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癌男性发病率为第一位,女性发病率第二位,死亡率第一位。肺癌病理类型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此类患者确诊时大多为晚期或局部晚期,丧失手术机会而采用放化疗等非根治性治疗。但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第三代化疗药物虽然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多数患者接受3个周期以上化疗后产生耐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靶向药物研发的进展,肺癌靶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主靶向治疗能明显延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存在19和21外显子突变的患者。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被认为是肺癌靶向治疗效果预测的重要分子标记。近年来随着肺癌靶向治疗的不断研究,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靶向药物疗效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几年来关于NSCLC EGFR基因突变及靶向药物治疗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NSCLC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埃克替尼的应用效果,掌握埃克替尼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4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抽签法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化学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接受埃克替尼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与疗效相关性、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症状缓解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EGFR、EGFR突变类型、吸烟室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密切相关,不同指标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客观缓解率存在确切差异(P<0.05)。研究组CR、PR高于对照组,SD、PD小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症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疾病进展时间与平均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确切(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埃克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的疗效突出,能够切实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晚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关键致癌驱动因素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可以从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中受益。尽管早期临床获益,最终患者都会产生耐药性,这成了晚期NSCLC治疗的障碍。近年来,利用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的液体活检,在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管理应用中正在迅速发展,并且ctDNA检测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晚期NSCLC患者EGFR突变的检测。若将这种检测常规整合到肿瘤临床中,将是广大肿瘤患者的福音。  相似文献   

4.
陈勇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127-128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造成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现晚、进展快、预后差,而且对于常规放疗化疗敏感性极低,数十年来其五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20%以下.EGFR靶向药物的发现为NSCLC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以gefitinib(吉非替尼)和erlotinib(厄洛替尼)为代表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对于携带某些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具有良好的疗效.虽然在EGFR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目前依然有很多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外显子突变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AMRS-PCR方法检测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送检NSCLC标本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突变情况,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受检118例标本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41.5%(49/118)。其中外显子18突变率占8.0%,外显子19突变占52.0%,外显子20突变率占4%,外显子21突变率占36%,1例患者为EGFR基因外显子18和21双重突变。肺腺癌患者突变率为50.3%,明显高于非腺癌非小细胞癌突变率14.2%;女性患者中的突变率53.3%,高于男性患者35.6%;无吸烟史患者突变率52.7%,高于有吸烟史患者突变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大小和标本取样类型与EGFR突变率无明显相关性。人群分布中海南本地人49例,其中EGFR的阳性率42.8%,定居海南时间大于5年的外地人群EGFG的突变阳性率65.2%,定居时间小于五年外地人群EGFG的突变阳性率18.2%。居住时间少于5年外地人群中EGFR突变率与大于5年人群和本地人群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居住时间大于5年人群与本地人群EGFR突变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常见于女性,肺腺癌,无吸烟史患者;以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为主。患者年龄和手术方式以及标本取样与突变率无明显相关性。海南地区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导致EGFR突变的一个影响因素,更多的海南地区患者可能会从肺癌EGFR靶向治疗中受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血浆ctDNA标本采用基于分子标签(UMI的二代测序(NGS)技术进行相关驱动基因突变分析,评估血浆ctDNA二代测序技术指导靶向用药的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纳入了163例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NSCLC患者血液标本,采用基于分子标签的二代测序方法,检测患者血浆ctDNA中与NSCLC相关的11个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98例初诊初治的NSCLC患者中,37.8%(37例)患者未检出肺癌驱动基因突变。其余患者中TP53、EGFR、ERBB2、RET、KRAS、ALK、PIK3CA、BRAF、MET、ROS1、NRAS的突变频率分别为33%、24%、10%、8%、7%、6%、4%、3%、3%、3%和1%。57例EGFR-TKI靶向治疗后进展的NSCLC患者中,21例(36.8%)检出T790M突变,3例(27.3%)接受三代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出现T790M与T797S顺式耐药突变。其他耐药突变包括KRAS基因突变(2例)、MET基因扩增(1例)以及PIK3CA基因突变(8例)。29例组织样本ARMS-PCR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组织EGFR突变阳性患者与ctDNA检测EGFR阳性患者之间的一致性为13.8%。结论该方法不仅能够检出初诊初治NSCLC患者中靶向治疗的敏感突变,还可以对靶向治疗进展后的耐药突变情况进行监测。因此,可选择基于分子标签的二代测序检测技术来指导NSCLC患者的个性化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疗效。方法 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进展后,停药行三代化疗药物单药全身化疗2周期后再次口服小分子化合物治疗,评估近期疗效及疾病再次进展时间。结果 1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成治疗,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0例(0%),稳定(SD)12例(85.7%),进展(PD)2例(14.3%),疾病控制率(DC=CR+PR+SD)85.7%,疾病进展时间(TTP)5.3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可部分恢复小分子化合物敏感性,副反应可耐受,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病原学特点以及免疫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医院就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及病原菌检出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2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38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7.76%,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消化和泌尿系统; 38例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6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占62.90%。