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梅丸为《伤寒杂病论》厥阴病脉证治篇经典方,随着"经方热",乌梅丸在临床中大量应用以及现在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乌梅丸可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临床发现符合乌梅丸寒热错杂病机,厥阴病特点的患者,均可考虑用乌梅丸,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同时发现乌梅丸可作为"精神调节剂"治疗因肝气不舒或者阳气馁弱致使肝用不及而出现肝气郁结的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彭欣  王冰  秦林 《山东中医杂志》2009,(12):827-828
二陈汤中配伍乌梅,多认为是取其酸收润燥之性。但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方的用药规律,发现乌梅是祛痰止咳的配伍常用药。乌梅敛肺而不敛痰、生津而不滋腻,可佐制温燥以"减毒";其长于止咳化痰,又可协助祛痰而"增效"。二者兼论,方能全面体现出乌梅在二陈汤等祛痰方中的双重配伍价值。特别是针对后世"用二陈而畏乌梅"的局面,尤其应当强调:乌梅为二陈汤中的有效药物,不可随意舍弃。  相似文献   

3.
<正>1乌梅丸证治述略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原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说:"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后世医家认为乌梅丸为治疗厥阴病之主方,适用于"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的治疗,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杂病,而不仅仅作为驱虫剂的代表方。根据历代医家应用乌梅丸的经验,可将乌梅丸  相似文献   

4.
粱简文帝萧纲御著<如意方>是一部颇具宫廷美容特色的医方著作,其别具风格的学术内容,透散着浓浓的宫廷气息,带有浓重的宫廷养生美容的特点.<如意方>尤以美容、香身、祛斑祛痣、生发美发的中医美容见长.其不仅注重外在美容,亦关注内在气质,方药精炼,内外合一.展示了南北朝时期在医学美容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5.
乌梅作为味酸之品,历代医家多认为其性酸收,少有言及酸泄者。然笔者在研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时发现叶氏常运用乌梅和川连相伍治疗湿热性疾病,并称之为"酸苦泄热"。若把乌梅理解为其性酸收,二陈汤作为治痰名方,方中乌梅若用来治疗实证,似与"实者泻之"治法相悖,可见乌梅作为味酸之品,单纯理解为酸收实有不妥之处。故结合乌梅在方剂中配伍运用和叶氏验案中应用阐述乌梅实为酸泄而非酸收之特性。  相似文献   

6.
方证辨证主张"有是证,用是方"。乌梅丸为治厥阴病的主方,适用于"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的治疗,故临床上凡是符合寒热错杂的病机,符合症状在下半夜出现或加重的时间特点,兼四肢厥冷等阴阳失调的表现,都可用乌梅丸治疗。清代以来的诸多医家认为乌梅丸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杂病,而不仅仅作为驱虫剂的代表方。  相似文献   

7.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病情缠绵,反复发作的特点。基于本病的演变过程,将肉芽肿性乳腺炎分为肿块期、脓肿期、溃后期三个不同阶段,以"消、托、补"为总治则。肿块期以内治为主,外治为辅,使肿块"消";脓肿期以外治为主,内治为辅,外治的关键为"祛腐生肌",辅以温阳"托"毒法透脓外出;溃后期以外治为主,内治为辅,外治的关键为"祛腐引流,防止闭门留寇",待腐脱新生时,辅以垫棉绷缚法。依据"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的特点,内治以"补"虚扶正为主,辅以活血化瘀法,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血管瘤的中医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全身各处,可影响美容和生理功能。祖国医学称为“赤疵”、“红丝瘤”、“血痣”、“血瘀”,并提出多种治疗方法。如《千金要方》和《圣济总录》中均提及用陷肿散治血瘤;《医宗金鉴》用芩连二母丸治血瘤,冰蛳散枯血痣;《外科正宗》用枯瘤方治瘤初起;《圣济总录》提出系瘤法治疗。参阅近代文献,后人对血管瘤的治疗又有发展。一、中药内服因血管瘤与血液有关,故中医临证大都从化瘀和凉血着手,并根据瘤发部位和症状的不同,又有清、温、补各法。  相似文献   

