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小议《伤寒论》中的和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八法”的概念,但是在该论著中“八法”已具雏形,并有具体的应用。本文试对“和法”的形成、实质、概念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和法内涵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法的运用始于仲景 ,然至成无己作《伤寒明理论》,小柴胡汤主和解始成为定论。成氏说 :“伤寒邪气在表者 ,以渍形以为汗 ,邪气在里者 ,必荡涤以为利 ,其于不外不内 ,半表半里 ,既非发汗之所宜 ,又非吐下之所对 ,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为和解表里之剂也。”按照成氏的说法 ,小柴胡汤主和解是因为少阳属半表半里 ,既不宜发汗 ,又不宜吐下 ,只能和解。笔者认为半表半里之说概念模糊 ,近年关于少阳病位之争即源于此。本文以“少阳主枢”的观点重新认识少阳生理病理 ,并从和解少阳的主方小柴胡汤入手 ,从而归纳出和法的内涵为调和少阳枢机 ,略…  相似文献   

3.
<正>白虎汤出自《伤寒论》,作为辛寒重剂而被广泛运用。但在《伤寒论》中,白虎汤并不只是用于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四大症的治疗,即不单纯是起清解实热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仲景治未病的治疗思想,试总结分析如下。纵观《伤寒论》一书,"白虎汤主之"这句话共出现3次。一是《伤寒论》太阳病篇176条之"伤寒,脉浮滑,此为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该条在《伤寒论》中是首次出现,一出现就引发了诸多争议,即  相似文献   

4.
经方"小柴胡汤"是《伤寒论》治柴胡汤证的代表方,《胡希恕伤寒论讲座》(简称《讲座》)集中体现了经方大家胡希恕论《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其对小柴胡汤有着深刻的见解.笔者通过《讲座》中胡先生对小柴胡汤相关条文的论述,从其学术思想出发,探析小柴胡汤源于《汤液经》之因,阐明小柴胡汤组方内涵,分析小柴胡汤所主之证及其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之异同,总结小柴胡汤之"和"义,从理论上对小柴胡汤之应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的“阴阳自和”,不单是指误治后期待自愈的病理机转,而且也是本论确定治疗法则的一个重要前提。因“阴阳自和”是指治病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其阴阳自和而病愈。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阴阳自和”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文  鲁兆麟 《北京中医》2007,26(7):400-401
张仲景不仅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巨大贡献,还对养生康复理论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的“阴阳自和”理论,内涵丰富,认识深刻。文章结合历史背景对张仲景“阴阳自和”观的内涵、渊源、方法和应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和法”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是中医八法之一,在临床上起着重要作用。然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对和法及其相对应和解方剂的认识颇多争议,甚至对“和法”概念、范畴亦多有含混不清之处,明确“和法”实质对确立“和法”的本源具有重要作用,亦可给临床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伤寒论》第317条方后注:"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强调方证相应。方证即方药的适应证。《伤寒论》的六经八纲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反应,辨清表、理病位,辨清阴、阳、寒、热、虚、实病性,但对于临床的实际应用,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后还必须辨清属何方证。方证是《伤寒论》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也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关键就在于方证是否辨正确[1]。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病的主治方,临床应用广泛,该方不但治外感热病,而且对  相似文献   

9.
柴瑞震 《光明中医》2008,23(4):411-413
本文通过对疾病发生的原理和对疾病治则、治法及方药的研究,揭示了张仲景在其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中所贯穿的主要思想观点,即促进机体"阴平阳秘"的"和谐观"。张仲景首先指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体内外和谐环境及和谐稳态被干扰和破坏而引起的;次则提出了治疗学的原则与观点,不管是正治反治,还是扶正与祛邪,不管是调整阴阳,还是调整脏腑功能、气血关系,最终都应达到恢复与维护阴平阳秘的和谐环境与稳态.在具体的治法上,则有直接维和法:如调和营卫法、和解少阳法、和调胃气法、和调阴阳法等;又有间接维和法:如发汗维和法、攻下维和法、催吐维和法、逐瘀维和法、理气维和法、清温维和法等。这对后世治疗学和临床医家,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一部以讨论外感病为主而阐发运用辨证论治方法的著作,书中仲景既示人以规矩,又诲人以技巧。其言精奥,其法简详,其中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后世医家或伤寒论注家对此"一证"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对此笔者认为此"一证"定是"主证",其义有二:一为某方所治之证侯;二即某证侯中之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的条文26条,而明确记载的具体针刺穴位仅有7个,分别是风池、风府、大椎、肺俞、肝俞、期门、关元,其中明确指出针刺的只有6个。这些穴位全部是特定穴,仲景重用特定穴,选穴少而精,治疗范围广。  相似文献   

12.
陈明 《河南中医》2007,27(1):3-5
太阳温病属于广义的伤寒范围,是太阳病的主要证型之一,治当辛凉解表,如误用辛温发汗,以温治温;或过早使用下法,使表邪内陷等,可导致风温、结胸等病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凡10篇,397条。其中论及烦症者76条,占19.1%,且每篇均有涉及。《伤寒论》在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系统地创立了烦症的辨治理论体系,为后人完善烦症的证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裴卉 《中医研究》2007,20(9):2-4
天体运行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同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也影响着人的生命活动。太阳及太阳系行星的运行周期决定太阳对地球的辐射量,是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因素之一。据天文学家计算,东汉末年正是九星会聚年代,导致中原地区气候趋冷是《伤寒论》扶阳助阴学术思想形成的主要天文气候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便不利的病机常与气化不行、湿热、津伤、气不化津有关,成因主要由于三焦气化不能运行。小便的变化,反应人体津液之盈亏,脏腑功能的盛衰及邪气的性质;对诊断疾病、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疾病在表还是在里,病性属寒还是属热,以及太阳腑证之属于蓄水还是蓄血,皆可于小便不利这一体征中获得准确信息。"整体观"是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的协调运转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诊疗时不可偏于一征一症,必须全面观察,四诊合参,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在复杂的病症面前,认清疾病的本质,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炳君 《江西中医药》2006,37(10):15-16
通过对《伤寒论》肝乘脾证、肝乘肺证针刺期门的分析,学习了张仲景根据五行生克进行辨证治疗的诊治思路,探讨了其选穴严谨、取穴精当的用针特点,总结了《伤寒论》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补充了对《伤寒论》部分学术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脉证并治是张仲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大特色,滑脉属于阳脉,多主食积、实热和痰饮等,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滑脉是六种基本脉象之一,多与浮、沉、迟、数等脉并见,形成复合脉,亦有一脉多证和一证多脉等情况。故临证时,要仔细辨别脉象,多诊合参,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排除一些症状在身体上所表现出来的假象,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它以六经辨证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其理法方药俱全.其中关于肺系疾病叙述的条文丰富,为后世治疗肺系病奠定了基础.通过梳理论中条文,从宣肺、清肺、泻肺、温肺、补肺、降肺、培土生金及从肝治肺等八方面,结合个人临床并贯以师承跟诊所得予以粗浅探析,以飨同道,互为交流.  相似文献   

19.
伤寒方治疗杂病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加味治疗脂肪肝,麻黄细辛附子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荨麻疹,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面部痤疮,四逆散合白虎汤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等四个案例分析,论证<伤寒论>方在治疗内伤杂病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喘证浅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关于“喘”的条文论述有十七条,按照证候分类有无汗而喘,汗出而喘,喘而汗出,喘而胸满,腹满而喘,微喘,喘冒等;按照证治分析,症状同中有异,机理异中有同,辨证精细准确,治法灵活多样,可以推断转归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