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部癌性淋巴管炎高分辨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35例病理诊断癌性淋巴管炎患者HRCT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病例HRCT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7例,小叶间隔增厚29例,小叶核心结节15例,片状磨玻璃影12例,周围线样及索条影5例,叶间裂及胸膜结节样增厚9例。结论 HRCT对癌性淋巴管炎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并有助于和其它弥漫性间质性肺部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结缔组织病(CTD)并发间质性肺炎(ILD)的肺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探讨肺HRCT积分对判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17例各类CTD 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以及随访结果,对肺HRCT病变进行评分,研究肺HRCT积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17例CTD患者中有95例在肺HRCT上显示有ILD,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4%,类风湿关节炎(RA)31%,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9%,成人斯蒂尔病(AOSD)9%,干燥综合征(SS)5%,系统性硬化症(SSc)7%,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5%.CTD并发ILD肺HRCT最常见的表现是小叶间隔增厚,其次为毛玻璃样变,之后依次为不规则线状影或胸膜下线、网格影、支气管血管束增厚、马赛克灌注、蜂窝肺、薄壁囊肿、结节灶、大片实变病变、肺大泡.AOSD和SSc患者纤维化积分显著高于渗出积分(P<0.05);CTD并发ILD患者5年生存率为48.5%(95%可信区间为22.4%~67.9%),纤维化积分≥2分是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32),其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7%.结论 不同CTD并发的ILD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肺HRCT可以较好地发现并鉴别,肺HRCT纤维化积分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36例RA并发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及CT改变。结果 36例患者胸部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肺间质及胸膜改变不明显;常规CT扫描表现为:肺间质的改变及胸膜病变;肺高分辨CT〈HRCT〉可见到更丰富的影像学改变,主要有肺磨玻璃样变,小蜂窝样囊腔改变,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及胸膜下微结节和小结节。结论 RA引起的肺部换害,特别是间质性肺病,由于早期症状还明显,在临床工作中易被忽视或延误诊断,因此有必要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RA所致肺损害的认识,提示临床医生对相关因素的RA患者尽早作胸部CT扫描,特别是肺HRCT检查,以早期了解RA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结缔组织病肺部病变的HRCT表现。方法分析144例临床确诊为结缔组织病的肺部HRCT表现,观察病变的异常表现及分布特点。结果144例结缔组织病的肺部HRCT最常见异常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107例,74.3%)、胸膜病变(88例,61.1%)、磨玻璃密度影(65例,45.1%)、胸膜下线(49例,34.0%);而蜂窝样变、心包病变最少见。肺内病变主要分布在下肺区、外周部。在RA、SLE、PM—DM二组间,小结节样影更常见于SLE(37.8%,P=0.003)。结论HRCT是评价结缔组织病肺部损害的敏感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继发于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继发于SS的ILD患者的临床表现、肺部X线、HRCT、肺功能、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分析。结果本组继发于SS的IL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气促。肺部HRCT主要表现为肺容积缩小、网格影、毛玻璃影、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弧线影、牵拉性小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粘连,在诊断方面优于胸部X线。肺功能检测异常主要为弥散功能降低和限制性通气障碍。实验室检查多见血沉增快,自身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经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继发于SS的ILD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肺功能、肺部影像学、相关实验室检查。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对继发于SS的ILD患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药物过敏致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诊断率。方法对35例药物过敏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数字X线成像检查示Kerley氏B线14例,广泛密度均匀的实变阴影(白肺征)、肺血重新分布及肺纹理及肺门血管增粗、模糊各35例,支气管袖口症、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各6例,肺泡实变阴影28例,蝶翼征15例,肺内有毛玻璃密度影像(雾蔼征)27例。16排螺旋CT检查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边缘光滑;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光滑;肺内有毛玻璃密度影像。叶间胸膜及其他部位胸膜增厚可发生叶间积液,当病变进展为肺泡性肺水肿时,两肺内有肺泡实变阴影,呈小片状、大片融合状影像,有空气支气管征。结论 X线及CT检查有助于本病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肺癌肺内转移在CT影像上的各种形态表现。方法 对194例肺癌肺内转移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其中男106例,女88例,平均45岁。原发肿瘤包括鳞癌56例(28.9%),腺癌(包括肺泡癌和黏液腺癌)107例(55.2%),小细胞肺癌26例(13.4%)和腺鳞癌5例(2.6%)。对20个转移病灶进行增强扫描。结果 肺癌肺内血行转移主要以实性结节最为常见,其少见影像可表现为空洞转移、磨玻璃转移、转移病灶边缘毛糙和/或胸膜凹陷征以及转移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气像,并主要见于肺腺癌;淋巴道转移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结节状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呈串珠状或胸膜下多角形细线结构。转移结节强化明显。结论 肺癌肺内转移可呈多形性影像表现,对确诊肺癌的病例如肺内出现空洞结节、磨玻璃结节、新出现病灶边缘毛糙和/或胸膜凹陷征以及转移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气像等少见征像均应考虑转移瘤可能。  相似文献   

8.
肺淋巴管癌病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癌病(PLC)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诊断方法的特点,提高对PLC的认识及其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回顾分析4例临床病例。结果PLC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肺功能呈正常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X线胸片常见双肺弥漫性网状、网状结节状或结节状等间质纤维样改变,并合并胸腔积液、高分辨CT可发现小叶间隔的不均匀增厚,不均一的支气管血管束结节状增厚,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等;胸膜肺组织病理可见胸膜下、肺内淋巴管内癌细胞生长。结论对双肺呈类间质纤维化改变,同时合并胸腔积液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高分辨CT及胸膜肺组织病理活检,以期排除PLC之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EA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5例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肺活检的病理特征。结果 EAA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咳痰、发热;主要阳性体征为轻度紫绀、肺部听诊湿啰音或Velcro啰音;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HRCT表现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小叶中心性结节、网格影和蜂窝肺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显示淋巴细胞增多。肺活检组织病理学示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周围可见小的不典型肉芽肿和多核巨细胞。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特点可提示EAA临床诊断,肺活检是诊断EAA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源性肺淤血肺水肿的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心源性肺淤血肺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法对相关资料展开分析,探讨其影像特征。 结果通过影像分析发现,其中心脏增大96例(96.0%)、肺血转流40例(40.0%)。肺淤血改变44例(44.0%)。间质性肺水肿53例(53.0%),包括了支气管袖口22例(22.0%)和Kelery B、A、C线31例(31.0%),表现为肺纹理和肺门血管增粗、模糊,肺部小叶间隔线、胸膜下线的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增多,支气管袖口征及小叶间隔呈光滑型增厚。肺泡性水肿40例(40.0%),表现为密度逐渐增高的薄纱样、云雾状以及云白样片状渗出影,典型表现为以肺门为中心的蝶翼样片状密度增高影,其中磨玻璃影或/和气腔实变以及边缘模糊19例(19.0%),蝶翼征21例(21.0%)。出现胸腔积液75例(75.0%)。 结论心源性肺淤血和肺水肿改变在影像中早于临床,具有发展迅速和变化复杂的特点,通过对肺水肿胸部影像进行分析,能为医师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可靠依据,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