9.
雨潇 《养生月刊》2006,27(5):440-443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我们的祖先,经过漫长的生活实践,在祛病养生、延缓衰老、美化容颜肌肤、塑造健美形体等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膳食美容疗法。膳食美容,是指运用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可作为食物使用的某些中药,通过日常饮食,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美容的目的。具体而言,膳食美容所用的食物,通常具有润肤白面、悦容增颜、抗老去皱、祛斑消痤、除疣灭痕、减肥祛脂等效用。美容膳食的制作方法亦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炖”、“焖”、“蒸”、“煮”、“煎”、“炒”、“煨”、“卤烧”、“熬粥”、“…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29-2532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药成方制剂》中含"乌梅"方剂的配伍规律,为乌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从《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中筛选含"乌梅"的方剂,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治疗疾病、证候及组方配伍进行分析;并选取高频药对及高频疾病进行药物组合深度分析。结果:获得含"乌梅"的方剂共59首,涉及药味272种,常用药物组合28个;主治中医疾病15种(频次≥3),主要证候8种(频次≥3);选取高频药对"乌梅-甘草""乌梅-白芍"和高频疾病"胃痛""痹病"进行药物组合的深度分析,显示乌梅在不同药对中作用方向有差异,在不同疾病中治疗作用各异。结论:乌梅不同组方配伍和乌梅"收""散"的双重特性决定其作用灵活多样。临床上应根据病证特点,选择合理的药物配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发挥乌梅不同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芳香中药在疾病外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外治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内病外治是中医的治疗特色之一。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研究均发现芳香中药在疾病外治中效果显著,中药具有可透皮吸收的特点,芳香中药对药物的透皮吸收可起到促渗的作用,芳香中药外用治疗疾病方法种类多样。作者对芳香中药外用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试论《本草纲目》中美容方药应用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举分析了《本草纲目》中的中医美容理论和养颜润肤乌发治面疾的方药。认为《本草纲目》有如下特点 :《本草纲目》根据皮肤生理特点和美容药物作用机理 ,采用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和外治皮肤病的手法 ,从而达到内外共治之目的 ;根据中药性能和药物作用特色 ,以药物的性味、归经、色泽、升降浮沉来医治皮肤病或调节皮肤功能 ;《本草纲目》中中药剂型约有 40余种 ,其中用于美容的剂型就达 2 0余种 ,既有丸、散、膏、酒、粥等内服剂型 ,又有涂剂、粉剂、漱剂、液浸剂、露剂、染剂等外用剂型 ,并附大量的美容秘方、验方 ;食物美容是中医传统美容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草纲目》在详细介绍各种食物的功能之外 ,还附有民间常用的各种美容食品、药膳或验方 ,这些简单易行的验方涉及到面容、头发、鼻、口、耳、皮肤、手足、身体等各个方面 ,可用于日常皮肤抗衰老、美容保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应用中药外治法治疗褥疮,收到确切的临床效果,深受患者欢迎。现将中药褥疮“1号搽剂”和“2号搽剂”的处方组成以及外治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处方组成 1 1号搽剂:乌梅、石榴皮各500g,加清水8000ml。将上药煎煮1h后过滤,往滤渣中加水5000ml,再煎煮1h又过滤,合并2次滤液,以文火浓缩煎至3000ml。待该液冷却摄氏60℃时,掺入冰片末0.1g,搅拌均匀,最后过滤,装瓶密封,消毒备用。 祖国医药学理论认为,性味酸涩的中药具有收敛之功,本方所用乌梅、石榴皮、诃子均具有酸涩收敛之效,酴冰片消肿生肌收疮。其中,《本经》认为乌梅可治“……偏枯不仁,死肌”;现  相似文献   

14.
探讨石氏伤科"筋骨痹"理论对辨治风湿病证的启示。认为"筋骨痹"理论注重筋骨并治、内合肝肾、气血共调、兼祛外邪的临床证治法可用于治疗风湿病,在筋痹与骨痹的具体证治中又各有侧重。并举验案4则。  相似文献   

15.
中药经鼻给药治疗脑部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鼻腔给药是以鼻腔作为给药部位,将中药或其制剂纳入鼻中,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给药方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等优点。中药鼻腔给药有通窍祛闭、宣畅气机、益气固脱的功效,尤其在患者神昏口噤的情况下,更是治疗脑部疾病的一种很好的给药途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药物经鼻腔给药可绕过血脑屏障而靶向脑组织,从而有效治疗脑部疾病。  相似文献   

16.
酸味方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味方是莱芜市中医院陈树泉主任医师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摸索、筛选出来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剂,现汇总如下。酸味方的组成及理论依据酸味方主要由山茱萸15g、乌梅30g、焦山楂20g组成。“酸”是中药五味之一,酸味药除了具有传统认为的收敛之性外,还有行气、散瘀、祛湿、化痰等多方面的作用[1]。1.酸可化痰、祛死肌。如乌梅,《本经》云:“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本经逢原》用治“恶疮胬肉。”清·高思敬用乌梅肉3g、轻粉1.5g,治疗肾岩翻花。其他具有酸味的药如山楂、藤黄、盐肤木、木瓜等也有…  相似文献   

17.
魏品康教授认为,癌性腹水作为胃癌的一种并发症,与胃癌具有相同病机,即以痰浊内蕴为本,水湿内停为标,故以消痰利水为基本治法,以消痰之品攻邪祛浊为主,兼以利水之剂祛水利尿,达到标本同治。其消痰利水方由制胆南星、制半夏、山慈菇、陈葫芦、猪苓、芒硝、商陆、茯苓皮组成,并斟酌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等组成。该方寒热并用、气血平调、邪正兼顾,具有清热祛寒、益气补血、安蛔止痛之功,为治疗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厥阴病之主方。该方与其它寒热并用剂的最大区别是“重用酸以平肝”,“寒热刚柔同用”。吴鞠通曾对乌梅丸进行探讨,认为其用药酸甘化阴、辛苦通降,又辛甘为阳、酸苦为阴,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现诸多临床医师在此基础上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化裁,使乌梅丸治疗疾病的范围日渐宽广。现将乌梅丸在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9.
冯淑兰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以中医整体观为基础, 结合现代医学针刀神经触激学说与经络理论, 内外兼治, 刀药联用, 常获佳效。外治运用针刀神经触激术, 以"定点施刀、神经触激、一点三向"为施术要点, 通过在椎管外口触激脊神经根, 诱发神经"应激"反应, 可"气至病所";内治予经方桂枝附子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减, 可疏通太阳膀胱经气、扶正壮督祛寒湿、温肾助阳壮腰骨、活血化瘀止痹痛。  相似文献   

20.
慢性下肢溃疡的中医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阙华发 《世界中医药》2013,8(2):148-151
提出"虚、瘀"为本,"虚、邪、瘀、腐、损"为特点的慢性下肢溃疡的病机学说,确立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分期辨证的序贯治疗方案。内治以扶正化瘀贯穿治疗始终,注重益气健脾、补肾益精、通络生新;外治动态应用祛腐祛瘀补虚活血生肌的外治疗法,注重祛瘀化腐、活血生肌、煨脓湿润、煨脓祛腐、煨脓长肉的应用。丰富了中医学的创面修复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