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中超微补阳还五汤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和抑郁量表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37例按单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控制血压、降糖等常规处理并予常规功能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微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VEGF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0、60 d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60 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5、30、60 d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治疗30、60 d后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5、30、60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治疗30、60 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超微补阳还五汤能增强神经血管生长因子VEGF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抑郁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代谢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相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疾病疗效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治疗脑梗死,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达到改善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韩艳茹  贾奎 《河南中医》2019,39(2):292-29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6. 67%,治疗组有效率为90. 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30例,采用单一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评分及中医证候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中风后遗症患者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脑络欣通对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及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三个不同时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值、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28 d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脑络欣通能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值,改善凝血相关指标.结论脑络欣通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通心络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28例加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评分变化,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总积分及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ADL评分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半身不遂评分、总积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恢复期,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益消复瘫汤与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35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内科对症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其中试验组联合使用益消复瘫汤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根据临床观察量表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障碍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水平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障碍水平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无明显差异(均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障碍水平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均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障碍水平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均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并无明显差异(均P 0. 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均P 0. 05)。结论对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益消复瘫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M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CA、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CA、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NDS、CS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NDS、CS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7,P=0.0200.05)。结论: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运动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阳复元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家医院入选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2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5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温阳复元方,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治疗28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主要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组完成研究109例,对照组完成研究106例。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8%,对照组为76.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复元方可以明显提高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疗效优于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2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另外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血黏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76.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黏度指标均有所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比较,部分指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有助于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临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少中医证候,降低Hcy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纳入观察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根据具体病情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而FMA和BI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MA和BI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6,(3):271-27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均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另加用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脑梗死恢复期(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风防治灵方药,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同时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2组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方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邓建华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1994-199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63例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天。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MMESE、简式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自在MMESE评分、简式FMA及Barthel指数的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各评分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认知、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肾脑复原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肾虚血瘀证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脑复原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给予脑梗死二级预防和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肾脑复原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8d后,比较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肾脑复原汤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恢复期肾虚血瘀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白质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我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脑梗死恢复期伴脑白质损伤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34例纳入对照组(按常规开展药物治疗),剩余34例纳入观察组(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巴氏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MOCA及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及MOCA评分比对照组高,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白质损伤疗效显著,能改善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元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复元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NIHSS量表评分、巴氏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结果1)中医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通络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Fugl-Meyer运动评分,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有效地减少了脑梗死引起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刘树林 《新中医》2015,47(1):280-28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梗死(CI)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方法:将84例CI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NGF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医证候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并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中医证候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分级Ⅰ级加Ⅱ级的总比例为69.0%(29/42),对照组为50.0%(21/4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2.9%,对照组73.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NGF治疗能明显提高CI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急性脑梗死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月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降低血脂水平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