年龄、侵入性操作、营养状况、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感染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年龄、侵入性操作、营养状况、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可降低患者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亚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蛋白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相关性,以便精准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方法 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标本117例(其中肺腺癌患者79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38例),利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 NGS)技术对与肺癌相关的733个基因进行检测。分析两组不同组织亚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敏感基因突变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与PD-L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肺腺癌样本中,非小细胞肺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靶向用药相关基因的整体检出率为59.5%。EGFR敏感突变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有检出,且常伴其他伴随突变检出。与肺腺癌患者相比,肺鳞癌患者的TMB值显著偏高(15.25±8.04 vs. 7.15±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45,P<0.0001)。此外,肺鳞癌患者平均PD-L1蛋白表达水平为(22.7±4.5)%,显著高于肺腺癌患者的(11.9±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0,P=0.0277)。通过对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与PD-L1表达的分析显示,两者不具有相关性。 结论 从本组样本来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肺腺癌患者靶向药物敏感基因突变检出率高,肺鳞癌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两者不具有相关性,同时肺鳞癌TMB高,所以需结合患者整体基因突变情况及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疗效.方法 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进展后,停药行三代化疗药物单药全身化疗2周期后再次口服小分子化合物治疗,评估近期疗效及疾病再次进展时间.结果 1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成治疗,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0例(0%),稳定(SD)12例(85.7%),进展(PD)2例(14.3%),疾病控制率(DC=CR+PR+SD)85.7%,疾病进展时间(TTP)5.3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可部分恢复小分子化合物敏感性,副反应可耐受,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1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建立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预后模型。方法收集1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个体预后指数并据此进行分组,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3%,25%,1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对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P0.05)。按照预后指数进行分组,高、中、低危组患者生存时间具有差异(P0.001),高危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95%可信区间为5.8~8.2个月;中危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95%可信区间为14.1~17.9个月;低危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95%CI为31.1~39.8个月。结论 KPS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以上因素所建立的预后指数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建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模型及分析其关联因素,为NSCLC治疗提供数据。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检测434例NSCLC患者样本的EGFR基因外显子19缺失、外显子20 T790M突变、外显子21 L858R突变,应用ANN建立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预测模型及分析其关联因素。结果显示434例NSCLC患者EGFR基因外显子19、20、21总突变率为42.6%,其中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鳞癌、大细胞癌,女性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最终ANN预测模型变量包括吸烟、吸烟指数、病理类型、胸水CEA、性别、血液CEA,该模型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06、64.00%、73.50%。进一步分析显示较高胸水CEA、腺癌、吸烟人群、高血液CEA水平、高吸烟指数、女性肺癌患者更易发生EGFR突变。结论 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本研究建立了ANN预测NSCLC患者EGFR突变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影响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疗效的预后因素。结果表明,患者功能状态、确诊前6个月体重下降情况和临床分期是影响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失败后再化疗治疗的临床方案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106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最佳支持治疗(BSC)组24例、单药化疗组(采用多西他赛及培美曲塞治疗)35例、与铂类联合化疗组47例。21 d为1个化疗周期,2个周期后统计对比3组疾病控制率;随访1年,统计不同治疗方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生存期(OS)。结果与铂类联合化疗组疾病控制率为19.15%,虽高于单药化疗组的11.43%、BSC组的8.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卡铂或顺铂联合化疗PFS、OS较最佳支持治疗、多西他赛化疗、培美曲塞单药化疗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应用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单药化疗或与铂类联合化疗均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尤其是与铂类联合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5.
贫血是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甚至生存时间。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在放、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有效方法。局部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患者,HB水平是生存率的独立有效预后因素之一,纠正贫血可以改善预后,但对于生存率的确切影响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吉非替尼在EGFR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其中34例实施放疗与吉非替尼联合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8例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定期随访后对两组治疗患者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5月,与对照组(10月)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使用放疗联合吉非替尼的综合疗法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显著改善晚期肺癌近期疗效,但对总生存时间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曾乾 《医疗装备》2020,(8):68-69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配合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万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吉非替尼进行靶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同步放化疗配合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贫血是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甚至生存时间.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在放、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有效方法.局部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患者,HB水平是生存率的独立有效预后因素之一,纠正贫血可以改善预后,但对于生存率的确切影响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19.
<正>肺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全球每年有超过180万人由于肺癌死亡。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肺癌,主要包括大细胞癌、腺癌以及鳞癌。该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生存率较低。虽然靶向治疗的发展速度较快,肺部肿瘤的免疫治疗也快速发展,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有效延长,但是靶向治疗存在耐药性,二线化疗失败患者预后较差。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细胞在生长、增殖以及转移过程中,都会出现血管新生,因此,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8,(1):59-60
目的观察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应用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