踝肱指数(ABI)、气阴两虚证评分、疗效、胫前动脉的收缩期峰速、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以及血清AFABP和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气阴两虚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6%)(P0.05);观察组患者胫前动脉的收缩期峰速、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AFABP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前列腺素E1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增加下肢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且可下调血清AFABP和IL-17水平。  相似文献   

7.
周静  高晟  吴深涛 《天津中医药》2015,32(9):526-529
[目的]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不同证型患者量表积分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将20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兼血瘀、气阴两虚兼湿热、阴阳两虚组,进行量表评测,研究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气阴两虚兼湿热组与阴阳两虚组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评分、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依次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阳两虚型患者糖尿病控制状况及生存质量最差,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患者较好,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最好。研究显示了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不同证型之间的发病规律、疾病控制状况及生存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患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es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DLASO)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DLASO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证型与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因素的关系。结果:454例DLASO患者的合并症和并发症中高血压病最多,其次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脂异常症、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脂异常症的患者均超过60%。患者以气阴两虚兼血瘀型为最多(381例,83.92%)与湿热困脾兼血瘀型、阴阳两虚兼血瘀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男女比例为1.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阳两虚兼血瘀型的体重指数为(26.43±4.11)kg/m2,高于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4.91±3.12)kg/m2(P0.05)。结论:DLASO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脂异常症;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是DLASO最常见的证型;男性患DLASO的危险性高于女性;阴阳两虚兼血瘀型体重指数偏高。  相似文献   

9.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军科  范秀风  曹雯 《陕西中医》2009,30(8):997-99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组方(生黄芪、玄参、当归、怀牛膝、赤芍、鸡血藤、六路通、地龙、桂枝、生水蛭)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3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踝/肱血压指数和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5);治疗组ABI指数和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通络降糖的功能,可改善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下肢的供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养阴通脉汤在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气滞血瘀证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气滞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疗法分组,将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的40例列为A组,将应用养阴通脉汤治疗的其余40例列为B组,观察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GLU)、餐后2 h血糖(2hPG)情况,并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相比B组,A组总疗效较低,HbAlc、GLU及2hPG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通脉汤在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气滞血瘀证治疗中,降糖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并发症、合并症的相关性。方法: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数据库,对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中医证型、血瘀兼夹症、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合并症(包括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卒中、其他眼病、高尿酸血症、皮肤病)进行录入。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并发症及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居多,占80.1%,且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兼夹血瘀者占57.1%,且兼夹血瘀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结论:2型糖尿病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为主,且气阴两虚及兼夹血瘀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临床可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祝氏降糖方在降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疗效。方法 86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祝氏降糖方。两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祝氏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改善显著,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47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基本信息和中医临床信息的采集、踝臂指数(ABI)检测、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定、股总动脉及动脉粥样斑块检测。所有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各中医证型与ABI、股总动脉IMT及其积分、股总动脉及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气阴两虚与阴阳两虚型的ABI明显小于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的左右IMT均明显厚于湿热困脾和气阴两虚型,IMT积分和斑块积分均明显大于气阴两虚型。结论下肢动脉缺血程度随糖尿病病情的进展而加重,中、晚期患者明显重于早期患者。阴阳两虚型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最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情况、血糖水平、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丙二醛(MDA)、全血2 h血糖(2 h P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踝肱指数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 <0.05),2组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于治疗前,联合组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可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情况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LEA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糖脂代谢、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DLEA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2组均口服厄贝沙坦片、辛伐他汀片、格列齐特片及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小板聚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每次10 g,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及峰值流速、中医症状评分、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凝血酶调节蛋白(TM)水平。对2组进行安全性监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54/59),对照组为78.43%(40/5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2 h PG、Hb A1c、LDL-C、SBP、DBP水平下降,ABI和TBI指数升高,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及峰值流速改善,中医症状评分及TCSS各项评分降低,血清TNF-α、IL-6、Hcy、hs-CRP、VEGF、ET-1及TM水平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可明显减轻DLEA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下肢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减轻或延缓DLEAD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0级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瘀血和非瘀血两种状态的研究,为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111例0级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分为血瘀组和非血瘀组,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踝肱指数(ABI)、合并症情况、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瘀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血压病发生率均高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肱指数低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瘀组的空腹血糖低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和低踝肱指数是血瘀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皮素、前列环素与糖尿病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44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37例气阴两虚证患者,20例正常人的内皮素、前列环素含量。结果:糖尿病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内皮素,前列环素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之间内皮素、前列环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均有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紊乱。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主要危害之一是长期高血糖造成的微血管病变,以及所促发加重的大血管病变。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紊乱与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着密切联系。本文观察了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与血瘀证的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状况,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踝肱指数、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股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提升踝肱指数,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益糖康联合前列腺素E1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气阴两虚兼痰瘀互结证的疗效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益糖康每日1剂,每日2次,2组治疗8周,并比较2组血糖水平、踝肱指数(ABI)、中医证候评分、疗效、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清FGF-21和FFA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糖水平、Hb A1C、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ABI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2. 86%)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FFA水平显著低于而FGF-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益糖康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气阴两虚兼脉络瘀阻证疗效明显,且可调节血清FGF-21和FFA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0级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瘀血和非瘀血两种状态的研究,为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111例0级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分为血瘀组和非血瘀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踝肱指数(ABI)、合并症情况、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瘀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血压病发生率均高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踝肱指数低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但血瘀组的空腹血糖低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和低踝肱指数是血瘀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