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喉源性咳嗽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西药治疗多以抗生素、激素为主,疗效不是十分理想,且患者易产生抗药性,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少,故笔者从小儿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药治疗的思路方法及前景等方面探讨中医药对小儿喉源性咳嗽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收集1994年1月—2015年2月28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发表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冒)后咳嗽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作者群体、研究对象、样本来源、样本量、诊断标准、纳入标准、试验方法、疗效评价等各方面内容录入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393篇,从临床研究的标准要求来看,各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结论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亟需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3.
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对近5年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概况做了综述.中医治疗感染后咳嗽,以辨证论治为基本纲领,以扶正祛邪为治则,应用内外科综合疗法,通过全面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指出目前感染后咳嗽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欠缺对其发病机制和重要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不规范,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医药对小儿过敏性咳嗽的治疗效果。中医对小儿过敏性咳嗽的认识、诊断、防治。中医治疗过敏性咳嗽经临床研究证实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感染后咳嗽因肺脾亏虚、正虚邪恋所致,治以调肺运脾,采用调肺运脾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本文介绍调肺运脾小儿推拿法操作方法及特色,并举医案为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状况及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正莉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74-475,477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以感冒、乳蛾、咳嗽、肺炎喘嗽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发生经久不愈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简称“复感儿”。研究证明,免疫功能紊乱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中医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感染后咳嗽(PIC)为亚急性咳嗽,临床多发,占中医门诊咳嗽患者70%,西药治疗不容易治愈,严重者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研究表明:约34%-69.7%为中医风寒束肺型PIC,可见于一年四季,尤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1-2]),中医药辨治感冒后咳嗽在改善症状、临床疗效等方面优于西药,我科以麻桂三二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痰鸣多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各类病原体肺炎等未获得彻底有效治疗,加之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易造成咳嗽、痰鸣难消,病程迁延。笔者采用止咳化痰散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痰鸣患儿共83例,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22例小儿患者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就诊于我院门急诊的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痰鸣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  相似文献   

9.
感染后咳嗽从燥论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 《四川中医》2010,(9):32-33
感染后咳嗽以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粘痰为临床特征,与中医燥咳症状吻合。本文从外燥与内燥合而致病,探讨感染后咳嗽的病机,以期发挥中医药在感染后咳嗽中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止咳平喘汤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止咳平喘汤,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对照组为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咳平喘汤对小儿感染后咳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感染后咳嗽主要病位在肺,与肝、脾关系密切,久病可病及心、肾。这可能与脏腑间的五行生克乘侮关系及脏腑间的病理生理相互影响有关。本文从脏腑辨证对感染后咳嗽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进行归纳综述,对感染后咳嗽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作了简要综述,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脏腑辨证对感染后咳嗽的发病规律及病机特点治疗进行总结概述不失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4):454-455
目的:观察桑杏汤加味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51例感染后咳嗽患儿桑杏汤加味治疗,7d为1个疗程,根据1疗程及两疗程后患儿咳嗽积分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第1疗程后咳嗽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2.2%。第2疗程后咳嗽总积分与1疗程后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疗程后总有效率为100%。第1疗程无效的4例患儿修正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结论:桑杏汤加味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疗效好,未发现不良反应,可作为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初步鉴别的诊断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名过敏性咳嗽、隐匿型哮喘,是近年来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病.西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剂、抗炎、抗过敏等方法为主,长期应用有一定副作用且停药后易复发[1].中医药在增强患儿体质和免疫力、改善患儿症状及减少复发方面都有其一定的优势.笔者采用验方"止嗽散"治疗小儿风邪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  相似文献   

14.
桑叶连贝散乃云南四大名医之一戴丽三所创,导师何平教授师从戴老徒弟,刘以敏教授,导师传承其学术经验,运用新制桑叶连贝散治疗小儿秋燥咳嗽,临床取效颇丰。通过介绍小儿秋燥咳嗽的病因病机、新制桑叶连贝散之方药组成,以及案例举隅,总结何平教授以新制桑叶连贝散治疗小儿秋燥咳嗽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小儿秋燥咳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公众对于中医药的关注度正在日渐提升,中医药的疗效得到了多方认可。为了进一步发扬中医药文化,通过对全国名老中医袁长津教授诊治感染后咳嗽的临证思路进行分析,为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提供名家经验,以此扩大中医药优势疾病谱,使中医药能更好地服务临床,疗效就是生命力,希望袁老的经验能帮助到更多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方法:根据平日跟诊时袁老对宣肺清痰饮治疗感染后咳嗽的讲解,结合袁老实际临床医案,系统总结袁老经验,通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使结论更具说服力。结果:袁老多将感染后咳嗽辨为痰热壅肺证,治疗上主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宣肺清痰饮为袁老最常用的方剂,本方的主症为咳嗽,咳黄痰,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结论:感染后咳嗽往往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袁老认为痰热壅肺证为该病常见证型,故主要从痰热入手,主张清化痰热的同时兼以宣肺,使邪气得除,肺气得利,咳嗽自愈,临证之时习用宣肺清痰饮,但袁老也指出,宣肺清痰饮适合痰热较甚的患者,对于咳嗽日久,干咳为主的患者,则并不适合,实际运用时还需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应用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及清肺化痰合剂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结果:临床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止咳、化痰、平喘和消除干、湿罗音、哮喘音均较对照组为优(P〈0.05)中医药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白晓菊,张金芳主题词:小儿;复感;中医药治疗;小柴胡汤;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是指反复发生的呼吸道感染每年发生7次或7次以上。复感咳嗽在儿科较慢性支气管炎多见,笔者从1986年以来共收治33例,用小柴胡汤(或散)加减...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7,(5):629-631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治疗中应用肺炎合剂联合阿奇霉素口服及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小儿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分为两组,以接受包括阿奇霉素口服及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的西药治疗者为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肺炎合剂口服为治疗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2周后,治疗组支原体滴度≥1∶160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2周治疗完成后,治疗组CRP、ESR、咳嗽、咳痰及发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2周治疗完成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炎合剂联合布地奈德可显著的改善小儿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泻白散加减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阴虚肺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感染后咳嗽阴虚肺热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泻白散加减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显著(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泻白散加减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阴虚肺热证效果较好,优于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 用中医宣肺止咳加凉血活血药物如桔梗、白前、紫草、莪术等水煎口服。7d为一疗程,观察患儿咳嗽减轻情况。结果 经过1疗程治疗,患儿咳嗽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3.33%。结论 宣肺止咳合凉血活血法为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