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学生具有来源复杂、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因此有必要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从而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措施,为学校制定预防艾滋病教育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全球每天约有1.6万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50%是10~24岁的青少年,在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中已出现高流行趋势,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  相似文献   

3.
沈倩  刘亚鹏  孙兴盛  刘利 《中国校医》2011,25(3):182-183
目的了解徐州市区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徐州市区1所大学、2所职业中专的1 136名在校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平均答对率83.80%,大学组与职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P>0.05)。19.35%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其中65.55%的学生首次性行为使用了安全套。最近1年内52.31%的学生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宣传,44.90%的学生参加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结论青年时期是健康性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加强对青少年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郑风英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0):1244-1245
报道显示,2007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新增人数比2001年下降了约30万,死亡人数比2001年下降约20万,这充分说明艾滋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4].其中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可改变人们对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及个人生活行为,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青海玉树地域广阔,人烟稀少,生活及学习条件较差.本调查对山东高职院校资助地震灾区青海玉树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需求,探讨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为建立如何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席晖 《广东卫生防疫》2010,(4):43-44,46
目的了解中山市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获得知识的途径以及相关行为情况,为学校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中山市3所学校(广东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孙文学院、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在校学生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青年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等。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40份,收回有效答卷828份,有效率为98.57%。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血液和母婴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98.43%和93.96%.但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只有54.23%。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85.02%)、报刊书籍(68.23%)、网络(64.13%)。8.82%(73/828)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史,女生性行为发生率(12.03%,42/349)高于男生(6.47%,31/479)(P〈0.01),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47.95%(35/73)。结论目前中山市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艾滋病宣传教育应具有针对性,着力培养青年学生自我保护技能和倡导正确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黔东南州某高职院校在校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降低校园艾滋病传播的风险、提出校园教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11—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进行艾滋病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本次调查在校学生1 861名,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7.59%,其中非医学专业学生为69.79%,医学专业学生为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05,P<0.001)。学生对艾滋病严重程度、我国青年学生疫情形势以及我国法律对艾滋病人的权益保护等知识知晓率不及80%。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取途径方面,95.06%的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其次是网络宣传(89.63%)、电视宣传(82.91%)。结论 黔东南地区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还有待提高,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开展不同形式、内容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年学生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行为及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情况,帮助制定相关艾滋病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共抽取安庆和合肥青年学生1 606人,经知情同意后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和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梅毒等3项血清学检测。结果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62%,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过性行为的比例为4.48%,其中安庆市1.88%,合肥市7.07%;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1.25%;在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及商业性伴中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和最近1年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低于50%,最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为2.07%。血清学检测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而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19%,HCV抗体阳性检出率0.31%。结论安徽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总体尚好,但有个别知识点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有不安全的性行为,且对艾滋病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今后需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扩大高危行为干预和检测覆盖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罗庄区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获得知识的途径以及相关行为情况,为学校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湘样方法,在罗庄区3所学校(山东省交通技术学院、临沂职业技术学院、沂蒙学院)部分在梗学生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青年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等.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4份,收回有效答卷1006份,有效率为98.24%.青年学生对史滋病的血液和母婴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98.44%和94.14%,但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只有53.81%.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84.11%)、报刊书籍(59.22%)、网络(60.22%).11.52%(118/1024)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史,男生性行为发生率(14.97%,81/541)高于女生(7.66%,37/483)((X2=13.38,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51.69%(61/118).结论:目前罗庄区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艾滋痛宣传教育应具有针对性,着力培养青年学生自我保护技能和倡导正确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9.
祁宝奎 《中国校医》2010,24(5):388-389
目的了解青海高职护理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更好地开展高职护理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10个班级40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高职护理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8.4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学生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从高到低依次是网络、朋友、电视、书报、学校教育等,44.89%的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有日常来往。结论青海高职护理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和歧视倾向,应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充市有性行为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和行为现状,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充市5所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总共调查11 696名学生,679(5.80%)名学生有性行为,其中619人(91.16%)艾滋病认知水平高,60人(8.84%)认知水平低,488人(71.87%)对艾滋病感染者无歧视态度,191人(28.13%)有歧视态度。最近1年发生性行为时从不使用、有时使用、始终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分别为15.89%、44.53%、39.58%,最近1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和不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70.17%和29.83%。年龄(OR=1.918)和艾滋病认知水平(OR=2.683)会影响学生最近1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频率,年龄(OR=1.931)会影响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结论南充市有性行为的青年学生对艾滋病整体认知水平较高,但是对于非传播途径认知水平低,仍存在艾滋病歧视,有一定比例的无保护性行为,年龄和对艾滋病的认知会影响安全套的使用。