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部分治疗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9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等分为两组,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为治疗组,口服前列康片为对照组;经过3个疗程治疗,最终90例有效病例参与结果分析;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膀胱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7.8%(26/45)、总有效率88.9%(40/45),对照组显效率33.3%(15/45)、总有效率86.7%(39/45);两组间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均能改善I-PSS评分、QOL评分及残余尿量(PVR),且治疗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的中医症状积分及最大尿流率(Qmax)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电针能通过温补肾阳改善肾阳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2.
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饱和灸量组(30例)和传统灸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灸感最强的腧穴实施艾条温和悬灸,饱和灸量组艾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传统灸量组每次15min,两组均每日2次,共治疗5天,第6天起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0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饱和灸量组愈显率为75.0%(21/28),传统灸量组愈显率为44.4%(12/27),饱和灸量组疗效优于传统灸量组(P0.05);两组患者腹泻、腹胀、腹痛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饱和灸量组腹泻、腹胀症状评分较传统灸量组降低更明显(0.87±0.13vs 1.27±0.21,P0.01;1.12±0.41vs 1.32±0.26,P0.05)。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IBS疗效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消敏定量是个体化的动态灸量,因人而异,是热敏灸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饱和灸量组和常规灸量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灸感最强的2个穴位上实施艾条温和悬灸,饱和灸量组艾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常规灸量组每穴灸15min,两组均每日治疗2次,共治疗4天,第5天起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共治疗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症状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饱和灸量组治疗后愈显率为56.7%(17/30),6个月后随访时愈显率为60.0%(18/30),均优于常规灸量组的26.7%(8/30)与30.0%(9/30)(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饱和灸量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常规灸量组升高更明显(治疗后:22.32±4.64vs 17.43±3.21,随访:23.01±4.76vs 18.32±2.13,均P0.01)。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CSA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热敏灸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大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联合电针八髎穴组、热敏灸组和药物治疗组,对比观察3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残余尿量、尿流率变化情况,同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 治疗后热敏灸联合电针八髎穴组的显效率高于热敏灸组和药物治疗组(P <0.05),但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热敏灸联合电针八髎穴组I-PSS评分、残余尿量,与热敏灸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3组间的QOL指数、最大尿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电针八髎穴可明显改善良性前列腺增大患者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解毒汤联合俞穴热敏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下尿路症状4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合并下尿路症状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观察组口服前列解毒汤及配合腧穴热敏灸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 5%,对照组为75. 0%; 2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的比较。结论前列解毒汤联合腧穴热敏灸对CP/LUTS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芒针透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动力学、外周血中雌雄激素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的影响。方法:对门诊收集到的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9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3组分别予热敏灸干预、芒针透刺干预及热敏灸结合芒针透刺干预,干预手法均为1次/d,干预周期均设定为14 d。于首次治疗开始前以及末次治疗结束后,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患者的尿流量(Qmax)、平均尿流率(Qave)、残余尿量(PVR)、超声下的前列腺体积、外周血中激素睾酮(T)、雌二醇(E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临床疗效等进行测评与判定。结果:经14 d干预治疗后,3组I-PSS、QOL、前列腺体积、PVR、E2及PSA水平均有下降,Qmax、Qave及T水平均较前升高(均P<0.05);且接受热敏灸结合芒针透刺的联合治疗组相关指标数值显著优于接受单种治疗方法的热敏灸组及芒针透刺组(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热敏...  相似文献   

