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377-1377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54例予以思密达冲剂;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能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综合疗法(中药内服、针刺、隔姜灸)治疗。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大便泄泻及食欲不振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口针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型(IBS-D)最为常见[1].2008年4月-2010年2月,笔者采用口针疗法治疗IBS-D 4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权春分  费景兰  刘慧莉 《中国针灸》2020,(10):1136-1137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内科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多有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性状、排便习惯改变等临床症状,但又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指标的异常[1],临床上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形状分为便秘型、腹泻型和混合型3个亚型,其中我国以腹泻型最为常见。根据临床表现,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肝郁、脾虚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重要病机,疏肝和健脾是治疗的基本原则,痛泻要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经典方剂以及脐疗、针灸等中医疗法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我科运用易医脐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2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的疗效。方法将IBS腹泻型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2例用谷参胺胶囊、谷维素、思密达冲剂治疗。结果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2.2%、25.0%,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7.3%、65.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蒸脐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予蒸脐疗法,对照组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3.33%)优于对照组(82.22%)(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大便性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泻频率、腹胀及失眠烦躁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蒸脐疗法治疗D-IBS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针与西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1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31例,脱落1例)及西药组(30例,脱落2例),腹针组穴取引气归元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穴(双侧滑肉门、外陵)、调脾气穴(双侧大横),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西药组采用匹维溴铵片口服,每次50 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对比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大便性状异常)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IBS-SSS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腹针组积分均低于西药组(均P0.05),腹针组较治疗前改善程度均优于西药组(均P0.01)。(2)治疗后两组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大便性状异常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腹针组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以及大便性状异常症状积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P0.01)。(3)腹针组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高于西药组[(86.7%(26/30)vs 64.3%(18/28),P0.05;70.0%(21/30)vs 35.7%(10/28),P0.01)],总体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腹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大便性状异常的症状,并有一定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浩  周颖  李镇  朱莉  熊嘉玮  李玉堂  张建斌 《中医杂志》2018,(23):2034-2036
目的观察脐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取神阙穴隔药饼灸,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每次50 mg,每日3次。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全身症状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 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 3%(22/30)(P <0. 05)。治疗组复发率42. 9%(1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18/20)(P <0. 05);两组治疗后全身症状、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全身症状、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脐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疗效优于匹维溴铵片,可以改善患者情志因素,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而无特异的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10.
中药敷脐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脐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6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敷脐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对照组给予西药思密达治疗,每日2次,每次3g,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57%,对照组为78.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腹泻、腹痛、腹胀、肛门下坠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腹泻、腹胀、肛门坠胀感评分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在降低患者腹痛、腹胀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中药脐疗治疗IBS-D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腹痛、腹胀等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内镜确诊为符合罗马亚诊断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二组均采用口服心痛定治疗,此外治疗组加用认知疗法,口服中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治愈率分别73.7%、35.3%(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89.5%、58.8%(P〈0.05),近期治愈患者一年后复发率分别为3.6%、33.3%(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IBS具有疗效佳,复发率低,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41例)、体针组(41例)和联合组(40例),头针组采用针刺患者头部胃区及肠区,体针组采用常规体针疗法,联合组共同采用头针及体针方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第1疗程结束、第2疗程结束、治疗结束时对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进行评价,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第2疗程结束时及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头针组和体针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愈显率为62.5%,均高于头针组(24.4%)和体针组(29.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体针和头针治疗,具有起效快、作用明显、减轻肠道低度炎性反应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中各项指标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评估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积分、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以及血清中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以及降钙素基因肽(CGRP)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34.9%,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治愈率为18.6%,总有效率为79.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腹部不适、每日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有无黏液以及排便不尽感各项临床症状均见明显好转,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5-HT水平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5-HT、NPY以及CGRP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临床症状、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针药联合组、单纯中药组和匹维溴铵组各50例,分别给予针刺治疗+调肝理脾方、调肝理脾方和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结束后第1、3个月随访时,3组总症状积分改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93.9%,单纯中药组为85.7%,匹维溴铵组为73.9%,针药联合组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等主要症状方面,针药联合组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少每天排便次数及改善排便急迫感方面,针药联合组明显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配合调肝理脾方治疗IBS-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脐疗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从中药敷脐法、隔药灸脐法、蒸脐疗法、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关于脐疗治疗IBS-D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肠激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激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用自拟肠激宁、对照组31例用得舒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7%、对照组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激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蛇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寒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因脾胃虚寒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于我院就诊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观察组45例联合长蛇灸,4周为1疗程,比较2组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腹泻等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中酪神经肽(NPY)水平高于对照组,胃肠肽(VIP)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蛇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型IB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及胃肠激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三联综合疗法,即中药汤剂、中药灌肠及针刺疗法相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中药灌肠及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予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4周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改善IBS临床症状,是治疗IB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系指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无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本病分为腹泻型(D-IBS)、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未分型,其中以D-IBS最为常见[1],症状常反复发生,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运用热敏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予匹维溴铵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至治疗结束1周后的腹泻症状积分、腹痛或腹部不适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整体症状感受VAS评分,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腹泻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的优势有逐渐明显的趋势。治疗第2周2组积分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4周2组比较,差异为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停止治疗1周后,2组腹泻症状积分均出现反弹。治疗后2组的腹痛或腹部不适VAS评分都呈下降趋势,治疗组的VAS评分总体低于对照组。治疗第4周,2组腹痛或腹部不适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停止治疗1周后,2组腹痛或腹部不适VAS评分都出现回升。说明无论是电针还是匹维溴铵,都难以达到持续控制D-IBS的效果。治疗后2组整体症状感受VAS评分均开始下降,治疗组的VAS评分总体低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差异逐渐增大,治疗第3周,2组整体症状感受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4周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2组整体症状感受VAS评分均有回升趋势。依据患者SRI水平,得出治疗结束时,有效率治疗组为81.3%,对照组为52.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