应当以低年龄学生为重点加强艾滋病知识和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以预防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晋城市在校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9月对晋城市3所大中专院校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合计调查607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5.73%,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73.18%,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53.32%。15.16%的学生愿意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一起学习或工作,53.21%的学生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或他们的遗孤;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电视的占87.64%,是报刊、书刊的占71.83%,是网络的占57.17%;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的是电视占70.35%,是报刊、书刊的占58.65%,是网络的占50.58%;分别有39.54%、16.80%的学生对婚前、婚外性行为持同意或无所谓的态度;16人有过性行为,其中使用安全套的占56.25%。[结论]大中专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昆明市某物流中心停车场长途卡车司机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基本的数据。[方法]在昆明市某物流中心对居住在停车场内的800名长卡司机进行随机抽样,抽取203名长卡司机进行“行为监测”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长卡司机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获得相关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很少,高危险性行为发生率高。[结论]需要立即对长卡司机开展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了解艾滋病感染者推介(社交网络中)的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MSM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高危性行为和艾滋病知识现状,为针对该人群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哈尔滨、天津、西安、重庆4个城市,通过对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发布招募信息,动员其主动预约参加调查,然后通过滚雪球抽样和受试者推荐的混合抽样方法,对艾滋病感染青年学生社交圈中的学生MSM人群共549名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青年学生的“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指标体系”知晓率为90.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艾滋病宣传教育核心知识与艾滋病知识的通知”知晓率为89.4%,安全套持续使用率为59.4%.在达到知晓水平的调查对象中,有40.8%出现艾滋病知识和坚持使用安全套行为的分离,且艾滋病知行分离与HIV感染及不同的性伴类型与性伴数量均存在紧密相关,青年学生有1~3个固定男性伴(1个:aOR=2.48,95%CI=1.61~3.82;2~3个:aOR=2.45,95%CI=1.44~4.15),或1~3个临时男性伴(1个:aOR=1.74,95%CI=1.10~2.77;2~3个:aOR=2.15,95%CI=1.34~ 3.46)时,出现知行分离的概率增加;有1个及以上的商业男性伴(aOR=3.35,95%CI=1.15~9.80),或1个及以上的固定女性伴(aOR=2.49,95%CI=1.17~ 5.28),或1个及以上的临时女性伴(aOR=2.80,95%CI=1.01~7.71)的青年学生也会出现知行分离(P值均<0.05).结论 艾滋病感染青年学生社交圈中的学生MSM人群艾滋病知识和安全套坚持使用行为分离现象严峻,需要进一步提供针对性措施以降低HI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南宁市部分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南宁市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探讨适合南宁市在校大学生特点的艾滋病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宁市3所高校2 176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年龄在24岁以下的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1.07%;196名有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最近1 a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占26.79%;94.99%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得到关怀.结论 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不够全面,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评价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制订调查方案并设计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收取有效问卷2 648份,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项回答正确率均高于78.02%;非传播途径项回答正确率在64.95%~78.17%之间;只有少数人(1.89%)参与过预防艾滋病公益性活动,87.08%以上的同学对感染者和患者存在歧视态度和恐惧心理;艾滋病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报纸、杂志(32.40%),其次是电视、电台(27.04%),而通过学校渠道获取的仅占16.47%.结论 消除学生对艾滋病的偏见和恐惧心理,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是今后学校宣传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徐州市区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徐州市区1所大学、2所职业中专的1136名在校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80份。结果被调查的学生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平均正确判断率为83.80%,大学组与职专组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19.35%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其中65.55%的学生首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有1.76%的学生有吸毒史,多集中于职专组。最近1年内有52.31%的学生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宣传服务,44.90%的学生参加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结论青年时期是健康性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加强对青少年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等多方面的教育,平衡院校间教育资源和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常州市高职院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为制定营养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常州市2所高职院校2018名学生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及格率K为65.6%,A为74.1%,P为11.5%.女生的营养知识得分和营养态度得分均明显高于男生(P<0.05);护理专业营养知识得分较高(P<0.05);学过营养课程的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均较高(P<0.05).结论:有必要在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庆市部分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为在该群体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582名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自填表式问卷调查,采用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对青少年艾滋病知识要求的指标计算知晓率.[结果]全体被调查学生的知晓率仅为8.2%,男、女生分别为9.2%和7.5%(P=0.477 2);汉族学生的知晓率为13.1%,而土家族和苗族学生分别只有2.1%和2.5%(P<0.000 1);渝西经济走廊区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34.9%和2.1%(P=4.676 E-57).分别分析该指标的5个问题的回答情况发现:问题1、2的正确回答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而问题3、4、5的回答情况不存在性别差异. [结论]重庆市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且存在显著的民族和地区差异,男生的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高于女生,对该群体进行相关教育时要园人园地而异.  相似文献   

19.
陈云霞  吴东胜  张乃中  熊瑛  吴瑛 《中国校医》2018,32(11):819-824
目的 获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探索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点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问卷网”设计调查问卷,于2017年5月1—30日选取安徽省皖南地区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班级QQ群平台发放问卷,动员学生自愿参加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等。结果 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0.31%。对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平均知晓率达91.84%,但对日常生活中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平均知晓率仅为51.55%,其中,蚊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仅为35.03%,仅27.32%的被调查学生知道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男生优于女生(P<0.05),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普遍缺乏了解,对艾滋病患者持同情、帮助态度学生不到一半。对婚前性行为支持度较高。36.5%的受调查学生没有听说过学校开展过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全面,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情况偏低,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应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疫情态势,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收集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黑龙江省2006-2012年上报病例资料,对15~24岁HIV/AIDS感染途径、病例来源等信息进行分析;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市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及丙肝抗体检测。结果黑龙江省2006-2012年各年度发现报告的15~24岁HIV/AIDS病例数及其在当年全部报告病例中的百分比构成均呈上升趋势;黑龙江省2012年共监测青年学生2 400人,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为88.3%;有过性经历的占14.1%,5.7%(136/2 400)的学生承认目前有配偶或同居的异性朋友;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04%,梅毒抗体及丙肝抗体均未检出阳性。结论黑龙江省青年/学生人群中艾滋病疫情蔓延速度加快,应提高对青年学生艾防宣教的针对性,增加外展服务、同伴教育等干预活动,加强青年学生中检测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