7.
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灸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灸量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32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个体化消敏饱和灸量组(n=16)和传统灸量组(n=16),均治疗35次.疗程结束后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价,包括疼痛、活动与疼痛的关系、功能障碍相关的特殊检查等方面.结果:在治疗后与治疗结束6个月后,两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热敏灸治疗毒蛇咬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对26例毒蛇咬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B超膀胱残余尿测定和尿流率检查,通过热敏灸疗法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和尿流率指标的差异。结果受测患者治疗前膀胱残余尿量与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最大尿流率(Qmax)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热敏灸疗法在治疗毒蛇咬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方面,可改善膀胱残余尿量,提高患者最大尿流率数值,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灸频的隔发酵附子饼灸治疗肾阳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每日1次)、治疗2组(每日2次)、治疗3组(隔日1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观察国际前列腺症状积分(I-PSS)、中医症状积分、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I-PSS和中医症状积分,提高Qmax及减少PVR,其中治疗1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余3组。对照组及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5.0%、80.0%、65.0%。结论不同灸频的隔发酵附子饼灸对肾阳虚型前列腺增生症均有不同的临床疗效,综合分析表明每日1次为最佳灸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灸量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36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个体化消敏饱和灸量组(n=18)和传统固定灸量组(n=18).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为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与治疗结束6个月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雷火灸从灸材、灸具方面着手,加入中药改变灸条配方组成,重视灸力渗透性,火力猛、药力峻、起效快;热敏灸从施灸部位及方式方法着手,寻找热敏化腧穴,改变施灸过程,重视循经感传;均系改进普通艾灸法的悬灸法,均可提升疗效。雷火灸效力刚猛,要考虑患者承受能力,因改制灸条而使治疗成本提高,增加治疗费用;手法繁多,实际临床大多为节省人力,仅使用温和灸法,客观上限制了更广泛的应用。热敏灸虽所需灸材便捷廉价,手法较为简洁;每种疾病需要先探寻不同热敏穴,耗时较长,比较依赖患者灸感,在现实操作中略有局限;腧穴热敏性机制也不够清楚,理论体系尚待完善。二者均系对普通艾灸法改进的有益尝试,各具特色,临床疗效满意,虽然还有些许不足,然瑕不掩瑜,期待有更多研究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浅谈实按灸与按摩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帅州  王飞 《光明中医》2010,25(7):1237-1238
按摩灸又称点按灸,系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王民集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理论、将传统的实按灸法和按摩手法巧妙结合起来创立一种全新的灸疗方法。文章就从按摩灸的渊源、机理、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探究。  相似文献   

13.
《黄帝明堂灸经》关于灸法记载十分丰富,对后世针灸临床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取穴、灸法顺序、用火与艾灸禁忌、灸疮防病保健、热证可灸、灸治百病等方面概括和总结了《黄帝明堂灸经》的论灸特点。  相似文献   

14.
铺灸探新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07-1309
铺灸疗法是由隔物灸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的艾灸疗法,其施灸面积大,热力深透,主治范围广,具有其他灸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特色灸疗法,作者对其理论、特点、适应症、注意事项及其免疫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铺灸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和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铺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灸疗保健     
灸疗防治颈椎病 方法一:灸罐法。取穴:大椎、曲池。操作:取艾绒捏成2.5cm大小的圆锥状艾炷若干。医用纱布1块用药液(或国公酒)淋湿后拧半干,待患者俯卧位后置于大椎穴,艾炷点燃后置于敷料上,烫时再换另一个已点燃备用的艾炷,治疗30min后取下敷料,用大号火罐拔10~15min。同时灸两侧曲池穴各5min,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6.
《神灸经纶》为清吴亦鼎所撰,该书全面地总结整理了清及清以前灸法经验,体系完备,内容翔实,是一部理法并重、切合实用的灸法专著,在针灸发展史上享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7.
艾灸疗法是藏医与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对藏医与中医艾灸中艾叶的采集季节、艾条的制作、灸法适应症、艾灸部位、艾灸方法、艾灸功效及艾灸注意事项等方面列表进行陈述,对比分析各自的共性与独到之处,表明藏医艾灸法与中医艾灸法在许多方面都具有融会贯通之处,两者应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使中华民族艾灸方法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进而为人类的医疗保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艾灸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针对艾灸研究的临床试验也日益增多,但是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中,艾灸的阴性对照—模拟灸的设立成了临床试验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艾灸RCT中模拟灸的设立方法,从艾灸产生的热效应、光辐射效应以及艾烟效应三方面来评价和阐述模拟灸模型的设计及应用方法,以期为今后艾灸RCT中建立一种理想可行的模拟灸模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浅论灸时     
灸时是构成灸量的核心因素之一,但目前临床关于灸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可能是导致灸法临床疗效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古代文献中不同灸时对疗效的影响有明确的定性要求,但并未对其进行明确的量化规定,更没有对所描述的灸时与灸效关系的条件有明确的交待;现代临床应用中对灸时的规定亦有很大区别,多以医者的个人经验为主,尚未有系统、明确的结论;笔者认为,必须从文献研究、施灸物理过程研究、临床时效关系3个方面进行,才有可能对灸时进行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医针灸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灸法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灸法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针灸医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在总结前期灸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灸法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认为亟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阐明灸法的内源性调节机制,揭示艾灸得气、灸温、灸材等因素的作用特点、规律和机制,明确艾灸热、光、烟与灸效的关系,并确证艾灸与针刺作用的异同,以推动灸法研究新一轮的发展和创新;并展望灸法在“治未病”及防治疾病中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