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653-1656
目的:分析不同双抗血小板疗程对冠心病合并房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180例,依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80例采用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凝3个月后调整为单抗+抗凝9个月,观察组100例采用双抗板(方案同对照组)+抗凝6个月后改为单抗加抗凝6月;两组均连续随访12个月,观察并分析其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PT、APTT、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猝死、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房颤PCI术后,延长双抗血小板疗程(6个月)可能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有增加出血风险,应依据患者情况选择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抗血小板治疗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共收集9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均行PCI治疗,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双抗用药1年,观察组双抗6个月后开始慢慢减少阿司匹林应用,3个月后完全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共用药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年PT、aPTT明显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变替格瑞洛单抗用药至1年相比双联1年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作用类似,但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能有效减少出血发生,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观察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对老年冠心病病人血小板聚集率、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都是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这段期间在我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冠心病老年病患,选取在此期间收治的120例冠心病病患者进行探究。将患者随机组合后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的双抗血小板治疗方法为口服阿司匹林片与氯吡格雷片,观察组60例病患采用双抗治疗的方法为口服阿司匹林片与替格瑞洛片。两组患者均采用进口支架。观察病患血小板聚集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双抗治疗的60例病患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治疗期间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凝血三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六个月内的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观察组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结论支架术后采用双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病人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栓事件发生也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104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心血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FIB、P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IB、P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0.00%(0/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4%(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5/52),与对照组的7.69%(4/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疗效优于氯吡格雷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功能,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与2年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15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随访成功率为100%。A组给予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B组给予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2年,其中A组根据植入支架不同分为A_1组(Excel国产支架)与A_2组(XinCEV均衡进口支架),每组75例。其中B组根据植入支架不同分为B_1(Excel国产支架)与B_2组(XinCEV均衡进口支架)。比较A、B组主要心血管(MACE)事件发生率,血小板聚集率及心源性猝死、心梗、靶血管再次PCI及出血事件。比较A1组与B1组MACE事件及A_2组与B_2组MACE事件。结果 A、B组治疗前,随访1、2年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CE事件发生率18.00%高于B组8.67%(P0.05);A、B组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_1组MACE事件发生率24.00%高于B1组9.33%(P0.05)。A_2组与B_2组MACE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2年与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比较,发生出血事件没有增多,可进一步有效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亚组分析中不同支架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与2年组比较有差异,本研究中进口支架XinCEV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与2年组比较无差异,提示此组支架抗栓1年治疗时间已经足够,而国产支架Excel需要更长疗程的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手术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所有研究者均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的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分析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情况,统计皮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1个月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钙化(CAC)患者PCI术后不同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对血小板高反应(HPR)及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行PCI治疗的CAC患者1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所有CAC患者纳入实验组(n=74)与对照组(n=74),对照组PCI术前、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PCI术前、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观察2组患者PCI术后3 d血小板活化复合物(PAC-1)、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CI术后3d HPR发生情况,PCI术后90d内MACE发生情况,治疗期内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PCI术后3 d,实验组PAC-1、CD62P、MPAR均小于对照组(P 0.05)。PCI术后3 d,实验组HPR发生率为16.22%(12/74)低于对照组39.19%(29/74)(P0.05)。PCI术后90d内,实验组MACE发生率12.16%低于对照组28.38%(P0.05)。治疗期内,实验组轻微出血发生率(8.11%)、少量出血发生率(1.35%)、呼吸困难发生率(2.70%)与对照组轻微出血发生率(1.35%)、少量出血发生率(0.00%)、呼吸困难发生率(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C患者PCI术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HPR及MACE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96例老年冠心病且行PCI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应用阿司匹林行单抗血小板治疗,B组应用氯吡格雷,C组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经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后,凝血指标PT、a PTT均获得改善,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上,三组治疗前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PT、a PTT均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18.8%(6/32),高于C组3.1%(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5/32)、12.5%(4/32)、15.6%(5/32),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长期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额有效预防血小板聚集,大幅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单抗方案相比预后更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PCI术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冠状微循环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升高,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MPAR)均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T和APTT高于对照组,FIB和MPA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冠脉血流储备指数(CFR)、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水平均较术后即刻升高,且观察组CFR明显高于对照组,IM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LVEF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7/46),与对照组的10.87%(5/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70%(4/46)和6.52%(3/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8%(16/46)和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采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冠脉微循环功能和心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辅助应用替格瑞洛在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将入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每组60例。两组病人PCI术后均口服阿司匹林;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180 mg/d,分2次口服;低剂量组给予替格瑞洛90 mg/d,分2次口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状态、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低剂量组治疗后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水平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病人发生出血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90 mg/d替格瑞洛口服辅助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有效预防出血事件发生,且未增加MACE风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3):173-176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方法:将本院113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替格瑞洛治疗的58例患者设为试验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聚集情况、血清炎性因子、肝肾功能、随访6个月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两组PCI术前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I术后24h、PCI术后7d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前的CRP、IL-6、IL-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I术后24h、PCI术后7d的CRP、IL-6、IL-8均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前、PCI术后24h、PCI术后7d的AST比较,术前的血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I术后24h、PCI术后7d的血肌酐均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氯吡格雷,且能有效控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稳定患者的肝功能、减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PCI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脉介入术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评估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三联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双联组,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计数、5d内复合终点事件。结果血小板聚集率三联组明显下降(36.21%与45.74%比较,P〈0.05),出血并发症比双联组有增多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5.3%vs 2.6%);5d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三联组低于双联组(1.8%vs 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有助于合理安全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l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观察两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出血率及凝血三项。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出血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小板计数、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凝血三项比较变化均不明显。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疗法疗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低反应替代口服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干预组,在2015年1月之前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低反应继续口服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hs-CRP和sCD40 L水平、主要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格瑞洛可降低氯吡格雷低反应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hs-CRP和sCD40 L水平,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消化道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血栓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能够预防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所导致的上消化出血症状,且不会对患者的抗血小板活性与支架内血栓形成概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常奕  马腾  王斌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696-2698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雷贝拉唑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住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120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雷贝拉唑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均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常规治疗,雷贝拉唑组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1次/d,连续服用3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及便隐血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结果 对照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34.8±0.58)%,雷贝拉唑组为(32.3±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5,P=0.909).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两组患者便隐血、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无明显影响,合用雷贝拉唑不增加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保护消化道、减少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价值及对术后不良心脏事件与血脂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行PCI治疗的10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血脂、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G、TC和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MPAR、PR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66%,低于对照组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AC...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安全性。方法选取11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且接受PCI治疗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替格瑞洛180mg/d(分两次服),疗程均为1年,统计两组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PA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hs-CRP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PCI术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干预中,替格瑞洛同氯吡格雷一样有效,且二者安全性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常奕  马腾  王斌 《中国全科医学》2013,(29):2696-2698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雷贝拉唑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住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120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雷贝拉唑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均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常规治疗,雷贝拉唑组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1次/d,连续服用3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及便隐血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结果对照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34.8±0.58)%,雷贝拉唑组为(32.3±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5,P=0.909)。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两组患者便隐血、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无明显影响,合用雷贝拉唑不增加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保护消化道、减少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治疗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人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ACS 28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和试验组(替格瑞洛+常规治疗).检测两组PCI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随访30 d,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观察治疗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TIMI血流3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为0.27±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7±0.09(P<0.05);术后随访30 d,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与试验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行PCI的ACS患者,替格瑞洛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近期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