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医临床研究》2019,(7)
目的:探讨中医方式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过程中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中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针刺+穴位埋线治疗,以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各项激素指标水平以及临床综合疗效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激素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激素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44例患者中,显效患者27例,有效患者15例,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显效患者19例,有效患者14例)。结论:采用中药+针刺+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症状及激素水平改善明显,是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理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整体护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upperman绝经指数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Kupperman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为72.0%和96.0%,优于对照组的50.0%和82.0%(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整体护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与百忧解治疗围绝经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疗效,进一步验证穴位埋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取穴:肾俞、肝俞、心俞、三阴交(均为双侧取穴),每2周1次。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西药百忧解(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20 mg/d,晨起顿服,两组均治疗4周,随访4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围绝经期症状量表(MRS)在治疗前后及随访第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评分,Asberg氏抗抑郁药不良反应量表(SERS)对两组副作用进行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4周、随访4周的HAMD总分和MRS评分均明显下降(P 0. 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但随访4周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HAMD评分各维度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 0. 01),在睡眠和焦虑/躯体化改善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1)。试验组治疗后SER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围绝经轻中度抑郁的有效手段,较西药百忧解更安全且疗效更持久,能够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不失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姜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近10年门诊病例,年龄42~56岁,平均年龄49岁零3个月;均为已婚已育妇女,其中绝经者(自然或人工绝经12月以上)28例,未绝经者32例;病程2个月~3 a.排除心血管及精神疾患. 相似文献
6.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患者有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如月经紊乱、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对此,笔者与针灸科联合,采用中药补肾调经配合毫针、穴位埋线治疗3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一般资料所观察70例均为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妇科及针灸科门诊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其中年龄42~55岁,平均48.7岁;病程4月~5年,平均2.65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年龄、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综合征也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中药对于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中药配方颗粒是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但疗效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是否相同,我们进行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两种剂型药物临床疗效比较研究,观察两者的优效性及安全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报》2019,(2)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补肾疏肝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I采用激素替代西药治疗,对照组Ⅱ采用补肾疏肝中药治疗。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前、结束后和停药后6个月主要症状(月经周期、潮热、阴道干涩和性欲减退)、实验室检测指标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超声检查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中药联合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3组主要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超声检查结果均显著改善(P0.05);在改善月经周期、阴道干涩和性欲减退等症状,降低FSH、LH水平,提高E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I组或Ⅱ组(P0.05)。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疏肝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卵巢早衰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10.
《四川中医》2016,(4)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PCOS诊断标准,收集PCOS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分别采用补肾化痰法配合穴位埋线、二甲双胍+加达英-35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月经、排卵、中医症候及体重变化情况,并分别从性激素、糖脂代谢等反面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补肾化痰法配合穴位埋线能有效减轻PCOS患者的体重,降低LH、LH/FSH、T、FINS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内分泌环境,改善中医临床症候,促进胆固醇分解,调节月经周期,提高妊娠率。结论:补肾化痰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PCOS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提高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方法.方法:将90例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埋线组)60例和西药组30例,并以Kupperman指数评分的改变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埋线组的Kupperman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评分改变与西药组相比,同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埋线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埋线疗法对PMS有较好疗效,应用方便,无不良反应,临床当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14.
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乙炔雌二醇戊醚及谷维素。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80.2%,对照组为4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平均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降低FSH、LH及升高E2水平方面明显优于治疗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有效调节性腺轴,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采用穴位埋线法配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加补肾益髓汤组)30例和对照组(安理申组)30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积分的变化,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MMSE积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MMSE积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组内MMSE积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法配合补肾益髓汤对老年性痴呆有治疗效果,但尚不能证实其疗效优于西药安理申。 相似文献
17.
18.
19.
健脾补肾中药配合穴位艾灸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中药配合穴位艾灸治疗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以中药内服(组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葫芦巴、补骨脂、覆盆子、女贞子、黄芪、熟地黄、山药、党参、白术、当归、炙甘草、牡丹皮、泽泻)配合艾灸足三里、三阴交治疗,对照组20例以强的松治疗,均治疗3月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及抗卵巢抗体转阴率治疗组为87.9%、84.8%,对照组为55.0%、45.0%,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CD4/CD8、IgA值均有显著降低(P〈0.05),CD8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CD4/CD8、IgA值亦降低(P〈0.05)。治疗后2组CD4、CD8、CD4/CD8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补肾中药配合穴位艾灸治疗POF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而表现的一组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但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针灸疗法因其疗效肯定且无明显副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笔者近年来采用耳穴压豆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4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4例均为2009-03~2011-10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年龄39~60岁,平均(49.17±4.42)岁;病程8周~10年,平均(15.12±5.18)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